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撒切尔夫人传 > 第三篇 政坛巨星 第十三章 举步维艰

第十三章 举步维艰

  撒切尔夫人领导保守党赢得了大选,取得了执政地位。***

  令人心紧张的竞选终于结束了。但是,她还要挨过让人坐立不安的几天日子。按照规定的程序,大选过后,先,在大选中失败的原相要向国家元英国女王提出辞呈;然后,女王召见在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正式委托他或她组织内阁。在接到卡拉汉的辞呈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召见了撒切尔夫人。作为臣子,她要先吻过这位君主的手,这是一种规定的仪式,然后,君主作为回报,委托她组阁。一吻换来英国最有实权的官职,何乐而不为。受到女王的正式委托,她才能名正顺地在世界舆论的瞩目下继任英国相,入主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作为相官邸,是一座看上去很普通的建筑,与议会的威斯敏斯特大厦和王室的白金汉宫简直没法相比。然而在普通人心目中,它却是个神秘莫测的地方。有位英国作家曾经这样描写过它:

  “如果砖石壁垒可以永久封存生在房间里的重大事件的无形遗产的话,那么,人类任何一处寓所的遗产都不如唐宁街10号丰富。这是个充满历史事件的房屋,在它里面生的一切事件都是不能被忽视的。”

  选举过后的第一天上午,撒切尔夫人及家人离开洪水街的住所,驱车再次前住史密斯广场。这时大约九、十点钟的光景,那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庆祝活动已进入了**。人们畅饮着香槟酒,举杯相互祝贺,欢声笑语溢满了整个广场。人们连夜赶制出了一块巨大的巧克力蛋糕,形状恰似唐宁街10号的大门,蛋糕上面用糖霜写着“祝玛格丽特?撒切尔成功”的字样。一夜未眠的撒切尔夫人这时精神振奋、绪激昂。她向为这次胜利做出贡献、付出艰辛劳动的人表示了谢意后,便同罗尼?米勒一起离开了人群。她不能太久地享受这胜利的喜悦,她必须立即准备进入新的角色,她有好多比庆祝胜利更重要的事要办。在得到女王的正式委任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真正的唐宁街10号门前表讲话,现在她要同米勒一起把讲话稿再推敲一遍。

  当天下午,女王的秘书打来电话,邀请撒切尔夫人去白金汉宫。撒切尔夫人在白金汉宫2楼女王的书房里拜见了女王伊丽沙白二世。两人谈得很投机,气氛轻松愉快,会见持续了45分钟。在此之前,这两位英国最不平凡的女人对她们的这次谈话是否会成功,今后能否好好相处都心中无数。不过,女王很懂得外交艺术,撒切尔夫人对女王也很尊重。所以,第一次谈话就使她们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们相处得一直十分和睦。这次拜会结束后,撒切尔夫人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英国相。在此前,当她在史密斯广场保守党总部大楼里等候着女王的召见、白金汉宫打来邀请电话时,她的爱子马克曾得意洋洋地用手臂搂着她称呼她相。这时她赶紧纠正道:“现在我还不是相。”

  在撒切尔夫人拜会女王时,她的丈夫丹尼斯一直等候在楼下,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几位王宫的工作人员。拜会结束后,新相便在丈夫的陪同下前往相府——唐宁街10号。马克与卡罗尔已先从史密斯广场赶到了那里,唐宁街上挤满了报界人士和摄影记者,到处可见到话筒和摄像机。当新相的汽车开过来时,她的支持者兴高采烈地挥动着双手向她致意,并唱起了“她是个热、快乐的人。”唐宁街10号新主人的车子缓缓驶过人群,停在了这座英国最有名的房屋的大门前。

  撒切尔夫人站在唐宁街10号门前的台阶上,表了她的第一次相演说。她先是引述了米勒给她准备好的那段法兰西斯的话,然后说:

