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千古奇帝宋徽宗

五一

  第十三章 犯龙颜蔡京罢相

  蔡太师第二次任左丞相,挥手之间办成了几件大事,进位太师。皇上称赞他是个股肱之臣,可与伊尹、周公比美。但宦海经常风涛骤起,稍一不慎就会陷于灭顶之灾,蔡太师也不例外。比较危险的一次是张怀素图谋造反的事大败露,此事牵涉到蔡太师。

  张怀素,舒州人,自号落魄野人。崇宁元年入京,以道术通神、能预言人间祸福而游于公卿之门,蔡京、蔡卞、吕惠卿等人都以师礼相待。他曾大言:少年时曾见孔子诛少正卯,并规劝过孔子,说为时太早,可孔子却听不进去。项羽与刘邦在河南成皋进行大战时,他曾几次登高观战,事先就准确地算定谁胜谁败。达官贵人都想长生不老,对老神仙的大言也就迷而信之。

  他是蔡丞相府中的贵客,人人奉若神明。丞相写了不少称颂他的诗和书信,他就将这些诗和书信在两浙一带刻碑流传,依仗大丞相的威名来传教布道,信徒猛然大增。和州知州吴储、苏州通判吕渊等许多地方官,也成了他的门下弟子。大观元年。丹阳有个落魄书生名叫范寥,察觉到张怀素想借农民对苛捐杂税的不满,鼓动作乱,就采取打进去的办法。他装成不识字的奴仆,取得了张怀素的信任,被派到湖广一带去联络教徒。他乘机到汴京告密,结果张怀素及其助手全部被捕。

  蔡太师事先得知消息,急忙任命亲戚宋昪为两浙路都转运使,急速赶到当地毁去石碑以灭迹。宋昪还未到两浙,老谋深算、嗅觉灵敏的吕惠卿,早巳派人把那些碑文拓成文本了,竟然共有六十页之多。他把一卷拓本送到太师府,以此作为要挟,要求免去他的罪名。把柄既然落到人家手里,蔡京也只好照办。他任命自己的党羽御史中丞余深、开封府尹林摅和两个内侍,秘密审理张怀素谋逆案。经过追查和侦破,缴获了大量的材料,其中有蔡京所赠的诗文的原件,有官民交往的书信几百封,有不少书信都涉及到蔡京、蔡卞和吕惠卿。余深和林摅借口道教活动牵连到的人太多,为了安定京城和两浙、两淮民心,奏请焚烧这些书信。皇上崇信道教,天性仁厚,恩准所请。犯人的供词中凡触及到蔡京等人的,也同样悄悄灭迹,犯人被处置后也就死无对证。

  余深等人这样做的目的原本为袒护蔡京等人,但消灭了人证、物证,大事化为小事,却避免了谋逆案件的层层株连,不少达官贵人和大量的道教信徒也因此而幸免于难。余深、林摅等人获得了“菩萨心肠”的美名,被称作“审讯公允,存活百姓,功德无量”!

  按照常理常规,蔡太师这样做简直是指鹿为马,瞒天过海。天下人谁个不知张怀素是蔡太师捧红的?而结案时太师却成了与他“素不相识”,并“早已洞察其奸谋”,岂不是天大的笑话!而蔡京对自己所扮演的新角色则充满信心,自我感觉一直良好。须知现在是他第二次担任左相,如果说在第一次任左相下台之后尚能左右朝廷局势,那末现在他已牢牢地控制朝廷了。

  在这件大案结案之后,他用含笑的目光环视朝中百官,并未发现有人敢表示异议,甚至没有人敢于用目光与他对视。当然,在心中持有异议的也大有人在,但都不敢谏争,因为你如不识时务,等待你的将是酷刑。余深和林摅马上能拿出大量的证据,证明你是张怀素的“残党余孽”。蔡太师含笑的目光似乎在说:“如若不信,那你不妨试试看!”

