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戚继光

三〇

  在训练中,他发现更多的困难,这都是靠他自己很难克服的。他想起了好友戚继光,他才华出众,善长练兵,把他调来,会帮自己的大忙。他立刻上书朝廷,请求调戚继光到北方,帮助练兵。朝廷答应他的请求,立刻下了调令。

  戚继光要去北方的消息传开后,戚家军将士和当地百姓都十分难过,人们都舍不得这么好的将领。镇守广东的好友余大猷听说后,因不能亲自送行,派专人星夜赶路给戚继光送来贺信。信中鼓励他说:“大丈夫在世,要与一代豪杰竞风流,在东南就可以了;要与千古豪杰竞风流,应到北方!”

  戚继光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多少年来,一直梦想成为一个千古风流的大将,指挥兵车几千,铁骑上万,甲兵几十万,在西北大漠上纵横驰骋,一声号令万众应,一次长击直驱几千里,那该是多么雄浑的气概,多么壮观的场面!历史上许多名将,如卫青、霍去病、成吉思汗等,哪个不是率部几十万,纵横西北大漠,留下千古美句。戚继光从小就立下志向,以这些名将为楷模,成为千古风流的大将。十几年来,他驰聘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大小数百战,打出很大的威风。但他心中老觉得缺些什么,作为一个大将,却从未统兵十万,长驱千里,打几场真正的大仗。这次调往北方,可以实现多年的宏愿了,他心里十分激动。

  戚继光要与朝夕相处的将士们和乡亲们告别,启程北上。他的好友汪道昆,送了一程又一程。戚继光含泪回首,说:“汪兄,留步吧。”汪道昆拉住他的手,勉励他说:“大丈夫当名垂青史,希望你能干出番大事业。”望着这位宽厚的长者,戚继光使劲点了点头。

  在他面前,是一个崭新的天地;他人生的篇章,翻到了镇守北方这一页。

  §二十三、上书言志

  早在浙江、福建抗倭时,戚继光对北方形势就很关注,常和好友汪道昆一块谈论。戚继光深谋远虑,汪道昆也很有远见,他们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一谈就是半天。“北虏”、“南倭”一直是明朝的两大问题,他们在抗倭同时,对“北虏”问题也表示出很大的兴趣。

  “北方不同于南方,北方黄沙盖地,大漠雄关,可以打大仗。不像这里,河湖遍布,道路狭窄,只能打小仗。要是有一天,能到北方打场大仗,指挥雄兵十万,纵横驰聘击败蒙古铁骑,那才叫千古风流!”

  汪道昆说。

  “可是,蒙古铁骑是很厉害的。这么多年了,‘北虏’还是一个问题,北方边境还是不安全。如果有一天能到北方征战,也不能小瞧了蒙古骑兵。成吉思汗的铁骑横扫中亚,威名千古。虽然今天气势不如以前,但也不能小瞧,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戚继光说。

  汪道昆说:“我并不小瞧他们,但我相信,如果我们有支十万人的军队,定能大败蒙古军。”

  “和蒙古骑兵作战,很难啊。你想一想,北方那么多军队,那么多军营,边境还不是常被抢劫。即使碰上,我们军队也常常打败仗。为什么呢?首先是他们靠游牧为生,生活住地不定,摸不清他们行踪。北方防线很长,有好几千里,防这里,防不了那里。而他们可以迅速集中兵力,专攻一路,长驱而进。第二是蒙古骑兵善骑马,骑马作战,来去迅速,不易抵挡。

  三是他们善长射箭,箭法高,而我们打仗,常靠火器取胜,塞外风大,尘土蔽天,不利于火器应用。四是骑兵飘忽不定,何时进攻,难以预料。这些都是蒙古骑兵猖獗的原因。”

  汪道昆连连称是,问道:“如果你去北方防守,你怎么防御蒙古铁骑呢?”

  戚继光笑笑,说:“那我首先要修长城,修营房。

  其次要自己训练一支军队,像训练戚家军一样,但这支军队起码要有十万,少了不管事。认真训练三年,而后编成一支车兵、步兵、骑兵联合作战的精锐部队。

  对付蒙古铁骑要主动出击,以战车防守,以步兵应战,敌人后退时,用骑兵追赶。我不相信这样打不败敌军。

  只要朝廷支持我,给我兵,给我用兵的便利条件,我相信我能打败蒙古骑兵。”

  汪道昆赞许地点点头。

  1567年,戚继光来到北京,等候朝廷任命。

  他有着伟大抱负,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使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久以后,他向朝廷上书,提出对北方军事的看法。

  他首先希望政府能给他一定权力,让他训练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他保证把十万军队训练好,打几个大仗,使蒙古骑兵不敢轻易南下骚扰。然后把十万兵分到北方各军事重镇,再让他们带动别的士兵训练,使北方守军全部成为虎狼之师。如果不给十万,给五万也行;五万不给,三万也行;如果仍像过去似的,给他不到一万兵,说什么也是难有作为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