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一部分 22、梦想做国舅

22、梦想做国舅

  慈禧太后异想天开,不甘雌伏,竟独出心裁地让光绪皇帝称她为“亲爸爸”。4岁的小儿知道什么,让叫就叫呗。等到大了,懂得世事啦,迫于慈禧的淫威,也就习惯成自然,他一直到死都对慈禧称为“亲爸爸”。

  这位光绪皇帝载湉,本是醇亲王福晋所生,而醇亲王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名叫蓉儿。所以慈禧太后就恬不知耻地厚着脸皮说:

  “当今皇上是我亲妹妹的儿子,我妹妹生的儿子就和我生的一样,所以就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想让他叫什么就叫什么。”叫“爸爸”就够可以的了,为什么还要加上一个“亲”字?慈禧没有解释,据别人分析大概就是为了排除不是亲生的嫌疑,其实这不过是慈禧的一个自欺欺人的做法而已,假的永远是假的,决不像某些惯于说谎的人所信奉的那样,谎言说上一千遍、一万遍,就会成了真的。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看出,慈禧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同于一般的女性。

  李莲英猜透了慈禧太后的心思,就为了迎合她这种想法大作文章。李莲英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拍马屁的办法,便在慈禧50整寿之前,向慈禧进言,要慈禧下一道懿旨,要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士庶黎民,从慈禧太后50岁生日这一天起,往后一律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不再称为太后或者皇太后了。

  慈禧一听不由一愣,问道:

  “这么称呼合适吗?”

  李莲英近前笑着说道:

  “叫老佛爷太合适啦,皇上称您为亲爸爸,您还不是老佛爷吗?”

  慈禧太后听说之后,又一琢磨,是呀!皇上称我“亲爸爸”。别人就应当称我为老佛爷,这倒也合乎情理。于是含笑说道:

  “亏你想得这么周到。”

  李莲英见慈禧接受了自己的建议,并且很开心,于是说道:

  “老佛爷,咱们大清朝虽然历代先王在世,都称老佛爷,可是谁也没有康熙老佛爷和乾隆老佛爷两位老佛爷亨国最久,都是60年,武功文治又最大。不过,这两位老佛爷跟您比起来,恐怕还要逊色,康熙老佛爷不过内部拿了鳌拜,外部平了准噶尔的叛乱。乾隆爷就没拿了和坤,只是平息了云贵夷人的叛乱,可是老佛爷您哪?内部拿了肃顺、载垣和端华,外部平了长毛和捻匪,这长毛占了七八个省的地方,道光、咸丰两朝都没能拿得了,您老人家一执政,不上几年的工夫,就把他们都剿灭了。所谓‘康、乾盛世’,也比不上您。奴才认为您才是大清朝当之无愧的老佛爷。”

  慈禧太后一听也是这么回子事,康熙拿鳌拜,不过是1个人。而我却拿了8个人,在拿长毛上比他们的功劳就更大啦,我应当成为“老佛爷”。再一说,我就称“老佛爷”哪一个敢不听,于是便点了点头说:

  “好,我就称老佛爷,在初九传口谕。等到寿诞之日那天,我重重地赏你。”

  到了十月初九这天,李莲英传出了慈禧太后的口谕:

  “明日拜寿之时,所有人等一律称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那些宫女、太监们没有啥说,叫太后、叫老佛爷都是叫,多一个字也费不了多大的事。可是这满朝文武、王公大臣都傻了眼啦,目瞪口呆,谁也不敢说什么。从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叫开了。

  那么。恭亲王奕欣也不敢说话吗?是的,恭亲王奕欣也不敢说话。当年同治在位的时候,就革过他两回职,有一次还革去了他的亲王称号,可是办理洋务离开他不行,所以不得不把他起用。到光绪即位的时候,奕欣是持不同政见的,认为应当国有长君,方是社稷之福。可是没等他开口,急性的惇王奕谊抢先说了话,结果碰了个大钉子。奕欣知道自己再说也没有用,于是干脆不说了。虽然他没说,慈禧也知道他不满意,这么一来,又把杀安德海的事连在一起,加上办外交有了曾纪泽和李鸿章,离开奕欣比有他慈禧还得心应手。所以,就找了他个听其岳父桂良之言收门包的碴儿,就把他的军机大臣领班的职务撤了,以藩王就邸。

