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撒切尔夫人传 > 第三篇 政坛巨星 第十八章 鹰派旗手

第十八章 鹰派旗手

  在本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几乎是位家喻户晓的世界风云人物,在整个20世纪她也可以算得上是位屈指可数的政坛巨星。***她与好几个“第一”联系在一起。她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英国第一位女相、本世纪以来第一位三次蝉联相的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创造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主义”的相(迪斯雷里主义是后人为便于研究问题才这样提的,在他本人在世时并无这种提法)……。“撒切尔主义”作为英国保守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表现形态,不仅代表英国社会与政治的一个时代,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世界意义。进入80年代以来,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保守主义在整个西方世界占有明显的优势。在这股潮流中,里根主义由于美国的特殊地位固然居有突出的位置,但是相比之下,撒切尔主义更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影响更深远。在美国,里根主义的对立面是民主党的自由主义,更多是代表里根政府的不同于前任的内外政策。而撒切尔主义的对立面则是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不仅代表撒切尔夫人本人所推行的内外政策,而且代表一种政治信仰。她上台伊始就声称要在英国铲除“社会主义”。1983年6月在伦敦成立的“国际民主联盟”,就是为对抗社会党国际而建立起来的,撒切尔夫人是主要倡导人,英国保守党是该组织的中坚力量。在撒切尔夫人的心目中,政治上的界限是明确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中间色。正因为这样,不同的人对她的态度截然相反。有人赞扬她是内阁中最坚强的“男人”,而反对党则骂她是“该死的女人”。“铁娘子”的称号更使人产生她是“强硬保守派”的印像。她是80年代以来世界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

  保守主义作为英国保守党的意识形态,是由托利主义演变而来的。保守党宣称它厌弃一切理论和教条,不受理论教条的束缚。同英国的其它政党比如工党、自由党、**相比,保守党在理论和意识形态方面最弱。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保守党是根植于非意识形态的政治夺权斗争中,而所谓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提法实则是一个错误或者用词不当。对某些人来讲,保守党以它对哲学和抽像概念持敌视态度而著称。观念、学说和理论被保守党人看成是左派,是诸如社会主义和**所特有的东西。当19世纪马克思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出现时,保守党人就持一种敌视和轻蔑的态度。曾在本世纪一、二十年代任过自由党领袖和英国相的劳合?乔治有一个著名说法:没有意识形态的党是愚蠢的党。他以此奚落保守党人。甚至到了1977年,有一位英国报人评论道:如果一个大学生从学校回家度假时告诉他的父母亲说他已对理论着了迷,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大学生没有加入保守党学生联盟。如果更认真地分析一下什么是保守主义的话,保守党在理论和意识形态上的虚弱就更进一步体现出来。一位名叫怀特的学者认为保守主义与其说是一个学说不如说是一些提法。另一位学者声称保守党人只不过有一些念头和激,但绝对算不上学说。可是,值得回味的是许多保守党的头面人物不但不为自己辩解,不为这些嘲弄的话而恼怒,反而欣然接受了这些带有挖苦性的赠辞。他们神气十足地宣称:保守党与其他政党不同,它从不被那些堂而皇之的、经验主义的理论所束缚,它厌弃一切理论和教条;因此,保守党在实践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实际况,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实际上,保守党并不是没有理论,尽管它一直轻视理论和意识形态。保守党的理论基础就是通常所说的保守主义。只不过同其他理论比较起来。保守主义更缺少教条性。我们可以把保守主义的这一特性称作非教条性,其含义就如保守党的头面人物所宣称的那样,这种理论比其他理论更灵活、更能适合实际。因此信奉保守主义的政党更不易囿于教条和原则。

  保守主义的非教条性的特性又带来了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特性,这就是展性。其含义就是:保守主义是不断展和完善的。从18世纪到现在,保守主义经历了很多变化和展阶段,其中较突出的是下列五个阶段。