  “全体英国人民,不论大家在大选中投了谁的票,我都要向你们出这样的呼吁:现在大选已经结束,希望我们携手并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报效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强大而奋斗。我们为能属于这个国家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此时此刻,她没有忘记艾雷?尼夫对她的帮助。她说:“最后我要说的是,用艾雷?尼夫的话说:‘现在需要我们去工作。’我真希望尼夫能和我们在这里团聚。”

  她讲完后,向欢呼的人群挥手致意,然后转身走进了那个庄严神圣的大门,立即开始了新的紧张的工作,就像她刚才所说的那样。她所要马上从事的是她很不熟悉而又责任十分重大的工作,她对她自己能否干好这项工作心里还没底。还是在竞选期间,有一次,bbc颇有名声的电视节目《全景》主持人迈克尔?科克雷尔采访她,当问及她是否怀疑自己有担任相的能力时,她回答得非常坦率:“当然有怀疑,因为我非常清楚干这项工作所肩负的责任是十分重大的。我希望人们对我要实事求是,对我的能力也要实事求是,认为我将鞠躬尽瘁,把我当成一个渴望把英国建设好的人。我不容忍英国走下坡路。”

  对刚上任的新相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组织一个能治理好这个国家的领导班子。按理说,组织新的内阁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在英国,反对党的影子内阁就起着后备政府的作用,各方面治理国家的干部都基本配备齐全。但是,毕竟正式的内阁和反对党的影子内阁不一样,所以新相还是要费一番心思。早在大选期间,撒切尔夫人就已对未来她所领导的政府如何开展工作有一些筹划。在接受《观察家报》记者肯尼思?哈里斯的采访时,她被问到当相后打算组成什么样的内阁,她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组阁方针:

  “有两种组阁的办法,一种是让党内代表各种不同观点的人来一起组阁;另一种是由那些愿意朝着我认为正确的方向前进的人组成。我所要的内阁不应该是实用主义的内阁,也不应该是为了取得一致意见而争吵不休的内阁,它必须是信念坚定的政府。作为相,我不能把时间白白浪费在政府内部的争吵上。”

  尽管她希望组成一个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的内阁,但是,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她的内阁不可能是清一色的撒切尔派。由于她初任相,没有任何内阁工作经验,因而需要一批内阁工作经验丰富的人进入内阁以弥补她的不足。既有经验又对她忠心的人只有两个,就是基思?约瑟夫和威廉?怀特洛。其他一些人,如诺曼?史蒂瓦斯,虽然都会毫无保留地服从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但从未在内阁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于是,撒切尔夫人不得不任命很多希思的支持者进入内阁,如彼得?沃克、卡林顿勋爵。当然,撒切尔夫人将这些希思派的人吸收进内阁,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工作经验,更主要的是由于他们在下院中有很多支持者。如果她来一场大清洗,把希思派的人全部排除在内阁之外,那么下院保守党议会党团内就会产生强烈的敌对绪。撒切尔夫人以及她的内阁成员不可能不犯错误,一旦出现错误,议会党团中有敌对绪的人就会群起面攻之,保守党会内争不已,让反对党得渔人之利。从大局着想,从党的团结着想,也是为了便于自己领导的新内阁更好地开展工作,撒切尔夫人吸收了一些希思派的人入阁。不过,她没有让希思本人入阁。对这一做法,她后来解释道:“我不能让他入阁,因为他丝毫不愿意与我合作。如果他进入内阁,不但起不了任何积极的作用,反而会使其他人离开内阁。”