  奕欣也知道再干下去。也没有好结果,加上他身体有病,索性闭门不出,对朝政概不与闻。所以这次慈禧称“老佛爷”,奕欣并没有出来说话。

  这时军机大臣的领班,已换了醇亲王奕譞。这位七王自知六哥奕欣那么精明都干不了,自己如何能行,加上自己是光绪皇上的亲爹,他如果提出不同意见来,那就是跟慈禧争这个太上皇了,无论如何也争不得,故而装聋作哑,听之任之。结果,这两位王爷都不敢说话,那么别人更是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说什么了。

  为什么清朝历代皇帝都称老佛爷呢?这也是有来历的。原来女真族最信佛,便把他们的首领称之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一词转化来的,“满柱”用汉语来说就是“佛爷”、“吉祥”的意思。在清王朝入关,入主中原以后,汉宫多于满官,汉人多于满人。如果再用满语、满文,便不能及时把上边精神贯彻下去,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洪承畴的建议,在官方场合,一律用汉文汉语,或者用满汉合壁。

  但由于满语难讲,满文难写,逐渐地用汉文讲汉语的多了,在口常生活中就不用“满柱”,而用“老佛爷”了。由此可见,把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并不是李莲英什么发明创造,而是在适当的时机向慈禧太后拍马屁罢了。

  李莲英虽然专横跋窥,为所欲为,但有一点使他既觉得难堪,也觉得低人一等:不是官宦门庭,当面被人毕恭毕敬,可是一转脸就被人家喊老公,尤其见了那些王爷。就得自己称奴才。所以他就梦想让下一代人做官,除了请邻村的饱学秀才赵树宣教他的侄子们读书以外,还异想天开地想成为国舅。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秋天。光绪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大婚了。李莲英得知快要选后妃的消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想当起皇亲国戚来,那样便没有人再敢骂他奴才,臭老公了。李莲英的二妹,这年16岁了,尚在闺中未嫁。

  由于这时,李家已广有田产,成为大户人家,家中设有专馆。这位李二小姐既通文墨,又客貌较好,身材窈窕。李莲英就在他二妹的身上打了主意,他见自己妹妹色、艺、才均好,当皇后虽然没有希望,但有慈禧太后的一句话,当贵妃是满有希望的。如果再像慈禧当年那洋。皇后不生不育。自己的妹妹生个皇子出来,将来还不是个“圣母皇太后”。我就是国舅了,将来外甥登基做了皇上,我还不成了“太帅爷”。又一想,“太师爷”这个词不妥,娘娘的爹才是太师爷呢?那就是“国舅爷”吧!可是“国舅爷”是光绪皇上对我这么叫。我外甥哪能这么叫呢?想来想去,他也没想出个名来,最后“嗨”了一声说:“管它叫什么呢,反正我是皇上的舅舅,皇上是我外甥就地了。”看来李莲英这个梦做得有多美。

  当然,李莲英这样想也并非是想入非非、无根无据的。虽然说清廷家法,汉人进宫,有干禁例,但远的说顺治皇帝就选了董小宛进宫,封为鄂妃,后来顺治之母出面干预,着人用杖将董鄂妃打死。顺治帝见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竟不能保护一个爱妃,一气之下,离开皇宫。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近的便是这咸丰皇帝,在江南选了四春娘娘,在北京虽然未入皇宫,住在圆明园,但在逃到热河之后,却住在避暑山庄行宫之内。这董鄂妃和四春娘娘都是汉人,他们可以做得贵妃,我李莲英的妹妹为什么做不得贵妃?故而说李莲英想献妹入宫不是没有缘由的。再者自己是慈禧太后的心腹,目前慈禧太后独揽朝政,大权在握,如果有慈禧太后做主,谁敢不听,谁敢不从?倘若被选为贵妃,自家便是皇亲国戚了。

