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

自我“受伤”了(下)

  米希尔·B.曾经是一个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师从一位美国中西部的著名建筑师。一次她与老板吵架后失业了,但她还想在名片上保持她原来的头衔。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她怕会因此找不到新的工作。她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没人能识破她,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撒谎,承接一些她一无所知的项目。最后,因浪费了很多房主成千上万美元,她5次被送上法庭审判。

  这个事例证明当失去了好伙伴——健康的自我,自我意识总是感到不完整、有缺憾。我们开始不断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并与他人相比较,在人生这个战场上战况如何。受伤的自我喜欢把自己与他人相比较,以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我更漂亮、更聪明、更性感、更苗条、更富有、更有学识或更有能力。出于内心的不安,受伤的自我总是渴望自己看来比他人优越。

  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来获得褒奖,贪得无厌地索求更多、更好及与众不同。受伤的自我就像寄生虫一样持续吞噬宿主,最终导致自我毁灭。自我意识受伤的深浅,决定了它为适应环境而希望得到认同的程度。受伤的自我总令人感到自己先天不足或有缺陷,所以抓住一切外界的事物来弥补。有些人沉迷于物质,认为拥有足够多的东西就能证明其价值,而另一些则希望引起其他人注意,通过调戏和勾引他人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于是我们开始了与自己的追逐: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用外界事物掩饰真实的情感,努力摆脱羞耻感;隐藏深植在内心的混乱。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让自己不再为自己的缺陷、弱点和不够完美而感到自卑。

  每种情感创伤引起的自我分裂,决定了人们释放痛苦的途径。人们内心受伤的自我的唯一需求是使自己好受一些,因此每个人会制订不同的方略。有些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他们以拜金来抚慰伤口,他们挪用公款、抢、诈骗,甚至不惜出卖色相;有些人则觉得权力可以治疗伤痛,于是他们追求地位和名望;还有一些人倾向于支配、操纵和战胜其他人,他们毫无原则或信仰,从性侵害、撒谎、恐吓到勒索无所不为。受伤的自我希望通过这些经历改善自己的状况,重新恢复灵魂的完整。它希望得到满足,感受别人的爱和认同。

  自我意识被扭曲的人们信奉及时行乐,看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如此一来,隐患更加大。当我们无法看清自己行为的后果,认识不到行为造成的影响,我们极易再次受到伤害,成为受伤自我下非正常欲望的奴隶。

  没有了高尚的自我来平衡心灵,人们怀着受伤的自我意识,总是不断证明着自己比其他人更重要和更成功。然而,不管人们怎么获取,得到多少,最后它总是觉得不满足。我的一个朋友苏珊·韦斯特,身为心理导师的她,把这种心理状态解释为"失灵的愿望树:饥渴的自我意识充满欲望,不断搜寻各种东西,无论是什么,想方设法地满足无止尽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感情上的黑洞,带来久违的快乐"。我确信,就算从外界得到再多的东西,人们真正想要的其实并不存在于外界,而只存在于内心世界。受伤的自我意识最终寻求回归,与高尚的自我重新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失灵的愿望树"中,这永远不可能实现——不论我们多么成功,取得什么成就,占有多少物质。与完整的自我相比,受伤的自我只能得到失败的结果。它企图牢守着自己的信条,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也是它唯一的选择。那些令人不堪忍受的"不如他人"的想法就是它的动力。

  受伤的自我比不上高尚的自我,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拥有高尚自我的人不会生活在别人的看法当中,也不会刻意去逐一分析人类各种品行,例如缺陷、不完美、愤怒、控制欲、贪婪、挑剔和权力欲,的好与坏。而有着受伤自我的人们却会为了自己或他人的想法而活,为了得到认同、爱和赞美而活。高尚的自我是完整的,不会苦苦寻觅外界的认同或用其他事物来证明自己,因为它本身就是无限的、纯净的、真诚的。

  高尚的自我甚至不需别人的见证,它总是一如既往,因为它根本不在乎是否为人所知。即使遇到糟糕的事情,即使不为人知,完美而高尚的自我始终在一旁给予支持,不催促我们改变自己,也不让我们知难而退。即使我们卑微地自暴自弃,永恒的自我也一直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忠于自己。