  被选入内阁的成员基本都担任他们原来在影子内阁中担任的职务,只做了个别调整。威廉?怀特洛为内政大臣,他成了撒切尔夫人的“大管家”,新相对他非常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怀特洛替代了艾雷?尼夫的位置。基思?约瑟夫担任了关键的工业大臣的职务,新相所要进行的改革的重点是在工业部门。杰弗里?豪担任财政大臣。任命豪为财政大臣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撒切尔夫人任保守党领袖的5年来,豪对她虽然忠心耿耿,但在影子内阁中却表现平常。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好政府官员,但不适合当大臣。在工党执政期间,很多影子内阁大臣都在同工党的较量中出了名,而豪却没有,在同执政的财政大臣丹尼斯?希利的辩论中他几乎没有成功过。希利曾说,跟豪辩论就好像在跟“一只死羊”辩论。豪的风格是脚踏实地,默默苦干。虽然财政大臣的地位很高,仅次于相(相实际的正式官衔是第一财政大臣),就住在相的隔壁——唐宁街11号,但很多有头脑的人都瞧不起他,在撒切尔夫人亲信的心目中,他没有地位。人们认为,豪不是撒切尔主义经济政策的设计师,只是个忠实的监工,是撒切尔主义国家机器的机械师。新内阁中,还有两位撒切尔主义的忠实信徒,一个是约翰?贝弗恩,他是撒切尔夫人一手提拔上来的,他做豪的助手;另一个是任能源大臣的戴维?豪厄尔,他是位经济学家,是货币主义理论的传教士。希思派的人物彼得?沃克担任农业大臣,卡林顿勋爵任外交大臣,伊恩?基尔摩任掌玺大臣,詹姆斯?普赖尔任就业大臣。

新相对所有她新任命的人都要事先进行个别谈话,这项工作只能利用公假日或周末时间来进行。***在百忙中,撒切尔夫人还要挤出时间来向那些在竞选中给她出过力的人写感谢信,而且都是手写。这是培养与自己部下的感、笼络人心的好办法。罗尼?米勒收到信后感动地说:“这就是使你愿意为她效劳的原因。”

  唐宁街换了一批新的政府官员,但一般工作人员基本都不变动。唐宁街10号的工作人员都以很复杂的心看待新相的到来。这位10号的第一个女性主人,工作讲究实效,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她自己这样,同时要求别人也这样,各项工作说干就干,不能拖拖拉拉,每件事都要有条不紊。她所交待的事,如果说了两遍对方还没有领会她的要旨,对方就要受到严厉的斥责。她上任才几天,就有人说:“照这样干下去,我最多只能熬上一个星期。”然而,她又有让人感到可爱的一面。她对工作人员很体贴,显得非常和蔼可亲。她能记住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名字,甚至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从不搞错。不仅如此,工作人员的妻子的名字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谁或他的妻子有什么毛病,她都记在心上。她还从不忘记向为她提供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即使是服务员递给她一杯茶,她也要道声谢。

  大选后的第12天,新议会正式开幕。按照英国的惯例,每届新议会正式开幕时都要由女王代表新政府表施政演说,而演说稿都由新相来准备。所以,在这之前的时间里,撒切尔夫人一直忙着这件事。女王的这个演说对保守党和它的支持者来说是个振奋人心的开端。因为从女王口中讲出的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基本上就是保守党竞选宣的内容。保守党曾允诺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现在等于是由女王来授权保守党来实行这些改革。

  新政府的改革计划很庞大,涉及国家的各个方面。它要在英国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加强社会治安,增加维护法律和社会秩序的开支;减少税收,展更多的私人企业,减少政府对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干预。此外,针对工会力量强大,罢工浪潮不断的况,新施政纲领还提出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工会决定罢工和在罢工期间派出工人纠察队的权限问题,还要减少国营企业和全国企业局的活动。全国企业局是工党执政时设立的,其职能就是设法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国营企业。在其他方面,新施政纲领提出,地方当局和城镇的新居民有权购置住房;不再强迫教育部门把中等学校变为综合性学校;鼓励扩大私人医疗体系;鼓励独立广播局增设第四电视频道;修改国籍法以严格限制移民。

  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像撒切尔夫人所要实行的这样大范围的改革更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很多阻力。还在竞选期间,撒切尔夫人在接受一次电视采访中就说她的改革计划需要至少10年时间才能完成,其寓意就是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果不其然,这一计划刚一提出就立即遭到反对党的反对。就在议会开幕那天,女王刚刚离开威斯敏斯特大厦,工党领袖卡拉汉就在议会第一次辩论中站出来对保守党的改革计划进行猛烈的抨击。他嘲讽撒切尔夫人向选民所许诺的改革方案是个乌托邦,这种乌托邦会使英国倒退。

