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释迦牟尼 > 第十一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第十一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百千三昧,无量妙意。稀有难得的因缘,终于成熟了。面对他这副超凡入圣的笑容,五位弟子引颈张望,无不感到上师的笑容好似甘露醍醐,使他们的心田得以滋润,从而获得慰抚和安宁。他们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用深情的目光请求上师开示。释迦牟尼一见了了,一手高举紫金钵盂,不胜感慨地说道:

  “善哉,善哉,天下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佛性,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们均有佛性,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本来迷悟,而致升沉。而今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净其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意思是,天下众生本性都是纯洁善良的,都天生具有佛性。只是由于人心常被私欲杂念所累,易生烦恼,不明人生的道理。本来世人均有佛性,应该懂得不生不灭之理,只因内心迷悟,而恍恍惚惚。当下由内心的混浊杂乱开始变得清晰,这一念的产生便了然其心。虽然漫游在人生的苦海里,而幸福的彼岸就在眼前,成道指日可待了!

  释迦牟尼开示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

  此时,天地敞开它博大的胸怀,随着释迦牟尼的几声说法,晴空如洗,祥光普照,好像八方诸神都要下凡来喜贺佛祖第一次普设的菩萨道场。真是一诚感应了!

  第二天黎明时分,释迦牟尼命子弟们在他面前结跏趺坐,第一次为他们讲说戒法:

  “弟子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皈依三宝,成为佛门的弟子了。首先要恪守五戒。第一是戒杀生,生物无论大小,都有天生的性命。佛子应慈悲为怀,万勿残杀,众生都免却互相残杀,则天下太平;第二是戒偷盗,物各有主,不容颠倒,不应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故须切戒;第三是戒奸淫,若非己妻,不得行淫坏人之节,毁己功德,务须切戒;第四是戒妄语,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诳说诳传,亏心不义,失却诚实,故须切戒;第五便是戒酒,酒能乱性,性乱神迷,必坠孽障,不能证果,务须切戒。三皈五戒之法,乃是人生正道,是出世善法的根本……”

  说完了五戒法,他又讲十善业道。

  释迦牟尼怀着至死不渝的信念,为弟子们说法和布道,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人类历史上每一个伟大超凡的人物,都有一个维系其成败的时刻。时光已经过去了六年,积累了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释迦牟尼一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召唤。然而他还没有达到转迷成悟、离苦得乐的最高境界。

  这漫长的六年岁月,只是一场自苦其身、空虚无益的苦行。他的**已被折磨得面黄肌瘦,形容枯槁,只剩下一身柴骨,一口幽气了。

  这一天,晓星已坠,朝曦东升。释迦牟尼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来,走向尼连禅河。他想在清净的河水里洗一洗身上的污垢。不料,两腿发软,头脑昏晕,竟然瘫倒在尼连禅河滩上,人事不省。

  这时,有一个名叫陀波罗的牧女,在河畔草原上放牧,头上顶着一罐牛奶,从河边经过。她正走着,见沙滩上躺着一个人。近前一看,方才明白,昏倒在地上的原来是一个又饥又渴、受尽折磨的出家人。少女顿生怜恤之心,端起奶罐,对着释迦牟尼的嘴,就往里灌奶。可是怎么也灌不进去。

  少女陀波罗急中生智,索性自己喝了一口奶,含在口中,附身嘴对嘴,往释迦牟尼的嘴里喂奶。释迦牟尼一口口地咽下去。喝了鲜奶以后,他感到浑身热力倍增,五体通畅,精血复生,慢慢苏醒过来,睁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陌生的少女在喂自己奶,不由得由衷地感恩。那善良的少女却现出行若无其事的神情,忽然举起空空的奶罐,啪地摔碎在地上了。

  释迦牟尼惶然不知所措,声怯气短地问道:“姑娘,你……你怎么把这好端端的罐子摔碎了?这……这太可惜了……”

  “嘻嘻,这有什么可惜的?”陀波罗反而喜不自禁,天真地笑了,

  “这罐子是空的,空空的!”

  “可它还能装奶呀,姑娘。”

  “这罐子即使能装奶,也是空的。”少女轻快地说,“尊敬的出家人,别看牛奶喝到你腹中,你的体腹也是空的。你想的,你说的,你行的,还有你自己,都是空空的也,世间就没有实相!它本来就不是罐子。”

  说完,她用脚踢了踢地上瓦罐的碎屑,扬长而去。

  太子纹丝不动地伫立在河畔,在异样的寂静中陷入沉思。顷刻,他不由得顿开悟觉,从内心里惊呼一声:空空空!超脱尘俗,意境空灵,解悟过人,发人深省。啊,空!

  那救命牧女有意无意地一番戏谈,寓意深远,发人沉思。释迦牟尼恍然领悟:人我皆空,世事皆空,万法皆空,生死皆空,念念皆空。倘如进入空灵无我的幽境,就再不会轮回生死,大悟成佛了。

  一直困惑不解、处于悬足倒挂的释迦牟尼,顷刻之间,受到了一次令人猛醒的点化。于是,他朝着少女陀波罗远去的方向,跪伏在地,叩拜不止。

  住山将就度流年,能成正道能成我。

  后来,这位人类未来的佛祖,果然创立了“四大皆空”的佛理,百世流传。

  “四大皆空”。空去了哪些“四大”呢?

