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撒切尔夫人传 > 第三篇 政坛巨星 第十四章 铤而走险

第十四章 铤而走险

  英阿马岛之战在撒切尔夫人政治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决定打这场战争可谓是关键性的一着险棋,如果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些岛屿,更重要的是英国人将失去信心、威风扫地,而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也就不得不重写。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它由340多个岛礁组成,面积约为185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00多人。其中索莱达岛(东福克兰岛)和大马尔维纳岛(西福克兰岛)是两个最大的岛屿,两岛被一条长60海里的海峡分开,南端入口宽约25海里,北端入口为3。5海里,海峡内主航道最窄处不到2海里,海峡内有大小岛屿10多个。马岛另有两个附属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在其东偏南1324公里处,南桑德威奇群岛在南乔治亚群岛东南,距马岛2000公里。

  马岛多山,港湾林立,大岛周围布满小岛与礁屿,这里属海洋性气候,但气候恶劣,风大浪高,6级以上的大风屡屡出现。岛上树木稀少,遍布河流、浅滩和沼泽地。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多数岛屿无人居住,有人长期居住的岛屿也只有15个,其中,马岛府斯坦利港是最大的人口聚集地。

  斯坦利港位于索莱达岛的东部,面积6760平方公里,岛上半数居民住在这里,是马岛的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港口建于1845年,位于威廉港的南侧,港口向北,东面是半岛,西面及西南面群山环抱,数十个山峰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阻挡了常年来自西面的强风,使这个处在南半球西风带、受穿越南极大陆与合恩角之间的低压影响的港湾变成了理想的码头。这里有3个150米长的码头,是英国南极考察队考察船“约翰?比斯科”号、“布斯菲尔德”号及海军流冰侦察船“忍耐”号的基地。港口平时不开放,只在接到申请时才予以开放使用。市区内有政府办公大楼及总督府,驻岛英军驻扎在市区西北部的穆迪?布鲁克兵营。市区的东面有一个不大的机场,阿根廷航空公司于1972年在港内设立了办事处。

  马岛交通不便,除斯坦利港有近20公里的柏油路外,连接几个主要居民聚居地及港口的只是一些简易公路。尽管马岛天然资源比较丰富,比如,岛上有泥炭、铝、银、铁、铅以及制造玻璃的原材料,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由于马岛地处偏远,运输不便,岛上又没有最基本的能源原材料煤或石油,所以岛上没有工业,又不生产粮食,岛上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及渔业。岛上居民靠出口羊毛、羊脂、羊皮、鲸油、海豹等维持生活,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靠岛外供给,就连岛上驻军的给养也完全靠海外供应。大海成为他们的命脉,一旦海上运输线受阻,他们的生命也就难以长久延续。

  尽管马尔维纳斯群岛如此之荒凉,管理它就意味着背上了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但它的地理位置却不能令人忽视。这个西距阿根廷265海里,距麦哲伦海峡240海里的岛群,占据着大西洋与太平洋航线之要冲,是经过麦哲伦海峡与合恩角的必经之路,这个扼守着麦哲伦海峡以东大西洋口岸的战略要地,虽然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其战略地位有所下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另外两个作用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是马岛周围的海底石油。在当今世界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状态下,开海底石油,找到新油田不能不说是个不小的诱惑。进入70年代末期,世界各国的石油地质专家一直在对马岛附近的海域进行探测,埃克森石油公司及壳牌公司都在这里勘探过。据地质学家分析,这里的石油贮藏量很丰富,极有可能达到日产200万桶的产量,而且可供开采10年以上。二是南极考察、开的前哨阵地。目前,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科学家们在那里研究地壳的结构及变迁,研究大气层的改变,还在那里寻找人类所需要的矿藏,据说南极大陆西半部的石油储量高达450亿桶。而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处南大西洋和南极之间的海域,是赴南极最理想的前哨阵地和物资补给站,而且对日后开、利用南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地处北半球的国家来说,它的地理位置就越显得重要。况且,由于马岛离南极很近,占有马岛还可以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尽管1961年的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要求,但开、利用南极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虽然马岛地处偏远,但由于它在军事上的战略位置,战火还是蔓延到过这里。***两次世界大战,这里都生过海战,而且都是以英国海军战胜德国海军而告终。

