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曾国藩修身经 > 九、齐家——修身之用(三)

九、齐家——修身之用(三)

  一个家庭内部,有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细言之,还有叔侄关系、妯娌关系、姑嫂关系、爷孙关系。家齐方可国治,人和才能家兴,要将家庭内部各个成员的关系都处理得和和美美,每一个成员就要各守其位,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勤妻俭,尤其是一家之主,更要率先垂范。曾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曾国藩强调“家中兴衰,全系乎内政之整散”,就是说作为一家之主,要带头修身,自端内教,先求一身之安静,而后求一家之安静。这样说来,齐家就是修身的一个特定用场了。

  在中华文化的园圃里,家这一畦园圃尤其光彩夺目,这畦园圃里所育的全是鲜嫩的幼苗,因而称为苗圃。这些幼苗在不同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或灌木荆棘,又组成了花花绿绿的林海。谁都赞美挺拔伟岸的参天大树,然而苗圃里的幼苗在播种培育的过程中,却是千差万别,不是每一棵幼苗都能长成大树。家的作用正如苗圃的培育,作为家长,总是望子成龙,但由于在培育过程中的差异,而使得林海里总

  是高低参差。感谢星冈公的家风沐浴,竹亭公的匠心独运,母亲江氏刚毅基因的遗传,曾国藩终成社稷栋梁与齐家楷模,带领四个弟弟投身社稷中兴的大业,使他的家庭成为当时的第一显赫家庭,迄今十代,近百人成为许多行业中的佼佼者。这种持久效应与发散影响,古今中外都是罕有的。

  曾国藩的治家秘诀只有四个字,就是孝、友、勤、俭。竹亭公夫妇在星冈公瘫卧床榻的几年里,昼夜侍候,寸步不离,为全家作出了榜样;曾国藩虽身在官场战场,仍频频向父母书信问候,寄钱寄药寄营养补品,叮嘱弟弟在父母身边悉心照料,可谓尽心尽力,亦为弟妹子侄带了好头。至于对几个弟弟的关心与教导,更是诚恳得能动天地质鬼神。在这方面曾国藩细心的程度从下面的一段话中就可见一

  斑:“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能在这样的细节上下功夫,其孝友之心何等真诚!

  在勤俭方面,曾国藩也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在家中,他特别推崇星冈公制定的八字家风。他心里清楚,这八个字中,就有六个字是讲勤俭。他明白地说:“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对于他自己的单独“家产”,也是坦然无私,他曾经对弟弟们说:“我仕官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惟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

  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兄弟拈阉均分。我所办之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此自私。”后来,攻陷南京,对于曾国荃抢占金银财宝的劣行,他是气愤交加,反复劝导,曾国荃依然我行我素,他却丝毫不去沾半点污秽。因为他终生追求的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如果说他自私的话,他图的是曾家后继有人长盛不衰。他说:“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而他的家庭勤俭孝友皆具,所以迄今两百年近十代,家风犹存,家声依旧,值得我们每个家庭深思细品。

  家齐国治

  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

  【译文】我的志向,大的方面原是希望能在天下广行仁义,使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它们应份所得;小的方面,只是希望自身能少犯过失,在妻和子的面前能行正道,立下能行得通的言论为宗族乡党留下教导。

  【简析】家庭是社会的最基层的组织,人称社会的细胞。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一会,使得家庭的功能远远胜过其他组织,也使得中国家庭的功能远远胜过外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家庭。因此,凡有志者,视线往往从自身首先投于家庭,再投于宗族乡党,再投于社会。

  万化始于闺门,除刑于以外无政化,除用贤以外无经济。

  【译文】万种教化始于家中,除以身作则之外就没有什么政治教化,除培育贤能之外就没有什么经邦济世。

  【简析】儒家认为,不能齐家,便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万化始于闺门。在家能做妻子的榜样,在衙署就能做僚属的榜样。“刑”就是示范,“刑于”取自《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这里用“刑于”是全句的节缩。

  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

  此八字者,能尽一份,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其或休咎相反,必其中有不诚,而所谓改过修德者,不足以质鬼神也。

  【译文】大凡人的一身,只有“迁善改过”这四个字可靠;大凡人的一家,只有“修德读书”这四个字可靠。这八个字,能做到一分,就一定会有一分的福庆,少做到一分,就一定会有一分的祸殃。如果有福祸相反的情形出现,一定其中有不真诚之处,而所谓改过修德,大概也不能取信鬼神。

  【简析】这里所说的“可靠”,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做起来可靠,你一人迁善改过,你一家修德读书,谁干涉?只要想做,就做得起来;一层是做成了有用,你迁善改过,你就德业大进,你一家子弟都修德读书,你的家庭就兴旺发达,可靠极了。

  吾祖光禄大夫①星冈公尝有言日:“吾子孙虽至大官,家中不可废祖宗旧业。”懿②哉至训!可为万世法已。

  【注释】①光禄大夫:官名,清末为文职正一品封赠。②懿:(yi)美,好。

  【译文】我的祖父光禄大夫星冈公曾经说过:“我的子孙即便做大官,家中不废除祖宗旧业。”我们家的最高家训多美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万世遵循的法则。

  【简析】星冈公在其以下三四代子孙中极有威望,他的教导曾国藩看作是“至训”,他自己信守,教导子孙遵循,希望万世流传。星冈公所说的“祖宗旧业”是稼穑、读书、礼仪三大项,就是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实际就是事业、学习、道德这三项,一个像样的家庭能少得了吗?