保守主义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托利主义(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现今的保守党是从托利党演变而来,因此托利主义就可以被看作是保守主义展的最初阶段,尽管二者有很大的差别。托利主义是一种维护王权和贵族统治的理论,主张维护传统的社会制度,反对改革和革命。托利党人尊尚传统,因为传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最能代表人们的需要。1830年以前,在英国议会两党中,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等保守势力,而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则代表了另一翼。托利主义与保守主义不同之处是:“在托利党人的演说和著作中,人们还能看到一个完美社会的图景,尽管它是多么模糊和多么不全面。”而保守主义则“没有真正的目标。”

  第二阶段是伯克主义(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托利主义确确实实是不成体系的,如果说它是一种理论,那只能是一种萌芽状态的理论。使保守主义有了突破性展并具备了一定体系的人是政论家埃德蒙?伯克(1729-1797)。尽管当时伯克并不是托利党人而是实际上的辉格党政论家,但却是他把托利主义加以改造挥,展成为具有哲学内容的保守主义。伯克亲眼目睹了以革命乐观主义为思想基础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他认为这种革命是十分危险的,对人类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伯克在他的著作中,尤其在他的力作《法国革命反思》这篇论文中对保守主义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英国现有的等级和地位的差别是必要的,合理的,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机械体,应当尽力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变革的话,那也要同过去保持连续性,不能破坏原有的正常秩序,变革应是逐步的,不能引起社会动荡。这篇论文写于1790年,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的观点也没有很快为绝大多数他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所认同。但是伯克的理论却为后来的保守党思想家和政治家接受。到了19世纪30年代,“托利党”这个名字就为“保守党”所代替。

  第三阶段是迪斯雷里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从伯克主义出现到19世纪70年代之前,保守党的理论没有生多大变化。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生了巨大变化。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展.新兴的中产阶级选民越来越多,工人阶级日益壮大。同主张改革的自由党相比,保守党的政策主张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展的需要,因此在争夺政权上,保守党明显地居于劣势。1865年任保守党领袖的本杰明,迪斯雷里能善观形势变化。迎合时代潮流。在他两度出任相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比如,在1867年进行了宪法改革,使许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74年颁布了“工厂法”,1875年又颁布了“公共健康和手工业工人住宅法”。与此同时,他还对保守党的理论基础——保守主义进行了改革。1872年迪斯雷里表了著名的“水晶宫演说”,宣称保守党的三大目标是:维护现存的国家体制;巩固大英帝国;改善人民生活条件。迪斯雷里改革的主要点是告诫他的党人要相信人民,关注人民的利益。为此,迪斯雷里的理论被保守党人捧为“深得民心的保守主义”。在这一点上,迪斯雷里的主张是同伯克的对人民完全不信任的观点相冲突的。但总体来说,迪斯雷里还是继承了伯克的要尊重传统体制的思想。与伯克的思想相异的地方也可以被理解成是企图使面对新的威胁和压力的现存社会得以支撑下去,同样是为了维护现存体制。迪斯雷里的改革使保守主义具有了新的活力,并为后来保守主义的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是新保守主义(本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保守党在理论上一直沿袭迪斯雷里那一套。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保守党在大选中遭惨败。这给保守党人以沉重打击。在选举前,许多保守党人,包括领袖丘吉尔本人,都认为他们可以稳操胜券。连斯大林都认为保守党可以得到80个席位的多数,与保守党中央总部的估计不谋而合。因为保守党刚刚领导英国人民赢得战争,功劳卓著,特别是党的领袖丘吉尔当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威望,有“全国领袖”之美称。可是,保守党人失算了。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环境已经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深入人心,工党的改革政策深受人民的欢迎。失败给保守党人以教训,迫使他们考虑改变党的理论和政策。当时丘吉尔正忙于国际事务和撰写战争回忆录,便授权党内较年轻的几个核心人物组成一个政策研究小组对党的理论政策进行革新。经过一年多的工作,该小组制定了一个名为《工业宪章》的文件。《工业宪章》虽然不是一个理论性的文件,但却按照新的社会况,重新阐明了保守党的根本而持久的原则。《工业宪章》的核心内容就是接受了工党政府已采用过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自此英国议会两大党的“共识政治”出现并持续30年之久。由于“共识政治”同传统的保守主义差异很大,我们称它为新保守主义。由于党的领袖丘吉尔在这一改革中未起主要作用,而且《工业宪章》又是个集体之作,这一阶段的保守主义很难冠以某个人的名字。