  佛门所讲的四大,也称四界,是指地、水、火、风四种色法构成的四种物质因素。

  最早,“四大”的观念并不是佛教发明的,只是前人认为它们“皆有”;而佛门臆断它们“皆空”。地、水、火、风,这四大物质元素,是人类对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和地位。比如,中国的儒家经典《尚书·洪范》篇中所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印度古《吠陀经》中,认为世界形成的自然因素是“地水风火空”;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也曾提出,“气水土火”是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基本元素。总之,这都是大自然界物理现象的基本要素。

  佛陀倡导的四大皆空,是沿用古代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加以深化的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是宇宙存在的物理现象: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进而,又可以把它们推之为人类的生理物理现象: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凉热属于“火大”;呼吸元气属于“风大”。如果从“四大”的物性上分析,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气流属于“风大”。然而,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它们终归是物质现象,而无法概括为精神现象。

  佛祖和他的信徒们,在寻求超越自我的征途中,认为,“四大”乃是构成一切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也是形成一切生命的种子。试看一切物象,“四大”和谐,便会蒸蒸成长,欣欣向荣;“四大”相克,就会萎靡颠倒,归于毁灭。大自然如此,生命也是如此。云散水流去,人寂天地空。人身无常,生命是空!《圆觉经》说得好:“我今此身,四大和合……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将在何处?”

  佛教是理性的信仰,是理性的宗教。因而,后世弟子们记录下的也均是佛陀生前理性的发言。现代的科学家听了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四大?

  世尊曰:地有坚性,水有通性,火有焰性,风有动性。在人身上,四大和合,方成一体。所谓皮肉筋骨,胶成一身,名地大;津涎尿血,滋润一身,名水大;暖气均融,温和一身,名火大;动转施为,运用一身,名风大。四大调和,一身安乐;四大不调,便生病苦。①

  ① 见《金刚经论》。

  当释迦牟尼昏厥在河滩上,那牧女给他嘴对嘴喂奶时,被五个弟子偷眼觑见了。这还了得,师傅在与一个过路的少女亲嘴儿!犯了出家人的大戒!破了净土的大忌,非同小可!

  “喂,你们看见了吧,王太子究竟是个王太子,他修行了六年,还没忘了女色!”

  “天哪,他怎么能干出这种见不得人的丑事。我们受骗了!”

  ……

  他们一边蔑视地偷觑,一边悄声地说长道短。

  五个弟子中有一个叫摩男俱利的,他是太子的堂兄提婆达多派来的。此人明里来找太子回宫,暗里是接受提婆达多的密谋,妄图把太子害死在荒野,然后由提婆达多继承王位。初来的时候,摩男俱利被太子的高尚行为和普渡众生的理想所感动,一度灭了杀心,毅然拜师出家。这会儿,他见太子在修道中出了“破绽”,又复生了杀机。他想,只要肯下毒手,就可以回去向提婆达多交账,自己再享王宫的富贵荣华。主意拿起,为了暗下毒手,趁人不注意,他一个人偷偷地溜了。

  释迦牟尼喝了牧女陀波罗的牛奶,听了她说的话以后,感到胜缘佳遇,心胸大悟,便离开尼连禅河畔,回头去找憍陈如五人。可是,徜徉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他们,便独自一人向前面的伽耶山走去。

  憍陈如等四人,一路上不见摩男俱利,以为他迷了路,四个人就到处寻找。这时,已经夕阳西下,伽耶山蒙上一片晚霞,夕阳收起余晖,山峰上沉沉的暮霭渐浓。

  他们正在边走边四处张望,忽然憍陈如喊道:“喂,你们看,山崖上是谁?”

  “俱利,俱利,是摩男俱利!”

  ……

  摩男俱利手持一把匕首,抓着山藤往上攀登,想找个僻静地方,趁夜幕降临便于对太子下手。上路之前,太子说过,要带领他们到摩竭陀国的都城王舍城去。这伽耶山,是必经之路。

  憍陈如等人见摩男俱利不理睬,以为他没听见,不知这其中有诈。于是,他们循着摩男俱利上山的方向,奋起直追。这时,暮霭模糊的天穹,渐渐暗下去,葱郁的山峦蒙上一层夜雾,群山黑魆魆,大野阴沉沉。宁谧而空灵的黑夜降临到这古印度的大山里。

  憍陈如走在前面,三个师兄弟紧跟在后。在深沉浓重的夜色中,他们艰难地往伽耶山上爬,一个个累得冷汗涔涔,步履凌乱,仰望着满天繁星的夜空,好不容易爬攀到山腰了。

  与此同时,摩男俱利神不知鬼不觉地隐藏在一棵大树后面,竖起耳朵一听,有脚步声,瞬间,一个黑影闯入眼帘,他杀心一横,手起匕首落,大喊一声:“悉达多,快给我头来!”

  阴错阳差,来者不是太子,而是走在最前面的憍陈如。他当即惊叫,身子往后一闪,匕首当啷一声掉在地上了。

  憍陈如先是以为半路上遇见了强盗,一听见摩男俱利大喊,见凶器掉在地上,才恍然大悟,俯身拾起匕首,双眼冒火:“俱利,你要干什么?”

  这时,另外三个师兄弟摩诃跋提、十力迦叶和阿舍婆誓立即赶到。一听说摩男俱利要对太子下毒手,一个个气得脸红脖粗,争抢匕首,非要就地把摩男俱利杀了不可。忽听背后有人细声慢语地说:“出家人动刀刃,岂不是犯了大戒?快住手,快住手,弟子们!”

  他们回头一望,见夜幕中出现一个穿圆领方袍的人,认出是释迦牟尼来了。憍陈如立即说明情况,别人也七嘴八舌地直插言。直到释迦牟尼说明善心的牧女究竟是因何喂他牛奶的事,弟子们才如释重负。

  摩男俱利扑通跪在地上,面对着释迦牟尼,梆梆地直磕头,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并指天发誓……

  释迦牟尼双目紧闭,双手合十,心平气和地说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摩男俱利心领神会,礼拜不止,顺手把凶器扔到黑沉沉的山涧里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