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军人总裁任正非 >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2)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2)

  第十二章  走出阴影(2)

  2003年华为员工达到1.6万人,由15年前的一家小企业转变为销售额200多亿人民币的大型通信企业,从单一的交换设备厂商转变为综合电信设备商,已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品牌之一。经过奋力追赶,华为在技术上已能与国际厂商直面抗争,在程控交换、数据通信、光通信、网络通信、移动通信以及下一代网络NGN方面全面发展,并且创造出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和前沿技术,产品关键部件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芯片。华为自主开发的08 程控交换机在全球应用总量近一亿,出口40个国家和地区,与国内曾经的七国八制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危机中华为向香港和山西提供视讯系统,及时开通视讯服务,为解决SARS患者与家人的沟通、避免SARS的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于很多客户对深圳总部的支持工作有顾虑,因此华为要求各地用户服务工作尽量安排当地人员完成,当确实需要总部专家支持时,必须提前10-15天抵达目的地,在当地完成自我隔离后方可开始服务工作。这一举措消除了客户的顾虑,保证了网络问题的及时解决,也赢得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中国进入WTO之后,电子产品进口关税从13%以上降到3%左右,信息产品甚至零关税,国外品牌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它们之所以不本土化,一方面高端技术仍被美国限制进口,另一方面在国内生产也省不了多少钱。国产企业从诞生那天起,就不断地被“激励成长”,一直面对纯粹的竞争关系,适应游戏规则活着,早已经适应了WTO。华为在压力面前努力开拓新的增长点,促进了自身的国际化。

  2000年全球通信市场泡沫破灭和随后的低迷使得众多国际公司元气大伤,华为却由于任正非的远见卓识和全体员工的努力而得以浴火重生,越战越勇,也为华为走向国际化创造了机遇。中国市场是为数不多的市场亮点,导致国外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互相渗透进入中国,单个厂商之间的竞争变成价值链间的大规模厮杀。国内企业并没有得到太多扶持,但是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本土厂商,在国内市场与跨国公司巨头们的竞争中毫不逊色,并在残酷搏杀中形成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强劲的竞争力,又为中兴和华为进行海外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土厂商与跨国巨头的战线从国内延伸到海外。

  早在1994年华为还鲜为人知的时候,任正非就喊出了要和当时引领潮流的西门子、阿尔卡特比肩成为世界电信设备商三甲之一的口号,即便很快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环境的巨大差距,任正非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对这个远大目标的追求。进入21世纪,尽管遇到IT业最严酷的寒冬,华为依然坚持以10%的销售额投入研发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固定网络领域,在主流领域均表现不凡,而且具备了各有特色的核心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通信正成为通信领域新的增长点。华为在数据通信业务上异军突起,与数据通信的国际巨头思科有分庭抗礼之势。2003年思科与华为爆发诉讼大战,一时让全球瞩目,最终以和解收场,但国际通信巨头们开始注意来自华为的威胁,尽管这是谨言慎行的任正非不愿意看到的。

  与思科交恶成为华为公众形象的转折,并使其品牌的海外知名度一路飙涨。而与思科的和解又为华为赢来了胜利者的形象,一向沉默的华为开始低调而又积极地与公众以及主流媒体斡旋。媒体对华为的言论开始从猜测和不恭更多地转向肯定,开始有国内外知名媒体造访华为并受到款待,虽然任正非本人还是很少出镜。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