  颜黄门之推①《颜世家训》②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英③

  接家信,大人①教以保身三要,日:节欲、节劳、节饮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见得友不是而我是,所以今日管鲍,明日秦越。”谓我与小珊有隙,是尽人欢竭人忠之过,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又云使气亦非保身体之道。小子读之悚然。

  【注释】①大人:指父亲曾麟书,派名毓济,字竹亭,1790-1857年,星冈公之长子,山乡塾师,43岁考中秀才,对曾国藩教育很严,影响很深。

  【译文】最近接到家信,父亲教给我三个保养身体的法宝:节制欲望,节制疲劳,节制饮食。又说:“大凡人们交朋友,只看见朋友的错误而认为自己正确,所以今天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亲密无间,明天又像秦国和越国一样分崩离析。”说我与小珊之间有隔阂,是属于要别人竭尽欢乐与忠心方面的过错。应当迅速改正错误!到小珊那里亲自当面向他赔不是。又说使性子发脾气也不是保养身体的方法。我读后深感恐惧。

  【简析】父亲不仅训以“三节”,还提醒曾国藩在对待与小珊之隙中应有的姿态。曾国藩如接圣旨,读之悚然。

  父亲每次家书,皆教我尽忠图报,不必系念家事。余敬体吾父之教训,是以公尔忘私,国尔忘家。计此后但略寄数百金偿家中旧债,即一心以国事为主,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挂于意中。

  【译文】父亲的每封家信,都是教我尽忠图报,不用挂念家中的事情。我恭敬地体会父亲的教训,因此因公忘私,因国忘家。打算在这之后寄几百两银子偿还家中旧债,就一心一意以国家大事为主,一切升官得肥差的念头,丝毫不留在心中。

  【简析】祖父是好祖父,父亲是好父亲,在祖父母和父母的培育下,曾国藩终成国家藩篱。在给诸弟的信中,他历数父亲教子育人的谆谆之诲,尽抒自己孝亲忠国的拳拳之诚。

  侄窃伏思父亲、叔父二大人年寿日高,精力日迈,正宜保养神气,稍稍休息,家中琐细事务,可命四弟管理。

  【译文】侄儿暗自想父亲、叔父两位大人年纪一天比一天高,精力一天比一天减退,正应当保养精神,稍稍休息,家中琐碎事务,可让四弟管理。

  【简析】曾国藩在京城做官,心中不忘叔父,在给叔父的信中,辞诚意切,孝敬有加。

  乡间鸡肉、猪肉最为养人,若常用黄芪、当归等类蒸之,略带药性而无药气,堂上五位大人食之,甚有益也,望诸弟时时留心办之。

  【译文】乡下鸡肉、猪肉营养最好,如果常用黄芪、当归一类中药和肉放在一起蒸,稍带药的疗效又没有药的气味,家中五位长辈吃了,是有很大好处的,望各位兄弟时时放在心上去办理。

  【简析】曾国藩关心长辈日常饮食营养,细致入微,虽身在外,犹在家中。

  而且五老一视同仁,不别亲疏,其心何等之细。

  徒有不怍之言,竟尔盗得令闻,非穿窬而何?殆父母羞辱,孰有大于此哉!

  【译文】只有一些大言不惭的话语,竟然骗得了很好的名声,这不是盗窃行为又是什么呢?给父母带来耻辱,哪有比这更严重的呢?

  【简析】儒家讲究立身以孝。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做子女的要洁身自好,不要因为自己而让父母受到羞辱。

  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①、王考②、曾祖考③,言考而妣④可该也。

  【注释】①显考:对去世的父亲的美称。②王考:对已故祖父的敬称。③曾祖考:对已故曾祖父的敬称。④妣:对死去的母亲、祖母、曾祖母等女性祖先的称呼。

  【译文】“考”是祭祀祖先,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说考同时也包括妣。

  【简析】从文字学来说,考、孝同源于“老”。“老”引申为“考”,专表已过世的父亲,“老”加上“子”省去“匕”,就是“孝”,搀扶老人,善事父母的意思。父母在世时孝,父母去世后考,考是孝的延续。所以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兄友弟恭

  父亲以其所知者尽以教我,而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

  【译文】父亲用他所知道的尽心教给我,而我却不能用我所知道的完全教给诸弟。这是不孝中最大的。

  【简析】悌文化在曾国藩的家庭里,算是做到了极至的程度。人称曾国藩家庭为史上第一家庭,不因其大,不因其富其贵,只因其孝悌之至。

  余欲尽孝道,更无他事,我能教诸弟进德业一分,则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诸弟进十分,则我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矣。

  【译文】我想尽孝,没别的途径,我能教导各位弟弟道德学问长进一分,那么就有一分孝;能教导各位弟弟长十分,就有十分孝;如果一点也不能引导各位弟弟成名,那我就是大不孝了。