第五阶段是撒切尔主义(本世纪70年代至今)。***到了7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失去了原有的效果,英国两大党的“共识政治”失去了生命力,保守党内部出了改变基本经济政策的呼声,党内的右派要求同工党分道扬镳,向右转。党内产生了矛盾和分化。1975年,撒切尔夫人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后,便积极配合党内右派推进党的理论政策改革。她下令成立了一个“经济建设小组”,来制定党的政策。1977年该小组制定了一份题为《经济成功之路》的文件,基本精神是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推行货币主义政策。1979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相。之后,她便按照党的既定方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史称“撒切尔革命”。

  从上述5个阶段的展可以看出保守党是一个能够迎合时代展、适应形势变化而不断革新、展的党。保守党并不保守。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尽管经历了这样多的变化,保守党的理论基础——保守主义却从未改变它的基本原则,这就是:维护传统的社会制度和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只不过是为了避免像1789年法国大革命那样的事件生而使统治阶级利益受到根本性的损害,保守党才作出一些革新,否则它就要为时代所抛弃,从而退出历史舞台;而且,在进行革新时,要尽可能地让统治阶级利益所受的损害达到最小的程度。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保守党始终是英国社会右翼的代表。

  保守党理论基础的这两大特性——非教条性和展性使保守党受益匪浅。先,这可以使保守党集中注意力、一门心思地去夺取政权。非教条性使保守党更易于避开理论教条的羁绊,避免由意识形态上的争论而带来的麻烦,从而使党更容易地革新它的理论和政策并保持党内团结。在这一方面,保守党确实比其他政党有优势。就拿工党来说,由党章第四条公有制条款所引起的党内争论自1959年起持续了30多年,多次影响工党争取选民上台执政,并且激化党内矛盾和斗争,促成工党分裂。展性使保守党更易于适应新的形势,制定灵活的政策,从而更好地争取选民,进而实现一门心思执政的目的。

  其次,这些特性使保守主义成为一个开放的理论,可以不断吸收新鲜养分,尤其是能够吸收自己敌人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在过去的时间里,保守主义不仅继承了许多自由主义的遗产,而且也接受了很多民主社会主义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守党人经常是夺过敌人手中的武器从而使自己更强大,与此同时使对手变得赤手空拳。19世纪末迪斯雷里的改革实际上是夺过了自由党人的武器,自此自由党开始衰落,到20世纪初变成英国一个小党,退出了角逐政权的擂台,至今仍不能复兴。本世纪中叶的“共识政治”实际上也是保守党在夺取工党的武器,从而使工党40多年无大作为,并且在同保守党的角逐中处于劣势。可是,一旦保守党人感到它过去夺来的武器已经失去效力了,它又会毫不犹豫地将它塞给对方,让对手继续使用低效的旧武器,而自己则拿起新式武器。撒切尔主义的产生就是这样。撒切尔夫人执政后,在推行新政策的同时,将国有化的弊端、福利制度的不利影响等罪责全都扣到工党的头上,全然忘记了两党“共识政治”时的蜜,尽,使工党长期抬不起头来。保守党在同敌人的竞争中能这样机动灵活、掌握主动权,多半是得益于它的理论基础的特性。这正是保守党老而不衰、雄风不减、在英国政坛称雄300多年的奥秘所在。

  保守主义上述两个特性的长期作用还使得它具备了兼容并蓄的特性。在现今英国保守党的党员队伍中,在保守主义这面旗帜下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思想倾向或思潮。这三种思想倾向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从而构成了保守主义这一学说的三个有机结合的因素。保守主义在其展的不同阶段都是以某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其它为辅助因素。这三种倾向和因素依产生的历史顺序是传统主义、个人主义和进步主义。