  一个月后,保守党政府提出了新的财政预算案,又遭到工党的抵制。杰弗里?豪根据保守党的纲领提出的他的第一个预算案确实包很苛刻,根据这个预算,所得税被削减,但增值税增加了15%;石油、酒和烟的价格上涨;政府开支减少40亿英镑。这最后一项是最关键的,因为减少政府开支就意味着要政府减少在住房、能源、教育、就业、外援、运输和工业等方面的补贴。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未受到削减开支影响的只有军队和警察。反对党的议员们为这个预算案所震惊,就连一些保守党的内阁成员也为之惊讶。有个议员说这是一种背叛行为。卡拉汉说这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它会引起通货膨胀,是不得人心的。丹尼斯?希利说得更尖刻,说这是“一头披着羊皮的母狼提出的预算。是一剂使通货膨胀迅速上升,失业大军急剧增加,工业生产严重混乱的毒药。工党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进行了5年的艰苦努力,不料却被这位财政大臣在10分钟内就给报销了。”

保守党新政府的政策不仅遇到了工党的抵制,有些还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就在杰弗里?豪提出财政预算案的前一天,政府宣布即将裁减7。5至15万个行政机构中的文职人员,并在3个月内暂停招聘新的工作人员,以便减少每月2。2万英镑的工资开支。数天后,政府又宣布,地方政府对工业部门提供的补助在今后3年内减少2。33亿英镑。紧接着又有消息传出说,全国企业局将被逐步解散,并开始出售它所拥有的资产1亿英镑。此外,政府还决定,停止扩大国家卫生保健服务;出售国家在英国航空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将被工党政府收归国有的英国船舶公司重新私有,限其在两年内自力更生;英国航空公司和航天局也将私有化。上述政策一出台,立即遭到许多来自各方面的抗议。各种反对意见如炮弹般频频袭来。工会更是对这些政策持非议。保守党政府在民众中的威望急剧下降。一般来讲,新政府在开始时容易得到民众的拥护,二者之间有一个“蜜月期”,而这届政府的“蜜月期”几乎就未存在。

  不过“新娘”对蜜月期并不感兴趣。撒切尔夫人所想的只是坚定不移地在英国推行她的改革计划,在英国铲除“社会主义”。她早就有了这种观念和意志,现在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她正是因为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才迎得了选民的拥护,从而当上了相,现在她没有理由畏缩不前。在下院中,她据理为自己的政策辩护。当有人对她的改革工会的计划提出异议时,她慷慨激昂地说:“它们反映了人民的要求,我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些建议。去年冬天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提出这些计划是完全必要的。”

  反对党和工会对她改革计划的抵制使撒切尔夫人很愤怒。但更令她气恼的是她自己的阵营内部有人立场不坚定。每当到了关键时刻,内阁中总有一些人显得优柔寡断,畏畏尾。在过去讨论制定改革计划时,这些人都赞成她的大幅度削减开支的观点,可是一到了在议会辩论时,他们却不敢理直气壮地支持这项措施。她逐渐现,内阁中有些人缺乏胆识,她称他们是“窝囊废”。而那些坚定地跟着她走的人就自然成了“坚强者”。在以后的几年中,这两种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分明,政见之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媒介则把这两种人称为“湿派”和“干派”。

  在撒切尔夫人的所有改革措施中,削减政府开支遇到的阻力最大。当时撒切尔夫人和杰弗里?豪的考虑是,前一年英国的国内产值仅增长了1%,而消费额却增长了5%,同时进口额增加13%,其结果是通货膨胀率上升。1979年上半年,英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逆差,而当时世界经济也由于石油价格上涨而陷入衰退。因此,应付这种困难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在这一点上,相和财政大臣都是坚定不移的。为了统一党内的思想认识,保守党于7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代表大会,专门讨论当前的形势问题。杰弗里?豪对政府削减开支的措施解释道:“我们确实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大幅度地减少开支。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们改变国内经济状况很不利。我们的解决办法在近期内可能收不到成效,甚至会使我们感到有些事更加糟糕,因此而令人讨厌,但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如不这么办,我们的经济就可能变得不可救药。”豪的讲话理由充分,很有说服力,内阁成员都对这种办法表示赞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削减开支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内阁中的不坚定分子又开始动摇起来,反对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可以轻而易举地平息了。

