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四、洪秀全与天京事变

四、洪秀全与天京事变

  (一)诛戮杨韦、重掌中枢权力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沉醉在胜利的欢呼声中,他们以为清廷覆亡在即,全国江山垂手可得,陷入志骄意盈,热衷追求权力和享乐的误区。洪秀全一直把权力交给杨秀清,自己深居宫禁,成为名义上的太平天子。他恐惧杨秀清的权威,隐忍韬晦,编纂颁刻官书,设计礼制,制定天王**的运作程序,大力宣传自己的存在,向臣民反复灌输天王是天下万国之主的意识。他得到诸王和非东府文武的拥戴,维持着天王的元首地位。其实,洪秀全性格刚烈,自命王权神授,皇权观念极强,时刻警惕和防范杨秀清的权力扩展,维系自己的天子地位。

  但是,杨秀清并不满足现有的权力和地位,他向洪秀全与诸王发起挑战,企图改变现有权力格局,从而引发一场权力再分配的内订。

  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胜利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不能经受胜利考验,把胜利归功于自己。建都以后,腐化日甚,东王府"土木冠绝天京","天王宫迥不及"。政治上,他竭力扩展东府势力,向洪秀全的天子地位发起挑战,仪仗队陈列五色长龙,"谓之东龙"①。科举试题曰"四海之内有东王",取而代之的意向呼之欲出②。东府参护公然宣称,"护卫东王早作人王",散发着武力取代的火药味。杨秀清欲效法赵匡胤,"阴有自立意,令其下皆呼万岁",向洪秀全最后摊牌。③就是说,杨还要改变权力结构的现状,把洪秀全赶下天子宝座,自己上台作天王。

  事态尚不止此。杨秀清还想以东府集团取代诸王势力。他屡次凌辱韦昌辉,惩处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甚至诬陷秦、陈"帮妖",制造冤案。④他还逼勒、侮辱坚持法治的石达开岳父黄玉昆。对翼王亦不信任,经常借故调遣,翼王对东王常常"惶惊流汗"⑤。于是,韦、石、秦三王"积怒于心",坚决反对东王改变现存权力结构。他们暗中同情与支持天王,企图限制杨秀清的势力扩展,对东王"口顺而心不息",构成反对派的联盟;而且,请王原来就各有山头亲信,加之横向联合,势力不可忽视。

  天京事变正是中枢权力再分配的产物,诸王根据各自集团利益不断组合、分裂、内讧,酿成了持续一年的惨祸,几乎导致天国的倾覆。

  杨秀清的逼迫使韦、石不能忍受,大约在1856 年破江南大营前后,二人密议,杀杨氏兄弟三人,"不得多杀"⑥,并报告天王,请求旨准动手。天王心里赞成,但"口中不肯",持审慎态度。当时,杨还未逼封,洪的主座尚未受到直接威胁,诛杨也非易事,甚至可能招来祸殃。因此,天王决定引而不发,更没有惩处犯了大逆罪的韦、石。看来密议导致了诛杨的三头同盟,大家心心相印,暗中串连,又拉进了屡受诬罔的秦日纲、陈承瑢,一个地下活动着的诛杨集团正在纠集力量,准备起事。杨秀清防范森严,密布监视网络,又四面出击,欲图镇慑心目中的反对派,结果适得其反。不啻为渊驱鱼,迫使反对派加速联合,使孤居深宫的洪秀全不断得分,集聚摊牌的力量。杨秀清为达到"山呼万岁"之目的,决定采取"逼封"手段。他把韦、石、秦分别打发到江西、湖北、苏南督师。 1856 年8 月22 日,逼迫处境孤危的天王封他"万岁"。洪只得答应,但把册封之日推到杨的生日--9月23 日,图谋争得短暂时间,以便组织反击。他暗中密诏盟友进京诛杨。9月2 日凌晨,韦、秦、陈联合诛杨成功,三头同盟宣告胜利。但石达开行动迟缓,徘徊于皖赣之间观望形势,没有直接介入内讧行动。

