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农业恢复百业之基──经济恢复时期的以农业为基础

  一九四九年七月,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组织建设,但还没有结束战争的形势下,周恩来提出了“恢复生产,建设新中国”的口号。同时,他又明确指出:“我们要恢复生产,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的几个月中,周恩来反复指出,今天的工作中心是恢复生产,凡是对恢复生产有利的都要尽量发展。要想恢复生产就必须依靠农业生产,它是可靠的基础。

  他说:“现在不抓生产靠什么来支援战争和巩固胜利?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当前生产任务的重心是恢复而不是发展,当然也不排斥可能而且必要的发展”。“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周恩来的基本思路是:以抓生产作为全国的基本任务;以恢复生产作为抓生产的重心,在恢复生产的基础上发展生产;以农业恢复作为恢复生产乃至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

  周恩来是根据以上思路指导经济恢复工作的。无论是恢复工业、巩固财政、搞活流通、发展外贸,他部强调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作用。

  第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工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的基础。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周恩来在分析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时指出:“我们必须在发脏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或忽视乡村这个广大的农业基础”。“如果没有广大农业的发展,工业发展是不可能的。目前的任务首先要恢复农业生产,然后再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城市离不开乡村而且要依靠乡村,工业离不开农业而且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对工业的基础作用,当时周恩来指出了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增加他们对工业品的需要和对工业原料的供应,也就可以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其二,轻工业的原料,绝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今年全国棉花产量为八百多万担,明年计划增加到一千三百万担。如果没有这一千三百万担棉花,一百万纱锭就得停转。”其三,如果没有农业提供粮食,工业人口和城市人民就不能生活下去。“京、津、沪三地一千万人口的吃穿都要靠乡村来供应”。其四,发展重工业也要依靠农业来积累资金。

  第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巩固国家财政的基础。经济恢复时期,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农村的负担;二是来自城市的负担;三是国家企业的收入;四是预支即借债。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周恩来说:“现在农村负担占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一点四,城市负担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九,而实际上许多税收如盐税、货物税、屠宰税等,很多还是要转嫁到农民身上的”。一九五○年四月,他又说:“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比重约占百分之九十左右,现代工业仅占百分之十左右,在国家税收中农业税也占一半以上,这些在量上是很大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把土地改革、兴修水利,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当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首要条件。

  第三,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搞活流通的基础。一九五一年三月九日,政务院第七十五次政务会议,讨论中国人民银行一九五○年工作简要总结与一九五一年工作计划及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一九五○年工作报告与一九五一年方针任务时,周恩来说,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就要求出售农产品和换回工业品。这种物中易其流的任务就落在金融贸易方面来。贸易部门不仅要收购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还要以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帮助工业生产,以适应农民的需要。城乡交流起来后,呆货即少了,城乡皆动起来。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周恩来进一步指出:“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购买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农业增产后,农产品如粮食、油料、工业原料、土产、畜产等,不仅可以供应国内市场的需要,还可以大量出口”。“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和对工业品需求的增加,势必会刺激市场的活跃”。

  第四,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是发展中外经济交流的基础。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周恩来说:“我们明年增产一百亿斤粮食,四百多万担棉花。粮食增产了,可以增加出口,换取外汇;棉花增产了,可以减少进口,少花外汇”。一九五二年四月三十日,周恩来在阐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时指出:“我们开国以来就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同外国做买卖”,“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农产品,换回来的是工业装备”。“我们入口的东西是我们所需要的,出口的东西如鸡蛋、猪肉,是人家所需要的,这种互通有无是互利的”。

  经济恢复时期,周恩来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深刻性。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只有恢复与发展农业,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其他一切工作才有条件进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才能站立得住。“没有饭吃,其他一切就都没有办法”,揭示了“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的最深层的关系。第二,全面性。周恩来不仅分析了农业对工业的基础作用的个几主要方面,而且分析了恢复与发展农业对巩固财政、搞活流通、发展外贸的基础作用。特别是对后三者的基础作用的认识许多是发前人所未发,在当时也堪称创见。第三,辩证性。他坚持辩证地看待农业的基础作用;既重视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也重视工业对农业的领导作用;既重视农业是财政的基础,也强调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资对农业的促进作用:既指出恢复与发展农业是搞活流通、发展中外经济交流的基础,又指出了搞活流通、发展外贸对农业的促进作用。

  在“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的思想指导下,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农村成功地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农业恢复的目标。一九五二年,我同农业恢复到战前农业的最高水平,粮食超过了战前最高产量的二千八百亿斤,达到三千二百七十八亿斤。

  2007/09/10

  农业恢复百业之基──经济恢复时期的以农业为基础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