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一部分 19、慈安崩逝

19、慈安崩逝

  玉子为什么不肯把遗诏烧掉呢?她看出慈禧太后其中有诈,她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她见慈禧的臂上虽然裹着白布,并有些发红,但是不肿。无论有多么好的刀伤药,纵然能止血镇疼,昨天割的,今天总得红肿,最快也得7天,这是一;再一点,就是慈禧太后的伤臂伸屈自如,毫无痛苦之色,玉子就估计到其中有诈,故而留了一手。

  再说慈禧太后回到长春宫,心中异常高兴。把自己喜欢吃的菜赏给了李莲英几样,她自己也胃口大开,比平常吃得多,吃得香,还许给李莲英有了机会就提升他当大总管。

  可是怎样才能除去慈安太后呢?经过慈禧与李莲英多次商量。李莲英献计,必须如此这般。慈禧太后连连点头,于是称病不出,御医多次用药无效,便命天下广求良医,直隶总督李鸿章、江督刘坤一、鄂督李瀚章等人都把有名的医生保荐进去。

  慈禧一病数月,慈安太后一人视朝。光绪七年三月的一个早晨,慈安召见了恭亲王奕欣、大学土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章等人,她慈容和怡,毫无病态,不过两颊微赤罢了。恭亲王等退朝后,约到傍晚时分,内廷忽然传出慈安太后暴崩的消息,命枢府诸人速速进宫。

  诸王公大臣闻听异常骇异,都纷纷互相探询,到底所患何病。向例皇帝或太后、皇后有疾,宣召御医,都先诏军机大臣知悉,所有医方药剂,都命军机检视,此次慈安太后崩逝,事先毫无患病的传说,而且距离退朝的时间,仅仅5个多小时,怎会有如此剧变?

  但有关宫中的这等大事,众大臣只能腹中揣测,谁也不敢明言,只好遵旨进去。一进了宫,见慈安太后已经小殓。慈禧太后坐在矮凳上,并不像有病的形态,只淡淡地说道:

  “东太后向来没有病,近日亦未见异常,忽然崩逝,真是出人意外。”

  众王公大臣等,不好多嘴,亦无处插嘴,惟有顿首仰慰。

  这时,只慈安太后的贴身宫女玉子,披头散发跑了出来,口中叫道:

  “恭王爷!恭王爷!奴才有下情告禀。太后她她……”玉子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只见李莲英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一手抓住了她的头发,一手掩住了她的嘴。

  慈禧太后的脸色一变,喝道:

  “好个无知的奴才,竟敢搅闹朝仪,快快传杖,乱杖打死!”

  “嗻!”李莲英应了一声,带了众太监把玉子拖走了。玉子的嘴里,仍然发出“唔唔”声,显然是说话的声音。

  左宗棠心中很为不平,颇想启奏。只听慈禧太后传谕道:

  “人死不能复生,悲痛也无益,你等还是快些出去商议后事去吧!”

  左宗棠还想开口,因见惇王、恭王、醇王、孚王等低头无言而出。一想,这些宗室王公大臣尚且不肯说话,我是一个汉臣,说了有何益处,于是暗暗出了一口气,默然无言,只好随诸王公大臣而出。他们在出宫之时,恰好遇上李莲英自外而入,隐隐约约听得李莲英向慈禧太后奏道:

  “回奏太后,已将玉子处死,在玉子身上搜出了一物,请太后过目。”

  左宗棠等人当然不知从玉子身上搜出的是什么东西。原来,这是当年玉子保存下来的咸丰皇帝付与慈安太后的遗诏,她发现慈安太后中毒身亡,本想向恭王等王公大臣献出此物,以明正慈禧之罪恶,不想她因悲伤过度,过早暴露了行迹。李莲英又十分警觉,动手十分迅速,没容玉子喊出口来,慈禧的反应也十分灵敏,立即传杖处死。这件事便被掩盖过了。虽然这样,慈禧太后见了那遗诏之后,仍然出了一身冷汗,暗道:好险,好险。也亏得李莲英的机灵,方才救了驾。因此慈禧对李莲英更加信任,更加言听计从了。

