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张謇

一三

  §第十二章 新政先锋

  但是这时候更让张謇感到高兴的是两宫在流亡西安的时候所颁布的一个变法诏。1900年1月10日,朝廷诏谕变法,诏书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

  两江总督刘坤一在西安上谕下达的第十三天,就邀请张謇等人到南京商议“要政”,实际是为他起草一份建议书。经过数十天的辛劳,3月末,这份题名为《变法平议》的疏稿终于出台了,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张謇自己对变法的态度。

  他认为当今变法是必然的,“法久则弊,弊则变亦变,不变亦变”。他提出变法应“因革损益之宜,第轻重缓急之序”,如果不这样,则会“欲速而不达”。

  他认为变法有三种选择:一是必先更新而后破旧者;二是必先除旧而后布新者;三是新旧融合。他认为新旧融合比较符合中国的实际,只有取“平和中正渐变的改进”,最后才能达到“亟求立宪”的目的。同时对变法的具体措施他也有自己的设想:第一阶段:“请设议政院,各府、州、县城设中学堂,先设测绘、师范、警察,各省设局编小学堂、中学堂课本书,译各史及各学科书,户部及各省布政使、各府、州县行豫计表(预算表)。”第二阶段:“分职、省官、定俸,各府、州、县实行测绘、警察,订税目,增法律章程,罢厘金,停捐纳,变科举,行决算法”,“设府、县议会”。第三阶段:“令各府、州县分设各乡小学堂,兴农、工、商业,抽练营兵,减官府仪卫。”

  刘坤一在看了文章后的第三天和张謇谈了话,他仅同意对州县以下官吏的职责进行变更,其他毫不提及。张謇听后“意绪为之顿索”。由于这个挫折,张謇对政治的热情大大的降低,他开始全心全意地发展实业,创办教育。从1901年到1903年,张謇除了扩大大生纱厂外,他还进行了通海垦牧公司和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建工作。

  张謇决定创办垦牧公司主要是为了解决大生纱厂的原料问题。1901年,通海垦牧公司正式筹备,张謇以每亩1、89钱的价格从政府手里买了123279亩海滨荒地。这些荒地“弥望皆水,浪花飞洒”,“凫雁成群”,“獐兔纵横”。原以为这都是无主的荒滩,但开始开垦,不料却有错综复杂的产权关系。

  这里的地皮产权大致分为四种:第一部分为官产;第二部分是营产,就是军队的用地;第三部分为民产;第四部分为灶产,就是海滨地区煮盐人的土地。这其中最难纠缠的就是灶产,当时盐场仍然用蓄草煮盐的办法采盐,成本高昂。同时盐税也是政府极其重要的财政收入,又是地方官、盐务官员贪污之源,因此,他们要维护这种制度,许多盐户在盐运使的唆使下,多方刁难垦牧公司,张謇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跟灶户和盐运使打官司,在张謇看来:“既任其事必达于成,不当畏难而退缩。”

  张謇用1901年朝廷颁布的鼓励垦荒的谕旨,作为法理依据,一再寻求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并通过当地大绅粮李审之,张云梯等出面疏通。这场官司终于以垦牧公司胜诉而告终。但是前后却花了近八年的时间才把这块地的产权关系清理清楚。

  垦牧公司在解决产权纠纷的同时,还面临着海潮的破坏。1905年夏天,通海垦牧公司已建成七条长堤和一部分河渠,并垦出了第一堤西圩七千余亩土地,佃工们开渠引水,改造土质。不料9月,风暴从海上袭来,海滩上的堤坝垮了,海水卷着狂涛巨浪冲上滩地,将刚刚建成的所有堤坝全部冲毁,新开的牧场也全部毁坏。

  目睹这一凄凉景象,公司股东的心一下子冷到了极点,大家都不愿承担巨额的修复费用。张謇却没有被自然灾害吓倒,他四处筹措资金,不久,他在刘坤一的支持下从江宁藩库筹到了一笔款子,购买了棉衣、粮食到垦区实行“以工代赈”。1906年,三千多名勤劳贫困的通海农民“荷畚锸而至”,在阴雨连续不断的恶劣条件下,陆续修复了被毁坏的堤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