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地产狂人任志强 > 第三章 当兵那12年

第三章 当兵那12年

  1969年8月,任志强在一次事故中摔断了胳膊,于是回到了北京养伤。12月,时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的任志强父母的老战友为了保护“革命的后代”,让任志强在非常时期穿上了军装。在那个历史时期,能够免受一些苦难的或许也只有军队了。于是,38军步兵团就有了任志强这个战士的身影。

  就像任志强所说,“能征善战的士兵并不一定能胜任将军”,12年军人生涯的追求,赋予任志强“格局”思维的能力:前瞻、识大局。在38军中,任志强有自己最爱的战歌,有自己种种辉煌的战绩,当然也有失败时的不服输与倔强,有不给首长面子的“鸡肋”性格。

  §§§第一节 部队生活记事

  “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大小千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杀得敌人胆破心又慌。四战四平街,威名天下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嘿,勇猛地向前进!”这是《钢铁部队进行曲》的歌词。

  1948年3月,四平解放后,东野总部的文艺工作者曾下到第一线深入生活。他们并被这支部队的英雄事迹和勇猛战斗作风所深深感动,于是奋笔为一线指战员们创作了上面这首战歌——《钢铁部队进行曲》。

  《钢铁部队进行曲》在1987年被定为38军的军歌,是任志强入伍的时候学的第一首歌,同时也是任志强最喜欢的一首歌。之后,任志强才学习了《钢铁战士》、《钢铁的兵》等歌。

  任志强是在1969年参军的,能成为38军的一员,是一件令任志强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38军在中国的人民军队中,是大有来头的。

  38军是一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发展起来的部队,是彭德怀、“徐老虎”的老班底。由于部队的各级指挥员及骨干,均是来自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老红军,使得他们既经受过历次反“围剿”作战的锤炼,又饱尝了万里长征的磨难,从而使得这支部队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具备了一支铁军所必需的吃苦精神和强烈荣誉感。

  从秀水河子到四平,三十八军威震黑土地。克津门,走马擒住陈长捷。彭总激将,梁兴初把火全发到美国人头上。战朝鲜,“万岁军”美名天下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野战军中,号称“万岁军”的独此一家。

  这样一支钢铁的部队,的确值得任志强引以为豪。这支部队的战歌《钢铁部队进行曲》是支斗志昂扬的战歌,任志强每次想起这首歌都能给他带来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不过,虽然《钢铁部队进行曲》是令人激情澎湃的,但众所周之部队的生活应该是相当枯燥和无聊的。任志强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也很有规律,出操、演练、吃饭、睡觉、出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不过,除了完成每个兵的必要任务之外,任志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读书。白天的正常军事活动与训练使任志强没有更多自由阅读的机会与时间,但熄灯号之后,手电筒就成了躲在被窝里独自享受精神食粮的任志强的启明灯。以至于任志强一个月6元钱的战士津贴中,大部分都用于购买1号电池。

  当兵时,任志强还和战士们组成了自己的读书小组,几个人在一起研究该读哪些书,所以,在战士中就出现了许多读书的圈子。

  看名著时,任志强在前人的积累与挑选的基础上,知道了哪些是必读之书;但如果是读近代的著作,那时根本不可能仅靠个人的积累,任志强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去挑。因此,有时候一个上午,任志强也只有一到两本书的收获。

  只是那时的战士除了报纸以外没有太多的书籍可以看,连队的图书馆藏书也很少。

  读书之余,任志强和其他战士一样,还经常用小事来锻炼自己,培养一种积极的精神。比如扫地,虽然扫地是小事,但任志强认为它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除了日常的训练,那时候的部队还经常举办各种比赛。参加比赛拿第一,成为枯燥的部队生活中的一项乐趣,也是一种荣耀。任志强经常享受这种乐趣与荣誉。

  只是在一次比赛中,任志强意外地没有得第一。在比赛结束后,十几个北京老乡围着土坯垒成的土灶,打开几瓶罐头天南地北地闲聊。

  窗外风雪稍停,屋内炭火微红。一位战友拿出两盒“牡丹”,要让众位老乡过过烟瘾,可却有烟无火。

  这时,任志强“豁”地一下站起来,走到土灶前,众人不解他要做什么,皆瞪大了眼睛望着他。

  只见任志强移开喷着热气的铁壶,用他那只叠满老茧的粗手在炉口扒拉着,他竟然拣出一块煤给围坐一圈的老乡点烟!