  -----------------------------------------------------------

  ① 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太平天国》(四),页668。

  ②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13。

  ③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二),页247。

  ④ 《天父天兄圣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页128。

  ⑤ 张德坚《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261。

  ⑥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86。

  -----------------------------------------------------------

  接着,三巨头在诛杨是否扩大化上发生矛盾。韦昌辉阴毒残忍,妄图取代杨秀清的权力,大肆逮捕东府将士、家属,并主张一概屠杀。洪秀全反对,力持密议初衷,"不得多杀"。"以宽纵为宜"①。双方僵持到9 月20 日前后,韦昌辉在秦日纲、陈承瑢支持下,疯狂屠戮被囚将士,天京成了刑场。这位屠夫实施血腥恐怖达50 天,是太平天国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清军水师在"八月二十五(9 月23 日)、二十六(24 日)等日",于观音门江面"见有长发尸骸不可胜计",①向咸丰帝奏报了天京内乱的信息。

  洪秀全拗不过韦昌辉,又恐惧北王杀红了眼,把屠刀挥向自己。只得寄希望于石达开,要他起兵靖难,"又欲杀韦昌辉"②。同时,争取秦日纲、陈承瑢,翦除北王的羽翼。至此,三头同盟瓦解,洪秀全企图纠集诛韦同盟,挑起韦、石内江,改变韦昌辉独裁恐怖的局面。

  可是,石达开不愿诛韦,主张劝韦止杀,和平排解洪、韦冲突。9 月26日,他只带两名文官回京规劝调解③。其时,韦正处于权力的峰巅。石控制天京上游,拥有强大实力,加之文韬武略的才具与威望,都使北王自惭形秽。无疑,这是他控制中枢的劲敌,必须无情消灭。因此,韦假意认错,许诺止杀,暗地布置诛石。事泄,石当夜逃出天京,但其全家遇害。

  新的一轮权力斗争急剧升级。韦矫诏"暴示翼贼反顾偏心罪",悬赏格购石首级④。石逃往安庆,调集湖北前线将士,转进皖南,揭举"为杨秀清复仇"的旗帜,敦促洪秀全诛韦,否则,将进攻天京,以清君侧。韦杀戮太众,罪孽深重,引起军民极大义愤,己是内外交攻,空前孤立,末日临近了。洪乘势下诏讨韦,秦日纲、陈承瑢参战。 11 月2 日,"合朝同心将北王杀之"⑤。三巨头再次火并,韦毙命,洪夺回中枢权力,在秦、陈支持下控制政局,成为内讧中的胜利者,名实相符的天子。

  -----------------------------------------------------------

  ①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四),页703。

  ① 《德兴阿片》,《方略》卷162,页26。

  ② 《石达开自述》,《太平天国史论丛》(二),页227。

  ③ 汪士铎《乙丙日记》卷2,页9。

  ④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四),页704。

  ⑤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86。

  -----------------------------------------------------------

  (二)逼走石达开,实现天王**的夙愿诛韦后,洪秀全把韦的首级送到石达开军营验视,以了其私怨。①同时,"收灭前赏格,召之还。"②石却迟迟不行,直到11 月20 日,他还在进援宁国③。石达开看到杨、韦被诛,真有些不寒而慄,他面对着洪、秦、陈结合的强大势力,很难从容应付。石达开认为秦、陈是韦的余党,双手沾满东王及其部属的鲜血,不诛不足以平民愤。他标榜为杨秀清报仇,正好用秦、陈的首级履行诺言,收拾天京将士之心,又可消灭异己,削除洪秀全党羽,加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可谓一举数得。因此,他坚持诛戮秦、陈,以为回京的交换条件。洪秀全无亲让步,翼王遂于11 月下旬赴京,28 日,处决秦日纲、陈承瑢④,石达开在内江中一直持比较正确的立场,深得人心,"合朝同举翼王提理政务","推为义王",石谦辞不受⑤。洪秀全诏擢翼王为通军主将,主持军务,但决策大权仍操持在自己手中,防止石扩展自己权力。比起杨、韦擅权,中枢权力结构二元化层次完全改变,天王总揽一切,翼王处理军政,构成一元化的集权体制,按理说,洪秀全应该心满意足了。

  -----------------------------------------------------------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86。

