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吴敬梓评传 > 四 以儒为业

  四 以儒为业

  全椒吴氏门庭的改换,应从吴沛始。吴沛字宗一,号海若,晚年又号樗园(见康熙《全椒志》卷八"祀典"),为吴谦晚年所得之子。据《全椒志·吴沛传》,吴沛有年五十五,卒于崇祯辛未四年(1631 年),依此上推知其生于万历丁丑五年(1577 年)。大约由于其父吴谦行医的结果,稍有赀财,可以供他读书,所以吴沛自幼受到比较"正规"的教育。传主在《移家赋》中就说他"自束发而能文,及胜衣而稽古"。可见从吴沛开始,全椒吴氏才全然脱离农业生产,开始攻读四书、五经,写作八股制艺,所谓以儒为业了。据《全椒志·吴沛传》,吴谦对这个晚年所得之子吴沛的教育很严格,毫不姑息,平时不许任性戏耍,当吴沛七岁时因"过市看优人戏",吴谦曾痛加杖责,要求他一心一意地"奋发于制举","追逐于前贤"(《移家赋》)。可惜吴沛攻读一生,功名并不得意。万历丙午三十四年(1606 年)而立之年方始参加乡试,房师关骥以第一名推荐,但主考只同意录取而不同意他为第一名。关骥不让步,为他力争第一,表示如果不是以第一名录取,宁可等待下科再试。以后吴沛虽然多次参加考试,但"七战皆北",均以失败告终。关骥的好心反而使他失去中举机会。为此,关骥感到十分内疚,曾与吴沛"相对叹惋"不已。直至万历戊午四十六年(1618 年),吴沛已过四十岁时才补上一名廪生,前往历阳(今安徽和县)去教书。《移家赋》中写到高祖吴沛这一经历时说:"乃守先而待后,开讲堂而雒诵。历阳百里,诸生游从。"吴沛对于科考失利不得不前往历阳教书的遭遇,心中极为不快,曾写有《历阳行》诗,抒发自己心中的积郁,同时也自我劝慰,诗云:历阳行,牢骚磊落多风軯。怀中刺字欲明灭,聩聩皆然青几睛。噫嘻!古来常不偶,东西南北栖栖走。会稽太守何卖薪,文园渴士何酤酒。莫笑淮阴老妇惛,绿波垂钓哀王孙。薛文任侠仍弹铗,至今却忆是平原。嗟乎!士患不为玄晏耳,莫愁宇内无皇甫。尝何岂望士,能令鸢肩遇真主。丈夫遇合应有时,休将明月暗投之。即今前路逢知己,汉际扶遥莫可期。

  吴沛对自己的坎坷际遇虽然颇多牢骚,但他教诲学生还是认真负责的,经常提醒和要求自己:"误人子,罪过不浅!"(康熙《全椒志·吴沛传》)正由于此,他的"道德文学"才"为东南学者宗师,称海若先生"(陈廷敬《吴国对墓志铭》);才赢得"淮南学者多游其门"(李霨《吴国龙墓表》)的声誉。吴沛不但善于教人子,也善于教己子,他对五个儿子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在自己所写的《西墅草堂初夏》一诗中,描写了他们父子之间结墅农村"苦读"的情景:结茆在西墅,差远尘市喧。漠漠天宇接,遥青纳短垣。榆柳当窗摇,清明罩几痕。镇日少过客,不知接送烦。家贫饶藜藿,一饱腹自扪。高低五男儿,暇即与讨论。千古在目前,绝学垂宪言。浮荣何足慕,潜心味义根。我爱夏初长,寸阴当思存。

  吴沛还将自己平生写作八股制艺的经验,总结为《题神六秘说》、《作法六秘说》两篇文字,分别以竖、翻、寻、抉、描、疏以及逆、离、原、松、高、人十二字加以概括,传授给儿子,让他们"揣摩",现分别举出两条,以见一斑:《题神六秘说》之二"翻"翻者,洗众案之说也。圣贤立言之意有可在此不妨亦在彼者。

  依样说去,便觉嘈哕。我却就中另辟出一意,极新色极异味,任前说后说,不能雷同此一说,如堂字重开,莫不希讶。阅者虽出庸中,亦能一见称异。

  《作法六秘说》之五"高"高者,过乎人之谓也。凡人作文,千家一律,便如矮人观场,不能出一头地。无他,一于平而已。文家有品第,一人言之,百人逊之,则高乎百人矣;一人言之,千万人逊之,则高乎千万人矣。

  其法不一:可以我识见高,可以我格见高。大抵如立千仞之上,视人所能言者,皆贱;视人所能知者,皆鄙。选而后出,不惊不休。

  前辈作者,有创一艺,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也。置之恃中,为大文、为绝调,阅者自将胆破。

  这些见解,如不涉及其内容,仅从纯粹的写作理论来看,也不无参考意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