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军人总裁任正非 >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3)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3)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3)

  任正非自己认为华为在全球IT泡沫破灭后侥幸活下来,其实是当时的落后救了他们。落后使华为没有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因此华为离成功还很远,产业和市场风云变幻,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华为除了艰苦奋斗还是艰苦奋斗。

  决不手软:打击港湾办公室

  华为对港湾的反击有一个过程,起先只是产品研发上的争抢先机。2001年,当港湾开始研发自己的路由器产品的时候,任正非下令将正在实施的所有研发流程打乱,抽调大批技术骨干进行突击开发,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出了高端路由器。又如,为了完成NGN的产品研发,华为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集中了20多位精兵强将一起攻关。2002年,华为正式收回了港湾的代理权,对员工“内部创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和港湾的竞争上加强了力量。

  任正非为了应付思科的诉讼以及内部整合为上市做准备,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港湾。在李一男咄咄紧逼的时候,华为正穷于应付思科的诉讼,“外抗思科,内对港湾”。而一旦任正非决定行动,那就会是暴风骤雨般,不会给港湾网络以喘息的机会。2004年华为合同销售额达到462亿元人民币,打进全球市场,羽翼**的华为有实力在数据通信等业务上不计成本地同港湾网络竞争。

  2003年,在和思科的产权官司结束后,著名的华为“打港办”成立了,经费最多时达一年4亿元。“打港办”专门负责与港湾公司的竞争,策划打压、遏制港湾的策略和措施,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只要是港湾参与的业务,华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合同抢到手。同时,华为通过系列手段破坏港湾与其他国外厂商的合作。目的一是让港湾赚不到钱,二是绝对不让港湾上市。为此,华为对市场部门下了死命令:如果丢单给中兴、思科不要紧,丢单给港湾要受处分;对大的客户项目就白送设备,已经在使用港湾设备的由华为回购,还买一送一。同时还开展“反挖人”运动,对港湾的骨干员工进行高薪挖角,几乎可以挖走它想要的任何人,港湾接入网产品线的研发人员一个不少地被华为挖来。

  很快,港湾就感到了市场风云的变幻。在2005年以前,港湾在交换、接入、高端路由等产品方面确实有技术优势,而且作为一个新公司活力很强,公司上下都充满**,提出的技术方案、观点经常让客户耳目一新。但到了2005年,在市场上港湾开始遭遇华为“狼群”的攻击。

  首先是残酷的价格战。港湾的产品线只有部分数据通信产品,仅占华为产品线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华为不惜赔本出售这些产品。只要是港湾参加运营商的设备招标,华为马上降价,最后干脆就白送,赔钱也不让港湾中标。据说华为每年用于“打港”的费用是港湾销售收入的150%,以低到两折的价格赔本竞标。如果港湾也赔本卖就会引起巨额亏损,拖累上市计划。到后来港湾只得退出国内的运营商市场,而这个市场一度占据了港湾营业收入的70%。

  在企业网市场中偏安一隅的港湾还是没能逃脱华为的追杀,只不过这一次的杀手是同样“狼性十足”的华为3Com。2003年11月,这家俗称“华三”的公司正式成立,专注在政府、企业、教育等非电信领域的中低端数据业务,产品和港湾基本相同。华三与港湾每单必争,使得港湾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放缓,2004年港湾实现营业收入8.66亿元,仅比2003年增长28%,2005年的增长速度更降到7%。依靠为NEC和西门子提供OEM产品,港湾才暂时活到了2005年年底。此时港湾的研发工作已经跟不上市场发展,很多新功能无法兑现。市场下滑之后,很多给用户的承诺也开始无法兑现,形成恶性循环。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