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三、胜利发展 创建人间天国

三、胜利发展 创建人间天国

  (一)决策西征北伐据多种史料记载,攻克南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对夺取全国胜利的战略部署发生分歧。李秀成说:当时"天上与东玉尚是计及分军镇守河南,天王欲亟往河南,欲取河南为业。"看来,分兵北伐,经略河南是洪、杨一致同意的战略步骤。问题是建都地点。杨秀清早在道州就提出"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的战略构想,一直为洪秀全否决。而洪秀全在长沙撤围后,就主张"以河南为家"、也被杨秀清拒绝。随着水师的组建与壮大,以及南京的攻克,太平军控制长江水面优势,杨秀清专意金陵的构想而今成了现实。在建都问题上,洪秀全坚持"取河南立业",但水营和南方将帅不愿接受,遂建议东王建都南京。这正符合杨秀清初衷。于是,他"移天王驾入南京,后改为天京。"洪秀全面对杨秀清与将帅的选择,再次让步,决定建都天京。

  建都之后,根据杨秀清在道州的建议,将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据为基地,再北伐底定中原。洪秀全则主张杨秀清镇守南京,他挥师经略河南,再直捣北京,统一全国。商讨之后,决定同时并举,分兵北伐、西征。这调和了洪、杨战略分歧,达成内部妥协。同时,也基于洪、杨的共同认识:他们都受到进军南京的形势鼓舞,高估了自己的力量,认为清军已是不堪一击。只要派出几支精兵,四面出击,就会"东无不荡,西无不除,南征无弗顺,北伐无敢违",就能扫清残敌,"寸土皆属夭朝"。

  定都不久,洪秀全令文臣撰写了《建天京于金陵论》和《贬妖穴为罪隶论》,为西征、北伐进行政治动员。

  《贬妖穴为罪隶论》收集了论文32 篇,首列天王诏旨。文集以清廷盘踞的北京为"妖穴",揭露清廷"剥削民财,竭尽民力"。北伐军要"伐暴救民,犁其廷而锄其穴",并把直隶贬为罪隶省,向清廷发起猛烈政治攻势,为北伐夺取全国政权作舆论准备。

  《建天京于金陵论》收集论文41 篇,歌颂定都金陵的决策英明正确,文集还从侧面间接论证了西证的必要性,指出长江形势"楚尾吴头",金陵"地势稍下","江西安庆等省,顺流而下,运粮亦甚便易",这就预示着必须重新回师西征,经略上游,保障天京的粮食供给,并屏障天京,开疆辟土,建立战略基地。看来,这部文集为建都与西征作了舆论准备。

  1853 年5 月,洪秀全、杨秀清派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2 万人北伐,以北京为战略目标,采取永安之后的积极运动战略,"师行问道,疾趋燕都,毋贪攻城夺地糜时日。"①北伐军从扬州出发,迅速挺进安徽,6 月插入河南,占领归德(今商丘)。7 月初,于记水北渡黄河,进围怀庆(今沁阳)。9月初撤围,绕道山西,攻入直隶,克重镇临洺关。 10 月进逼天津。由于北伐军孤年深入,没有补给基地,因此,寒衣、粮食、弹药缺乏,难以继续推进。林、李一面派人向天京求援,一面被迫于1854 年初南撤至阜城待援。洪、杨闻讯于2 月组织援军北上。援军迅疾进至山东,但4 月于临清溃散南撤,被清军追堵,损失殆尽。阜城北伐军于5 月南下连镇和茬平冯官屯,继续孤守待援,至1855 年春夏分别被清军消灭。洪、杨不诺敌情,蹈袭永安以后的经验,使北伐军孤军流动作战,终于导致惨重失败,实为起义以来最大的战略失误。

