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因评传 > 第四章 理学思想

第四章 理学思想

  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它奠基于北宋,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但两宋理学在形成和发展中并不顺利,而是不断遭到压抑和打击。理学的奠基者之一的程颐,生前曾被列为"奸党",先"放归田里"(削职为民),继又"送涪州编管"(交地方官管制),最后还被"追毁出身以来文字"(追回并销毁做官以来所受任命的文件)。①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在其临终前的六年间,也连遭厄运,他的学说被宣布为"伪学",遭到禁锢,不仅朱高本人被"罢职落祠",他的许多学生也受株连,遭贬黜,甚至科举取士和举荐官员,都要先审查是不是与"伪学"有瓜葛。直到朱熹死后的第九年,朝廷才为他和他的学说平反。②南宋末年,理学受到朝野的尊奉,但其时赵宋王朝已行将寿终正寝,其流行的范围又不过拘于江南一隅,因此,还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在全国思想领域处于支配地位。

  理学真正在全国范围成为统治思想是在元朝实现的。元朝在政治、经济上使中国达到空前统一,在思想上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择,终于奉程朱理学为正统。从此,理学真正成了官方意识形态,并为明清两代奠定了格局。但如果从理论建树说,南宋理学在体系上已经成熟,理论成就已达到巅峰。后人对于它,要有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一时很难再超过它。元朝便是理学在全国普及、推广的时期。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生于其时的人,一般地说,也只能充当与之相应的历史角色。刘因生活于元朝前期,他承担起了自己应该充当的角色,为理学思想的传播和阐扬,为理学普及于民间并最终被确定为统治思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前文提到,刘因在青年时期就经历了由经学到理学的转变(参见第二章)。其后,他沉潜义理,拳拳服膺。义理之学既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也成了他一生矻矻从事的事业。刘因在许多诗文中由衷地表达了他对宋代理学诸大家的景仰之情。如他对周敦颐。邵雍两位理学开创人物十分钦敬,有诗道:百年周与邵,积学欲何期?

  径路宽平处,襟怀洒落时。

  风流无尽藏,光景有余师。①对于张载,他一再说:横渠百世师。②当诵《东铭》篇。③朱张遗学有经纶,不是清谈误世人。对于司马光,他说:一时宾主记从容,万古风流在洛中。

  未敢空中望康节,且从实地学温公。对于程颐,他更是无限向往,说:伊川门外雪盈尺,茂叔堂前草不除。

  ① 朱熹:《伊川先生年谱》,《程氏遗书》附录。

  ② 五古《隐仙谷》,《静修先生集》卷六,一○二页。

  ③ 五古《送刘校书回》,《静修先生集》卷六,页一一一。

  ④ 七绝《书事》.《静修先生集》卷一一,页二二一⑤ 七绝《癸酉新居杂诗》,《静修先生集》卷一一,页二二○。

  要识唐虞垂拱意,春风元在仲尼居。⑥程门万古春风在,百草千花得自由。①对于朱熹,刘因尤其尊仰,有诗道:举筋当和紫阳歌。②高谈方对紫阳翁。还说过一段朱熹是集大成者的高论:邵,至大也;周,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也。这段话被后人广泛引用,从中既表现了刘因的"高见远识",也道出了他的思想渊源。

  刘因其生也晚,未能亲炙伊洛诸公门下,但他"闻风妙契,能自得师"⑤。其思想皆祖述宋代诸子,而又有所选择和发挥。他对于周敦颐的"无极太极"之学,邵雍的象数之学,司马光的史学,张载的气学,二程的理学,朱熹"综罗百代"的理气性命之学,都曾致力钻研,或加以引证,或借以立论,或加以引申,或进行阐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兼综倾向。惟对陆氏心学较少提及,偶尔提到,他也不像其他元代思想家那样进行"朱陆会同",而是对陆取明确的批判态度。但是他实际上也受到心学的某些影响,有时也有所流露。(见后)

  刘因没有大部头的著作传世,其理学思想散见于他的记、序、书、跋之类短篇杂著以及诗词当中。(他本来著有《易系辞说》、《四书语录》,从书名推测,其中的哲学成分当更集中,惜已亡佚。)其中,他对于理学思想的许多重要方面都有所接触,并提出了富有哲学意味的见解。

  ① 七绝《癸酉新居杂诗》之二,《静修先生集》卷一一,页二二○。

  ② 七律《黄精地黄合酿其佳,名以地仙酒》,《静修先生集》卷九,页一 八四。③ 七绝《理西斋成》,《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二三四。

  ④ 《元史》本传。

  ⑤ 「明」邵宝:《重刊静修集序》,载畿辅本《静修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