  为了表彰林摅、余深对自己的忠诚,蔡太师不拘一格,在相府亲自为他俩设宴庆功。这在当时是一种殊荣,意味着即将飞黄腾达。事实果然如此,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林摅从开封府尹晋升为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直到中书侍郎,官品由从六品升为从二品,连续升了九级。余深也由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升为中书侍郎以至门下侍郎。这两个福建同乡从此成为蔡党中的核心人物。

  两位新贵的大红大紫,势必会影响蔡党中的权力格局,特别是知枢密院事张康国,更是满腔愤怒。这位眼窝深、鼻子尖、机敏警觉的扬州人,六七年来参与了蔡京的种种密谋:如看详讲议司,汇编旧章奏罗织元祐党人的罪名,铸鼎作乐,图谋黜废王皇后,设计贬逐张商英和赵挺之,等等,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原来以为蔡京会推举他任右相,谁知蔡京知恩不报,反而让余深夺走了他兄长张康伯的吏部尚书一职,又派林摅同知枢密院,显然是在牵制他。蔡京习惯于独揽朝纲,不想有个右相来分享权力,早已觉察到他野心勃勃,就竭力进行扼制,严加防范。但张康国并非等闲之辈,岂能让人随便摆布,他想反戈一击,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张康国的特长是善于先发制人,且每发必中。而这次的对手是王莽、李林甫式的人物,权倾朝野的蔡太师。他不断提醒自己:必须仔细忖度,精密筹划,如果轻举妄动,丢掉知枢密院事的乌纱帽倒是小事,更可能会丧失性命,被株连九族。他先去联络资政殿学士郑居中。这位国戚并不满足于任闲职,前年冬天曾与他首先为蔡京评功摆好,吁请应恢复其左相之职,当时蔡京也诚恳地许下诺言,复职后一定推荐郑居中任枢密院事,张康国也会再高升一步。但一年过去了,仍未见动静。

  在这期间,蔡太师确实想扼制张康国,但对郑居中还能信守诺言,推荐而未成的原因是由于郑贵妃出面阻挠。她现在宠冠后宫,无须再像以前那样要借助于这位堂兄。再说堂兄平时以国戚之尊揽权受贿,经营盐钞牟取暴利,为公议所不容。她为人端庄谨慎,不愿受到牵连,就奏告皇上,说外戚不应秉政,只能任闲职。蔡太师不知内情,自己也说不清楚,郑居中却恨他言而无信。郑、张二人利害相同,就先后向皇上呈上密奏。这次不是为蔡太师评功摆好,而是说他祸国殃民了,揭露他如何虚报浮夸,夸大政绩;如何隐瞒水旱灾害,报喜不报忧;如何横征暴敛,使生民涂炭;还有结党营私,排斥忠良,在张怀素一案中蒙混过关,等等,总之是罪恶滔天,磬竹难书。张康国是蔡京的多年心腹,深知内情,现在大杀回马枪,证据确凿,文笔又好,就更有说服力。

  皇上看完郑居中、张康国的秘密奏章,并没有责备这两位大臣言论反复,出尔反尔,而是称赞他们能以直道事君,敢于揭露权臣的不忠之罪。他深深感到蔡太师复相之后虽然作出政绩,但骄横放纵,常不把他放在眼里。平时制订政纲法令,任免褒贬大臣,立制造事,蔡太师都说自己的主张符合熙宁新法的精神,迫使他批准施行,如有异议就以对神宗不孝要挟,简直把他当作小孩子来耍弄。他觉察到蔡太师的内心中包藏奸谋,亲戚朋党盘据中外,擅持威福,而不知君王之尊,长此以往自己不用说当不了一代英主,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傀儡。

  皇上圣武果断,立即召见张康国,美言嘉奖,鼓励他继续揭露蔡党内幕,以便在罢黜太师之前,先剪除其党羽,并亲口答应,即将任命他为右相。皇上下定决心,晋升自己的亲信何执中、郑居中、侯蒙的官职,重新起用被蔡京排挤的张商英和徐勣。

  高官厚禄,历来是文臣武将生活的真正目标,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衡量学识韬略以至阴谋诡计的具体尺度。皇上的封官许愿,使得张康国、郑居中的才华更盛,骁勇异常。蔡太师虽猝不及防,但艺高人胆大,仍能稳住阵脚。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