1.传统主义。***这是保守党内产生得最早的一种思想倾向,它根植于土地贵族的价值观。传统主义强调爱国主义和国家权威,经常反对诸如妇女解放、种族平等、堕胎合法化以及离婚自由这样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在国际事务上,传统主义者倾向于反对英国更多卷入欧洲事务,而且时常隐蔽偶尔公开地表现出种族主义倾向。传统主义者强烈主张社会要有秩序、有纪律,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他们赞成死刑这种刑罚,认为死刑是解决犯罪问题的重要手段。更为突出的是,传统主义赞成现存的政治制度,反对社会中的体制改革。主张保留传统的政府模式。他们的信条是:传统体制的长寿就表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历史上,传统主义者曾是君主政体和贵族院的坚定维护者,也是接受《权力法案》这样的体制性改革的坚定反对者。在保守主义的展史上,托利主义和伯克主义都是以传统主义为主体内容的。

  在现今政治生活中,传统主义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态度是:将来的保守党政府应当鼓励将移民遣返回国;所有的商店一律不准在星期天营业;保守党政府应当限制堕胎;对杀人犯应重新启用死刑;保守党应采取进一步行动以求得英国在欧洲共同体内的平等地位;鉴于离婚率的上升和离婚行为很容易实现,应该修改离婚法,使之变得更严一些;政府不应增加对穷国的援助;儿童的救济金应当被取消;等等。

  2.个人主义。它起源于19世纪中叶理查德?科布顿的自由贸易主义。很显然,这一思潮最早产生在自由党内。在1885年,自由党因爱尔兰自治问题生分裂后,这一思潮被移植进保守党。个人主义维护小资产阶级和小业主的利益,主张保护私有财产。个人主义者赞成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保守党政府的私有制纲领能够得到这个群体的最热的支持。个人主义者认为福利国家会破坏自力更生和创业精神,政府应当削减征税并撤销对企业经营的管制。他们倾向于反对扩大福利,唯恐这会促成懒散,而且他们甚至认为福利国家是贫穷和失业的根源,而他们则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具体问题上,个人主义者的态度是:将来的保守党政府应当将英国煤业私有化;削减所得税,因为高所得税使人们不愿努力工作;将市场机制引进国民保健部门,这会增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应当鼓励自由展,不受地方政府的控制;政府应当鼓励私人办教育;鼓励私人医院的展;应当减少政府开支;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来管制工会;等等。

  迪斯雷里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保留传统主义基础上吸收了许多个人主义的因素,同时引进了一些进步主义的因素。而撒切尔主义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的结合。

  3.进步主义。或称进步的保守主义。它起源于迪斯雷里的保守主义。但进步主义真正获得活力并兴旺起来是二战后共识政治时期。在迪斯雷里那里,进步主义只占次要的位置。二战后次大选的惨败使保守党人感觉到要想使党复兴,就必须让党迎合时代潮流,走向现代化。在任反对党期间,进步思想先在党内勃起来,进而在保守党的思想意识中占了主导地位,然后才有了保守党执政时对工党政府改革的承认。进步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人是r?a?巴特勒,他是《工业宪章》的主要制定人。进步主义者接受和赞成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计划以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的方法。撒切尔夫人上台后,英国保守主义的重心从进步主义转向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进步主义消沉下来。尽管如此,党内仍有一些人顽强地坚持进步主义的主张。

  进步主义强调贫穷和不公平的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给社会安全造成的影响。它提倡国家应像家长一样来承担义务,关心所有的社会成员;它赞成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利益基础上来管制市场。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进步主义所持的态度是:保守党应调整它的政策以吸引政治上的中间地带;下届保守党政府应当制定一种价格和收入政策作为控制通货膨胀的工具;收入和财产应该向普通劳动群众再分配;消费者需要有强有力的保护,以抗衡自由市场的影响;失业救济金应该确保人们有一个合理的生活水准;英国目前的选举制度应该由一种比例代表制取代;政府应该花更多的钱来解除贫困;政府应该在国民保健服务上投入更多的资金;被保守党政府私有化了的公有企业应该被给予严格的管制;等等。

