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一部分 12、八面玲珑

12、八面玲珑

  李莲英问荣禄为何包围安总管的住宅?荣禄知道这个小李子在慈禧太后的跟前是个仅次于小安子的红人,荣禄也是个聪明人,考虑到利害关系,当下便实话实说地告诉给李莲英,说文尚书奉了恭王爷的口谕,要我派兵把安总管家看起,不许放一人出入。至于为什么恭王爷要这么办。我是一无所知,所以无可奉告。

  李莲英听出了这是实话,并没有撒谎,便离开了总兵府,回到了皇宫。他自己不敢去钟翠宫,便派人前去打探,探听到慈安太后同意下旨杀安德海,又探到皇上在养心殿召见军机大臣,虽然李莲英已猜到是发“廷寄”了,他候到日色平西,又探到荣禄已奉旨开始抄安德海的家了。

  李莲英本想3天以后,等安德海死了以后再向慈禧太后陈奏,可没想到事情发展得这么快,当天就抄了安德海的家。这样大的事,慈禧太后很快就会知道的,他李莲英如果不去说,如若被别人抢先禀奏了,那就显得他对这位圣母皇太后不忠啦。

  可是还不能说早了,要让“廷寄”发出,走了上百里之后,他再向慈禧太后禀奏。到那个时候,无论慈禧太后用什么办法,也追不上已发出的“廷寄”了,也就是说安德海掉脑袋是定而无疑的了。李莲英有了主意,便慌慌张张来到长春宫。

  再说这位慈禧太后,自从安德海走后,她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无情无绪,好像害了什么病,饭也懒得吃,戏也懒得看,终朝每日懒洋洋的,不要说临朝,就是下边的奏折,她也懒得去看,尤其近两天来,更觉得坐立不安,六神无主,这天她正歪在软榻上,让庆儿给她捶背。

  李莲英进来,给慈禧请了一个安,立在一旁。慈禧看了看李莲英,觉得神色有点不对,便问道:

  “有什么事吗?”

  “有!”

  “讲罢。”

  李莲英向庆儿看了一眼,慈禧知道这是李莲英有重大机密事,不然是不会回避庆儿的。于是向庆儿努了嘴,庆儿很知趣地出去了。

  “说吧!”慈禧太后说道。

  “回太后,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慈禧太后不以为然地说:

  李莲英凑到近前,俯下身子低声说道:

  “回太后,安总管的家被抄了!”

  “什么?怎么会有这种事,你在哪儿听说的?”

  “千真万确,奴才去看了才回来,是荣禄带人抄的,说是奉六王爷的命令。”

  闻听此言,慈禧太后的花容顿变,她再也躺不住了,“腾”地从软榻上坐了起来,问道:

  “为什么抄他?”

  “奴才听说山东丁宝桢打来奏折,说安总管招摇撞骗,已把安总管逮捕,皇上和六王爷商量,把安总管的家就抄了。”

  “啊!这还了得,快,快与我召见军机,发谕山东,立即释放小安子。”

  “晚啦,来不及了!据奴才所知,‘廷寄’已发出了两个多时辰,差不多已发出100里了,等主子召来军机,拟好上谕,再发了出去,恐怕相差不止200里了。何况又是600里加急。而且丁宝桢又是个急性人,比不得曾国藩办事会前思后想,见了‘廷寄’,便会立即执行,主子再急也没有用。”

  慈禧太后想了想说:

  “即使皇上年幼不懂事,架不住鬼子六的调唆,为何东太后也未提起?想是外面谣传,不可凭信。”

  为什么慈禧做这种幻想呢?因为她相信自己的权力,不和她商量,别人是不敢胡来的,何况尽人皆知小安手是她的红人呢?

  李莲英心想,你甭大晴天白日做梦啦,明天这个时候,小安子的脑袋差不多已经掉下来啦。可是他嘴里却说:

  “闻得密渝已降了好几道,当不至是讹传。”

  慈禧太后因为希望这是讹传,但又非常关心,便道:

  “你去恭王那儿探确凿,即来禀报。”

  李莲英心想,这却是不错,为了表示他对安德海的关心,便道:

  “奴才就去探来。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不如先让副总管兼侍卫统领萨德洪带了伯彦纳尔苏去济南解救安总管。就是讹传,他们也不过白受一趟累,跑跑道,损失不了什么,如若是真的呢?那就可以救安总管脱险,不然的话,奴才去恭王府打探确实了,再回来派人去救安总管,恐怕就更晚啦,请主子三思。”

  慈禧太后一听,还是李莲英想得周到,我和小安子没有白疼他。到了关键时刻,他是真心保国。因之对李莲英更觉得亲了,于是点头道:

  “那也好,你就派他二人去,然后去恭王府,探明确实情况即米回话。”

  “嗻!奴才这就去!”李莲英出去找到了萨德洪和纳尔苏,交待完差使,这才去了恭王府。

  李莲英不是盼望安德海让丁宝桢杀了吗?为什么还派人去救他呢;这就是李莲英的阴险狡猾,聪明机智之处。他明知萨德洪他们赶不上安德海,却故意让萨德洪去,以取得慈禧太后对他的宠爱。