  无论是马岛的军事价值还是它潜在的经济价值,都使人感到这是一块肥肉,而到了嘴边的肥肉谁又愿意放弃呢。历史上与马岛主权相关的国家有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西班牙在失去了阿根廷这个殖民地的同时失去了对马岛的占有权。现在只剩下英国和阿根廷在这一问题上争执不休,事实上,英阿两国马岛主权之争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两个国家都认为自己是马岛的主人。形成这一局面有其历史渊源,这要从马岛的现说起。

  英国人认为马岛是他们先现的。1592年,英国航海家约翰?戴维斯在一次航海探险中被一股强大的海流带到了过去从未见过和听说过的群岛,即为现在的马岛。两年后,另一位英国人理查德?霍金斯爵士来到这里,称该岛为“霍金斯的处女地”,而“霍金斯的处女地”是否是马岛还有争议。最具有说服力并被世界所公认的记载是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的马岛之行。1690年,约翰?斯特朗航海到了南美,大风把船吹到了马岛附近,他驾船穿过两大岛之间的海峡并登上了马岛,又用当时海军司令福克兰子爵的名字命名海峡为“福克兰海峡”,而这里的群岛也随之被称为“福克兰群岛”。

  而阿根廷人则否认这一说法,他们认为是麦哲伦的探险队于1520年航海经过南美时,现了这些岛屿。

  不管怎样,随着殖民列强在南美的激烈竞争,马岛曾几易其主。1764年,法国人在岛上建立了圣路易斯港及居民点。1765年,英国人的船队登上了桑德斯岛并于次年建起了爱格蒙特港及居民点。1767年,西班牙以1761年西法协定为依据协迫法国将圣路易斯港转卖给它,两年后又从英国人手中抢来了爱格蒙特港。1771年西班牙又将爱格蒙特港交还给英国,3年后,由于经费原因,英国撤回了驻岛军队。1785年西班牙总督将马岛划归阿根廷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德塞阿多管辖。1816年,阿根廷独立,成立“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布继承西班牙在马岛的主权,并于1829年向该岛派驻军队。同年,英国宣称阿根廷侵犯了英国在马岛的主权。1831年,美国因与阿根廷驻马岛官员在捕鱼问题上生纠纷出兵将驻岛人员掳走并将圣路易斯港破坏。1833年1月3日,英国出兵占领了马岛,从此,马岛一直在英国治下延续了150年,因而岛上的居民也都是英国人。

  尽管如此,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多次将这一要求提交联合国讨论。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建议两国就这一问题通过谈判解决,然而双方态度都很强硬,经过多次谈判均无结果,而且势态越来越严重。阿根廷强烈要求英国就马岛问题明确表态,而英国则迟迟不予理睬,阿根廷对和平解决马岛争端失去了耐心,渐渐地做好了武力夺回马岛的准备。阿根廷之所以决心走这条路不仅仅是因为对谈判失去了信心,另一因素也不能忽视,即国内的经济形势。

