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军人总裁任正非 > 第二章 人生多艰(1)

第二章 人生多艰(1)

  第二章  人生多艰(1)

  诞生在书生之家的任正非和同龄人一起感受生活的现实,在年少的困境中学会珍惜,学会忍耐,学会积累,历史的声音如苦行者的叹息一般沉重。

  背负沧桑,感受苦难,锲而不舍地播种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风雨苍生

  任正非祖籍浙江金华浦江县黄宅镇任店村,曾陪父母回过浦江县城,但没有到过老家。

  任正非的家族并非文化世家,爷爷任三和是做金华火腿的乡间厨师,他的子女们除了任正非的父亲任摩逊外都没有读过书。任摩逊1910年出生,由于执着要求才获准读了书,也是家中唯一一个读过大学的文化人。1931年任摩逊进入北平民大经济系就读,在求学期间正值日本入侵东北,救亡运动高涨,和很多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的外围组织。由于父母相继病逝,1934年任摩逊差一年没有读完大学,回到老家后曾在职业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时期,任摩逊在同乡的介绍下到位于广州的42厂任会计,这是一家生产防毒面具的兵工厂。他身在兵工厂却认同**的观点,积极宣传抗日,组织读书会,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后来读书会中有相当多的人解放后成为高级干部。由于战争,工厂经广西辗转迁到贵州桐梓。1944年任摩逊送家眷回乡定居,避开特务追捕后悄然回到贵州,自此长期在异乡生活,直到1995年才回到阔别半世纪的家乡观光,不久去世。

  在贵州,任摩逊和任正非的母亲程远昭结了婚,育有二子五女,任正非是老大。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山区。这里属于喀斯特石灰岩地形,风景优美,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就坐落在那里,然而经济非常落后。

  任摩逊没有与**地下组织建立联系,但政治立场上一直站在**一边。贵州解放后他加入土改工作队进入贵州少数民族山区,冒着冷枪开展工作,后又参与筹建学校,担任了多年的专科学校校长。虽然任摩逊较早参加进步活动,但因为自己的非无产阶级出身和在国民党兵工厂干过并不受信任,历次政治运动中都要接受改造,反复交代思想问题,直到1958年才被批准入党。

  在文革时期,任摩逊因为历史问题饱受磨难。掌权者认为他当初积极要求进步是为了隐藏起来伺机而动。任正非的母亲自学成才成为学校里的普通教师,一生陪伴丈夫在贫困山区从事教育事业。夫妻俩谨言慎行,埋头忘我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及孩子。任正非认为父亲尽职尽责一生但未能充分发挥才能,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乡村教育家。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在极度贫寒中度过。全家9口人全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度日,任摩逊还要给老家的家眷寄生活费。家里几个人合用一条棉被,在地坑里做饭,贫困的景象连后来来抄家的造反派都目瞪口呆。任正非在家时没穿过衬衣,即便是夏天也穿厚外衣。因为上学的孩子多,每到交费的日子母亲就开始为学费发愁,经常要到处向人借钱来维持,而且常常借不到,因为别人也一样困难。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依然坚持让7个孩子都读书,没有让他们放弃学业帮助支撑家庭。父亲一直勉励任正非好好学习,养成了他淡泊名利、崇尚知识的性格。任正非的父母是处于当时社会底层的学校教员,无法给予他财富和事业上的帮助。他们留给儿子的是对知识的热爱,以及为人父母的舔犊之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