相比较之下,这三种思想倾向中,传统主义者较关注于有关国家主权,体制改革,国防开支和由堕胎与离婚所引起的道德问题以及死刑问题,而进步主义者则更多地关心国内的福利和对市场与企业的管制等问题;个人主义者却对福利国家持批评态度,主要热心于私有化,对工会的管制以及按传统方式分配国民收入等。***可以看出这三种倾向相互间有矛盾对立的地方,也有一致互补的地方。在福利国家和政府干预经济及再分配国民收入方面,个人主义与进步主义明显对立;在国家体制改革方面,进步主义又与个人主义对立。但是这三者之间又在很多方面相互一致。互相补充。比如,在反对维护传统体制方面,个人主义能和进步主义找到共同语;而在反对工会和福利国家方面,个人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有共同点。总的来讲,进步主义和传统主义之间共性较少、距离较大。若按传统的方法将这三种倾向划分出左、中、右,那么,进步主义左一点,传统主义则较右,个人主义居中。实际上,个人主义就是从自由党那里移植来的,而进步主义则有很多工党的东西,只有传统主义才是保守主义的正宗流派和倾向。然而,传统主义能同似乎是敌对的其它两种倾向和平共处于一党之内,也正表明了保守主义的适应性强、灵活性大这一特性。个人主义和进步主义在保守主义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迪斯雷里主义就是得助于个人主义,而共识政治时期的保守主义则是借了进步主义的力。能够多种思想倾向兼收并蓄,使之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正是保守主义的一大优势,是其非教条性的功效的体现。有趣的是,正是由于保守主义具有这种兼收并蓄的特性,有的学者认为:英国保守党“是一个联盟。它既不是一个单一阶级的政党,也不代表一种单一的激动人心的政治思想。”

  撒切尔主义在保守党历史上是重要的一页。它的产生结束了统治英国近30年的“共识政治”,从而使保守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而有连续4次大选胜利,持续执政18年的辉煌成绩。撒切尔主义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需要下形成的。先,英国经济陷入困境。战后英国经济的展,在经历了50年代的“黄金时期”之后,从60年代末到整个70年代,便进入了多事之秋,经济增长的速度缓慢,不仅低于欧共体中的达国家,甚至一度低于欧共体的平均水平,因而被冠以“欧洲病夫”的称号。通货膨胀不断恶化,最高时达年率25%以上,创战后最高记录。失业同样维持在高水平上。国家债台高筑。这一切充分表明,战后两党共同信奉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已经失效,两大党的“共识政治”已走进了死胡同。

  与此同时,福利项目和享受福利的人数不断增多,导致福利开支日趋庞大,给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从而更加重了经济困难。自1949年至1985年,社会福利开支从65。7亿英镑增加到362。9亿英镑,增加了4倍还多,比同期经济增长快一倍,显然超出了经济的承受力。撒切尔夫人认为,长期巨额的社会福利开支,对英国的经济来说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更何况现在的纳税人已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这一部分责任,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况下。

  在政治上,工会活动的政治化趋势日益明显和强烈,越来越不得人心。工会已成为封闭性的集团,进行非官方的罢工、设置大规模的纠察线,以及享有习惯法中的豁免权等。在60年代中期,工会在公共部门的工资谈判中,经常与政府生冲突,使工党威尔逊政府和保守党希思政府都难以把工会活动纳入正常的轨道。1973年的矿工罢工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导致实行三天工作周,最后迫使希思政府下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保守党中一部分新的右派人士经过几年的准备,逐步确立了他们的一套政策纲领。1975年2月,撒切尔夫人被选为保守党新领袖,实际上就标志着保守党抛弃中间道路的开始。

1979年,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撒切尔夫人登上相宝座。***她上台后,便推行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以经济为核心的内外政策,这套政策加上撒切尔夫人的个性特色,就构成了撒切尔主义的基本内容。撒切尔主义的主要方针政策是:

  先,放弃凯恩斯主义,以货币主义作为整治经济的基本方针。撒切尔夫人一反过去那种在国家干预之下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提高消费来刺激经济展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控制货币行量、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币值、减少国家干预、重视挥经济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办法,来扭转英国经济衰退的局面。