  【简析】曾国藩将悌融于孝,不单纯为友弟而友弟,而是为孝亲而友弟,非常入情入理。

  后辈兄弟,极为和睦,行坐不离,共被而寝,亦是家庭兴旺之象。

  【译文】后辈兄弟极为和睦,行坐都不分离,共一床被子睡觉,这也是家庭兴旺的现象。

  【简析】兄弟和睦就会带动妯娌和睦、子侄和睦,全家和睦,家庭必然兴旺。古代就有兄弟共衾的美好故事,说东汉彭城人姜肱与两个弟弟常常同被共寝,成家后也还如此,后来路遇强盗,又互相推让,争着替亲人去死,竞感动强盗而放了他们。兄友弟恭是传统美德,实例举不胜举。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敬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译文】至于兄弟之间,我也专只用德去爱他们,不愿用姑息去爱他们。用勤劳俭朴教导他们,用习劳守朴来规劝他们,这是用德去爱兄弟;让他们丰衣美食,让他们一切如意,这是用姑息去爱兄弟。姑息的溺爱,会使兄弟肢体懒惰,骄气增长,将来丧失德行。这就是我用不孝来作兄弟们的表率,我不敢这么做。

  【简析】兄弟之际,爱之以德,是不可动摇的宗旨。失去这个宗旨,让兄弟丧德亏行,就是对父母的不孝。

  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兄不能使弟尽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尽道得令名是弟之罪。若各各如此存心,则亿万年无纤芥之嫌矣。

  【译文】哥哥以弟弟得到了坏的名声而感到担忧,而弟弟以哥哥得到了好的名声而高兴。哥哥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弟弟得好名声,是哥哥的罪过,弟弟不能尽道义上的责任使哥哥得到好名声,是弟弟的罪过。如果我们这些兄弟都能这么想,那么即使再过一万年,我们之间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矛盾和嫌隙了。

  【简析】兄弟之间,都要有很高的姿态,尽到玉成之责。这样我为你好,你为我好,何嫌之有?

  人之忌我者,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之不恭;人之忌弟者,唯愿兄做错事,唯愿兄之不友。弟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路之艰险,而心愈抑畏,气反愈平和矣。

  【译文】世人忌恨我的,就唯愿弟做错事,唯愿弟对兄不恭敬;世人忌恨弟的,就唯愿为兄的做错事,唯愿为兄的对弟不友爱。弟要看破这些世态人情,就会知道人世间道路的艰难与险恶,从而内心便愈加懂得抑制和畏惧,气反而愈加平和了。

  【简析】他人忌我忌弟是客观存在,兄弟自己则要看破物情,不可人忌我也忌,而应畏其艰险,更加友恭才是。

  好与弟谈伦常、讲品行,使之扩见识,立远志,目前已颇识为学之次第,将来有路可循。

  【译文】我很喜欢和弟弟一起谈伦常、讲品行,使他们增长见识,立下远大志向,他们现在已基本知道做学问的步骤,将来也会知道如何去求知。

  【简析】曾国藩在给祖父母的信中,汇报自己在京城指导弟弟为人为学的收获,毕恭毕敬。

  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的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其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

  【译文】做儿子的,如使父母只觉得自己好,说别的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是不孝;如使家族同乡夸赞自己好些,说众兄弟都不如自己,这就是对兄弟不友爱。为什么呢?如使父母心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使族人同乡口中有了贤能愚蠢的分别,那么他平时必有讨好的意思,暗用心计,使自己得个好名声,而让他的兄弟得个坏名声,那么,以后的矛盾就会从这里产生了。

  【简析】自己对诸弟之爱公允,并使父母对诸子女之爱公允,作兄长的就不能独享令名,而应力显诸弟之贤,这种胸怀与匠心唯曾国藩是有。

  为兄弟者,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若明知其错,而一概不说,则非特一人之错,而一家之错也。

  【译文】作为兄弟,总是应该表扬长处并规劝短处,若是明明知道他有错误,却一句话都不说,这样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一家的错。

  【简析】维护一家和睦,重在心灵上的沟通,奖长规短是一种友情,更是一种责任,每一个成员都应站在家庭整体利益的高度上,自觉承担这份责任。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

  【译文】各位弟弟若能常常给我进箴言规谏,那么你们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简析】做兄长的首先欢迎诸弟的箴规,为家庭成员间的心灵沟通作出了榜样。

  各守其位

  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则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译文】家中无论老少男女,总要把习惯于勤劳作为第一层意义,把谦虚谨慎作为第二层意义。勤劳就不会放荡,谦谨就不会骄傲,万种善性都从这里生发。