  ② 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太平天国》(四),页704。

  ③ 《何桂清奏》,《方略》卷162,页36。

  ④ 《德兴阿奏》,革·太,军录,号848-4。

  ⑤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87。

  -----------------------------------------------------------

  事实绝非如此,权力斗争的魔影死死缠住了洪秀全。曾经被杨、韦架空与控制的天王如今皇权欲急剧膨胀,把石达开看作杨、韦亚流,严加防范和限制。为了分散和抵销石的权力,他不惜任人唯亲,升封两位"又无才情,又无算什"的兄长为王,与石达开同理军政,使一度稳定下来的朝政再度陷入混乱。①这一错误决定遭到朝中文武的强烈抵制,大家听从翼王调遣指令,而对洪氏兄弟的指派消极怠工,"无肯听者"②。这一现状更激起洪秀全的猜忌和愤懑,加剧了对翼王的压制。石达开抱负、才智不得施展,还要受制于平庸狠劣的洪氏兄弟。况且,杨、韦被诛的恶例早使他怵目惊心,不能不提高警觉,以免成为天王玩弄权术的牺牲。于是,双方都杯弓蛇影,互不信任,展开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中枢权力结构的主次层面出现"君臣疑忌"的新危机③,而且关系日趋紧张,冲突势难避免,以致石达开感到天王"有一并谋害之意",必须先发制人,迅速选择,不致步杨、韦后尘。④客观他说,以前,洪秀全在与杨、韦内讧中基本属于被动反应,尽管诛戮首义元勋,犹可辩解。现在,他已改变了地位,完全是蓄意挑衅,尽管还没有谋害翼王的意向,但不能推卸分裂的责任。可怕的权力冲突已经完全左右了农民领袖的思维模式,他们根本无法解脱,只能亦步亦趋地滑向更加危险的深渊。大半年的相互残杀,数以万计的无辜将士的生命都不能使幸存者洪秀全积极接受教训,寻求安定团结的振兴之路。相反,直到病逝,这位领袖一直热衷于施展内讧中学会的权术,控制和驾驭着风雨飘摇的一隅江山。他对天国犯下的过失简直与他的贡献一样引人注目。

  -----------------------------------------------------------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② 《李忠武公书犊》,(下)页18。

  ③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87。

  ④ 《石达开自述》,《太平天国史论丛》(二),页227。

  -----------------------------------------------------------

  石达开被削夺了擅权的机会和条件,又不愿象杨、韦那样与天王摊牌决战,更不甘生活在虎穴之中。他的选择道路是避祸--出走--分裂--割据称雄,在太平天国旗号下,经营自己的山头,开辟新的地盘,成就反清大业。他是义王,不能背叛天王与天国,他又是自视极高的统帅,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开创新的局面。于是,一场潜伏着的生死冲突演变为洪与石的突然分裂。

  1857 年6 月2 日,翼王再度从天京出走。沿江翼殿将士纷起追随①。他的计划是公开拉走队伍,独立远征。19 日,抵达安庆。下旬,以通军主将头衔向全军发布淳谕,在大江南北公开露布,宣布与洪秀全分裂。谆谕凄楚动人,反响强烈,托出了避祸求全的委屈心理,并声称自己仍然愚忠天王,出走的目的是"出师再表真"--为了证实这种愚忠②。显然,愚忠是假,分裂是真,石达开真假相掺,使将士难以辨清,带走了数万大军。

  洪秀全逼走石达开,受到文武军民的谴责。溧水、句容先后陷落,江南大营军势复振,天京形势转危。他只得向石达开让步,力挽分裂之局,下诏"将洪仁发、洪仁达伪号削去,并镌刻伪义王金牌一道,及合城各大小伪职求救表章,送往安庆。"形势对石达开十分有利,军心民心及天国事业都要求石达开回京总理军政,挽回大局。但义王不义,在安庆"并未受物,亦不允来,坐观洪逆成败,以为已利。"①石达开的大错铸成。他辜负了举**民的期待,坚持分裂道路,既贻害了天国,也葬送了自己。

