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军人总裁任正非 > 第一章 猛龙过江(6)

第一章 猛龙过江(6)

  第一章 猛龙过江(6)

  任正非自己说过:“大家知道,深圳经历了两个泡沫经济时代,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股票。而华为公司在这两个领域中一点都没有卷进去,倒不是什么出污泥而不染,而是我们始终认认真真地搞技术。房地产和股票起来的时候,我们也有机会,但是我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不可能是这种泡沫的世界,所以我们不为所动。”

  另一个经常性的诱惑是进入电信信息服务业,即做运营商。与做设备制造商的艰难相比,做运营商相对轻松,而且华为也不乏这样的机会,但《华为基本法》里却明确宣称:“为了使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这在讨论中争论很大,最后被肯定下来。

  为什么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呢?任正非认为只有这样一种方式,才能完成无依赖的压力传递,使队伍永远处在激活状态。因为自产自销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对产品和服务的关注就会降低,这样企业将会必死无疑。不做运营商可以迫使自己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出去。置于死地而后生,通过这种无形的压力传递使华为的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也许会把华为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毫无疑问华为失去了一些绝好的赚钱机会,但是企业前进的脚步也因此而日渐扎实。等到众多陷入狂乱的同行企业清醒过来时,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已经远远上路了,留给曾经的同行者们坚实的背影。

  产业强国,匹夫有责

  中国打开国门之后,本土企业家们第一感觉就是规模、实力远胜自己的跨国企业压迫的可怕,如同只身面对巨人的唐吉坷德,人们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绪被激发出来。1993年,面对西方IT巨头的逼迫,联想总裁柳传志亲自写下“扛起民族计算机工业大旗”的战表,全体企业领导一起去电子工业部提交,受到所有正副部长的同时接见,联想员工的士气也随之涨到最高点。此后长虹集团鲜明提出“产业报国”的口号也使人们欢欣鼓舞,热血沸腾。这种鼓动是商战的另一种形式,是中国企业绝地逢生、成就霸业的一大手段。

  任正非没有在公开场合做过类似的表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仅仅满足于在洋对手们的夹缝里分一杯羹。早在创业初期他就自信地说:“10年后,世界电信业三分天下,华为是其中之一。”在公司内部,任正非严厉打压任何可能使人自满的苗头,不提何时进入世界500强的话题,但凡事都力求卓越,向世界顶级企业看齐。他在对员工讲话时指出: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努力,决不退步低头。我们从事的事业,是为了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民族的利益。

  不能不佩服任正非的执着和至于死地而后生的胆识。对比一下诸多环境优越而不思进取的国内企业,他们都应向任正非和华为脱帽致敬。同样是面对国外巨头的压迫,中国三大汽车企业长期躺在国家保护和历史积累的怀抱里安逸生存,对外宣称研发一个新车型需要多少天文数字的钱和时间,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任凭国外巨头长驱直入席卷中国市场。日本汽车厂商曾当着二汽领导的面直言:中国合资伙伴的贡献近于零,而领导只能报以苦笑。直到奇瑞、吉利等不起眼的江湖英雄“不知天高地厚”地搅动这潭死水,人们才知道原来做汽车研发并不是天方夜谭,中国企业也可以做。

  以前,很多国际巨头都会用“尊重”一词来评价他们的中国同行,表面的客气背后实际上是这个意思:我会认真地和你比赛,虽然你根本不可能赢。当广东的格兰仕集团依靠低价策略在微波炉市场上急剧扩张时,其国外对手便放话:我不和你争,否则我把你所有的产品都买下来扔进海里,你就没得玩了。

  但是面对任正非的华为,巨头们的底气没这么硬。用流行的话说,面对强大的对手任正非“亮剑”了,而很多人却不敢。没有直面生死的勇气,就没有真正站起来的那一天。

  近年来,路透社、法新社等多家西方权威媒体先后突出报道了华为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崛起,认为华为已经加入到了世界级电信设备提供商的行列。思科、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世界级企业的总裁们都已经成了任正非的老朋友,互相频繁走动,这种友谊的基石是令对手敬畏的实力,没有实力就不可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和友谊。很多因为进入知名外企而自得的中国员工开始认真地翻阅华为的招聘广告,琢磨着改换门庭的问题。

  任正非是一个让很多中国人甚至企业家敬佩和崇拜的人。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让国人敬佩或崇拜并不是什么难事,“唯富论”让一切富人都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如同华为这样,将几万名高素质的员工集中起来踏踏实实地做事,不依赖垄断、不依赖炒作、不依赖政府经费而走到如今的境地,在这个时代只有任正非。

  美国人崇拜企业家,有时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正是这种顶礼膜拜使洛克菲勒、摩根、福特、盖茨等企业家一直占据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成为年轻人所追寻的美国梦的化身,也以他们本人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人不乏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素质,但是社会却缺乏适合企业家生长的土壤,缺乏有利于企业家一展身手的主流文化。任正非在创建华为以来的二十年里,真正的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面临着改革初期复杂莫测的市场环境,在混沌中把握方向、拓展生存空间,以政治家的谋略和教父般的号召力,带领华为数万员工走出了一条无法复制的成功之路。很多人一直慨叹创造性在中国极为罕见,那么任正非毫无疑问属于例外之列。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曾立下走向国际、长民族志气雄心的中国企业家数不胜数,你方唱罢我登场,可为什么唯有任正非真正在全球、在欧美主流市场独领**?他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何时能得到客观的认识呢?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