  【简析】家愈大,成员愈复杂。但一进入曾家,都要沐浴祖传的家风,接受勤与谦的熏陶。

  家中自父亲叔父奉餐宜隆外,凡诸弟及吾妻吾子吾侄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

  【译文】家中除父亲叔父吃饭宜丰盛外,凡各位老弟以及我的妻与子、各位侄辈、我的女儿、各位侄女辈,一概希望他们自奉俭仆,不能倚势骄人。

  【简析】曾国藩自己从不敢稍涉骄奢,要求家中每个成员都远离骄奢。除长辈之外,都要一视同仁,谁也不搞特殊,自己一支也不例外。

  居家要勤俭。吾家后辈子女,皆趋于逸欲奢华,享福太过,将来恐难到老。

  嗣后诸男在家勤洒扫,出门莫坐轿,诸子女学洗衣,学煮菜烧茶。

  【译文】居家过日子要勤俭。我家后辈子女都往逸豫奢华方向走,享福太过头了,将来恐难一直好到老。以后,每个男人在家要勤洒扫,出门不要坐轿,每个女子要学洗衣,学煮菜烧茶。

  【简析】勤俭不是口号,要落实在生活细节上。男勤洒扫,女学洗衣等等,不一而足,出门不坐轿亦在其内。

  要实行勤俭二字。内间妯娌不可多写铺张。后辈诸儿须走路,不可坐轿骑马。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菜。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

  【译文】要实行勤俭二字。家中妯娌之间不要铺张。后辈子侄出门要走路,不要坐轿骑马。女儿不要太懒,应学烧茶做饭。书、蔬、鱼、猪是一个家庭的生气,少睡多做是一个人的生气。“勤”是生动之气,“俭”是收敛之气。有这两个字,家运绝对没有不兴盛的道理。

  【简析】星冈公家训中八个字(考、宝、早、扫、书、蔬、鱼、猪),这里就提到四个字,加上少睡多做的一个“早”字、“扫”字,基本上都点到了。妯娌儿女都要遵守,不可例外。

  既冠①受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注释】①冠:(gua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也有十八岁行冠礼的。

  【译文】刚成人结婚,应当把早起作为第一要务,自己尽力实行,也要率领新媳妇尽力实行。

  【简析】曾国藩尤其重视长子在家的示范作用,刚成人结婚,就要以早起为第一要务,并领新妇力行,可见治家何其严苛。

  新妇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长上,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

  【译文】新媳妇刚到我们家里,要教她勤俭。纺线织布进而学习缝纫,下厨做饭进而学会置办酒菜,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职责;对待长辈要孝敬,对待同辈要和蔼,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道德。

  【简析】曾国藩还要求夫人欧阳氏教新妇以勤俭。这新妇是长沙豪门贺氏之女,在闺门时奉为千金,而一入曾门,则纺绩、下厨一项也不能少,孝友勤俭一项都不能缺。

  闻四妹①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侍她。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

  【注释】①四妹:指曾国藩四女曾纪纯,嫁给郭嵩焘子郭依永。

  【译文】听说四妹起床最晚,往往是她的婆母反来服侍他。这种反常的事最足以折掉人的福气。天下没有不孝的妇人而能得到好处的。

  四位弟妇,闻皆率母亲、叔母之教,能勤能俭,予闻之不胜欣喜。

  【译文】四位弟媳妇,听说都能听从母亲、叔母的教导,勤劳节俭,我听了不胜欣喜。

  【简析】对四妹,闻其常常于夫家晏起,在给诸弟的信中表示遗憾。闻弟妇能循母教,在给诸弟的信中表示欣喜。曾国藩为家人的操心可谓尽矣。

  勤俭兴家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译文】历览国与家的兴盛,都是由于能够勤与俭才能导致。它的衰败,就相反。

  【简析】勤俭兴家是传统话题,曾国藩之所以富还俭、贵仍勤,一方面受儒学理学教育甚深,能始终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另一方面祖传家风中勤俭二字最是核心,而且他自己就是从耕读之家发迹的,满身勤俭基因起了作用。

  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愿吾弟及儿侄等听之省之。

  【译文】一家之中勤就兴旺,懒就衰败,这是一定的道理,希望我的弟弟及儿侄们听得进而且能自我反省。

  【简析】他自己知勤俭兴家之理,还要兄弟儿侄都听之省之,使他们这个家不蹈一代富二代了的覆辙。

  吾家累世以来,孝悌勤俭。辅臣公①以上吾不及见,竟希公、星冈公皆未明即起竞日无片刻暇逸。竟希公②少时在陈氏宗祠读书,正月上学,辅巨公给钱一百,为零用之需。五月归时,仅用去一文,尚余九十九文还其父。其俭如此。星冈公当孙人翰林之后,犹亲自种菜收粪。吾父竹亭公之勤俭,则尔等所及见也。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尽享,有势不可尽使。

  【注释】①辅臣公:曾国藩的高祖,名辅臣,号辅庭,1722-1776年.大界曾氏65世祖曾元吉之次子。②竞希公,1743 -1816年,派名衍胜,字儒胜,曾国藩的曾祖,辅臣公之子,星冈公之父。

