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白居易

三五

  §十三、卓著的成就

  白居易一生在文苑中辛勤耕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诗歌、散文和文学理论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白居易自15岁创作《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起,到75岁逝世止,其间69年吟哦不断,发奋创作到入魔成癖的地步,加上为使自己的作品传之久远留名后世而悉心保存,因此,现在流传下来的《白氏长庆集》71卷中,有大小诗篇近3999首,这使得白居易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之一。

  在白居易的近3999首诗中,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首推讽喻诗,它开拓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就白诗的思想内容而言,有对劳动人民辛苦生活的反映,如:《观刈麦》、《采地黄者》、《夏旱》等;

  有对妇女不幸遭遇引发同情的,如:《上阳白发人》、《陵园妾》、《井底引银瓶》等;有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揭露的诗,如:《杜陵叟》、《宿紫阁北村》、《重赋》等;有的诗歌是对忠义节烈的褒奖,如:

  《哭孔戡》、《赠樊著作》、《青石》等;有的诗歌是对昏君贪官、豪门贵族的抨击,如:《杂兴》、《黑龙潭》、《城盐州》等;有的是对奢靡世风的批判,如:《伤宅》、《买花》、《歌舞》等;有的诗是对不义战争的谴责,如:《新丰折臂翁》等;还有的诗是对壮丽河山的描绘:描写九江庐山的胜境,长江三峡的壮观,杭州钱塘的秀色这些情景、山色,在诗人超逸的情思和精练的笔触之下,绘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抒发个人情感和谈道说禅的闲话篇章,在白居易的诗集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白居易比较擅长写叙事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著,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缚戎人》、《新丰折臂翁》等,都可以说是不朽的名著,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刻画了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和娓娓动听的故事情节,使读者在读诗时如身临其境。这一点可以说得上是大家手笔,因此,白居易的叙事诗有很多篇都有着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一点儿不亚于他的前辈大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

  白居易在叙事诗中一般都穿插议论的手法,他的讽喻诗,大多是叙述兼议论的手法,在叙述之中,往往穿插着犀利的讽刺和一针见血的议论。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甚至只有一两句,但这些诗句,警策有力,突出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如:《杜陵叟》的“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牙锯齿食人肉”,这是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巧取豪夺的揭露;《李夫人》中“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官牛》中“但能济人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反映出诗人对为官不廉的悲愤揭露;《隋堤柳》中的“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给统治者敲了一次警钟,是对贪官污吏的卑劣行径的控诉,《城盐州》中“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反映了边关守将不思报国,自私自利;《两朱阁》中的“青苔明月多闲地,比屋齐民无处居仙去双双作梵宫,渐想人间尽为寺”,是对奢靡世风的批判;《八骏图》的“由来尤物不在大,能宕君心即为害”;《红线毯》的“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里面虽然只有一两句,但却是那么的强劲有力,那样的犀利无比!

  白居易在诗歌中常常工于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矛盾,如:《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疲,但惜夏时长”;《燕诗示刘叟》中比喻慈母之爱的“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新丰折臂翁》中88岁老翁的诉说:“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等。这种矛盾心理的刻画,和诗人其他诗作中对生活艰苦、遭遇不幸的人内心痛楚的描述、勾勒,都是基于诗人对这些苦难的人们的实际生活有深刻的观察与了解,再出以真切的同情心,才能这样地说出别人说不出来的话。白居易常常在揭露、批判人物、事物的时候,先尽情地铺张、描绘,待到淋漓尽致时,在篇末以警语加以对比,戛然而止。着墨不多,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轻肥》的“是岁江南岸,衢州人食人”;《歌舞》中的“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等。这也就是诗人自己所说的“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白居易还写了很多寓言体的咏史诗和咏物诗。咏物的有《题海图屏风》、《秦吉了》、《杏园中枣树》

  等;咏史的有《杂兴》、《读汉书》、《读史五首》、《叹鲁二首》、《李夫人》等,无论咏史或咏物,诗人或借古讽今,或以物拟人,都寄寓着深刻的讽喻意义,影射当时的现实问题。这种写法,避免了直接指陈的刺激性,但仍然收到了强烈的讽谏、警戒的效果。

  白居易为了使广大的读者对他的诗歌容易看懂、听懂,容易记诵,扩大诗歌的政治影响,便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口语化。在遣词造句,或者加工修改时,力求浅切平易。由于有这样的目的要求,白居易在行文语词的通俗化之外,还运用上相当多的流行的口语、方言。所以当时有“老妪能解”的传说。客观地说,他的一部分诗作,确有这样客观上的效果。但由于在一些七言歌行的创作上,讲求韵调铿锵、和谐,富于音乐美,使诗歌包蕴着充沛的感情,生活气息烘托、渲染得更强烈,说起来悦耳动听。所以广大群众在各种场所,广泛地传诵他的诗歌,歌妓、宫女都能唱《长恨歌》之类的七言古调,甚至“童子解吟”、“胡儿能唱”,也就不能说是偶然的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