  再说左宗棠出宫,一边走一边想:后妃崩逝,照例应传亲属入宫瞻视,方才小殓。这次偏偏不循故例,更觉令人可疑。可是这些宗室王爷都是唯唯诺诺,自己是一个汉臣,单凭一片忠诚是无济于事的。

  再说恭亲王奕欣为什么不说活呢?这个人可不是傻子,论地位是亲王、军机大臣领班,食三俸。什么叫三俸呢?就是三个亲王的俸禄。光绪的父亲醇亲王才食双俸,他却是三俸。当然加俸都有理由,他原来是亲王,后来帮助慈禧拿了肃顺,便食双俸了,在同治出天花时,又加了一份俸禄,所以是三俸。但慈禧并不是多么宠信他,而是怕他闹事才收买他。奕欣也明白是怎么回事,而且在一段时间里他已被撒过两回职,但外交别人还真办不了,又加上朝中大臣一再保奏,慈禧无法才把他又弄上来的。如今慈安太后一死,更没人替自己说话了,所以他不得不后退三分,看见装没看见,猜到了装没猜到,来个糊涂了事。

  那么,慈安太后到底是怎样死的?只有慈禧太后和李莲英明白,别人是不清楚的。就是那《青宫史略》一书上,也记载过这样的话: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崩于钟翠宫,死因不明。上尊谥曰:孝贞显皇后,举办大丧。

  但是无论怎样说,慈安太后暴崩是无疑的,被慈禧让李莲英害死也是肯定的。据传慈禧与李莲英商量了三个办法:一是趁慈安太后生疾患病吃药之机动手,将毒药放在药汤里;二是利用传膳太监在进膳的途中将毒药放在慈安太后喜欢吃的菜里,然后杀死传膳的太监灭口;三是将毒药放进点心里,在进献果品时送过去。办法虽早巳想好,但因咸丰的遗诏尚在慈安手中,不知存于何处,倘若把此物传出后患无穷,所以急切不敢下手。如今把遗诏已骗出并且销毁了,所以慈禧就迫不及待地动手了。

  一般认为,慈安太后是吃了放有毒药的点心后暴崩的,实际是这样的。

  原来在北京城外有一座紫云观。观主姓乐名桓,他是河间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和李莲英攀上了乡亲关系。

  这乐桓对中药有相当的研究,会配各种不同的方剂,尤其是男春药方面,经常配些药献给李莲英,供慈禧与面首作为淫乐之用。

  一次闲谈中,乐桓说;

  “公公,您可别小看了这春药,它可以持续一两个时辰,如果再加上一味药,吃下去之后,行化开了,便立刻春心大动,有成仙的感觉,一两个时辰之后,可以令人断肠而死。”

  李莲英听后很惊讶,因为他只知道宫中有一种鸩酒,饮后可以很快致死,像这种可以在一两个时辰之后,能令人春情荡漾,快乐致死的偏方,他可是头一回听说。

  在慈禧决意要除掉慈安的时候,李莲英把这个春药方告诉给慈禧。慈禧让李莲英去找乐桓,让乐桓配制这致人于死命的春药,一定不要留下痕迹,事成之后赏他5000两银子,如若泄漏出去,小心他的狗命。

  乐桓听李莲英说有银子,当下把春药制好,交给李莲英。

  李莲英知道东太后慈安最喜欢吃果饼,当下命人用上等枣泥、蜂蜜等原料制成了香甜可口的果饼。

  慈安太后见慈禧多日不临朝,便在临朝之前,前来探望慈禧的病情。早有宫门监报了进去,慈禧吩咐有请,自己在软榻上拥被而坐,命人将果饼取出放在几上。

  慈安进来之后,慈禧让李莲英扶她做下榻相迎之状,慈安连忙拦住说道:

  “妹妹身体欠佳,何必多礼。”

  “小妹不能去拜望姐姐,还劳姐姐玉趾亲临,小妹如何担当得起。”慈禧说。

  “妹妹的身体可大安了?”慈安道。

  “唉!”慈禧叹了口气说:

  “也不知是什么毛病,就是饮食无味,浑身乏力,头昏脑胀,幸亏这果饼救了我,枣泥馅儿,酸酸甜甜的,挺开胃的。”

  慈安喜欢吃的就是果饼,就是平常出来,也时常由她的贴身宫女秋菊捧着果盒,随时取食,多半是白果一类的甜点。现在听说是枣泥馅,又是酸甜味儿,早就垂液欲滴,眼睛不由得向果盒打量。

  “姐姐!”慈禧趁机说:

  “你如果喜欢,便拿一盒回去尝尝!”

  “嗯!一定好吃,我倒想现在尝尝。”

  这时,秋菊过来从几上取过一盒果饼,打开盒子自己先尝了一口,果然芳香可口。

  “皇太后!这果饼确实非同一般,比咱们宫中果饼好吃多啦。”秋菊奏道。

  秋菊吃了没事,慈安便不由地也取了一片,送进口中吃了,一边吃,一边说:

  “真好吃,妹妹下次多做几盒给我!”

  “下次……”慈禧略略一愣,随即笑着说:

  “只要姐姐喜欢,明儿个我就让京华饭店多做几盒来,小李子!”

  “奴才在!”

  “记下啦!”

  “遵旨!”

  慈安太后略停了停,便上早朝去了。这里慈禧和李莲英都开心地笑了。

  在养心殿,慈安太后处理了几件事,便感到从内心一阵阵发热,喉干涩,血液流动加速,双颊红晕,两眸子流荡,这在慈安太后说来是没有过的。慈安尽力克制着,草草退朝,回到宫中,立即命人去找秋菊,玉子回道:

  “秋菊根本没有回来。”

  这时,慈安的心神越发荡漾,有一名太监过来,慈安突然感到,这太监和咸丰皇帝一模一样,恍惚皇上来临幸她了。她脸上显出娇媚的微笑,便朝那太监盈盈下拜,吓得这个太监张惶失措,赶紧跪倒叩头,玉子赶快过去,连叫太后。

  慈安太后为人一向庄重,即使咸丰帝在世之时,也不苟言笑。经过玉子的疾声呼唤,她猛然清醒,发现太监和宫女神色异常,她定了定神,心头为之一惊。

  此时,慈安虽然欲火如焚,呼吸急促,但仍强制着呼唤道:

  “快请太医!”

  玉子招呼几名宫女将软弱无力的慈安扶进了内寝歇息,一名太监飞也似地奔出了钟翠宫,刚一出宫门,就被李莲英带人挟持住了。

  这时,慈禧太后也到了,跨入钟翠宫,刚进宫门,只听两名宫女悲切地哭喊着:

  “太后!太后!”

  慈禧明白这是慈安死了。

  原来,不但玉子被乱杖击死,秋菊失踪了,侍奉慈安临终的两个宫女,和那个去叫太医的太监也都失踪了。

  慈安太后之死,虽然是个谜,但人们却毫不怀疑地认为是慈禧的阴谋。不过,当时慈禧权势熏天,没人敢追查,从而成为千古之谜。

  慈安太后葬礼方毕,东方的朝鲜国忽然生出一场乱事,酿成中日交涉,最后以朝鲜日本赔款了事。这事还没结束,中法又因越南交战,最后结果是越南全部失去,朝鲜也半丧主权。

  鉴于中法一战,马江败溃,闽粤舰队,丧失殆尽。清廷因海上日恶,决议大兴海军,整顿海防。并在北京设海军衙门,命醇亲王奕譞为总办,奕匡、李鸿章作为会办,善庆、曾纪泽作为帮办。王公大臣共同商酌,拟先从北洋入手督练一支海军,择定盛京旅顺口、山东威海卫为军港。那醇王奕譞,是以皇亲荐用,本无海军经验,奕匡、善庆也是酒囊饭袋,只有李鸿章、曾纪泽二人,素来专心洋务。但这位曾侯爷又时常出使外洋,这么一来,主持海军的重任,自然要落到李鸿章的身上。