  阿根廷多年来经济形势逐步恶化,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失业人数居高不下以及巨额外债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且人心浮动、危机四伏。1981年11月,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动军事政变推翻了独裁的军政权登上了总统宝座。总统是当上了,但要保住它谈何容易。加尔铁里深知,管理国家他是个外行,对经济又一窍不通,要想在短期内改变经济状况是根本不可能的,如何才能收复民心、巩固已到手的权力呢?加尔铁里想到了马岛,武力收复马岛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民族英雄,而且可以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坐稳总统宝座。况且,他自恃与美国关系一向很好,自以为在这件事上美国会站在他这边,至少会保持中立。第六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曾于1979年9月做出决议,坚决支持阿根廷共和国收复那一领土以及对那一地区的主权要求,这使得加尔铁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国际社会是同和支持他的。同时,他认为,马岛距英国本土万里之遥,而英国海军自从二战后规模越来越小,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海军经费逐年缩减,这个昔日海上霸主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主要作战舰只不足100艘,其中仅剩下的两艘轻型航母中的一艘还卖给了澳大利亚,只是尚未交货,英国在这种状况下绝不会与阿根廷为一个小小的马岛开战。不管怎样,战争对英国是相当的不利,撒切尔政府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的。

为了达到夺回马岛的目地,加尔铁里秘密地做好了一切军事准备,只待时机成熟。南乔治亚事件成了这一行动的触点。1982年3月19日,60名阿根廷工人根据英阿两家公司的协议前往南乔治亚岛准备拆除一个旧鲸鱼加工厂,其中50人因被拒绝登陆而返回,剩下的10人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被岛上的英国南极考查科学家现报告了马岛总督雷克斯?亨特,亨特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伦敦当局。英国政府对此事极为不满,由驻阿大使向阿方提出抗议。阿根廷当然不买英国的账,月初曾派一架空军运输机前往马岛侦察,并宣布有权以任何方式解决马岛争端。

  4月1日,加尔铁里与里根总统通了电话,通报了阿根廷准备以军事手段收复马岛的计划。里根总统则劝加尔铁里放弃这一计划,他认为,在马岛武装登陆将会导致一场严重的流血冲突,而且英国一定会进行军事报复,因为他是了解撒切尔夫人的。而加尔铁里则以采取这样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不作任何政治估价来表示他的决心。

  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实施武力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行动”计划。随着这一计划成功的实施所带来的短暂喜悦之后,阿根廷人则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马岛的英军武装力量极其薄弱,只有一只由42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分遣队及后增派的几十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另有12名警察及120多人的民团。尽管如此,阿根廷还是调集了强大的海陆空力量以确保登陆的成功。他们组成了三个特混舰队,其中第40特混舰队负责收复马岛主岛、占领府斯坦利港;第60特混舰队负责夺取南乔治亚岛;第20特混舰队担负掩护这次军事行动的任务,另外还配备了步兵团随时准备空降。

  4月1日傍晚,舰队悄悄逼近马岛,大约凌晨2点开始了登陆行动,一切进展顺利,阿军只遇到轻微抵抗,伤亡极小,仅以死一人、伤两人的代价便于9点左右占领了马岛府斯坦利港。3日,阿军又占领了南乔治亚岛。随后,阿根廷开始向马岛增派大批兵力及装备,挖战壕、修工事,严阵以待准备保卫他们的胜利果实。阿根廷国内一片沸腾,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欢呼胜利。

  2日,舰队街先传出阿根廷出兵马岛的消息,紧接着,各电台、电视台中断了正常节目插播这一消息。人们震怒了,舆论界及反对党纷纷指责**无能,没有充分估计到马岛危机将会导致的军事行动,下院中的反对党要求撒切尔夫人及外交大臣、国防大臣等立即辞职。

  突如其来的消息的确使撒切尔夫人感到意外和难堪,但仅仅就此而指责她软弱无能就显得不公平了。并非撒切尔夫人缺乏国际事务的洞察力以及忽略了马岛危机的存在,事实上,政府一直关注着马岛地区局势的变化,但是,他们想以一贯的手段——外交拖延的办法来对付阿根廷,马岛在英国人手中,拖下去只能对阿根廷不利;另外,政治上的强硬决不代表好战,撒切尔夫人以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是在马岛失手后,她也一再强调:先通过政治、外交、经济等和平手段加以解决,如若无效,再使用武力。种种迹像表明,政府为此做了相应的准备,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事会来得这么快。