  石达开说得好听,谆谕军民自行选择:"依然守本分,照旧建功名,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②行动上又是一套,派人四出活动,劝诱将士脱离中央,扩大分裂队伍,甚至张贴告示,"解散金陵旧党",将士们"愿从军者即赴安庆,不愿意者给川资剃发回籍。"文告竟贴到天京外围的金柱关③。于是,他"将合朝好文武带去"④,天京城内只剩下七、八千精税,"余皆胁从老弱"⑤。洪秀全一再诏请,文武表章"百计迎回","其情词惨迫,反复不休。"可是,石达开还是一无反顾,"竞不复回"⑥。当时,石达开在安庆拥有数万精兵,是太平天国最强劲的机动力量。但是,他近在咫尺,拒不援救九江,坐视不愿附从的林启荣,困守危城。就在陈玉成进军湖北,湘军败退黄州,李续宾由九江北渡增援时,石达开仍然在安庆按兵不动,致使另一员抵制分裂的将领陈玉成兵败撤回,九江终于失守。对天京危局,石达开更是不闻不问,至1857 年10 月驱安庆将士进入江西,东西转战,试图救出被湘军围困的瑞州、临江、吉安的翼殿诸军,失利之后放弃江西占领区,经略浙闽,流动转战于南方各省,直到1863 年入川,至大渡河畔覆亡。我们看到,洪秀全对翼王出走是有所悔悟的,后来,遥封了军师,增加了衔号,一直列在领导集团的显赫位置,从来没有公开谴责石达开的分裂错误。但恶果已经铸成,这些高姿态的动作无济于挽回大局。

  -----------------------------------------------------------

  ① 《李忠武公书牍》(下),页18。

  ② 《石达开谆谕》,《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① 《何桂清片》,《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② 《石达开谆谕》,《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③ 《福兴秦》,《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④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43。

  ⑤ 《何桂清片》,《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⑥ 《福济奏》,《历史档案》,1981 年第1 期。

  -----------------------------------------------------------

  (三)由盛而衰的转折

  这场内讧,就权力斗争本身而论,洪秀全是最大的赢家。他利用矛盾,削除了首义诸王及其山头,整合了中枢权力结构中的各大派系势力,牢固控制了最高权力,终于实现了长期追求的天王**的夙愿。可是,对太平天国而言,则是一场空前的浩劫。内讧成了天国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首先,首义诸王及大批中高级文武被屠杀,数万将士追随石达开远征,造成了领导核心的空虚,"朝中无将,国内无人",中枢军政缺乏人才治理。太平军实力也大为削弱,"不能为用"。主力兵团只剩下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坚守皖北、皖南疆土。天京守军单薄,只有七、八千人。太平军战斗力之虚弱,为建都以来所未见。

  其次,君臣内讧,兄弟相残,天父代言人成了"老奸头"而遭伏诛,拜上帝教所建立的宗教权威体系被血腥屠杀所粉碎。太平天国"军民之心最乱",从此"内政不修,人心各别"。众多将士对洪秀全等领袖和天国前途悲观失望,军中流传歌谣云:"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广大将士浴血奋战创建的天国被领袖们的内讧严重摧残,将士们执着追求的理想社会成了难以实现的空想,消极与失落的情绪蔓延开来。拜上帝教原有的亲和与凝聚力急剧削弱,世俗的权力纷争由上层向中下层转移,信仰危机与内耗共生,太平天国原有精神支柱遭到严重破坏,统一的宗教观念形态因而解体,各种异质观念侵入滋生,无疑损害了拜上帝教的思想整合功能。世俗的目标追求代替了理想的奋斗,太平天国运动也因此发生质的蜕变。

  第三,军事危机日趋严重。

  杨、韦内讧后,清军立即转入战略反攻。武汉、宁国失守,湖北与皖甫疆土沦丧。石达开远征后,江西腹地空虚,迅即为湘军吞噬。1857 年10 月,湘军陷湖口,其内湖、外江水师合为一体,并完全控制了安庆以西的长江水域。 1858 年5 月,湘军陷九江,积极策划沿江东犯。在天京周围,江南大营清军连陷溧水、句容、镇江,再次围困天京。凶焰复炽,江北大营也恢复攻势,围攻瓜洲、江浦,从北岸逼迫天京,太平军多年征战的战果几乎丧失殆尽。咸丰帝严诏各战场将帅"乘其内乱,次第削平"。①曾国藩也叫嚣:"洪杨股匪,不患今岁不平。"②太平天国和洪秀全面临存亡继绝的严峻考验。

  -----------------------------------------------------------

  ① 《上谕官文、胡林翼》,《方略》,卷163,页21。

  ② 《曾文正公全集》,家书,卷6。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