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奔向四化振兴中华──提出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

  中国有两句古语:“有志者事竞成”;“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有志”即有追求的目标。有了追求的目标,奋力拼搏,年少者也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没有追求的目标,磋跎度日,即使活到百岁也是虚度一生。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繁荣,也需要有一个全体人民为之奋斗的具体目标。

  “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周恩来的经济智慧之一是提出了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实现四个现代化。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周恩来说:“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上义强同,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周恩来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得到迅速的发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并且巩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要求。“现在世界上各方面的事业娜在飞跃发展,我们要迎头赶上,就要着重研究现代的问题,”“我们要发展,就要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一代胜于一代,做出比前人更大的贡献。”其次,四个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其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与科学技术四个方面,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不能等到工业现代化以后再来进行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尽可能迅速地用世界最新的技术把我们国家的各方面装备起来。”再次,四个现代化是全国的全方位的现代化。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现代化,让少数民族地区长期落后下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地区都现代化。个中国的现代化一定要全面地发展起来,一定要各民族共同繁荣富强。另一方面,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不能单靠汉族,我们五十多个民族必须大家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汉族人口多,经济、文化比较发展,但是可开垦的土地已经不多,地下资源也不如兄弟民族地区丰富。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是祖国现代化的有力后盾。但是,兄弟民族地区的资源还没有开发,劳动力少,技术不够,没有各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帮助,也不可能单独发展。

  复次,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必须与具体步骤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一个的具体步骤去实现。第一步,以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用十五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再用十五年时间,即在本世纪内,把我同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两步走的步骤还不够具体;当时用三十年的时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也过于乐观了些,对用这样短的时间赶上并超过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艰巨性、困难性估计得还不够充分。但无论怎样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有着现实可能性,具备各方面的有利条件。①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和一切爱国人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团结一致,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表现的积极性和热情;②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作指导,能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有广大的人力和丰富的资源做基础,我们的祖先有过许多发明,我们应该超过自己的祖先;④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证,科学家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广大的自由天地;⑤有了一支比建国前大许多倍的知识分子队伍和科学技术力量;⑥有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般设备和原材料绝大部分自己能够制造或生产。

  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周恩来主持起草的《共同纲领》中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同”。实际上,建国头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经济恢复摆在第一位,经济建设尚属其次;与此相联系,在实现工业化的远大目标下,具体的现实的目标是努力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实现工业化成了具体的现实的目标。工业化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年,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直到一九五七年二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讲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还在探讨怎样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同的问题。三月,周恩来仍然说:“我们要争取十五年的时间,就是三个五年计划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三日,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并提出了“没有现代化的技术,就没有现代化的工业”的思想。但是,不能说这是我国建设以工业化为目标向现代化为目标的转变。现代化的概念,周恩来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就提出过,他说:“必须把城市工业组织起来发挥领导作用,才能使农业现代化、机械化”。一九五四年,他所提的“四个现代比”,摆在首位的是“现代化的工业”;他所提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几年后,周恩来曾把工业化、现代化并提,说:“工业化、现代化了,经济生活才能富裕。”六十年代初,在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针对农业没过关的现实,改变了以工业化为目标的战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一九六三年一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延用至今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被放在首位,并强调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一九六四年底,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郑重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分两步走的设想。”文化大革命”动乱打断了原定的进程。但是,一九七五年一月,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再次给中国人民鼓舞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斗志。

  2007/09/10

  奔向四化振兴中华──提出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目标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