  与派兵北伐的同时,洪、杨又派胡以晃、赖汉英率军西征。西征军兵锋直指江南大营粮饷基地江西南昌,攻敌必救,试图分散大营清军兵力。但攻坚3 月不克。是年秋,石达开赴安庆,主持西征军务,确立了攻城夺地、设官据守,开辟上游基地的正确战略。首先攻克庐州(今合肥),开辟皖北基地,以为西征依托。随后集中主力,转进湖北,争夺武昌。太平军兵分三路:包围武昌;西进荆州、襄阳;南攻湖南。1854 年夏,太平军二克武昌②,占领湖北西部数十州县。但西征战场铺得过大,兵力严重分散,实力渐次虚弱。① 《清史稿》,卷475,《洪秀全》。

  南路太平军在湖南遇到湘军的猛烈抵抗,虽一度在靖港获胜,但在湘潭严重失利,被迫北撤。湘军乘势反攻,连陷岳州、武汉,直逼九江。西征军水师被歼,损失沉重,湖北基地沦丧。洪、杨急调石达开驶赴湖口,主持军事,增强西征兵力。石达开于1855 年2 月在九江、湖口重创湘军水师,之后,乘胜再次西征,三克武昌,与湘军在武汉、九江相持。 1855 年11 月,石达开进军江西,半年之内攻占了9 府50 余州县。西征军声势重振,围曾国藩于南昌,控制皖、赣、鄂三省大片疆土。太平军在占领区内,摧毁清朝各级地方政权,设官据守,建立各级行政机构,并在基层推举乡官,控制广大城乡腹地,安排民众生产生活,收缴粮税,维持治安,提供后勤支援,协助太平军打击清军和地主团练。

  清廷一直把重兵集结在天京外围,建立江南和江北大营,分别围攻宁、镇和扬州,对太平天国首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856 年初,当西征取得胜利后,洪秀全、杨秀清从西征军中抽调主力,由秦日纲督率驰援镇江,大败清军,又渡江增援瓜洲,袭破清营120 余座,打垮了江北大营,再占扬州、浦口。又回师南岸,歼灭镇江外围清军。6 月,又从西线抽调石达开部回援,与秦日纲部及天京守军二路夹攻,一举打垮了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的威胁。定都后3 年战局表明,太平军未能实现夺取全国胜利的总目标,但占领了长江中下游腹地,歼灭了江南部分清军,巩固了天京安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二)进一步建设天朝政权

  定都以后,洪秀全等进一步推展政权建设,健全与加强天朝各级政权体系。

  第一,修王府,定朝仪,正名分,别尊卑定都后,各王相继在天京修建王府。

  天王的住处称"天朝宫殿",诸王称"王府"。这些王府既是他们的住处,也是他们的办公机构。天朝宫殿是太平天国最高权力机构所在,天上在此接受朝臣觐见,发布诏令。洪秀全颁布了"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复杂陈旧的封建礼制,规定了一套显示其无上尊严的朝见仪式。宣扬"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的封建朝纲,强调"整肃官方,驭群臣以律度",以确立"朕即国家","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君主**体制。

  第二,完善职官制度定都后,官制渐趋完善。

  天王是国家元首,军师为政府首脑。上以下职官分朝内、守上、乡官三级。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为朝年官;总制、监军为守土官,军师以下为乡官。又将政权机构与军队分仟,官职外又有爵位。② 一克武昌在1853 年1 月。

  朝内及军中又有各种典官,主管相关具体业务。

  各王府部有一套独立行政机构,均设立六部,掌理府内各项政务。天朝权力系统由天王和军师控御。天王"临朝而不理政"。定都之初,天王发出过诸如《地转天旋好诛妖诏》、《劝人戒鸦片烟诏》等诏书,均属训谕性质,与政令没有什么关系。清方也记载,天王"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①、"贼伪示多出自东贼,北、翼间见,亦或出自西、南,洪贼则决无。"②我们尚未发现天王关于处理政务的诏书。东王府事实上是军政合一的中央政府。永安封工后,杨秀清就取得节制诸工的权力,冯云山、萧朝贵牺牲,他的权力更大,以"军师"名义发号施令,总理军政。定都后,洪秀全是天国君主,享有名义上的最高权力,而将"一切军务皆委之"杨秀清,"任其裁决"①,清方也记载:"刑赏生杀、伪官升迁,皆(杨)专决之。"②就制度层面而言,天王有无上的尊严,掌握着一切军政要务的最高决断权。诸官有关军政事务的奏章,或直禀东王,或首禀北王、翼王转禀东王,韦、石参与议定。一般军政即由东王裁处,军政要务则由杨、韦、石三人会商,启奏天王旨准,大事登朝面奏天王,小事则具本章入奏,天王旨准后,东王将决策输出,层层贯彻执行。就实际运作而言,杨秀清并不严格遵循规定程序,经常包揽军政,独断专行,"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洪秀全只是画诺认可而已。