  【译文】我们曾家,几代人都保持着孝悌勤俭的家风。高祖辅臣公以上各代我没见过,曾祖竟希公、祖父星冈公等都是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起床,整天里没有一点时间用于闲暇逸乐。竞希公少时在陈氏祠堂读书,正月里开学,辅臣公给他铜线一百文作零用钱,到五月份回家时,只用去一文钱,还剩余九十九文还给父亲。他就是如此节俭。星冈公在他的孙辈入翰林之后,仍然亲自种菜捡粪。我父亲竹亭公勤俭,可是你们看到过的。现在家中虽然逐渐宽裕,侄儿们以及你们兄弟切不能忘记前辈的艰难,有福分不能尽享,有权势也不能尽使。

  【简析】曾国藩在家庭内常抚今追昔,以自己所见与子侄所见的往事为例,说明勤俭家风代代相传,对于激起子侄传承家风的责任感大有其益。其实,当今我们许多家庭,其物质生活改善与曾国藩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如何将祖辈父辈的优良家风传至子孙,颇费思考。如果觉得传下去确实对子孙成长有益,就应该从曾国藩这里受到启发,探索出子孙易于接受的方式,完成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使命。

  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译文】居家以不睡懒觉为本。

  【简析】八本之一,居家以不晏起为本。自古以来,农家生活都很艰苦,晚上无特殊需要,都不花油点灯,而早早入睡,早起尤显必要。当今夜生活丰富多彩,但亦不应过分去耗,无所节制。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译文】无论是资丰财厚的大家族,还是勤劳俭朴的小家庭,不管是士子、农民、工匠还是商人,只要是勤俭节约,没有不兴旺的;只要是骄奢倦怠,没有不破败的。

  【简析】这是给年仅9岁的小儿子纪鸿的信。告诉他每个家庭都是勤俭而兴、骄奢而败的道理,使他能悟出“吾家亦不例外”的结论来。

  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

  【译文】照料家中的事,总要以俭字为主。情意上宜厚实,花销上宜节俭。

  这是在家里过日子在乡村过日子的要诀。

  【简析】这是给澄弟信中的话,实有所指。澄弟照料家事,自己不俭,诸弟不俭,甚至夫人欧阳氏也不俭,大兴土木,炫耀于乡人,曾氏痛心不已,只好再度相劝。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望弟时时留心做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励。

  【译文】傲是凶德,惰为衰败气象,这两个东西都是败家的祸苗。戒掉懒惰最好是早起,戒掉傲气最好是多走路,少坐轿,希望弟弟时刻留心警戒子侄。

  如果听说我也有傲惰的地方,也要写信来规劝。

  【简析】傲、惰都是败家之道。曾国藩与澄弟以书信形式促膝而谈,既劝弟,亦望弟规己,算是推心置腹。

  敦厚家风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众人之维持。

  【译文】大凡家道能够长久保持的原因,是不依恃一时的官爵,而依恃长远的家规,不依恃一两个人的骤然发迹,而依恃众人的维持。

  【简析】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国有国道,家有家道。这家道,就是家庭内的风气。有了能管长远的家规,显示家道有了扎实的内容,众人都能来维持,则证明这些家规已经变成了大家自觉的行为,变成了风气。

  家中事务,望贤弟尽力主持,千万不要越来越奢华。子弟们不要学名门大族的口气,动不动就笑话人家鄙陋,越来越骄纵而无自知之明。

  【译文】家中事务,希望四弟尽力主持,千万不要越来越奢华。子弟们不要学名门大族的口气,动不动就笑话人家见识浅薄,越来越骄狂放纵而没有一点自知之明。

  【简析】在众人的维持中,家长的主持尤显关键。曾国璜主持家务,大哥托之又托,嘱之又嘱,要他力戒骄奢,管束好子弟。

  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极严,榜样极好,我辈踵而行之,极易为力。

  【译文】我家祖父、父亲、叔父三位大人规矩很严,榜样当得很好,我们这一辈只要照着样子做就行了,这是极容易下力的。

  【简析】曾国藩以长辈榜样为自豪,许多规矩他们已经订立,后辈踵而行之即可。这样的家庭文化,为曾国藩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齐家教子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居家四败日: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译文】居家四败说的是:妇女奢侈淫荡的败,子弟骄傲怠慢的败,兄弟之间不和睦的败,欺侮老师慢待客人的败,

  【简析】四败还是败在骄奢二字上,不和、侮师、慢客都是骄纵所致。

  大约兴家之道,不外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事,败家则反是。

  【译文】大约家庭兴旺的原因,不外乎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方面,家庭衰败就反过来看。

  【简析】败家只需一两项因素就可以导致,如骄奢即可败家;兴家则要诸因素合成才能凑效,如勤俭、和睦、谦谨等等,缺一不可。这个规则有力地证明了败家容易兴家难的道理。

  夫人率儿妇辈在家,须事事立个一定章程,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好规模,虽一旦罢官,苟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计。望夫人教训儿孙妇女,常常作家中无官之想,时时有谦恭省俭之意,则福泽悠久,余心大慰矣。

  【译文】夫人带着儿子、儿媳住在家里,必须每件事都立个规矩。做官不过是一时的事,住在家里才是长久的事,能在勤俭耕田、勤奋读书上开创一个好局面,即使一旦罢了官,还是一番兴旺的景象。如果贪图衙门里的热闹,不立下家乡的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气象萧条了。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先做个打算。希望夫人教育儿孙晚辈,要当家里没人做官,时刻有谦让、恭敬、节省的想法,那么就会给后代带来永久的幸福,我心里就很高兴了。