  尽管不愿打仗,但还是做了些军事准备。3月26日,在地中海参加“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一艘战斗补给舰奉命南下;3月29日,当国防大臣约翰?诺特把阿海军舰队出航的报向相汇报后,撒切尔夫人立即召集人马商讨对策。同日,第一海务大臣亨利?利奇向相建议组建一支特混舰队,以便在必要时能即刻出航南大西洋。30日,外交大臣卡林顿在议会中提到了南大西洋局势,并说国防部正在根据内阁的决定拟定组建一支特混舰队的计划。4月1日,参加“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部分舰只已离开直布罗陀向南运动。就在这一天,英国代表团在联合国要求安理会讨论马岛危机,并声明阿根廷舰队已驶向马岛。撒切尔夫人派人去见黑格,还给里根总统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制止这场入侵。显然,这些努力没有成功。4月2日,阿根廷军队占领了马岛。

就在阿根廷占领马岛的当天,撒切尔夫人3次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商讨对策。***当时,相的得力助手卡林顿正在出访以色列,而国防参谋长在新西兰访问。国防大臣在会上说:“即使外交努力失败了,而这一过程也可以向世界表明英国是被迫使用武力的。”经过紧张的研究,作出如下决定:1、宣布与阿根廷断绝外交关系;2、立即冻结阿根廷在英国的全部资产;3、向联合国控告阿根廷的侵略行为;4、要求欧共体对阿根廷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5、成立战时内阁;6、派遣特混舰队去南大西洋。

  同一天,刚完成指挥地中海“春季列车”军事演习的海军少将桑迪?伍德沃德接到伦敦联合作战总司令部的命令,命令他作为特混舰队司令立即率舰队向南大西洋进,准备武力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这是一支十足的远征军,因为马岛距英国本土遥遥8000英里,即便是从直布罗陀出,也要航行6000英里。

  4月3日,议会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审议政府关于马岛危机的报告。撒切尔夫人由于受到这一事件的冲击,显得有些慌乱,但她毕竟多年在政坛上摸爬滚打,这位女相,正像她的挚友里根总统所说的那样,是一位得理不让人的铁腕人物,她下决心要夺回马岛,无论最终以什么方式。对此她一再做出保证。同时,她要求议会全力支持她,她对议员们说:“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靠自己的团结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靠英国的力量才能维护英国的利益!”她还要求议会批准一系列有关解决马岛问题的措施,特别是同意派遣一支特混舰队前往南大西洋。议会一改往日的作风,鉴于国家面对如此之重大危机,议员们再也无心玩任何政治游戏了,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政治家们深深懂得这一点。议员们格外齐心,600多位议员,无论是执政党的还是反对党的,一致投赞成票表示支持政府。工党领袖迈克尔?富特说,政府不论从“道德义务、政治义务,还是其它任何义务出”,都必须将阿根廷人驱逐出去。议员们群激愤,相比之下,撒切尔夫人表现得还是最温和的。

  撒切尔夫人忍痛接受了外交大臣卡林顿的辞职。他辞职有两方面的原因,先,他认为,马岛事件是英国人的国耻,当然,这并非是他的责任;其次,他忍受不了后座议员们在议会中对他的无攻击和蔑视。卡林顿不认为自己无能和不称职,他也不认为自己应该辞职,他之所以辞职是因为他无法再干下去了,是他们逼的。同时辞职的还有卡林顿的两位助手——掌玺大臣汉弗莱?阿特金斯、外交与联邦事务部国务大臣理查德?卢斯。但她拒绝了国防大臣诺特的辞职请求,她劝阻道:马岛失手并非国防大臣的责任。事实上她舍不得诺特离去,尤其是在这种时刻。卡林顿的辞职多少转移了一些群众的视线,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撒切尔夫人。