  -----------------------------------------------------------

  ①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92。

  ② 《金陵省难记略》,《太平天国》(六),页712。

  ①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O2。

  ②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45 页。

  ① 《钦定英杰归真》,《太平天国》(二)。

  -----------------------------------------------------------

  第三,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的建立

  太平天国地方政权的建设从1853 年秋石达开至安徽安民开始。守土官分省、郡、县三级,省级由中央任命丞相、检点、指挥等职官员担任,掌管行政,办理民务。因战争关系,省级首长要受当地军事长官或更高一级的军事统帅节制。郡级设总制管理,县级设监军管理。或由中央直接委派,或由当地统军将领直接任命,然后报中央核准。

  (三)革故鼎新,建设理想社会

  洪秀全"开创新朝",试图与历代王朝的传统彻底决裂,以建设"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他提出:"凡一切制度考文,无不革故鼎新,所有邪说异端,自宜革除净尽。"①定都不久,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具体规定要实施一系列革故鼎新的政策措施。其内容十分广泛,涵括纲领大政直至风情习俗等各个层面。政治上,洪秀全创立了主与军师的权力动作程序;废除了清朝各级政权机构,建立起太平天国的一套地方官制,包括由《周礼》衍化的乡官制度。律法和司法制度也与清朝完全不同,十款天条是太平天国的律法基础,还有十诫、十嘱、十除、十斩等四十条,《太平条规》、《行军总要》等也属于法律文件。司法程序,由下而上审理,不能解决的词讼,层层上达,最后奏陈天王,天王降旨裁决。

  社会生活上,洪秀全等一度在天京和一些城市废除家庭,分别男行女行。男人男馆、女人女馆,儿童或编入童子军,或入"育才馆"读书,耆老者入"老民馆",残废者入"能人馆",会写会算者为各馆书手,有专门技艺者分别编入百工衙或诸匠营,各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太平天国试图建立一种各有所归、各尽所能,亲爱和睦的社会大家庭。后来无法推行,才恢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

  经济上,开始力图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因无法实行,转而承认土地占有现状。在天京一度废除财产私有制度,一切财物收归各级圣库,按人口、等级平均分配与消费。赋税制度上,先实行进贡、打先锋的贡献政策。在承认土地占有现状后,实行按清朝旧制交粮纳税。工商业政策上,在天京和一些城市废除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将手工业者按其技能分别编入诸匠营和百工衙,只在天京城外设立公营性质的新型商业;后来恢复商业,天京以外亦允许私营手工业存在。

  文化政策方面,开始对儒经采取尽行焚禁的政策,不久即改为删改政策。天同设立"删书衙"删除其中"不合天情"的"妖话";用科考、招贤、荐举等方法广纳知识分子;科考取消封建门第限制,考题出自拜上帝教经典和太平天国文献,不从儒家经典出题。重视儿童、妇女教育,推行拜上帝教的宗教教化,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等等。

  外交政策上,坚持民族自主的原则,拒绝外国列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

  在社会风气方面,洪秀全试图设计和创造出一套拜上帝信徒应遵守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虽然其中不乏无视正当的民间传统风俗的过激规定,但不少方面表现了对传统陋习公开挑战和决裂的勇气,具有明显的净化社会风气,提高道德风尚的进步意义。其主要革新分述如下:

  (1)宗教活动:扫除妖魔邪神,朝夕礼拜上帝。太平军在所经过和占领的城市、乡村,都雷厉风行地进行了破寺庙、毁神像的活动,禁止僧道诵经念佛,禁止群众"奉佛敬神",不准民间供奉家堂、灶神,①"不准饭菜追敬祖先"②。同时,用政权力量把拜上帝教推广到民间。《天朝田亩制度》详细规定了"内外诸官及民"包括所有"男妇"及"童子",都要从事读圣书、做礼拜、赞颂皇上帝等活动。把拜上帝教一整套宗教活动贯彻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还通过颁布、张贴大量文告,广为散发宗教宣传品,经常向群众"讲道理"等各种方式宣传拜上帝。

  (2)衣冠服饰上,规定了三条原则,即严格禁止穿着清朝的正式官服,要求男子蓄发、妇女放足,严禁雉发和缠足。把蓄发与否作为是否顺从太平天国的标志,对雉发不蓄者斩首不留。群众和下级官员不得越级穿着官员或上级官员的服装。定都后,制定了等级分明的服饰标准。

  (3)婚丧礼仪。太平天国还向维系封建政治关系和伦理关系的封建礼仪提出了挑战,他们把"打躬叩首"的参拜揖让之礼斥为"妖礼"。婚礼上,反对铺张礼俗,主张节俭办婚事,废除择古日、具聘礼、宴宾客、用鼓乐等"旧时歪例",结婚只须按一定章式祭告天父上主皇上帝即可,新人或同赴礼拜堂,教士为之祈祷,或"短烛一对交拜而已"③。丧礼上,也变革"旧时坏规矩",认为人死是升天,是回到"大天堂"这个"极乐世界"去享受永福,所以"宜欢不宜哭"。规定"丧事不可做南无、大殓、成服,还山,俱用牲醴茶饭祭告皇上帝"④,不得招魂设醮,禁用棺木,只以被绸裹尸包理,葬墓不得讲求风水等等。

  -----------------------------------------------------------

  ① 《太平天国史料专辑》,页37。

  ② 《太平天国丛编简辑》(六),页394。

  ③ 《太平天国丛编简辑》(六),页395。

  ④ 《天条书》(初刻本)。

  -----------------------------------------------------------

  (4)过年度岁。太平天国严格推行天历,禁止群众过旧历新年,称之为"妖历"、"妖年",过"妖年"者治罪。天历新年在旧历的正月初七。过天历新年,除保留了结灯彩、帖春联、衣鲜衣、送年礼、张筵宴、闹通宵、敲锣鼓、燃鞭炮等传统庆贺方法外,还增添了一些新的东西,如元旦第一件事是到天福堂上敬天父,并停市一天,人们游大街。拜年俱用名片,进门不叩首、不作揖,只喊"升官发财",直身三跪,留茶而去。

  (5)烟酒娼赌之禁。在创立拜上帝教时,洪秀全就严禁吸烟、饮酒、为娼、赌博。起义后,一再重申禁令。定都后,立即将这些禁令从军中扩展到民间,规定"烟、酒、赌博概不准"①。饮酒者受责罚,严重酗酒者处斩。对吸黄烟、土烟者,杖责游街。人平天国禁止鸦片尤力,把鸦片(洋烟)看作是戕害民族机体、败坏社会风气之大敌,一再"出示劝人戒赌、戒鸦片,先以妻子衣食为喻,继以精神血气父母遗体力喻,长篇累犊,居然苦口婆心。"②洪秀全为此还两次下诏,劝军民禁戒鸦片③。对吸食鸦片者斩首不留,对贩运鸦片或开设烟馆者格杀勿论。赌博也在严禁之列,太平天国把"骨牌、骰子等赌具列为禁物,严禁开设赌场,或私下聚赌。此外,还禁娼妓、禁**,禁卖人为奴,规定"不遵条规当娼者,合家剿洗,邻佑擒送者有赏,知情故纵者一体治罪,明知故犯者斩首不留。"④太平天国力图根除清朝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恶习,树立健康良好的社会风尚,体现了农民对建立美好社会环境的渴望和追求。

  -----------------------------------------------------------

  ① 《太平天国丛编简辑》(六),页394。

  ② 同上。

  ③ 《洪秀全集》,页186-187。

  ④ 《大平天国》(一),页225。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