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乾隆

二七

  §九、禅位嘉庆

  八旬万寿之后,乾隆皇帝的身体和精神都大不如前。就体力而言,苑中射猎用弓,仅达二力半,最多时,也不过三四力;就精神而言,不但失眠,而且健忘,常常闹出吃了早饭不一会儿又要早饭的笑话,弄得下人不知如何是好。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老皇帝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不少臣民担心,他本人是否想到自己身后之事?

  雍正皇帝继位后,有鉴于康熙末年激烈的皇储之争所导致的政局十分混乱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立即对传统建储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皇权极度加强,去世后,最高权力过渡也相当顺利,应该说,得益于此不小。

  虽然如此,作为秘密建储制度的一个主要受益者,乾隆皇帝即位之初,由于受传统建储观念影响和年轻缺乏政治经验,他对秘密建储制度的认识却较之乃父一度大有倒退。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代君主大都是以在位期间公开预立储君为建储基本方式;在建储时,又以“立嗣立嫡不以长,立嫡立长不以长”为基本原则,再加上春秋以后历代儒家大师的阐释、发挥和美化,这一思想几乎被社会普遍接受并且形成了一种极其巩固的习惯观念。自然,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建储观念不能不给乾隆皇帝以极其深刻的影响。

  另外,由于秘密建储制度是以牺牲储权来加强皇权,因而,作为秘密建储制度制定后的第一代储君,在“备位藩封”十几年的时间里,乾隆皇帝深受其苦。即位之后,他的地位虽然变化,但是当时处境却历历如昨,难以忘怀。兼之在乾隆继位之时,虽然已有三子,但皆在童年,并存在皇储之争的客观条件。因而,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乾隆皇帝虽然恪守“三年无改于文之道”的古训,当着诸王大臣之面将亲书所立储君之名、缄密封固亦照例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但是在其言行中,却流露出他对秘密建储制度有着极深的成见。首先是将秘密建储制度视为一种临时措施,“非所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也。将来皇子年齿渐长,识见扩充,乃无骄资引诱之习,朕仍当布告天下,明正储贰之位”。其次,对于储君人选的标准,他也泯于以往以嫡以长的旧说,对于清初以来各帝及他自己未以“元后正嗣继承大统”,深为遗憾。

  为此,他暗下决心,“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因而,乾隆元年七月首次秘密建储,他即将嫡妃富察氏所生的皇二子永琏定为储君。两年多以后,永琏病殁。这时,他又想把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内定为储君。仅因不久之后,永琮也接着殇逝,他的这一愿望才未实现。

  再者,秘密建储,“密”是一个基本条件。对此,乾隆皇帝也未重视。乾隆十二年底,乾隆皇帝心目中的继嗣永琮殇逝之后,为了挑选新的继承人,他曾先后降旨军机大臣讷亲、傅恒等,“大阿哥断不可立”、“至三阿哥,朕先以为尚有可望,亦曾降旨于讷亲等”。正是因为保密不够,导致了乾隆皇帝和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父子之间的隔膜和矛盾。所有这些表明,即位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对于秘密建储制度的意义,乾隆皇帝的认识尚十分肤浅。

  乾隆十二、三年之交,皇七子永琮和孝贤皇后富察氏先后死去,乾隆皇帝建储立嫡的愿望完全落空了,这使乾隆皇帝极觉悲痛。然而,年龄较大的皇长子和皇三子对此却置身事外,漠然处之。而且,在乾隆看来,皇长子永璜甚至还有“母后崩逝,弟兄之中,惟我居长”的念头,不无幸灾乐祸、觊觎储位的想法。

  这使乾隆皇帝极为不满。当即对他严加训斥。几个月后,又再次降旨,对他们严厉警告:“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若不自量,各怀异意,日后必至弟兄相杀而后止。伊等若敢于朕前微露端倪,朕必照今日之旨,显揭其不孝之罪,即行正法。”经过这一事件的教训,他对秘密建储的看法开始发生转变。一是放弃了建储立嫡的原则,二是重申雍正帝关于秘密建储的有关规定,严禁满、汉大臣对此进行干预。从此之后,随着诸皇子陆续长大成人,为了防止前朝争储、夺嫡的斗争再度重演,他还开始采取措施,对诸皇子严加管束并对其地位、权势也严加限制,不给其以竞争储位的政治资本。直至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以前,除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分别出继履亲王允祹、慎郡王允禧之外,其他所有皇子一概没有爵位。对于已有爵位的那两个皇子也严格限制其器用服饰,规定“一应服用,仍应照皇子之例”。

  对皇子限制之严、待遇之低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君主。与此同时,他还利用20多年的时间对诸皇子进行长期考察,并决定在没有物色到合适的储君人选以前暂不秘密建储。由于他对储君人选标准要求至为苛严,因而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那些年长的皇子都因些微过失而失去了被立为储君的资格。首先是皇长子和皇三子因为临丧不敬而受到了他的严厉申斥。受此打击,皇长子忧惧成疾,一病不起,于乾隆十五年三月死去。而皇三子也从此一蹶不振,被乾隆排除在建储考虑范围之外。乾隆二十年后,陆续成人的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也先后失去乾隆的宠爱。不幸的是,乾隆本来对皇五子永琪的印象一度颇好,并有意将其定为储君,但他却于乾隆三十一年时因病去世。这样,乾隆就不得不把建储人选扩大到乾隆十一年出生的几个儿子身上。当时,乾隆皇帝共有七子,除皇四子、皇六子已经出继之外,可以作为建储对象的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璜等五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