  一天,李莲英请假回家,把自己这个打算和家里人商量说:

  “我虽然是内廷大总管,在慈禧太后那儿也吃得开,满朝文武大臣都要敬咱三分。可是从底细说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太监而已,总没人家王公大臣们荣耀。从秦二世赵高算起,出了名的大太监不下百个,除了东汉末年,十常侍之一曹腾过继了个儿子曹嵩,生了个儿子曹操,能够光宗耀祖以外,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就拿咱们直隶肃宁县的魏忠贤来说,他都代替天启皇上批阅奏章啦,实际上已经是二皇上,可是也没落个善终,所以咱要未雨绸缪,要早做打算才好。”

  他爹李玉点头道:

  “你说的当然对,可是咱要怎么防备呢?你现在要是不干了,头一个慈禧太后不会放你,再者这也叫骑虎难下呀!”

  李莲英笑道:

  “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我想的是,皇上就要选娘娘了,我想把二妹送进宫去,咱也不想当皇后,如果能当上个贵妃也就可以啦。假如和慈禧太后似的,皇后不生儿子,独独我妹妹抱个小子,那将来还不是皇上,妹妹也就成了太后啦!爹爹你就是掌朝太师,我就是国舅,咱李家那老坟里这股青烟就越冒越高啦!外甥当了皇上还能把他老爷、舅舅怎么样?这岂不是永久的富贵?”李玉两口子被李莲英说得眉开眼笑,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那敢情好,那敢情好!”他妹妹虽然脸上红红的。却掩不住内心的喜悦,一家子就这么商量定了。这一天,李莲英趁着慈禧太后高兴的时候,便躬身奏请道:

  “启奏老佛爷,奴才家里有个胞妹,今年16岁啦,人品还可以,也念过几年书,尚未择配,想叩觐太后天颜,并伺奉太后。若蒙天恩俯允,奴才全家老幼,不分存殁,均感皇恩浩荡。”

  慈禧太后对李莲英的话,向来是没有不准的,当下便传下旨意,准李莲英之妹入宫。

  李莲英的二妹本来聪明,又有李莲英的教导,入宫以后,打起精神,百般奉承,把个慈禧太后哄得心里都开了花,还不让她离开自己的左右。并传谕宫中人等,一律称呼其为李大姑娘,而不呼其名,这是清代有史以来对汉人前所未有的特殊待遇。

  李莲英的第一步计划得手以后,接着就要进行第二步。首先他自己把对光绪帝冷漠态度,变得诚挚热情起来,请安问好,毕恭毕敬。还让他妹妹在光绪帝到慈禧太后的寝宫里请安时,或者在别处相遇时,要动之以情,以邀得皇帝的垂顾。

  他妹妹也不是傻子,一进宫就有目的而来,自然心领神会,就按照李莲英的指点,无论在何处遇到光绪皇帝,总是满面笑容,频送秋波,有意搭讪挑逗。

  不知这位光绪皇帝因为李大姑娘是李大总管的妹妹,不敢招惹,还是嫌她是阉人之妹,对这个眉目传娇、脉脉含情的妙龄少女送来的秋波和莺声燕语,竟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直不理不睬,简直像没看到她一样。

  李莲英心想,这个光绪帝并不是个傻子,他难道没看出来?是他以万乘之尊,不敢胡来,怕挨慈禧太后的斥责,便来一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呢?还是真的看不正我妹妹?无沦怎么样,我既然把我妹妹弄到宫里来了,就非得弄一个水落石出不可。我倒要看一看你光绪皇上的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一句话,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怎么办?这事难不住李莲英。

  他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对慈禧太后说:

  “老佛爷,奴才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好你小猴儿崽子,又跟我耍什么鬼花活,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老佛爷不怪罪,奴才就说啦,皇上也长大成人,应当大婚啦。我二妹呢?也到了及笄之年,生得也不算痴笨,如若老佛爷做主,让她伺候皇上,我看还是不错的。”

  慈禧想了想说:

  “姑娘倒是蛮好的,我看她也有福气,就是不知皇上的意思怎样?我问一问试试看。”

  李莲英猜到慈禧这儿是没什么困难了,问题就看光绪皇上本人了。可是他没法再往深处里说,只有看了结果再说。

  一天,光绪帝到慈禧的寝宫宁寿宫来请安。那么,慈禧不是住在长春宫吗?怎么光绪帝到宁寿宫给她问安呢?原来,光绪十年十月初十,慈禧在过完50寿辰之后,便离开长春宫搬到了宁寿宫。

  光绪帝请安已毕,慈禧太后今天对光绪特别优容。命人搬来紫檀矮凳,让光绪坐下。光绪谢座之后,慈禧向左右看了一眼,两边侍立的宫女、太监都悄悄地退了出去。慈禧太后用手拉着光绪的手说:

  “儿啦,你年岁也不小啦,应该大婚啦,大婚之后,就应该亲政啦。我年岁也不小了,年过半百的人啦,也应该歇歇啦。”

  光绪受过他生身母亲的指教,凡事不可违抗慈禧太后的意旨,一切事情都要听她的,千万不可自己做主。于是欠身答道:

  “亲爸爸,大婚之事应由您老人家做主,归政之事,儿子请亲爸爸再训政几年,待儿子对大事熟悉了,再归政不迟。”

  光绪帝这几句话说得慈禧太后十分高兴,因为从她心眼里就希望这样。于是说道:

  “这归政之事以后再说也好。只是这选后之事不能再拖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我看李大姑娘这人也够聪明的,人材也可以,又读书识字,当个妃子还是可以的,你以为怎么样?”

  慈禧说李莲英二妹这件事,如果她一锤定音,光绪也许就不敢开口了,可是她用的是商量的口吻。为什么慈禧向来喜欢个人说了算,今儿反倒商量起来了呢?就是因为方才光绪说得顺了她的心,她觉得煮熟了的鸭子飞不了啦,所以就把口气放活了。

  可是光绪呢?一听是李莲英的妹妹,气就不打一处来,可是他不敢硬顶,只是说道:

  “亲爸爸,您老人家圣明。不是儿子不愿意,实在是不妥当、不合适,因为祖宗家法,向例不许汉人进宫,还有一点,李大姑娘乃阉人之妹,更属不成体统。如若纳之为妃,恐皇亲国戚均为感到耻辱,儿子不敢违背祖训……”

  慈禧做事虽然专横跋扈,凡事为所欲为,但对这件事,一则是光绪皇帝义正词严,决意不肯;二则是王公大臣就此事提出意见来,自己还是真没有话自圆其况,也就只好作罢。

  由于光绪的不肯应允,使李莲英的美梦成为泡影,空自欢喜了一阵子。从此,对光绪也就恨之入骨,便在慈禧太后面前随时捏造光绪的罪名了。后来这位李大姑娘由慈禧做主,嫁给南池子白都统的儿白来增。慈禧出于对这位李大姑娘的偏爱,大加赏赐,仅一套餐具就值很多的银子。据有见到过的人回忆说,有象牙雕刻和乌木镶银的筷子各10双,精工雕制的各色玉碗各1对,银盘玉盏不计其数。连蘸醋用的碟儿都是银制剔花,鱼盘都是名贵瓷器。

  京中的王公大臣,见慈禧尚且如此赏赐,哪一个敢不趁机巴结这位李大总管,送财送礼的络绎不绝,比李莲英庆寿的规模小不了多少。

  那时,李莲英虽然在北京有外宅六七处,但这笔意外之财,收得实在太多了,他恐怕发生意外,便偷偷地向大城老家李贾村运回了一部分。

  这回可轰动了四里八乡。乡下人哪里见过这些东西,凡是乡里乡亲和沾亲带故的,都来开开眼。见见世面,那人海了,就和赶集上庙的人差不多。当场可以说是人人啧啧称赞,背后也有人笑话,还有人说些俏皮话:

  “坟头上浇开水——沏(欺)了祖了。”

  可也有的人受了这个影响,也去割老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