  自我意识的结构非常复杂、深邃和富有张力,有时候,即使高尚自我的光芒射进人们的意识,欲把人们唤醒,我们也会很快地织起一张保护网,比如日常琐事啊、自我伤害情绪啊,将高尚的自我掩盖。要使人们放弃安全感、先入为主的想法和安逸感十分困难。受伤的自我意识形成后,我们放弃了熟知的自己。自我意识的平衡一旦被破坏,我们受伤的意识就开始想要全面占据自我意识。它相信自己拥有巨大的力量,是所有事情的掌控者。

  当我们深深地被受伤的自我意识影响,对他人的劝告是充耳不闻的。我们打心底里不愿知道任何可能会威胁到现状,让自己感到不适、自卑的情况。我们否认内心永恒的部分,却无知地将目光投向外部世界,通过周围的人满足需求,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安慰。在受伤意识的控制之下,我们的内心世界其实就像在比赛中得倒数第一那么气馁。

  其实,健康的自我意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摒弃其他杂念,确认自我的真实性。但是受伤的自我总是认为,要确认真实的自我,就必须将每件事都做得"正确",即使这样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举个例子,当你还是孩子时,你母亲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你说过,你不够优秀,你无意间就信以为真了。基于所受的教育,你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够优秀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所以,你试图将妈妈批评的那部分自我隐藏起来,将自己与"坏"性格隔离,然后捏造出一个不真实的自己。多年后,你的思想里已刻着这个信条,进入社会后,你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塑造出一个虚假的自己。但其实,妈妈的话和你这么多年养成的信条并不正确。

  劳瑞是一个本性比较黏人的孩子。她爱自己的妈妈,希望永远不要离开妈妈。而她妈妈经常严厉地训斥她黏人的性格:"你啊,老跟着我转,难道脐带永远不会断吗?"于是,当劳瑞还是十几岁左右的时候,她做的每件事都在证明自己的独立,证明她不需要妈妈。但当劳瑞年纪更大些的时候,她压抑的本性重新显露出来,她又开始依赖妈妈了。虽然直到很多年以后,她才意识到,只是因为不愿意离开妈妈身边,她放过了许多难得的好机会。

  劳瑞找我咨询时,正准备与她的未婚夫分手,因为他打算迁往外州。虽然劳瑞有足够的本领走出父母的家,到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生活,但她对未婚夫的选择表示很生气。她突然对未婚夫暴力相加,和他吵了很多次;她感到无法控制自己,失去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因为这件事,她为自己感到羞愧和窘困,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去攻击其他人。以前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恬静、温顺的人,从来不会攻击他人,就算是对调皮的弟弟,也总是很有耐心。

  她的愤怒从来没有表露过,并且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当我问起劳瑞是否喜欢现在居住的城市时,她很快就回答说不喜欢。当我问是否考虑过要搬家时,她说自己也一直有这个打算。这使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使她突然暴怒而打了爱人呢。表面上她是很温柔,很好相处。当她来找我解答心理的困惑时,她看上去好像回到了五六岁时的样子。她用稚嫩的声音说,母亲说的不错,她离不开母亲,她永远也斩不断系在母亲身上的脐带。即便劳瑞不是故意去相信这些话,甚至都不愿相信它们,但是这句话已经在她的潜意识里根深蒂固了,而且她一直遵照执行,就算这样做会破坏自己的生活,失去梦寐以求的爱情也在所不惜。

  对于劳瑞来说,要跨过这个坎,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她必须自己承认这个信念是不对的,比如她永远也离不开妈妈的想法,而且还要让她崇拜的母亲承认自己当初说的话也是不对的。因为受伤的自我十分傲慢自大,它不太会承认自己的错误,除非它意识到自己深受其害。

  你可能会对自己说:"我不会让消极的想法堆砌出一个虚假的自我,并将之隐藏在潜意识中。"但是从情感上说你是控制不了的,这样的信念框架和你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因为你潜意识里默许了,所以它不受你的控制。你被受伤的自我掌控,把它当作最高指令。你无法控制这些潜在的羞耻感,所以你创造出一个伪善的面具,把你的不足、不安和恐惧掩饰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传记文学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