  【简析】曾国藩兄弟分家后,夫人欧阳氏自然就是家长了。同治六年,曾国藩在京城写信给夫人,要她立好家规,教好儿孙,担负起齐家的责任来。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训,唯星冈公之教尤应谨守牢记。吾近将星冈公之家规编成八句,云:“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理、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盖星冈公于地、命、医、僧、巫五项人,进门便恼,即亲友远客久住亦恼。此八好六恼者,我家世世守之,永为家训,子孙虽愚,亦必略有范围也。

  【译文】子弟的贤与不贤,六分在于天性,四分在于家教。我家世代都有明德明训,特别要谨记星冈公的家训。我近来把星冈公的家规编成八句:    “书、蔬、鱼、猪、考、早、扫、宝,常说常行,八者都好;地、命、医药、僧巫、祈祷、留客久住,六者俱恼。”星冈公对于地仙、算命先生、郎中、和尚、巫师这五种人,一进门就不高兴,即便是亲友远客住久了,也不高兴。这“八好六恼”,我家要世代遵守,永远作为家训,子孙虽然愚笨,也一定能使他们在家里有个范围。

  【简析】家教的作用,在子弟成长中能占四分,分量是不轻的。曾家的“八好六恼”,之所以是世德明训,一是符合古圣“明明德”的教训,而是延续了曾家几代人耕读兴家的传统,三是规定得简要鲜明,易知易行。

  家和福生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译文】全家和睦福祉就自然产生。如果一个家庭中,兄长有话弟弟没有不听从的,弟弟请求兄长而兄长没有不答应的,这样和气蒸蒸还家运不兴的,从来也没有过;反过来还家运不败的,也从来没有过。

  【简析】家和福生,这个古老的道理,在曾国藩家族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曾国藩兄弟五人,一办湘军,四兄弟陆续而上,澄弟主政家务,作他们的后盾,真可谓兄友弟恭,和气蒸蒸。

  家中蒙祖先厚德余荫,我得忝列卿贰,若使兄弟妯娌不和睦,后辈子女无法则,则骄奢淫佚,立见消败。虽贵为宰相,何足取哉?

  【译文】家中承蒙祖辈德高望重,我得以暂居高位,如果兄弟妯娌不和睦,晚辈子女无规矩,就会骄奢淫逸,不须多久一定会衰败下去。就是贵为宰相,又有什么用呢?

  【简析】曾国藩在京城位升卿贰,但心系家中兄弟妯娌和睦。做官是暂时的出航,家才是永久的港湾,没有和睦温馨的家,返航之时何以归?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译文】兄弟和睦,虽说是穷困的小户人家也必然会兴旺;兄弟不和,虽说是世代官宦人家也必然会败落。

  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

  【译文】和字能够保住几分,没有不兴旺的,不和就没有不衰败的。

  【简析】曾国藩父亲在世时,并未分家,兄弟妯娌经济均未分开,一般来说容易引小矛盾甚至大纠纷,但他抓住关键人物,力主兄弟和,所以这个家硬是兴了起来。

  《曲礼》①《内则》②上所说的,句句依他做出,务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

  【注释】①《曲礼>:    《礼记》中第一二两章。②《内则》:    《礼记》中第十章。

  【译文】《曲礼》、《内则》上所说的,句句都照着去做,务必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没有一时不安乐,没有一刻不舒适;对待兄弟和妻子都和蔼有恩,把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

  【简析】中国是礼仪之邦,一本《札记》将各种仪礼规定得详详尽尽,读书人必读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礼记》就是一经。其中《内则》规定了如何孝亲,引用了曾子“乐其心”、“乐其耳目”的悦亲之说,曾国藩要求诸弟将这个大学问学到手。

  兄弟姒娣①,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

  【注释】①姒娣:妯娌。姒,(si)兄弟之妻年长者。娣,(di)兄弟之妻年幼者。

  【译文】兄弟妯娌之间,不能有半点不和的气象存在。有的人家开头兄弟尚和,渐渐妯娌进门,生出嫌隙,各自枕边一吹,兄弟也起猜疑,最终导致反目,实是悲哀。关键一步在于妯娌之间初生嫌隙之时,兄弟未予重视,如果能像曾国藩那样,站到一个制高点上,防之于未然,就不会演出这种悲剧来。

  沅弟信言家庭不可说利害话。此言精当之至,足抵万金。

  【译文】沅弟信上说家庭中不可以说伤感情的话,此言非常精当,完全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

  【简析】家和要落实在行动上,半点不和之气不可有,一句利害之话不可说,大家都来维持,家道必然长久。曾国藩爱弟之心甚笃,发现沅弟身上的闪光点,立即肯定和鼓励,改变了大哥一人说教的固定模式,起到了不同寻常的作用。

  亲邻睦族

  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日:“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译文】宝是指亲族邻里,时时来往,贺喜吊丧,问疾济急等,星冈公常说:“人待人,是无价之宝。”