  但筹办海军,不是一口气就可以吹成的,军费浩大,免不得要筹集巨资。李鸿章苦心筹划,接连奏请,但朝廷总是驳回的多,批准的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手空空,如何能兴办得海军来?

  李鸿章没有办法,便亲自到北京探听消息,究竟每年筹办海军军费批不准的原因在哪里。他跑了两天,也探不出个明确的道理来,但多数答复是国库支出,入不敷出,实难成行。正当这位李伯爷左思右想不得要领的时候,忽然慈禧太后的宠监、内廷副总管李莲英来了。李鸿章一想,这可是摸到老底的好机会,忙命清迎,并分宾主请李莲英坐下,李莲英说道:

  “咱家不过是太后跟前的一个奴才,哪能跟李伯爷平起平坐呀?不敢当,不敢当。”

  李鸿章笑道:

  “少荃不才,诸事多有仰仗公公,何必客气。况且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五百年前是一家,李副总管何必客气。再要过谦,那就显得见外了。”

  李莲英小眼一眯缝说:

  “听李伯爷这么一说,我若再客气就不对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落座献茶寒暄之后,李鸿章道:

  “敢问李公公,为何我申请的海军军费,多数被驳回?公公如果知晓,请告其详。”

  李莲英听了哈哈一笑说道:

  “李伯爷乃是聪明才智过人之人,怎么连这么点事也看不出来?当年大行皇帝在世之时,为了孝顺两宫皇太后,打算重修圆明园,可是恭王爷和诸王公大臣极力反对,以国库空虚为由,抗旨不遵。同治爷一怒之下,把恭王爷撤了职,革去顶戴花翎,还是慈禧太后觉得为修一个园子撤了恭王爷的职,传说出去有损皇上圣德,便下懿旨停修园子,并复了恭王爷的职。恭王爷觉得皇上也是一份孝心,虽然国库支出,还应尽力而为,便提议修理‘三海’,既可使两宫皇太后颐养天年,又可节省一大笔银子。不料刚刚开上,大行皇帝忽然龙驭上宾,两宫下旨,停了三海工程。到现在十来年了。可是皇上一天天长大,再有几年便要归政了。皇太后有意静居,打算造个园子,以便颐养,苦无款项可筹。而兴造园林,各省督抚阻力更大,因而时常烦躁。所以遇着各省筹款事项,往往是有驳无准。我这一说,伯爷大概明白了吧!”李鸿章想了想,抬头问道:“皇太后打算在哪儿建园?需用多少款项?”李莲英也是聪明人,知道这位李伯爷动了心,便带笑说道:“皇太后知道现在财力困乏,所以力求节省,打算把清漪园旧址略加修整,大约有3000万两银子也就差不多了,”

  李鸿章一听3000万两白银,还是省着,不由暗暗咋舌。可是转而一想,不这样还真不行。于是与李莲英附耳低言数语。李莲英听了连连点头,说道:

  “伯爷但请放心,此事包在我的身上。”说罢告辞而去。

  李鸿章也离开北京,转回天津。嗣后,李鸿章的所有奏请,无不照准。难道这位李伯爷有什么奇妙神通,能让慈禧太后听他的,原来他与李莲英议定,便是用整建海军的名目,责成各省督抚岁拨定款。就是提出一半,作了造园的经费,一半作了海军的经费,两件都可办成,慈禧太后能不高兴吗?这功劳当然还是应当归功李莲英的。