  且说李莲英来到恭亲王府,见于恭亲王奕欣。请安已毕,便说奉了懿旨探问安德海安总管之事。

  奕欣想,“廷寄”已用600里加急发出,明晚即可抵达济南,慈禧太后用什么办法也救不了安德海的命啦,况且此事不要说慈禧太后已知道了,就是目前不知,少时皇上人内也会向她禀奏的,再瞒也无益,于是说道:

  “是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打来奏折,说有一安姓太监,船旁插龙凤旌旗,还有三足鸟大旗一面;自称奉旨钦差,采办龙衣……是皇上召见军机大臣,商讨应如何处置,因我朝祖制向例不准太监出京,所以颁发上谕,寄往山东、直隶、河南、江苏四省及漕运总督,将该太监立即就地正法。”

  其实不用恭王讲,李莲英也早已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为更确实一点,不能不有此一问。当下笑道:

  “这事虽然是出自皇上的主意,但王爷身为军机大臣领班,议政王大臣,皇上发上谕,王爷总不能说不知道吧!王爷说了些什么话呢?奴才是不敢过问的。可是慈禧太后的性子,王爷也应晓得,这件事不弄出个水落石出来,恐怕慈禧太后不会平平安安地拉倒吧!”

  对李莲英这种看似温和,实则强硬并带了威胁的语气,恭王奕欣如何肯老老实实地听,不过李莲英是奉懿旨来的,他不能硬顶,只能据理力争。便说道:

  “安德海违背祖制私自出京,遵照祖制,就应该这样处置。慈禧太后也不能违背祖制。”

  李莲英微微一笑,说道:

  “我的王爷,休怪奴才说,讲到祖制两字。太监是不准出京的,可是两宫垂帘,也是祖制上所没有的,如何你老人家也赞成呢?”

  别看这位恭王聪明过人,能言善辩,但是在这一个铁的事实面前,他被李莲英驳倒了。一时之间回答不上来,李莲英看时候到了。便说道:

  “王爷还有什么吩咐没有?如果没有什么说的,奴才就要回宫复命去了。”

  恭亲王奕欣虽然明白,这是李莲英以要走来要挟,但是他不能让李莲英走,如果李莲英悻悻而去,如若在慈禧那儿搬弄是非,自己是非倒霉不可。因为自己主张杀了安德海,这事虽然是慈安太后同意的。但大主意是他奕欣拿的,无论有人说没人说,慈禧太后都会猜到的,即便不在这件事上爆发,也会在别的事由上找自己的碴子。当下留住了李莲英,求他代为设法。与其说是奕欣求李莲英代为设法。还不如说求他代为缓颊,李莲英见奕欣已经就范。才献策道:

  “王爷乃聪明绝顶之人,怎么忘了大公主了呢?大公主在内,很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可以从中转圜,如若再不行的话,奴才也可替王爷缓颊。”恭亲王奕欣要的就是李莲英这句话。当下喜道:“这都全仗……”李莲英不待奕欣说完,便立即接口道:“奴才将来要靠王爷照拂的时候还多着哩,区区微劳,何足挂齿。”奕欣吩咐手下人取来500两银子赏给李莲英。李莲英摇手道:“这却不必,为了奴才好回去复旨,请王爷取出密渝的稿底。”奕欣这时有求于李莲英,只好检出一纸,说道:“这是后来的谕旨。”又嘱托叮咛道:“回宫之后,一定要在太后面前,为本邸多说好话。”李莲英一力承担,连说:“王爷但放宽心,这件事总包在奴才身上,但千万别忘了让大公主进宫。”说罢告辞去了。

  李莲英在宫内把慈禧太后哄得团团转,在宫外又把权势极大的恭亲王拉住,这叫内外得手,左右逢源,这就是李莲英比安德海高明的地方。安德海倚仗慈禧太后的势力,横行霸道,目空一切,引得众人侧目而视,才造成了同治皇帝、慈安太后、恭王奕欣三人合谋杀了他。

  李莲英为什么肯帮恭王奕欣的忙呢?除了他本人愿意安德海快点死,他好取而代之以外,还有一条是,慈禧太后虽然权势很大,但她斗不过慈安太后、同治皇帝和恭王奕欣三个人,尤其是东太后,只要她说一声“我主张杀的”慈禧太后便没辙了。所以借这个机会在恭王奕欣手里买好,等自己站稳脚跟之后再说。

  李莲英别了恭王,匆匆赶回长春宫,将密谕底稿呈上。慈禧太后展开:

  军机大臣字寄山东、直隶、河南、江苏各省督抚暨漕运总督:钦奉密谕,据丁宝桢奏:“为太监自称奉旨钦差,招摇煽惑,真伪不辨,现饬查拿办。由驿奏闻”一折,据称“本年七月二十日访闻有北来太平船二只,小船数十只,驶入山东境内,仪卫煊赫,自称钦差,并无传牌勘合,形迹可疑,派人密访,据称系安姓太监……。解省亲审,请旨遵行”,览后昌胜骇异,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丁宝桢速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该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