  【简析】“宝”在这里的特定解释是:善待亲族邻里,对于居家来说,有好的亲族邻里,就是个宝。星冈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远近颇有令名。曾国藩将善待亲族邻里,纳入了齐家的重要内容,是极厚道也极明智的。

  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干净,第三诚修祭祀,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待,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善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吊。

  【译文】我的祖父星冈公,最讲求治家的方法。第一早起床,第二打扫干净,第三祭祀虔诚,第四善待亲族邻里。凡是亲族邻里来到家里,没有不恭敬款待的,若有急难就一定给予救济,有纠纷就一定帮助排解,有喜事就一定去庆贺,有疾病就一定去慰问,有丧事就一定去吊唁。

  【简析】星冈公是曾家的金字招牌,他的贡献一在勤俭致殷实,在家庭硬件建设上打下了基础;二在立训教子孙,在家庭软件建设上做出了榜样。曾国藩亲受其惠,即便在对待亲族邻里方面,星冈公也堪称楷模。

  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

  【译文】养廉费和俸禄若日渐增多,周济亲戚族党的人也就日渐扩大,断不积蓄银钱给儿子在穿衣吃饭方面的花费。

  【简析】曾国藩多次寄银钱回家分赠亲戚族党,实难能可贵;而断不蓄积银钱于子孙,更凤毛麟角。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他的逻辑是,生活有困难的亲戚族党最需要救济,子孙要靠自己的勤俭立身,不能靠上辈留下的钱财度日。

  至于宗族姻党,无论他与我家有隙无隙,在弟辈只宜一概爱之敬之。孔子日:“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日“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此刻未理家事,若便多生嫌怨,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古来无与宗族乡党为仇之圣贤,弟辈万不可专责他人也。

  【译文】至于宗族姻亲,无论他与我家有无矛盾,在弟弟这一辈人都应尊敬他们,关爱他们。孔子说“泛爱众而亲仁”,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现在还没有料理家事,便已矛盾重重,将来当家立业,岂不个个都是仇人?自古就没有与宗族乡亲结仇的圣贤,弟弟们千万不可一味指责他人。

  【简析】对待宗族姻党,须有“泛爱众”的胸怀,何况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孔孟的“仁恕”之训应铭记而力行,只反诸己,毋责于人。

  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译文】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以怠慢。对待贫困人家也与对待富贵人家一个样,处于兴盛时要预先想到衰落时,如此,自然家业基础便深固了。

  【简析】待贫如富、居盛思衰,与深固之基有何关系,没有阅历的人是无从理解的。曾国藩比最大的弟弟还长十岁,自然体悟颇深。当今有人自家一富贵,就不理睬尚处贫贱的老亲旧眷,视他们为瘟神,不妨学学曾国藩,也盛时预作衰时想,放低一点眼光,总还是有益的。

  致人客来往,非房族即亲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译文】至于人客来往,不是本房本族,就是亲戚朋友,切不可稍稍怠慢。

  【简析】若从扬名计,曾国藩当应占领房族亲友这个领域;若从伦理计,家人之外,这批人就是第二道人伦圈,不能不遗德于其内。

  与其独肥一家,使戚族因怨我而并恨堂上,何如分润戚族,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而更加一番钦敬乎!

  【译文】与其独肥一家,使得戚族因此怨恨我而一并怨恨,长辈,何不分润戚族,使戚族感戴长辈们的恩德,而更增加一分钦敬呢?

  【简析】诸弟对曾国藩寄钱分赠族戚有微词,如何说服他们?唯有找出可以沟通的共同情感基础来,这就是使戚族载我堂上之德,难道诸弟还会任戚族恨我堂上吗?

  族戚中之穷者,亦即每年各分少许,以尽吾区区之意。

  【译文】族戚中的贫穷者,也每年各分得一点,以尽我小小的心意。

  【简析】再度申明,仅尽区区之意而已,重在心意,不在钱之多少。

  【修身故事】

  寄钱风波

  曾国藩兄妹多,父母负担极重。他7岁读书,直到27岁考中进士,一人就把家底掏空,还有四个弟弟都要上学,家里早就负债累累。在京城任职,薪水又不高,开支拮据,一直无钱接济家中。幸好1883年朝廷派他去四川乡试主考,什么差旅费、补助费,都是两头得,一下子一千多两银子,堂堂正正地落入了腰包,比他几年来的薪水总数还多。手头有了钱,曾国藩决定好好地孝敬一下父母,于是就寄出一千两银钱回家,并写上一封长长的家信,后面吩咐道:“付银千两至家,以六百为家中完债及零用之费,以四百为馈赠戚族之用。”

  父亲接到寄来的银钱和信,十分高兴,如何使用,也照曾国藩的意见办。不料全家人知道这个喜讯后,却议论纷纷,几个弟弟不但不说大哥的好,还刺耳地叫嚷着:“凭什么要把四百两分给那些穷亲戚呀,一千两还债都还差一大截呀,钱寄给父亲怎么用就得让父亲说了算呀,要自己做主就该自己回来分呀!”一句话,难听极了。尤其是老三曾国华和老四曾国荃,更是情绪激愤,还专门写信给曾国藩表示抗议。看来,曾国藩是做了一件好事,却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

