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司马迁

一九

  邹衍用这种观点来解释历史上的朝代,说黄帝时兴土德,因为土是黄色的,因而崇尚黄色;大禹时兴木德,草木四季繁茂,到了冬天也是郁郁葱葱,木气很胜。因为木是青色,因而崇尚青色;商汤时兴金德,因金为白色,因而崇尚白色;周文王时,有火赤鸟衔丹书,飞到周朝的领地,周朝就崇尚红色,兴火德。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所接受,他按照五德终始的原理,推断出秦朝应当兴水德,——水胜火,秦代周,自然应当是兴水德了。于是他按照水德订立了一套制度:以十月朔为一年的开始;数字以“六”为吉利数,许多物品都以“六”为标准尺度,比如符为六寸,步为六尺,车轨为六尺,皇帝外出乘车时配集的马匹数也是为六,等等。全国上下,都崇尚黑色,衣服以黑为贵,旌旗也都是黑色的,皇宫内外,黑色成了权威的象征,代表着天子的威严。

  汉朝建立之后,“汉承秦制”,并没有做多大的改动。汉高祖刘邦自认为得水德,跟秦始皇一样,因而制度也毋需大的改革,并以青年时斩蛇一事来做为依据。

  据说汉高祖刘邦当年在沛县时,一次酒后见一大蛇挡道,随后将它斩杀了,后来遇到一位哭哭泣泣的老妇人,刘邦问她为何啼哭,老妇人哭道:“有人杀了我的孩子啊!”刘邦乘着酒兴,拍着胸脯说:“谁杀的?我去给你报仇!”老妇人摇摇头,“你替我报不了仇。我的孩子是白帝子,今天变成了蛇,躺在路上,被赤帝子杀了,此仇无法报啊,所以我只有哭泣。“刘邦一听,暗吃一惊,将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汉兴秦亡后,刘邦想,白帝子赤帝子想必都是可以变化成蛇的,既然如此,汉朝与秦朝同兴一德又有什么不对呢?加之汉朝初立,许多事情需要处理,汉初基本上就承袭了秦朝有关水德的说法。

  现在到了汉武帝统领天下,局势大定,修改历法重新被提上了日程。自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和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人上书提议修改历法后,改历工作就逐渐进入了实施阶段。

  司马迁受命主持改历工作。历法的改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司马迁对此十分谨慎,除了汉武帝指定的公孙卿、壶遂、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人外,司马迁还邀请了许多在这方面造诣很深的学士专家来参加改历工作,如邓平、司马可、侯宜君、儿宽、洛下闳、唐都等等都被请来了,官府的、民间的,甚至连隐士高人统统被请到了皇宫,参与这一举足轻重的改历工作。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唐都,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向他请教过观测天文星象的观测方法,论辈份,司马迁该叫他“师祖”了,资历自然是十分老成。

  几十位专家经过精密推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制定出了新历,即历史上有名的《太初历》。《汉书》中对此历大为称道,说它“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其科学、精密程度,自然是远远胜过那《颛顼历》的了。

  《太初历》将一年的开始定在正月,并一改旧历中以冬至月(今阴历十一月)为正月的传统,将正月定在建寅之月,即现在的阴历元月,称之为“夏正”。直到今天,阴历还叫做“夏历”。这种夏正制,贯通了二十四节气,并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是十分有利的,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汉武帝对这《太初历》自然也是十分满意的了,他下诏将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改为太初元年,并按照当年贾谊、公孙臣等人的建议,下令改制:颜色以黄为贵,数字以五为吉,定官名,协音律。自此,汉朝建立百多年来,终于完成了改制,正式以土德自居了。

  《太初历》对后世影响是很深远的,它是我国古代历法变革的一项重大成果,为后来历法的发展,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以阴历元月为一年开始的做法,其对晦朔弦望的准确订正,直到现在,还被人们采用,可以说,它对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产生了几千年的影响。

  《太初历》的制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这项工作的主持者,司马迁又当作如何感想呢?《太初历》的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他承担的,采用夏正制的做法,也是他提出来的,做为自小受到父亲言传身教、此后又刻苦钻研星历知识的司马迁,在天文方面的修养、造诣丝毫不逊于其他专家。对于《太初历》的成功,他应当是很满意的了,而实际上,对于自己为之付出了诸多汗水的新历,司马迁并不觉得十分如意,甚至在后来的《史记》中,对这《太初历》也提及得很少。在他看来,《太初历》还是有许多缺陷的,比如汉武帝采用了邓平等人的建议,以音律起历,将本来与历法风马牛不相及的音律牵强附会于《太初历》,而且汉武帝还接受了邓平等人提出的81是一日之分的说法,将《太初历》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在历元的安排上,他的主张也没有被采纳,因而虽然作为《太初历》的主要制订者,司马迁对此历并不是十分推崇的。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太初历》仍不失为一部好历法,作为此历的主要制订者,司马迁的功劳也是非常巨大的。

  就在新历问世的这一年,司马迁的著述工作也开始了。

  从20岁漫游大江南北算起,司马迁扈从巡游,足迹遍及祖国东南西北,对各地的地形、气候、人情、风俗了如指掌,对各种历史遗闻、历史传说,经过了实地的考证;从10岁诵古文时算起,司马迁师从董仲舒、孔安国,后又得以进入国家藏书处博览群书,古今知识早已烂熟于心;从上古时代到汉武帝的历史发展概况,他也有了个清晰的轮廓。汉朝改制已经完成了,国内太平,是论著历史的时候了!

  司马谈临死的时候曾经说过,司马家族世典周史,周公死了五百年后,孔子出世,著《春秋》载述历史,从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接续孔子的事业,到了将历史的载述继续下去的时候了!

  上大夫壶遂问司马迁:“孔子当初为什么要作《春秋》呢?”司马迁曾经跟董仲舒学过《春秋》,董仲舒的观念对他是有很大影响的,因而他先用董仲舒的观点来回答:“我听董仲舒说,周朝的王道废颓,人心不古,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的时候,宣讲他的“礼”、“仁”等主张,对人们的言行提出道德要求,却被众诸侯视为对他们的危害,他的主张被众诸侯抛弃,连本国的大夫们,也给他设置障碍,不让他顺利地在鲁国普及他的观点。孔子见天下混乱,自己的主张不会被采纳,自己的建议不会被施行,就将自己的理想寓于对242年历史的评论中,褒贬时事,表明是非,作为以后天下行事的标准。孔子贬斥诸侯,声讨大夫,讥评天子,都是为了阐明王道、宣扬王道啊!孔子他曾说:‘与其把是非曲直挂在口头,空发议论,还不如把它们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中,这样就明显得多,也深刻得多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