  第二,大力推行非国有化和私有制的政策。主要是通过把国有企业的股份大量地出售给个人和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原属国家投资经营的领域等办法,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且在私人股票持有者大量涌现的同时,创造有利于私营企业经营与展的环境,从而扩大并增强资本主义的社会基础。在生活资料方面,则把原属于地方政府的公房大量地出售给私人,使拥有私房的家庭数目显著增加。

  第三,实行有利于中上层阶级的税制并对若干福利制度实行改革。主要措施是降低所得税、实行“人头税”、削减教育经费、对国民医疗服务制度实行改革等,其目的在于节省公共开支。

  第四,改变对工会的态度和斗争策略。对英国的工会和罢工运动采取针锋相对的正面斗争的策略,以取代过去政府所采取的协商、谈判和妥协的方针。这种策略的近期目标在于制服罢工,保持社会秩序之稳定;其长远目标则在于削弱工党的群众基础,以利于保守党政府的统治。

  最后,实行一种强硬而又务实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中极力提高英国的地位和影响,树立保守党政府及她本人的爱国主义的形像。撒切尔夫人一贯坚持**产主义的政策,由于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长期实行以核武器为后盾的强硬政策而赢得“铁娘子”的称号;但又不失时机地调整东西方的关系并尽力促使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演变,在这些国家的内政生变化后则主张相应地实行一种灵活的政策。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态度强硬,与阿根廷兵戎相见;但在香港问题上却与中国采取了妥协谈判的办法。等等。

  总的来说,撒切尔主义核心内容就是提倡自由价值观,恢复自由经济传统,推行“民众资本主义”,用“小政府”来代替“大政府”。用撒切尔夫人自己的话来说,所谓撒切尔主义就是“法律管制下的自由”。具体点讲就是,“政府必须善于干那些只有政府才能干的事,必须坚决地维护我们的防御能力;坚定不移地维持法律与秩序,坚决维护国家的币值和财政收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自由经营”和“自由自在地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利用国家机器来保障资本主义的自由经营,以促进资本主义的展。

  撒切尔夫人并不是个理论家,所谓撒切尔主义也不完全是一种个人的产品,而是集体的创作。这种“主义”之所以冠上撒切尔夫人的姓氏,是由于只有依靠她的坚定的信仰、刚毅的性格、泼辣的作风和超凡的能力,才使得这种“主义”得以推行,并带有了浓厚的个性色彩。撒切尔主义的基本思想观念早在撒切尔夫人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在她心中扎下了根。她幼年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其精神实质就是“维多利亚价值观”。在格兰瑟姆她父亲开的杂货店里,她身体力行了那种勤奋、节俭和自立的精神,并坚信这些就是幸福的基础和源泉。这正是一种小生产者赖以家致富的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制,政治上则强烈要求以法律来维护私有制,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保护个人的经营自由,反对一切侵犯私有者权益的行径。撒切尔夫人在很多场合都赞扬她所推崇的维多利亚价值观。她曾说:“维多利亚价值是我国强盛时期的价值。”而维多利亚时期,正是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在我被认为是创始人的很久以前,苏格兰人就已明了撒切尔主义。”她所说的这位苏格兰人就是亚当?斯密。这表明亚当?斯密经济学说对她的影响。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正是与英国工党所推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相对立的,是与社会主义及国家计划经济格格不入的。撒切尔夫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英国的衰落,她把这种衰落形容为经济衰退与道德衰退携手并进。在她看来,英国的衰退不仅表现在物质,而且还表现在精神上,而后者更带有根本性。英国的衰落正是社会丧失了她所崇信的维多利亚价值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丧失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抛弃了进取心、节俭、自立以及遵守纪律和讲求效率这些美德,才变得放纵和毫不负责,才使“英国病”如此严重。她在当上相后曾提出“经济学是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人的心灵”的精辟见解。她在诊断“英国病”的根源时,毫不犹豫地把病根归咎于“集体主义”,亦即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她认为正是公有制和福利国家的政策才使人们培养起了对国家的依赖性和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她认为公有制毫无益处可。在一次演讲中,她说:“作为个人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作为集体的人,他就会成为败家子。”她抨击国有化政策道:“如果把一个赢利的企业变为公有,那么利润就会很快消失。”“国家的鹅是不大会下蛋的。”她痛恨通货膨胀这种现像,说它是“英国病”的病兆,又是病根。如果允许货币贬值的话,那么其他价值也会贬值。印刷钞票,实行通货膨胀等于是偷窃。可以看出,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形成的维多利亚价值观为她以后形成系统的撒切尔主义的思想观点打下了基础,也构成了撒切尔主义的重要方面。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保守主义在80年代的翻版。***保守主义的基本原则——尊重传统制度、维护财产私有制,在撒切尔夫人的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就意识形态来讲,撒切尔夫人是百分之百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甚至对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都持不调和态度,把它比作“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经济控制”而对之深怀“恶感”。所以当年的华沙电台这样评价她:“她是地主阶级的一名凶猛、狂热斗士。她像一只铁蝴蝶一样到处飞舞,不得人心、冷漠而强硬。”