  有了这笔银子,慈禧太后便大兴土木,把清漪园旧址辟地建筑,改名叫颐和园。造了3年,方才告竣。园中的楼台殿阁,亭轩馆榭,实是数不胜数。最着名的是乐寿堂正殿,即慈禧太后的住所,规模很是壮丽,又有仁寿殿造得跟乐寿堂不相上下,这是召见王公大臣之处。还有颐乐殴,是慈禧太后听戏的地方,更造得穷工极巧,殿外就是戏台,分上中下三层。

  此外,还有知春亭、久佳楼、芸碧馆、藉香榭、养云轩、瞰碧台、宝云阁、云松巢、邵窝、贝阙、石舫、荇桥等佳境,无妙不臻,有美必具。

  这园本倚万寿山,山清水秀,草芳花香。在山巅更建一佛香阁,轩敞华丽,直矗云霄。慈禧太后在园时,每日必登阁游览,俯瞰全园气象万千。下有千步廊曲折而下,直达殿门,往来甚便。

  园即告成,慈禧太后将移居园内,又降了一道懿旨,即日归政。醇亲王奕譞、礼亲王世铎先后上疏,无非因帝年尚幼,恳请太后再行训政数年。太后俯准所请,随同光绪帝幸颐和园,并把内阁、军机处以下机关都迁入园内办理事务,梨园子弟也搬了进来,与众官一起同住,这也不在话下。

  且说北洋海军办了一二年,既然从各地筹措了好多经费,总要掩饰全国人的耳目,购了十几只战船,抬募了几千人组成舰队。才报成立,奉旨派醇亲王奕譞到天津巡阅。这位肃毅伯李鸿章,即饬干员办差,布置行辕,务期完工。不料内廷来了个密函,当李鸿章展阅之后,不由皱起了眉头。想了一会,忙召办差的委员进来,叫他在行辕里边,再布置一个房间,体制虽略逊一筹,但装饰需格外清雅,不得疏忽,并一再告诫千万千万莫耽误。

  办差的委员虽然不知道什么事,但猜到事关重大,不敢多问,自去小心办理,直到铺陈设置觉得十分妥当,方才回辕禀报。

  这位李伯爷还不放心,又亲自去视察,先到了正厅,这是醇王住的地方,他不过大致一瞧,便算了事,并不十分在意。转入厢房。反留心检点,哪一件还嫌粗率,哪一件还嫌慢怠,都一一指出来,命人进行更换。

  那办差的委员虽然唯唯应诺,并立即执行,但心中却十分惊讶,私下揣测究竟是何等样人来这儿居住,要这般仔细挑剔,难道比醇亲王还高还大不成?但猜测归猜测,更换还是要更换的,好在不掏自己的腰包,换下来的东西也扔不了,遵命而行罢了。

  过了几天,醇亲王已到码头,由李鸿章亲去迎接,当然还有众多的文武官员,那办差的委员也随同前去,留心观察来的是个什么人。但见李伯爷谒过醇亲王之后,即与醇王旁边的一位随员殷勤问候,很带谦恭的样子。

  那委员想,这个随员不过二品顶戴,穿着个黄马褂,李伯爷为什么这么巴结他?嗣闻李鸿章称他李总管,这个委员方才晓得这是那赫赫有名、权倾内外的李莲英。

  醇王、李莲英先后登了岸,直抵行辕。由李鸿章亲自送人,周旋了一番,又亲引李莲英到了厢房,很谦恭地说道:

  “李总管,不周之处,还望多多担待。”

  李莲英举目向房中看了一眼,只是淡淡地说道:

  “费心了。”

  李鸿章听了这三个字,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如果不把这位总管打发欢喜了,那可是个天大的麻烦,不过初来乍到,不便照直询问,等机会再说吧!无论如何不能再出现前几年出现的那样遭瘟倒霉的事了。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