  烧红了的煤球烫得任志强手上的皮肤滋滋作响,传出一股股焦皮的臭味。任志强这一举动让战友们惊得目瞪口呆,大家赶忙都把烟凑了,当愕然的一圈人慌忙点着烟卷时,屋里已弥漫着一股呛人的肉皮味儿……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大家都从心底里佩服任志强的坚强,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

  号称“万岁军”的38军以出奇兵打恶仗声贯中外,师与师、团与团、连与连也是比武成风。城里来的学生兵如果拿不出两手,根本没人把你放在眼里。

  我们曾说过,军队大院赋予了任志强一定的“优越感”与“倔强”,选择去艰苦的延安插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38军的比武风气里,任志强当然不会甘落人后。

  负重越野是任志强的强项,身负百斤的器材他还能一跃翻过两米高的板障。那时的任志强是特务连的工兵班长,在心高气傲的年龄里,任志强见了其他班的班长总免不了会比试一下。

  那时的叫板可不是当今流行的pk,而是真正的交手格斗,理论起来一时火起,两个人就会扭在一起一决胜负。

  有一次任志强和另一个班的班长比赛,那个班长上来就一个大背挎把任志强给掀了起来,但那个班长没想到的是任志强在倒地之前顺势一拳打中那班长的左腮。由于任志强手厚如牛,这一拳下来那班长也摔倒在地。

  那个班长对任志强这个动作很不满,他大声喊着任志强犯规,可任志强却说擒拿格斗打倒为准无规可循。虽然不服也不满,但当时他们又不敢找人裁判,因为让团里知道非给处分不可。所以,他俩最终就以平手结束了这次比赛。

  38军还有两大另类举措:建体工队和办农场。当时任志强负责的是筹办农场,军队要求他们种出的珍珠水稻要赛过小站米。后来因为采办有功,任志强被提拔为后勤助理员。

  1975年春,农场扩建急需拖拉机,任志强受命北上采买,可却无功而返。当时有一战友说在柳州可以买到拖拉机,于是任志强便和这位战友双双南下广西,还经过申请上级获得睡卧铺的资格。

  正值春来万物复苏的季节,由北往南,沿途车窗外由黄而绿,进入湘桂更是青山绿水。

  望着窗外美景,任志强觉得这一行更胜似游玩。

  到达柳州后,任志强和战友并没有立马去采购农场需要的拖拉机,而是登鱼峰山,看柳江九曲环城而过;访柳侯祠,抚韩(愈)文苏(轼)字柳(宗元)事的三绝碑;坐青竹筏,望龙船山恍若画中仙境。

  触景感事生情,让常年在山沟打洞荒原插秧的任志强陶醉不已。因“文革”辍学、只上过初中的任志强,竟沉吟再三赋藏头诗一首:

  春洲古祠一水环,

  独生绝卓奇峰山。

  沉阳袭柳百花妒,

  自沿清江驾龙船。

  战友听后先是笑任志强班门弄斧,可他怎么思索也无法吟出更好的句子。后来,部队里有一位初学诗词的书记还把任志强的这首诗与遭禁的唐诗宋词一起抄在了自己的摘录本里,并在营房流传。

  不过,任志强和战友游玩的好心情最终被团里的几次催问而破坏了。农场急着用拖拉机,团里等了多日都不见任志强归来,便打了多次电话催促。

  可是任志强和战友在柳州根本没有能力采购到拖拉机。面对团里的催促,怎么办?