  然而,不管内阁中和整个党内出现什么样的反对声音,撒切尔夫人仍然一如既往地朝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她对人们提出的增加工资的要求采取了非常强硬的态度,她的理由是:

  “如果工资提高,商品的价格也要提高,结果订货就会大大减少,企业就会被迫关闭。如果工资增加得少一些,或者工资虽然增加得多一些,但与生产力的提高完全一致,我们就可以接受。”

对目前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她的看法是:

  “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人数都会上升,我们必须度过这个非常时期。***政府将做出自己的努力,它也正在努力,而且将继续努力。同时,工业界必须对政府刺激经济展给予配合。整个工业界必须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如同一位光棍将军是无法赢得战斗的胜利一样。”

  撒切尔夫人把治理英国经济比喻成是给病人治病:

  “这就好比是一个病人。在他尚在患病时,他必须服药,但有时他既会遭受疾病的折磨,又难免服药之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停止服药。要想把病治好,就必须服药。”

  然而,尽管撒切尔夫人明白这个道理,并对自己已采取措施的成效胸有成竹,但是她的许多内阁成员却不这样看。当然这些人都是亲希思的温和派,他们觉得撒切尔夫人的预定目标太遥远、太模糊,她开的药太苦、吞不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撒切尔夫人所采取的措施越来越严厉,这些人的抵触绪就越来越大,越来越不听她的话。这使她感到很难过、很痛苦,到第二年年底时,形势每况愈下、困难重重,她有时都感到有点儿丧失信心。

  才执政一年多,撒切尔夫人就走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来自党内的压力未减,她又被企业界的工资和罢工问题搞得焦头烂额。工业界的工资纠纷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曾引一次次罢工浪潮,卡拉汉领导的工党政府就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撒切尔夫人一直主张保守党政府应该避免插手这场纠纷,并按这个原则办事,但她还是不自禁地卷了进去。1980年初,英国爆了50多年来第一次钢铁工人大罢工,而且持续了数月之久。罢工起因有两个:一个是有关方面按计划关闭了一些工厂;另一个是厂方提出只给工人增加工资6%,工人对此方案不满,工会断然拒绝了厂方的提议。争端生后,工业大臣基思?约瑟夫宣布政府不介入这场争端。他的话反而促成了工人的罢工行动。政府的另一个行动更加激起了工人对政府的不满。国营的英国钢铁公司的董事长查尔斯?维利尔斯准备引退,政府准备让苏格兰出生的美国商人伊恩?麦格雷接替这个职务。这一举措不仅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就是企业主们也对之很气愤。一位企业界头面人物说:“这是对英国管理人员的一种侮辱。”基思?约瑟夫坚持原来的决定,他强调麦格雷是45位候选人中最合适的人选。撒切尔夫人坚决支持约瑟夫,她在一次广播讲话中对那些不满的人提出质问道:

  “在我们国家,可以不惜高薪聘请足球运动员,却不能设法请一位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来英国帮助我们管理工业,使它重新繁荣兴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撒切尔政府坚持按自己既定的方向前进,但形势却变得越来越糟。政府和工会的矛盾还未解决,英国经济又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困境。先是失业问题,到1980年8月,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大关,这是1953年以来的第一次。企业经营况也很糟,英国最大的公司之一——帝国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亏损;与此同时,英国航空公司也破天荒地公布它在半年之前就已亏损;英国莱兰汽车公司在上半年亏损数千万英镑,尽管它已经大幅度地裁减了过剩人员。英国的工业界开始尝到强硬措施的后果,而且以后还要继续承受这种后果。大公司亏损,小公司的况更糟,许多小公司纷纷倒闭,这就更使失业大军扩大。舆论哗然。电视台在晚间新闻节目里映出了一张全国地图,上面标示出一周之内各地失业人数的况。1980年10月,表了《英国工业展趋势季度报告》,声称这是“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调查报告”。到了11月,财政大臣宣布再削减30亿英镑的公共开支。12月,失业人数增至213。3万人,比去年同期多83。6万人,创战后最高纪录。