  在撒切尔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中,最能体现撒切尔主义本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是私有化政策。在撒切尔夫人那里,私有化政策不只是一项具体的经济政策,而是一个包罗万像的纲领。它不仅是撒切尔主义经济政策的基石,而且还涉及到同工党和工会进行斗争的长远战略。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她正是借助大规模私有化纲领,在英国推行了一场强化资本主义制度的运动,这场运动在整个西欧都产生了很强的效应,后来甚至都波及到了东欧。撒切尔夫人所推行的私有化运动,不仅规模大,而且内容深刻、影响深远。在她之前,从50年代始,每一届保守党政府都提倡私有化,把工党政府搞的国有企业变为私有。然而,由于政策不彻底,再加保守党持续执政时间不够长,这些私有化政策又被工党政府否定掉了。而撒切尔夫人所推行的私有化则不同,不仅因持续执政时间长可以连续地坚持贯彻下去,而且构想全面、彻底。在形式上,撒切尔政府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推进私有化,主要有:把公有企业卖给私人(包括投资者、私营企业和本企业的职工);允许私有部门在一些国营居垄断地位的企业中参加竞争;将一些公有企业承租给私人经营;私人企业向公有单位提供服务;引进私人投资;在公办企业中普及私办企业的经验。在贯彻执行中,撒切尔政府在各个方面为私有化创造方便条件。先是在税收问题上,尽可能地减轻企业主负担,比如在1987年的财政预算中,就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减少两个百分点,从29%降至27%,同时还普遍提高所得税的起征点。在税收政策上最能体现出不同政府的政治倾向,任何政府都要征税,但是保守党政府喜欢征人头税等面向全体国民的税(貌似平等,实则有利于有钱人),而工党政府经常征所得税(杀富济贫)。其次,减少国家对经济活动、特别是私人资本的干预,给企业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对工会施加限制,打击工会的力量,她认为工会是推行私有化运动的最大障碍。打击工会力量与推行私有化是相辅相成的,私有化的结果是削弱了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基础,工会力量的削弱又有利于推进私有化。

  撒切尔主义在实践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9-1982年)。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便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推行保守党既定的政策。然而,在80年代初,撒切尔主义的实践遇到了重重阻力,效果也不理想。保守党内不少人对撒切尔主义颇为不满,前相希思一直强烈抨击她的经济政策,甚至连保守党元老麦克米伦也提出公开批评,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变其经济政策。在内阁中,一部分人组成了保守党“中锋派”,给撒切尔夫人制造麻烦,使很多决策被拖延,难以实施。在社会上,传统工业界认为,撒切尔主义把他们推向倒闭的边缘,364名著名经济学家联名上书,要求撒切尔夫人改弦易辙,放弃货币主义政策。80年代初,英国经济形势表明,撒切尔主义并无成功之处。从1979年到1982年,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减少5%;工业产值下降11。6%;制造业减产18。5%。到1982年底,英国失业人口已超过300万,而她上台时只有130万,英格兰和威尔士倒闭企业超过3万家,创造了历史新纪录。1981年12月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支持她当相的人只有25%,她成了战后以来最不得人心的相。