  慈禧太后阅到此处,不禁花容变色,几乎要掉下泪来。勉强又向下看去,越看越怒,不由三把两把,将密谕底稿撕得粉碎,大怒道:

  “东太后瞒得我好,我向来道她老实,办事和平,遇事有个商量,不想她竟如此狠心。杀掉我的心上之人,我决不与她善罢甘休。来人哪!备辇,我要到钟翠宫与她辩理。”

  李莲英劝道:

  “主子暂且息怒,听奴才的一句话,这件事也不是东太后一人专主的。”

  慈禧太后怒气不息地说:

  “此事还有何人,除非是鬼子六了,可恨可恨。”

  就在这时,只见守门宫监来报说:

  “万岁爷给主子请安来了。”

  说话间,同治已走了进来。

  “哼!”慈禧太后冷笑一声,把脸转了过去。

  对慈禧太后这种神情,同治自然是看了个清清楚楚,不过他是有思想准备而来,依然用从容的步伐走到软榻之前,一面请安,一面轻松地喊了一声:

  “皇额娘!”

  慈禧太后倏地转过脸来,额角的青筋在隐隐地跳动,配着她那副不怒而威的凤眼,又因近来身体欠佳而清瘦,愈显得颧骨凸出,面容更为可怖。同治尽管心里发抖,但他自己还觉得有一种奇妙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口中说道:

  “皇额娘干嘛生这么大的气。身子又不舒服……”

  同治的话还没说完,立即被慈禧太后的冷笑打断:

  “哼!我知道就是想趁机会气我,别痴心妄想了,我死不了。”

  语气是够严厉的,而且不是专指着皇上骂的,更有弦外之音;连同治也听得出来,但他不敢对此做什么解释,只好连连地叫道:

  “皇额娘,皇额娘,儿子哪儿错了,尽管教训,千万别生气。”

  儿子这样一味地求饶,又想到为了弄清事情的全部真相,慈禧太后的气显得略微小了一些:

  “我来问你。你做主把小安子的家给抄了,是不是?”但地的声音依然很高。

  “是!”同治慢慢答道:

  “我原本不敢让皇额娘知道,小安子自己出京倒还罢了,他不该一路招摇,无法无天。丁宝桢上了个折子。哼!”同治故意做出苦笑:

  “小安子才真能把人气出病来!”

  “什么,丁宝桢上了折子?那么,折子呢?”慈禧故意问道。

  同治早已做了准备,从袖筒中取出折子,庆儿挪过灯来,慈禧太后才看了几行,果然怒不可遏,头上的青筋又不住地乱跳,眼前金星乱冒。只觉头晕目眩,只好闭上眼睛说:

  “你起来,念给我听!”

  “是!”

  “给皇上拿凳子;”慈禧太后吩咐庆儿。

  当同治念完之后,慈禧问道:

  “口形‘三足鸟’?那面旗子是什么意思?”

  “小安子忘恩负义,罪该万死的,就是这面旗子。”同治切齿地骂着,接着把“青鸟使为西王母取食”的典故,简单地讲了一遍,然后又说:

  “这个典故很平常,不要说正途出身的地方官明白,凡是念过几句书的老百姓全懂。母后这么宠爱小安子,可小安子却在外边替母后挂这么个打秋风的幌子,想想真叫人又生气,又寒心。”

  对“青鸟使为西王母取食”的解释,慈禧还真动了心,她沉默了一会儿带着颤音问道:

  “听说你召见了军机,他们怎么说啊?”

  “600里加急的‘廷寄’已经寄出去了,不论在哪儿抓住小安子,指认明白了,不用审问,就地正法。”

  一切都明白了,李莲英报告的消息,一点不差,当她思量如何办的时候。哪知灯光一暗,有人失声惊叫起来,随着“乒乓”一声响,原来是庆儿失手,打翻了一盏灯。这是庆儿听说她的“干哥哥”安德海已被皇上处死了,一惊失手打翻的。

  慈禧太后紧闭着嘴唇,双眼斜睨着庆儿,经过一段死一样的沉寂,突然间爆发了。

  “叉出去!”慈禧急促地喝道:

  “叫人来打,打死算完!”

  过来一群宫女,太监,拖的拖,拉的拉,把庆儿拖出去了。

  慈禧太后似乎一腔无可发泄的怒气,适逢其时地在庆儿的身上得到发泄,脸上的气色缓和多了,她接着向同治说道:

  “不错,小安子是该死。不过,你该告诉我啊!谁许了你私自召见军机呢?”

  “我本来是想跟皇额娘回奏的,后来一想。怕皇额娘身子不爽,实在经不得生气,所以反复地想了又想,宁愿受皇额娘的责罚,也得暂时瞒着。”

  “哼!看不出你倒是一番孝心。”

  同治又往下一跪说道:

  “皇额娘这么说,必是我平日有不孝顺的地方,皇额娘说了,我一定改过。”

  “你起来!我再问你,这件事你跟那边说了没有?”

  “那边”是指的慈安太后,同治很坚决地答道:

  “没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