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 > 第35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1)

第35节:身携的戏剧--服饰篇(1)

  身携的戏剧--服饰篇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

  --张爱玲《童言无忌•穿》

  奇装炫人的张爱玲

  当年,曾有一幅漫画见诸报刊,题目叫"钢笔与口红",画的是3位正走红的上海滩女作家:潘柳黛身上盘曲着一条蛇,这自然是指她人"妖"或是作品的"惑众";苏青是一手挟着书稿一手拎包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指的当然是她一边写作一边作书商;张爱玲则身穿一件古装短袄,旁边有一行字,写着:"奇装炫人的张爱玲"。漫画家的看家本领是抓人的特征,可见张爱玲的着装的确是她最显著的特点。

  张爱玲对于衣着的偏爱,除了作为女性通常的爱美天性外,可以简单归结为是受了她两位母亲的影响或刺激,一位是她的生母黄逸梵,一位是她的继母孙用蕃。

  黄逸梵爱做衣服,惹得丈夫咕噜:"一个人又不是衣裳架子!"可见黄逸梵对衣饰的爱好一定不浅而衣服数量也一定不少。小时候的张爱玲有次看母亲对着镜子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母亲的动作一定不只别胸针那么单纯,这才会使年幼的女儿深受感染,以至"羡慕万分",恨自己不能快点长大,并发誓"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那时的她离8岁还远着呢。在同期她所怀着的一个理想是"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

  应该也就在此后不久,母亲因与丈夫不睦,愤而离家留洋,行前伤心,"伏在竹床上痛哭"。那时的张爱玲还对离别之痛木然不觉,却注意到母亲穿的是海一样颜色的"绿衣绿裙",以及衣裙上镶缀着的"抽搐发光的小片子"。

  为了衣服,成年后的张爱玲竟对自己5岁时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是在母亲走后,父亲的姨太太老八曾为她"做了顶时髦的雪青丝绒的短袄长裙",幼小的张爱玲竟因此真的觉得喜欢老八要胜过亲娘了!

  未成年的张爱玲因为对未来有许多明确具体的向往,因此老是盼望着快快长大,于是也就总觉得那时的日子"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温暖而迟慢",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当她发现因身体长高而使漂亮的衣裳穿不下时,就嫌日子过得太快了。比如她八九岁时母亲从国外归来,一定是带了些国外的衣料,在给女儿做的衣服中,就有一件"葱绿织锦"的--显然黄逸梵偏爱绿色。张爱玲却因"突然长高了一大截子",新衣服"一次也没有上身,已经不能穿了",这竟使她在以后一段时间里,"一想到那件衣服便伤心",甚至"认为是终生的遗憾"。

  张爱玲在生母的影响下,对衣裳的喜爱膨胀,而就在她步入青春期,爱美意识大觉醒的年龄,偏偏继母来了,听说张爱玲身材与她差不多,带了两箱子旧衣裳给她穿。那些衣服虽然料子很好,毕竟旧了,有些领口也破了,在贵族化的教会女校上学,穿这样的衣服,令张爱玲感到十分难堪:"永远不能忘记一件黯红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颜色,穿不完地穿着,就像浑身都生了冻疮;冬天已经过去了,还留着冻疮的疤--是那样的憎恶与羞耻。一大半是因为自惭形秽,中学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的确"永远不能忘记",晚年的张爱玲还旧事重提,耿耿于怀。可见着衣一项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心理了。

  张爱玲逃出父家不久,一次舅母对她说,等翻箱子的时候找一些表姐们的旧衣服送给她穿,张爱玲听了连忙说"不",并且一边就红了脸,眼泪也下来了。看来的确是落下心病了。

  正是生母与继母在张爱玲穿衣问题上的一正一反的刺激,纵然她原先是一个不好穿着打扮的人也不可能不变的了,何况她是天生的"衣裳迷"。张爱玲自己也认为如此:"……那都是因为后母赠衣造成一种特殊的心理,以至于后来一度clothes-crazy(衣服狂)。"

  黄逸梵对穿衣的态度也有点与众不同。女儿中学毕业后,处于嫁人或升学的岔路口,黄逸梵竟提出了一个"很公允的办法"要女儿挑选:要么升学没有钱买衣服,要买衣服打扮自己准备嫁人就没学费升学。其实张爱玲与母亲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两样都要,黄逸梵本即是个学校迷。尽管张爱玲先选择了升学,但一入学,就以获得的奖学金"随心所欲做了些衣服"。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