  战时内阁由5名正式成员组成,除相外,还有新任外交大臣皮姆、内政大臣怀特洛、国防大臣诺特、公爵领地大臣兼保守党主席帕金森。在女王授权下,战时内阁就是处理马岛危机的最高决策机构。同日,英国正式对外宣布派遣特混舰队前往南大西洋,撒切尔夫人及其议员们对政治解决马岛冲突不抱任何幻想。

  英国为什么要冒这么大风险远征马岛呢?这要从英国目前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说起。昔日的大英帝国经过长期的经营,其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最多时达到58处之多,成为“日不落帝国”。然而,自从1876年加拿大率先获得自治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展,民族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根本无力阻挡这一历史潮流,先后有45个殖民地脱离了英国的统治而独立出去。仅剩下的13个殖民地,其统治地位也不稳定。阿根廷出兵占领了马岛,这不仅侵犯了英国在该岛的利益,最令英国人害怕的是由此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英国不惜花费血本,不远万里,誓在夺回马岛。

出兵马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英国这个往日世界头号海军大国早已今非昔比。***当年的“日不落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一战时,英国海军实力最强,拥有军舰1350艘。即使是到了二战期间,敦克尔克大撤退、阻止德军西进英吉利海峡占领英伦三岛、北非行动、盟军反攻欧洲大陆成功地在诺曼底登陆,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英国皇家海军也都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战争结束时,皇家海军拥有舰船近600艘。其中,仅大型航空母舰就有12艘。随着战争的结束,以及海外殖民地先后独立,英国已不需要再保持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另一方面,英国多年经济不景气,国家无力负担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政府连年削减军费,军舰卖的卖,退役的退役,使得英国由一个海军大国逐步缩减为一支仅担负北约部分区域防务的海上力量。到1978年,最后一艘大型航母“皇家方舟”号也退出现役,这大大降低了远海作战能力,以至于使英国在整个马岛战争期间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海军只剩下两艘轻型航母,14艘驱逐舰,46艘护卫舰和32艘潜艇。要想依靠这点家底组建一支特混舰队远征南大西洋,谈何容易,况且,万一战争升级,英军将面对本土作战的全部阿根廷军队,真是凶多吉少。夺回马岛,万事大吉,如遇不测,不仅英军惨遭失败,恐怕撒切尔夫人也将不得不离开唐宁街10号。

  撒切尔夫人处境极其艰难,有人指责政府对马岛问题漠不关心。负责马岛事务的尼古拉?里德利曾提出一个将马岛长期租借给阿根廷的计划,但最终被议会否决了。政府于1980年6月宣布将撤回皇家海军的“忍耐”号破冰船,海军大臣基思?斯皮德曾对这一决定提出了质疑,弗兰克斯领导的调查委员会认为,撤回“忍耐”号会会是不明智的,外交部也极力反对撤回“忍耐”号,卡林顿认为,撤回“忍耐”号会使岛上居民及阿根廷认为英国放弃了对该岛主权的要求。1981年马岛局势恶化后政府本该收回这一决定,但政府没有这样做。

  当最初舰队街传出阿根廷将出兵占领马岛时,bbc的节目制作人打电话给外交部证实这一消息,而值班的官员还辟谣说:“请相信我,如果生了什么事,我们还能不知道吗?”英国历届政府长期忽视马岛问题,导致了马岛的失手,现任相要承受这一切。

  高层决策是果断而坚决的,像组建特混舰队、征用民船、划分战区及建立战区指挥机构等重要决定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的。由于长期对苏冷战,英军一直处在较高的战备状态,海军的出航率达到70%,一接到命令,潜艇部队、海军陆战队、空军及后勤补给都做出了快速反应,他们利用较完善的战备体制,集结船只、全方位调集物资、突击补充给养、抢修战船、改装商船,仅仅3天的时间,也就是到了4月5日,已有近40艘舰船离开本土及直布罗陀向南大西洋进。联合作战司令部及伍德沃德充分利用了从英国到马岛漫长的航程,边航行边研究制定作战计划,那些不在本土的舰船以及来不及改装的船只则边集结边改装边补充给养,航行中还请法国配合进行对抗演习及其它军事训练,马岛战争期间,英军投入了其海军2/3的兵力,当然是逐步达到这一规模的。