  不过,曾国藩有他的理由。在京城几年,他的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极大的提升,目前只有这点能力就这么做,将来如果有能力还要这么做,戚族那么穷,那么可怜,我们不怜爱谁怜爱?弟弟啊,你们太年轻,太缺乏责任感了。家里这次没还完的债下次可以再还,而那些戚族如不及时救助,有的已年迈体弱,有的孤身一人,有的年关难过,这些钱也不过救救急而已,没有谁会因此发财。

  他回信给弟弟们,一方面感激他们在家里操劳家务履行孝道,一方面耐心劝导他们要学会做人,说明他在外做官并不想只肥自己一家,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才平息了这场家庭风波。

  夜喊砸车

  曾国藩大儿子曾纪泽娶了长沙贺家名门之女为妻,但儿媳到了曾家,就是曾家的人,就得守曾家的规矩。曾家的婆婆、女儿和媳妇,都要按照曾国藩祖父星冈公的规定,会做饭,会纺纱。欧阳夫人带头,一纺就是半夜,几乎天天如此。曾纪泽新媳妇进门没几日,也不例外。曾国藩身上脚上穿的衣服鞋袜,都是自家人织的粗纱粗布做的,什么绫罗绸缎谁也别想奢侈。

  曾纪泽新婚燕尔,晚上读书比过去少了许多,老早就睡了。可一个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总睡不着,隔壁几部纺车吱吱呀呀叫个不停,房间里越静,这叫声就越觉得刺耳。实在憋得慌,他便大喊一声:“妈!你那个不懂事儿的媳妇,吱吱呀呀纺个不停,闹得我根本睡不着!你把儿媳那纺车砸了吧!”这喊声,坐在隔壁房间还在看书的曾国藩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不禁觉得,这儿子真还嫩着呢,脑子也不想想,新媳妇出身豪门,做闺女时哪里受过这等苦这般约束啊,到曾家来竟这么勤快、懂理,你做丈夫的不但不赞扬,还叫着要砸车,多不近人情!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总不好训他一顿,于是,他换了个方式,也学着儿子的样子大喊起来:“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的确,媳妇纺纱深夜,都是婆婆的过,砸掉婆婆的车,不就彻底解决问题了吗?

  隔壁的车子没砸,但一会儿那吱吱呀呀的声音也就停了下来。婆婆自然是听懂了曾国藩话中的意思,就原谅了不懂事的儿子。

  【独处心语】

  人生最先接受爱的是在家庭,一个充满真爱的家是人生的幸福所在。但爱是目的,也是手段,通过爱能培养人的真善美情性,激励人也去爱亲人、爱人民、爱国家,从而促使社会和谐进步。这就是家庭的无限魅力与巨大价值。因此,齐家是每个人都应负起的责任。

  一家三五口,难免会出矛盾,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家中每个成员都应各守其位,家主做好榜样,该慈者慈,该孝者孝,该悌者悌,该友者友,这样,和则福生,睦则业成。慈孝悌友之中,孝是关键。传说吴地有四兄弟,由于家贫无以养,父母陆续将他们送与富户为奴,四兄弟长大后相继返家取媳侍亲,开头每月轮养,后改为每日轮养,再改为每餐轮养,五天一聚,争相比孝,其乐融融。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尽是美丽,也有兄弟愈多,愈无人侍养双亲的惨景。有的人孩提时代对父母孝顺备至,一旦娶妻生子之后,就渐渐陷入了不孝的怪圈而难以自拔,这就应验了曾子所说的“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懒惰,孝衰于妻子”这句警世恒言。这里的祸根并不在于妻与子,责任在于丈夫。曾子曾因妻子为后母蒸梨未熟而休,待长子曾元苦劝才允其归。这里自然不是称赞休妻的男权,而是想道明曾子在孝的大德上毫不含糊。作为丈夫如果真有孝德,其妻其子又怎可奈何!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与钱财虽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因素还是道德氛围。

  作为家长,与其拼命赚取钱财使家庭物质生活充裕,不如下力营造道德氛围使家庭精神生活高雅。曾国藩早有预言,官宦之家、富贵之家,往往只能维持一二代、三四代,唯孝友之家则可绵延十代八代。大量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预言的可信性。要营造道德氛围浓厚的家庭,家长仍然是主心骨。如果家长只是一个工作狂或生意狂,只关心晋升进宝;如果家长是一个麻将迷惑网络迷,只追求自逸自乐,那么,代价必然是家庭的不整,子女的不肖,等到醒悟过来,往往后悔莫及。有的人甚至以为,家庭是个私的仓库,将见不得人的私字肆意纳入,

  多多益善,这样,当私字塞满这个仓库之日,也就是这个家彻底毁灭之时。家庭内是有许多隐私之处,孔子也讲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话,而且解剖了攘羊的实例。但是,在任何时候,孔子都是将道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主张家人的错误应该通过引导劝说促其改正,并非藏污纳垢见怪不怪。曾子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家庭的道德正气是这个家庭的生命力所在,维护这种正气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