(2)黄金阶段(1983-1988)。***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帮助撒切尔夫人走出了困境,摆脱了危机。马岛战争之后,撒切尔夫人成了“振兴大英帝国的英雄”,在英国的声望猛增。撒切尔夫人抓住有利时机在1983年提前举行大选,使保守党大获全胜。她又利用重新组阁之机选用了一批支持撒切尔主义的保守党人,削弱了内阁中“温和派”的力量,壮大了“强硬派”的队伍。与此同时,她更严格地推行货币主义政策和私有化,淘汰竞争能力差的“夕阳”工业企业,大力扶持并展中小型新技术公司。从1983年起,撒切尔主义开始对“英国病”产生疗效,英国的经济、政治形势生剧变。

  英国经济开始中兴。到了1988年,英国经济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长期“滞胀”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国民生产年均增长率约为3%,超过美国和欧共体国家。通货膨胀率从1978年的18。1%下降到1988年的4。4%,低于大多数达国家;失业人数从320多万降到200万以下;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5。5%;人均年收入增长率约为3%。1988年秋,撒切尔夫人声称,英国“出现了经济奇迹”。

  与此同时,私有化政策有了长足的展。40%以上的国营经济被私营经济所取代,持股人数从1979年的约300万人上升到1988年底的近900万人,10年中增加2倍。

  在政治斗争上,工会力量被大大削弱。撒切尔政府提出的限制工会的立法被下院通过并付诸实施以后,英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其力量明显削弱。据统计,工会人数从1982年的1200多万(占工人总数的57%)下降到1988年的约900万(占工人总数的37%)。1984年到1985年长达一年的煤矿工人罢工失败之后,工会内部分裂,各行业的工会组织不听职工大会的号令自行其是,成为一盘散沙,工人运动难以组织起来,罢工次数明显减少。资方因罢工损失的工作日数大大下降。

  在国际舞台上,英国更加活跃,积极促进美苏间的对话和磋商,对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3)衰退阶段(1989—今)。1989年以来,撒切尔主义开始走下坡路,逐渐开始失灵,一大批新旧问题出现在撒切尔夫人面前。英国“经济奇迹”开始消失,甚至在“撒切尔革命”较为成功的某些领域也不同程度地旧病复。1990年4月,英国经济开始进入危机阶段,虽然撒切尔夫人想方设法调整政策,但她已经找不到新的计策来摆脱经济危机,撒切尔政府的威信也随之下降,1990年10多次民意测验表明,保守党一直落后于工党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政府威信下降,保守党内矛盾开始进一步激化,许多保守党后座议员纷纷起来造撒切尔夫人的反。为了使保守党在即将来临的下届大选中能够稳操胜券,加上各方面的压力,撒切尔夫人经人劝说后,当机立断,于11月下台。92年大选,保守党连续第四次获胜,说明撒切尔夫人的决定是明智的。

  撒切尔夫人的下台只是她本人执政的结束,而不是撒切尔主义的终结。撒切尔夫人在卸任后不久的一次同一位美国人的谈话中说:撒切尔主义还会存在,并将存在到她死后。她的继承者梅杰所推行的政策基本上都是撒切尔主义那一套。只不过是梅杰缺乏撒切尔夫人那种坚定果决、泼辣、大胆的作风。而且,梅杰政府的政绩一直不佳。这也表明撒切尔主义已进入了衰落时期。不过,到目前为止,英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还没有找到可以取代撒切尔主义的东西来。英国工党自1994年托尼?布莱尔任领袖以来,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纲领政策上,放弃了已奉行70多年的以实现公有制社会为目标的传统纲领,在所提出的政策上,也大大不同于以往工党政府所实行过的政策。然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工党的政策基本上也都是撒切尔主义那些东西。所以有人担心,即使工党能赢得1997年大选从而上台执政,但也很难取得像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所取得的那样的成绩。然而,不管怎样,撒切尔主义作为英国政治一个时代的像征虽然已失去了它鼎盛时期的辉煌,但仍然对英国乃至世界挥着影响。雄心勃勃的现任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十分钦佩撒切尔夫人的能力和胆识,他非常希望自己能领导“新工党”取得撒切尔夫人那样的辉煌政绩,建设“新英国”,使英国再来一次振兴。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