  从战时内阁的角度来讲,出兵是必要的,武力是外交谈判最好的王牌,况且还有西方社会的经济制裁及武器禁运等措施。即便是假戏也要真做,这不仅是皮姆个人的看法,大多数人也都这样认为,因为阿根廷难以抵御这样一支强大海军的威慑力,他们将被迫回到谈判桌上来。皮姆擅长谈判,信奉外交手段,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他在电视上说,除了打仗以外还可以采取其它方式解决争端,他主张谈判与军备同步进行。

  撒切尔夫人则与皮姆不同。由于阿根廷人沉浸在狂热的爱国热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们坚决要求收回马岛主权,而撒切尔夫人及所有的英国人都不会在马岛主权上作出任何让步,所以从一开始她就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她已从将军们的口中得知战争意味着什么,但她也看到了战争背后当时别人似乎难以看清的某些前景。她要在这两方面加以选择,但先要极力促成和谈,如果美国或联合国从中调解,不费一枪一炮使阿根廷从马岛撤军何乐而不为呢?但和谈的希望极其渺茫,必须积极备战。她认为英阿之战是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的较量;她坚持认为没有必要征求岛上居民的意见,因为在侵略者的恫吓之下,被侵略者已经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力。她对黑格说:张伯伦1939年胡说什么,捷克离我们还远着呢!由于他的失职,英国50多万人白白丧失了生命。她还号召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对敌,在她及大多数英国人眼里,这场战争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马岛本身,它涉及到了整个英国的利益,也触及到了整个西方社会的利益。

美国国务卿黑格居中调解,多次往返于伦敦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但所有的和谈计划均遭到拒绝。***当英国击沉阿根廷的“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后,为了转移世人的视线,内阁表示对秘鲁总编贝朗德提出的调解方案感兴趣。英国不失时机的让步,更加使得加尔铁里骑虎难下,当时国内民众的绪使他无法做出任何退让,他失去了最后一次和谈的机会。而英国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战争气氛,先,使世界舆论认为英国是受害者,是被迫起来还击的;第二,让世人认为他们是爱好和平的,是在外交努力失败之后被迫使用武力的;第三,利用外交技巧使得加尔铁里要么做出重大的让步,要么面对战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以确保战争的胜利。

  整个战争期间,撒切尔夫人完全信任和依赖于军方,因为她深知对于战争她是一无所知的。她充分吸取了艾登政府在处理苏伊士运河危机上的教训,不插手直接指挥8000英里之外的具体行动,只是掌握着战略指挥大权,限定了战争的规模——不得把战争扩大为两国间的全面战争,提出了速战速决、尽量减少伤亡、何时登陆要视政治需要而定等方针。这样,前线司令伍德沃德有充分的指挥战区作战行动的自由,他能够自行选择战术、调动兵力,根据具体况快速决断,既能充分展示军事家的才华,又能最大限度地挥多兵种作战的威力。

  军方最受撒切尔夫人信赖的是总参谋长卢因。海军出身的卢因精通防务,头脑冷静且思维敏捷,不仅能领导那些军事天才们,而且能很好地协调相与军方的关系,是个既温和又有主见的人。他与相的关系很好,经常给相讲解军事常识及出谋划策,在及时派遣增援部队、保证良好的后勤补给方面,撒切尔夫人完全接受了卢因的建议,深得相信赖的总参谋长最终成为相的私人顾问。尽管亨利?利奇生性脾气暴躁,但作为海军大臣他是第一个说服撒切尔夫人下决心组建特混舰队的人,他和军方其他人一样喜欢撒切尔夫人,他们认为她是一位出色的领导人,勇敢坚强,尤其是在战时,她细心听取军方的建议,果断地下令攻击“贝尔格莱诺将军”号,令那些将军们更加佩服她。