  内阁中很多人沉不住气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扭转方向了。有些人甚至批评道,相和财政大臣所热心的货币主义政策,不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反而在国内造成了无数的灾难。通货膨胀一点也没有下降,而企业却纷纷倒闭,申请救济的人日益增多,大街上的暴力事件有增无减。与此同时,那些经营况较好的企业却被大量的税收榨得财力枯竭。应该悬崖勒马的呼声越来越高。到了年底,一些保守党元老已公开站出来干涉朝政,两位前保守党政府相表示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十分关切。一个是麦克米伦,一个是希思。麦克米伦曾一度是撒切尔夫人所崇拜的英雄,他在10月份的一次电视讲话中说,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太强硬了,使国家财富的创造者受到了伤害。希思的批评更不客气。11月,希思在下院就经济形势进行辩论时说,政府所表现的乐观绪是自欺欺人,实际况是,国家的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如果政府不尽快改变方向,英国就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他认为失业是高利率造成的,撒切尔政府本想通过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可是国家为失业者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反通货膨胀所能带来的好处。他提议政府应迅速降低利率,促使英镑贬值。

对希思的攻击,撒切尔夫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她把这一切的最终责任推给了希思。她说,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希思政府在过去实行错误的财政政策造成的,而现在她不得不来为他收拾这个残局。撒切尔夫人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她治理英国经济的要目标。她十分痛恨通货膨胀这种现像。她曾公开说过,实行通货膨胀政策,让一个入不敷出的家庭继续靠借贷过日子,实际上等于是教唆人把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掏钱,这是不道德的。她坚定地表示:“我们的政府必须把这种况纠正过来,而且我们也一定能够办到。”

  撒切尔夫人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是很充分的。然而,仍然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她所推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很多内阁成员认为她太强硬、太右倾了,说她是铁石心肠,对那些正在失去工作的人没有一点同心和负疚感。这种批评意见逐渐地传到外界,新闻界开始议论纷纷,说政府正在生分裂。对内阁中跟她唱反调的人,撒切尔夫人非常痛恨,她决定采取果断措施,清除那些动摇分子。1981年2月,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下院议长诺曼?史蒂瓦斯先被赶出内阁。他曾经是撒切尔夫人的好朋友,在任下院议长期间,为团结人们支持撒切尔夫人起了关键作用。但后来他变得摇摆不定。被撤职后,史蒂瓦斯完全站到了撒切尔夫人的对立面,经常公开批评她。

  对撒切尔夫人的批评不仅来自保守党内,来自社会上的批评也越来越严厉。有364位经济学家,其中包括皇家经济学会的主席和几名前政府的席经济顾问,在报上表了一份联名签署的抗议书,指责政府企图通过减少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从而使产量增加、失业人数减少的做法是没有经济理论根据的,是荒谬的。抗议书还说,政府目前的政策只会加深经济危机,破坏英国的工业基础,威胁社会和政治稳定。这些经济学家们呼吁政府改用其他经济政策,抛弃货币主义的政策,应该立即找出能平稳恢复英国经济的最好办法。

  与这些人的攻击遥相呼应,在下院里,希思继续抨击撒切尔政府的政策。更为严重的是,保守党后座议员罗伯特?狄克斯表了一项声明,宣称如果政府继续顽固推行目前的经济政策,他将同其他20来名后座议员一道准备认真考虑加入中间性质政党。而这时,英国工党刚刚生分裂,工党的4位右翼重要人物因不满工党在左倾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是分裂出来创立了社会民主党。在那段时间,工党越来越向左偏,保守党则越来越向右偏,而新建的社会民主党则是一个中间性质的政党,这为那些与自己党的领袖持不同政见的保守党人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去处。