  战友很着急,可任志强却心平气和地说,别急,我自有办法。

  第二天,任志强给副团长发了封加急电报。发电报归来后,他便对战友说,他要回北京呆几天。

  任志强的话让战友很是吃惊,他露出满脸不相信的表情:“不挨批评受罚就不错了,还让你回家?”

  然后,让战友大跌眼镜的是,团里三天后回电:暂无款可汇,准假三天在京待命。

  那位战友至今都不知道任志强给团里的电报说了什么,但回北京休息三天后,他们回团复命,安然无事。

  军队的生活习惯对任志强后来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过兵的任志强说话嘎嘣脆,到现在他吃饭还特别快,吃大餐时也那样,以致于很多人都不愿意和他一起吃饭。

  我们还可以从任志强现在的生活作息的描述中看出军队生活在他身上的影子:

  “早上7点起床,吃早饭,去公司,没有午睡习惯,晚上大约会工作到10点,平均每天工作15个小时,日常行程以一刻钟为单位来安排。除了要处理企业事务外,还要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每年坐飞机不少于100次,飞机上的时间被用来阅读书籍。每年要写400余万字的论著、报告。”

  这就是后来成为商人的任志强的日常生活,这种生活习惯无疑是由12年的军队生活所培养出来的。

  在1974年9月,23岁的任志强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唱着国际歌、对着党旗宣誓效忠的任志强热血沸腾,他肯定没有想到11年后他会被自己人送进监狱,“免费”享受了14个月的犯人生活。

  还在当兵的任志强肯定也没想到,从没想过当官的自己有一天会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且还成了政府眼中的“愤青”。

  §§§第二节 “鸡胁”参谋长

  影响任志强最深的年代,就是“文化大革命”和他当兵的岁月,因为这两段岁月教会了他独立思考。在部队的时候,因为任志强的不服管,团长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鸡肋”;当任志强拿着喜报美滋滋地向父亲夸耀时,父亲泼来的“冷水”让他对自己的“鸡肋”性格有了清晰认识,他决定离开部队。

  1、不给首长面子

  任志强18岁参军,从一个小兵做起,慢慢由排长一步一步爬到了参谋长的位置,可以说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军人。

  在12年的行伍身涯中,任志强除了立下1次二等功和6次三等功外,还落下一个“鸡肋”的绰号。

  有一次他们团接到通知,说上级不久要来团里考核,时任参谋的任志强承担了修理靶场的任务。接到任务后,任志强带领战友们开干了。

  过了几天,靶场还没有修好,可副团长却带着优秀连队过来,想临时增加一堂打靶课。这本就是一件芝麻粒大的事,况且副团长亲自出面了。照理说,小参谋长的任志强只能是做个顺水人情了。

  于是,这副团长直接率领大部队找到靶场埋头苦干的任志强。见到首长过来了,任志强及战友们立马停下手中的活,立正行军礼迎接。简单的握手寒暄过后,副团长道明了来意。说完就准备带着连队开始训练了。

  可出人意料的是,任志强竟然很不知趣地伸手拦住了这位副团长,义正言辞地说:“首长,今天不行!”

  “不行?”副团长以为自己听错了,反问了一句。

  “是的,首长!”任志强站的笔直,回答的干脆利落。

  “为什么?”副团长有点恼火。

  “因为靶场还没修好,目前还不能使用。”任志强如实回答。

  “我们就是临时训练一天,这没修好的靶场也可以用嘛。”副团长以为任志强是说目前靶场条件比较差,不能满足训练的要求了。

  “还是不行。我是负责靶场的维修任务的,必须保证在指定工期内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任志强的态度有点强硬。

  “有什么不行的?我就借用你这地方一天,能耽误你什么工期啊?”当着这么多下属的面,副团长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任志强的战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但又都知道他的倔脾气,因此谁也没上来劝。

  “报告首长,真的不行!如果今天让你进来打了,等明天别的连队也要来打,我们就没有理由阻止了。这样一来,我们的工期肯定会被拖延,这个责任我承担不起。”任志强据理力争,丝毫没有退让的样子。