  随着战争的升级,撒切尔夫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整日忧心如焚。最初,她担心当舰队进入阿根廷划定的禁区而未进入英国划定的禁区(马岛周围200海里的范围)时会遭到阿军的进攻,而后又担心这支远征军能否登上马岛,待部队于5月21日成功地在圣卡洛斯登陆后,她又异常担心登陆部队能否站稳脚,增援部队、后勤补给是否跟得上,阿方是否会全面反击、殊死决战,部队伤亡是否过大,决定舰队命运的航空母舰是否会被击沉。安德鲁王子也参战了,他是“无敌”号航空母舰上的直升机驾驶员。当谢菲尔德号被击沉后,她掩饰不住悲伤的泪水,那些年轻士兵的生命牵动着她的心,更何况其中还有女王的儿子。而战争的胜败也决定着她的政治命运。她变得关心天气了,因为气候对那里的军事行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恶劣的天气使得每一场战役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威廉?怀特洛、卢因及与相关系密切的元帅们不时地安慰她、鼓励她,劝她要敢于面对死亡。战时领袖的地位和作用使她不能显示出任何的犹豫和软弱。自此,她变得越来越坚强,完全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了。由于时差的原因,撒切尔夫人经常深夜守在电话机旁等待战事消息,丹尼斯和卡罗尔时常陪伴在她的左右,有时马克也陪在一旁。她日夜牵挂着那片波涛汹涌的海域。

  马岛附近风大浪高,时至冬季,严寒不仅给战斗增加了极大的困难,也给运输补给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唯一能利用的中转站阿森松岛距马岛也有5600公里,但就是这个小火山岛成了重要的战略要地。阿森松岛是英国于1962年租借给美国的,按协议规定,英军可以使用岛上的美军设施,因而,英国不仅可以在这里空军转场、调运物资、修理舰船,还可以使用这里的侦察、通讯系统及军事报。由此可见,美国明里中立,暗中支持英国,随着事态的展,美国对英国的支持越来越明显。当特混舰队进入禁区后,美国政府宣布对阿根廷实行军事和经济制裁,国防部长温伯格还暗中下令,美军在阿森松岛向英军提供导弹、弹药、燃料和其它器材等。对英军帮助最大的是使用美军的大功率无线电设备及通讯卫星。如果没有美国明里暗里的支持,英国是不敢对阿根廷这样大打出手的。英国驻美大使后来说:正是美国帮助英国打赢了战争。美国提供的帮助无论怎样夸张都不过分。里根对撒切尔夫人在战争期间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她在战争中的行是无可挑剔的。她当时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她应付得非常自如,这是因为,她能迅速做出决策并能迅速付诸行动。”

一边是军事较量,一边是外交谈判,战争与和平交织在一起。***战事也让人捉摸不定,尽管英方兵力大大胜过阿方,但英国是远海作战,没有大型航母作后盾,舰载机数量有限,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及有效的空中预警能力,使得登陆部队及舰船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价值5000万美元、具有世界上第一流火力系统及电子装备的现代化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被阿根廷“超级军旗”式飞机射的“飞鱼”导弹击中,其主要原因就是预警差,军舰不能及时现来犯飞机。