  到了1981年春,英国社会已是动荡不安,狼烟四起。4月份,布里克斯顿生了暴力事件,7月,托克斯特斯又爆了警察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大规模暴力冲突,这次事件更为严重,撒切尔夫人自己在下院说“这是本世纪我们经历过的最严重的暴乱”。当时,暴乱的狂潮几乎要席卷全国,政府和警察都无能为力。在那几个星期里,凡是有电视的人恐怕都是惊恐不安,夜不能寐。此后,莫斯塞德和布里克斯顿又生了几次暴力事件。这些暴力事件为反对派攻击政府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借口。国内舆论的压力空前增大。然而,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不能扭转她的前进方向,她不愿重新审视她的经济政策。她就是这样,越是处于逆境,越是笃信她的直觉。她每次回答下院的问题时都重申,这些暴力事件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她处理这些暴力事件的办法就是增加警察的数量并给他们提高工资。她主张维护法律的尊严。到撒切尔夫人第一届相任期结束时,警察的工资水平已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25%,超出了物价上涨幅度的30%。有人说,警察成了撒切尔夫人宠爱的唯一阶层。

  1981年是英国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撒切尔夫人的第一届政府命运多舛的一年。到了1981年7月时,撒切尔夫人几乎到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在内阁中坚决支持她的人只剩下了约瑟夫和杰弗里?豪等少数几个人。然而,撒切尔夫人不愧是“铁娘子”。在这极其艰难的时刻,她充分显示出了她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泼辣的作风。她坚信,英国经济的痼疾必须用猛药来医治。为了贯彻她的政策,减小改革阻力,在这一年的9月份对内阁进行了大改组,撤掉了温和派的吉尔摩、索姆斯等人,换上一些她的坚定的支持者。此举本意是要平息内阁中的争吵,可是其结果是,公开反对她的人更多了,那些被排挤出权力圈子的人恼羞成怒,誓要与撒切尔政府抗衡到底。

10月的保守党年会是在一种十分压抑悲凉的气氛中召开的。***在会议召开前的3个月内,民意测验所显示出的保守党的支持率仅为30%,比刚刚生严重分裂的工党还少了8个百分点。在会议召开前夕,一批年轻的温和派保守党人表了一篇词谨慎然而观点明确的文章,题目就叫“换档”。文章呼吁保守党改弦易辙,放弃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但却声称目的是挽救保守党,把它拉回到原来的路线上来,促使撒切尔夫人再度当上英国相。在会议上,约翰?贝弗恩对形势的判断引起了无论是强硬派还是温和派的高度重视。他公开提醒保守党人说,现在保守党的处境非常困难,将面临与1906年(这一年保守党在大选中惨败,自由党大获全胜)和1945年同样严重的灭顶之灾。他还说,政府虽然屡次誓要大量削减公共开支,然而并没有如愿。统计数字表明,本届政府诞生两年来不仅没有减少公共开支,反而增加了2%。在人们眼中,贝弗恩是位纯粹的、百分之百的撒切尔主义者,而且一向具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所以他的话很能打动人心。这使撒切尔政府的信誉更加下降。

  随着英国经济形势的恶化和反对者的增多,社会上对她的不满绪越来越强烈。客观形势对撒切尔夫人极为不利,1981年12月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支持她当相的人只有25%,她成了战后以来最不得人心的相。保守党的执政地位岌岌可危,撒切尔夫人的保守党领袖的位置也摇摇欲坠,她被迫下台的可能性很大。在1981年下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她再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温和派虽然没有结成帮派集团与她斗争,但是关于她被迫辞职的问题早已是这些人家里餐桌上的热门话题,甚至一些强硬派也随声附和。一位很有见地的人说,撒切尔相能带领保守党进行下一次大选的可能性只有85%。撒切尔政府在国内声望扫地,几百万原来支持保守党的选民已经开始动摇。撒切尔夫人已经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可是,就在这危机时刻,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生了,它为撒切尔夫人改变自己的处境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遇,这就是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尔维纳斯战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