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白居易

一六

  §八、《秦中吟》与《新乐府》

  自元和三年至元和五年的三年间,是白居易在黑暗势力的重压下,为实现自己政治主张而勇猛奋斗的时期;同时也是诗人在创作上的黄金时代。他的有名的政治讽刺诗——《秦中吟》和《新乐府》,就是在这时候写成的。

  《秦中吟》小序说:

  “贞元、元和之际,余在长发,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秦中吟》一共19首。诗中所描写的都是诗人耳闻目见的“社会”现实问题。诗人以讥讽的笔触,描写了一件件有代表性的事件。

  《重赋》慨叹被残酷剥削后,岁暮寒冬时衣不蔽体的蚕农;斥责媚上求宠、欺诈人民的贪官污吏。蚕农辛辛苦苦挣来的劳动果实,在“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什”时,就被掠夺一空,过着悲惨的生活。诗人深深地懂得,人民的穷困是因为贪官的掠夺和盘剥。

  《议婚》讽刺了当时嫌贫爱富的世道人心和买卖性质的婚姻制度。

  《伤宅》咏的是朱门大院,一派金碧辉煌的堂第,“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达官贵人们在这里过着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的生活,“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他们认为可以传之子孙“直欲保千年”。诗人在这里伤叹民穷财竭,国势濒危,而这些高官显贵们却只顾贪图享乐,置国计民生于不顾。

  《立碑》批评树碑立传的风气,揭露那些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碑文,多是阿谀不实之辞,不管说得多么堂皇,后人总要怀疑的。“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

  指出从政的官员,为官时要施仁政,体恤人民。这样,即使死后没有树碑立传,也会像江县令麴信陵一样,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否则即使“德政碑”高耸入云,碑文写得天花乱坠,也不会在人民的心中留下什么印记。

  《轻肥》痛骂那些大臣、将军,自己吃得脑满肠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的时候,而大旱之后的江南,却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况。

  《歌舞》一诗,讽刺了那些执法的朝廷命官整天“对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日中为乐饮,夜半不能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根本不管狱中的囚犯已被冻死,而那些囚犯又常常是冤屈的。

  《伤友》批评一些势利之徒,一旦飞黄腾达,便忘却旧交。《不致仕》讥讽那些年已七十,还不肯“悬车”的人。《五弦》是白居易对音乐提出的看法,他反对“好今不好古”。

  《买花》反映了长安城里的上层人物在牡丹花开的时节争相购买的习俗,感叹田家赋税负担的沉重。

  诗中有句云:“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揭示出长安城里的富贵人家奢侈豪华的生活,是靠劳动人民的血汗钱供养着。他们的杯中酒,哪一点哪一滴,不是劳动人民的血汗?他们的盘中肴,哪一块哪一片不是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

  《新乐府》共59篇,是规模更大的组诗。“新乐府”就是指用新题目专写时事的乐府式诗歌。《新乐府》的写法,是仿照《诗经》的。它既有大序,每篇又有小序,以说明作诗的意向。白居易在大序中说得十分明确: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经,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质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59篇诗所反映的问题,非常广泛,以时间而论,从唐初武德年间开始,直到贞元元和之际。以问题性质论,大至朝政,小至个人生活,差不多都涉及到了。这59篇诗,是一诗一事一题一意,所以阐述细致,都有明确的针对性。它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在每篇的命题下,毫不掩饰地标出写作的目的要求,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例。

  《海漫漫》“诚求仙也”。诗中写道:“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诗人指出,服了可以羽化成仙的不死药是没有的,方士的本领只不过是欺骗。这首诗用“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而终不能延年益寿的史实,告诫时君,不要想入非非去求长生不死之药。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