  “你,好你的任志强!”副团长很生气,但又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发火。

  就这样,任志强当着一个连战士的面把副团长轰了回去。

  一个小参谋竟然这么“拽”,敢把副团长从靶场轰出去,这事迅速被传播开来,引起全团哗然。

  有好心的战友私下对任志强说:这事你办的有点太过了,得罪了领导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可任志强不却以为然,认为自己是坚持原则,没有任何错误。

  这事最终传到了团长耳中,团长听后大乐,为此给任志强起了个绰号:鸡肋。意思是说任志强经常不听领导说话,但在某些方面又的确不错,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听到这一绰号后,任志强竟然觉得“鸡肋”这个说法实在适合自己,他还特地找人把这两字用毛笔大大的写在纸上,贴到宿舍的墙上。

  结果有一天,团长巡视宿舍时发现了这一纸条,大怒,当场撕掉,还外加上一顿痛骂任志强。

  2、“鸡肋”混不下去了

  任志强在部队学的就是工程建筑,干的是“打坑道”,盖房子的经验比别人还是要多一些的。

  从任志强的一个奖状里,可以看到他曾经获得全军战壕设计优秀工程,在今天看来也就是房地产测量方面的一个奖。可你可别小看这个奖,冥冥之中任志强就与房地产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任志强的信念中,要做就做最好的,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争强好胜,这或许是许多男人的通病,在部队11年的生涯中,任志强从一个兵到营代理股长,似乎走过了一个平凡而又烙上深深记忆的道路。

  但是,在任志强脑海中常常有一个渴望,为什么不是硝烟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年代。?

  他说:“我们当时在内蒙的中蒙边境打坑道,做掩体。在那里,用40倍的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看见对面的装甲车,但实际上没有开过枪。但那并不妨碍我做一个优秀的军人去立功,我前后立过7次,一个军人一生中能立7次功的机会不多。”

  任志强从内心里是渴望战斗的,因为战斗能让他快速走向成功。

  但如果没有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没有父亲对他的刺激,任志强也许会永远在部队呆下去。

  1981年任志强最后一次立功,部队给家里送来喜报。任志强回家探亲时,也喜滋滋地向父亲夸耀。可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听了之后并没有表扬他,而是非常不屑一顾:你立个破功吹什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当了很大的官了。

  任志强听到这句话时,愣了许久没回过神来。他陷入了静静的思索之中,任志强是要强的,甚至是有些急功近利的。

  而他在部队的表现不能说不优秀,可为什么他奋斗了十几年,才取得了一个令父亲不屑一顾的成就呢?一个是外部的环境因素。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如今平和盛世,晋升主要依靠资历的积累。二个是自己这种“鸡肋”性格。虽然努力工作,表现也算出众,但他得不到上层领导的喜欢。这个性格上的硬伤无疑直接阻碍了他在部队的前途。

  任志强当时被狠狠地刺激了一下。他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清晰认识,以“鸡肋”性格,他在部队永远也无法超过父亲在战争年代的提升速度,于是他决定离开部队。也是从那时起,任志强的心就平静地像一潭死水,不再希望以获取奖励来证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了。

  向连队提出复员后,部队根据任志强的级别及在部队的良好表现,安排他转业去公检法系统。可任志强觉得一个国家的机关机构,其实质的晋升环境应该是和部队一样的。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个捧铁饭碗的机会。

  最终,任志强选择进了北京的一家青年服务社,开始下海经商。

  复员费发了2800元,任志强立即拿出900元买了辆摩托车。摩托车是铃木牌子的,那年头日本进口摩托车可是凤毛麟角,比现在的大奔房车还牛。所以,任志强常打电话给朋友带他去兜风。

  1984年,任志强进入华远集团,担任人才交流开发公司的经理。第二年,公司盈利,任志强拿到1.6万元的奖金,于是给自己买了一辆二手的丰田小轿车。

  无论是摩托车还是小轿车,在那个年代都算是“抖”上天了。任志强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认为这些是为了工作方便。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任志强的“鸡肋”作风还在继续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