  5月4日,作为雷达哨舰的“谢菲尔德”号与“考文垂”号、“格拉斯哥”号共同担负着特混舰队的第一道对空防御重任。伍德沃德认为,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击沉后阿军一定会对英军进行报复,对英军最大的威胁来自空中,他布置了三道对空防线,要求处在最危险方位的三艘雷达哨舰一定要提高警惕。当阿军的“超级军旗”飞机距舰队40英里时被“格拉斯哥”号的雷达捕捉到,舰长保罗?霍迪诺特向“无敌”号及全舰队报告了这一紧急况,但“无敌”号的值班军官以为是“格拉斯哥”号的空官搞错了而贻误了战机。当“超级军旗”向舰队射了“飞鱼”导弹时,“格拉斯哥”射了干扰物幸免于难,而“谢菲尔德”号当时关闭了雷达正使用卫星通讯系统与伦敦通话,失去了自己现导弹的机会,空官又忽视了“格拉斯哥”号的报,以至于眼睁睁地看着导弹向自己扑来。导弹击中军舰的要害部位并引起大火,死21人,伤24人,10日,这艘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沉没在南大西洋冰冷的海底。噩耗没有使撒切尔夫人消沉和怯懦,只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才能解除她的忧虑,她深知,自己的政治生命已与这场战争紧紧地拴在一起了。

  阿根廷兵力较弱,但占尽天时地利,拥有本土作战的优势,如果阿根廷的指挥官再英明一点,武器装备再先进一点,技术故障再少出一点,士气再旺盛一点,也许他们就能够切断英军的海上补给线而使英军不战自退,也许他们就能够找到英军的航母并用导弹摧毁它,也许战争的结局将改写,也许唐宁街10号将易其主。但事与愿违,阿根廷并没有得到更多的机会与英军抗衡,尤其是在它的巡洋舰“贝尔格莱诺将军”号被击沉之后,海上力量明显被削弱,加尔铁里下令将全部舰船撤回母港。

  “贝尔格莱诺将军”号是阿根廷的第二大战舰,已服役40余年。这艘老舰二战期间在美国人手里参加过数次对日海战,51年被阿根廷买走,几天来它一直在禁区南部边缘游弋。5月2日,特混舰队现了位于西北方的阿军航母舰群,伍德沃德担心舰队会遭到来自西南方的“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及西北方的航母战斗群的夹击,下令“征服者”号潜艇攻击“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并同时向联合作战司令部报告。很快接到了来自战时内阁改变交战规定的指令,这就是说允许在禁区之外向敌舰攻击。然而,阿军并没有向英军进攻,航母舰群不见了,而当“征服者”号追上“贝尔格莱诺将军”号并向它射了鱼雷时,它已在返航的途中,舰上官兵以为自己正远离英军而处于安全状态时,死神之手却伸向了他们,两枚鱼雷击中了船体要害部位,不到1小时巨舰便沉下海底,舰上官兵生还者不到800人。由于沉没地点离英特混舰队足有360海里,且又在禁区之外,国际舆论哗然,阿根廷政府更是义愤填膺,强烈谴责英国这种违背联合国宪章及所谓禁区的行为。

  黑格将军曾说:“她决不让步”。是的,撒切尔夫人的确是个得理不饶人的人,她坚持要打赢这场战争,决不在彻底征服阿根廷之前“匆忙”接受和谈的建议。

  继4月25日收复了南乔治亚岛之后,5月21日,英军在圣卡洛斯登陆成功。最初,撒切尔夫人极其担心登陆部队的命运,然而,登陆部队显然没费太多的周折就占领了马岛。无论是心理准备还是军事准备都不够充分的阿根廷人在决战与投降之间选择了后者。

正如马岛战败会导致相下台一样,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地位,同时为她的头上笼罩上了一层瑰丽的花环,这位被视为英雄的政治家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次胜利为下次大选铺平了道路。残酷的战争不仅锻炼了军人的意志,也使政治家经受了一次洗礼,有过这样一种经历的她认为,在和平年代,他们也一定能取得胜利。她说:“我们不再是一个日渐衰弱的国家。我们有了新的信心,有能力解决经济困难。这种信心在8000英里以外的战场上经受住了考验,并被证明是无坚不摧的。”

  战争使英国人忘记了国内的经济危机,战争也同样使他们凝聚在一起,人民同心协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重振昔日雄风。英国重新塑造了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的形像,也重新找回了自我感觉,这种收获不知是撒切尔夫人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