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度量大如海 意志坚如钢 ——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龚希光 刘学民

  今年12月1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朱德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功盖千秋,光彩照人。他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经验、光辉的思想和著作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继承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德同志出生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和欺凌的年代,是个贫苦农民的儿子: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劳动人民的家庭教育,形成了他既刚强坚毅又平易宽厚的品格。国家、民族的屈辱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使他养成了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和不断追求光明与真理的优秀品质。1909年,他怀着强兵富国的强烈愿望,毅然投笔从戎,步行千里去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久,朱德在李根源、方声涛、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等一批老同盟会员的影响下秘密参加了同盟会,为实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而进行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他积极参加了昆明的“重九起义”,是攻占总督衙门的先锋。他还参加了讨伐北洋军阀的护国战争,并晋升为少将旅长区时,他兵权在握、生活优裕,可以次是功叹名视;但是,这毕竟不是他的理想和追求。他痛心地看到革命的目的并未实现而许多所谓革命党人自己却也变成了新军阀。使他感到十分痛苦的是,自己也身不由己地被卷进了军阀混战的漩涡。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他“认识到用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有必要学习俄国的新式的革命理论和革命方法,来从头进行革命”。为此,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挣脱各种封建关系的束缚,义无返顾地去寻找刚刚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寻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踏上了一条艰险曲折而又光明的道路。虽然在上海陈独秀拒绝了他的入党要求,但他并未失望,仍然下定决心远涉重洋,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故乡去寻求革命真理。终于,1922年11月,在德国经周恩来、张申府的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来,他回忆说:“我当时真是高兴极了,从此抛弃了旧我,开始了最有意义的新生。”他立下宏愿:“终生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这是他人生旅途中一次最大的转折,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朱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对武装斗争有正确认识并具有丰富军事知识的少数党员之一;在中国共产党从不重视武装斗争,到不但重视而且直接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转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为南昌起义作了重要准备并参与领导了起义。起义军南下失利后,他又挺身而出,率领起义军余部,历尽千难万险,转战在湘粤赣边境。当时环境十分险恶,不但大批敌军进行围追堵截,内部也是军心涣散,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加之供应断绝,自动离队的干部、战上越来越多。在这种危在旦夕,非常困难的清况下,朱德同志那种对马克密列宁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执著追求的坚强毅力充分表现出来了。他坚定地表示,不管形势多么严峻,困难多么严重,也决不放弃武装斗争,即使只留下十支、八支枪,也仍要坚持革命。他对部阶进行了思想上、组织上、纪津上的整顿和改编,加强了党的基层工作;同时,又须导这支只习质于打正规战的部队向游击战争方同转变,并开始学习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不但保住了这支部队的“铁军”荣誉保住了南昌起义的火种,而且高举红旗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相南起义,在起义中初步形成了工农革命军、地方农军和农民赤卫队三位一体的人民军队体制最后,他率领万余工农革命军与农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胜利会师,组成了中国第一支主力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造了中央根据地。从此,朱毛成了红军的旗帜,成了人民革命胜利的旗帜。

  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在遵义会议上,朱德同志旗帜鲜明,慷慨陈词,严肃地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线,坚决支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随后,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在党和红军处境非常困难的清况下,张国焘公开违抗中央决定,率部南下,并进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活动。张国焘以总政委及实力强大的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身份独揽了左路军党、政、军一切大权,在左路军的朱德处境十分困难。他以共产党人对革命坚定不移的信念,沉着而又灵活地与张国焘进行斗争。他严正表示: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拥护的,我举了手的;我不能反对。并对张国焘说: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同时,他注意团结和教育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最后,终于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为此,毛泽东同志赞誉他是“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对朱德同志思想品德最深刻的概括和最崇高的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壮怀激烈,心潮澎湃,奋笔题写誓词:“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胃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他亲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领导华北军民粉碎了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0年5月,朱德同志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返回延安,再次与毛泽东同志一起指挥全国各条战线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对于运用马克密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特别是革命战争问题的思考渐趋成熟,他早年苦苦求索的中国人民的解放道路也更加清晰。这一时期他发表的著作,尤其是军事著作最多,对毛泽东思想,尤其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朱德同志再次亲临华北前线。他高瞻远瞩,在人民军队将从游击战、运动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移时,研究解决了攻坚战及歼灭敌军大兵团两大战术难题以及保障后勤供应等问题。在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后,他又同毛泽东同志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全国解放后,朱德同志年事已高。但是,他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并未终止,继续顽强地探素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主张“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为此,他每年都要抽出好几个月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一贯反对经济建设中的浮夸风和急躁清绪,教育干部:“要有实干精神,要鼓励;但不要吹嘘,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讲"。他强调:"客观规律不能违背”。“办不到的事,硬要去办,还是办不到,结果既伤了党员,又失掉了群众”。他要求根据中国的国清进行建设,不能什么都搬外国的。他提出的许多大胆而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不乏勇于变革、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有的不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他作为人民军队历史上唯一的总司令,对国防现代化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和具体的组织工作,直到晚年,88岁高龄时还出海视察海军舰艇部队。

  朱德同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不仅表现在他艰苦地探索人民解放之路并卓越地加以实践,也表现在他能把共产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胸襟宽广,气量宏大,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他功勋卓著,却认为自己。“只是广大群众事业与功绩代表中的一个而已”,从不居功。他身居高位,却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真诚平等地待人。他手握重权,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从不谋私。他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工人,女儿是教师,生前对他们要求甚严,从未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关系对他们作过任何特殊照顾。解放初期,他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为了在共产党执政后保持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防止骄傲自满,防止贪污腐化。他说:“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他的言传身教,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党的领导干部,使他们自觉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新的革命目标继续奋斗。

  十年内乱中,朱德同志身处逆境,遭到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诬陷和迫害。他把自己的荣辱置之度外,最关心的却是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他坚信人民军队是好的,人民是好的,干部大多数也是好的,最后一定能弄清是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会胜利,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了表达这种心绪,1975年3月6日,89岁高龄的朱德同志奋笔书写了“革命到底”四个大字,用以激励自己和教育后人。

  朱德同志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成员、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决不是偶然的,除了他具有高尚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外,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找们纪念和面怀朱德同志,就应该学习和继承他那神“意志坚如钢”的革命坚定性。我们正面对着世界范围各种思潮的冲击,迎接着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特别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学习朱德同志对光明与真理的执著追求精神;学习朱德同志不畏强暴,不畏艰险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学习朱德同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终生奋斗,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坚定不移地把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求是 1996年23期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