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夏完淳

三一

  完淳被秘密地解往南京。当时他的好友,曾在明朝被农民起义军灭亡时与之一起组织“少年得朋会”的杜登春正在虎丘石佛寺读书,对此一无所知。一天,他乘凉散步,将至憨憨泉时,忽然见到一个小和尚模样的人和数名穿青衣的人在泉边汲水而饮。他遥望那小和尚,越看越像完淳,上前一看,竟果然是他!急忙询问,完淳告诉他:“我已被缚上道,身无分文,你若有,请给我一点。”原来边上的人就是押解他的差人。杜登春心如刀绞,忙从囊中掏出所有的钱递给完淳,送他登舟。旁边一个差官觉得杜登春也像同谋,就凶神恶煞地询问他的名字。杜登春小心地告诉他,自己家与完淳家是世交,并说:“天气渐凉,他衣服单薄,我为他带一点买衣服的钱,对你也未尝无益,何必这么生气呢?”差官哑口无言。

  于是杜登春又叫了酒菜请他们吃饭,得以再与完淳叙说几句,以示永别。完淳当场口吟一首诗赠给他:“竹马交情十五年,飘零湖海更谁怜。知心独吊要离墓,亡命难寻少伯船。山鬼未回江上梦,楚囚一去草如烟。高堂弱息凭君在,极目乡关思惘然。”又说:“此一去我是绝不能再回来了,媳妇钱氏已有身孕,如果是男孩,就让他做你未来的女婿,是女孩,就做你未来的儿媳吧。如果孩子不能成活,就让我家绝后好了,千万嘱咐他们不可抱养个孩子来随便立后,以免辱没了我夏家的清操,此事就赖你为我操持了。”

  杜登春望着一去不复返的朋友,泪如雨下,完淳却没有任何表情。他心志已决,不会再为那些牵连自己的凡事而再回首挂念了。

  船到江宁,完淳望见隐隐的钟山,不觉仰天大笑:“我得归骨于高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孝陵,千载无恨!”

  完淳被押解进金陵城后,竟见到了先自己被捕的岳父。翁婿在这种情况下见面,不觉又喜又悲。他们这一行被抓的重犯由洪承畴亲自审问,完淳在堂上不跪不拜,决心一死。洪承畴老早就听说了他是江南有名的神童,今日见他这般年轻,却有如此傲骨,不觉想杀杀他的锐气,便说:“你这样大的小孩子懂得什么道理,怎么会起兵造反呢?恐怕是误入贼营吧。好好回去读书,不要再与朝廷作对,将来我自会提拔你的。”完淳厉声说:“我虽小,也常常听大人说本朝有一位大忠臣洪亨九(洪承畴的号)先生是一位人杰,在当年和清军作战时为国捐躯,血溅章渠,先皇帝(指崇祯)亲自为他追悼,此事感动天地。我常常敬慕他的忠烈,年纪虽小,却也要学他杀身报国,岂可以因年纪小而退避!”洪承畴听了,顿时满面通红,完淳所说的追悼确有其事,但当时崇祯皇帝及全国百姓并不知他并未战死,而是最终投降了清军。今日完淳旧话重提,引得在场众位义士无不义愤填膺。

  边上的守卫告诉完淳:“坐在上面的这位元帅就是你提到的洪经略啊。”

  完淳故意怒斥:“亨九先生为国捐躯已经很多年了,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连皇帝都曾亲自为他设祭坛,群臣都为之流泪。他是什么人,竟敢伪托洪先生的英名来玷污他的灵魂!怎么敢在这里冒充!”

  一时间众人皆暗自偷笑,洪承畴神色沮丧,哑口无言,只得命人赶快把他们推出斩首。

  完淳意气从容地走出公堂,一如平时。岳父钱彦林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只是看着还这么年轻的女婿,想起苦命的女儿,心头不忍,悄悄对他说:“你还年少,不应该和我们一起死啊。”完淳微微一笑:“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丈人何相待之薄耶!”

  即怪岳父对自己相期太薄,自己以和岳父同死为荣,只愿早点杀身成仁。钱彦林轻叹一声:“只是可怜了我那秦篆女儿了”完淳沉默一下,说:“我已有书留给她,也许姐姐能看在姐弟一场的情面上替我照顾她们母子。”钱彦林也不说话了,只是默默地握了一下女婿的手。完淳也握紧岳父的手,和他深情对望,庄严地说:“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魂;九天八表,永历英魂。”

  这时杜登春和另一个好友沈羽霄也匆匆赶来金陵,为完淳送行。他们正在向人打听这批解到金陵的囚犯的下落,忽然听见路边有敲锣开道声,挤在人群里一看,才知道是完淳一行被押赴刑场正法。他含着热泪亲眼看见完淳在威逼下坚决不跪,刽子手便用刀架在他的喉咙上,将他的喉管割断。一代少年英雄夏完淳就这样站着死在了刑场上,那喷薄而出的鲜血,滚烫的鲜血潺潺地流淌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化作朵朵血花。

  完淳在被押解南京的途中、狱中写了不少诗歌,被后人编纂为他最后的一个集子《南冠草》。这些诗歌是在“家仇未报,臣功未成,志重泉,流恨千古”

  的悲壮苍凉、遗憾抱恨心情下写成的,因此在其诗歌集中也最动人心魄。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别云间》、《细林野哭》等外,还有写给母亲的《拜辞家恭人》和写给妻子的《寄内》以及写给姐姐与外甥的《寄荆隐女兄兼武功侯甥》等。一方面表达了对亲人不忍割舍的深情,一方面也对后起一代如外甥侯檠者寄予了无限热望。

  除此之外,他又专门写了《狱中上母书》和《遗夫人书》,向两位母亲及妻子作了详细的交代。其《狱中上母书》感情真挚,一字一泪,开头就是“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陈述自父亲去世后,两易春秋,自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却奈何“天不佑我”,表现了极度的遗憾。两年来,他到处奔波,使得“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而自己死后,“哀哀八口,何以为生!”对两位母亲深感愧疚。血泪之情,力透纸背。

  对自己名义上的母亲,已经削发出家的嫡母盛氏,他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当自己小时,她是怎样细致地关心自己的冷暖,教习自己诗书的动人场景。然而大恩未酬,自己就要“溘然先从九京”了,只得将她托付给姐姐照顾。对生母陆氏,他的心情则更加复杂。

  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极其严重,男孩应视父亲的正房为正式的母亲,而对作为父亲偏房的生身母亲只能喊“娘”,有些家庭甚至不允许他们密切往来。作为书香门第的公子,完淳自然明白这点,也必须遵循这点,但对身世可怜,地位低下的生母,他从小就满怀歉疚与热爱相混杂的复杂感情,这种感情在他即将赴死时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这封书信其实是同时写给两位母亲的。在信中,他将生母与嫡母并提,称呼她们是“双慈在堂”,又郑重地将生母托付给她亲生的女儿,自己的妹妹惠吉扶养,暗暗希望她能在女儿女婿那里得到新的安慰,忘却失子的痛苦。

  在书信里,他又一次阐明了曾对杜登春说过的话,即如果妻子这胎不是男孩,也千万不要从夏家近支中找一个孩子来作为后人。本来国已破败,家也凋零,有没有后代已不太重要,如果老天真的有意让他绝后,还不如就此断绝香火,以保证夏家的清名。等到国家光复的那一天,自然会有人想起他们,祭奠他们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