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临危受命:丘吉尔 > 第二章 不及格的学生

第二章 不及格的学生

  幼年学习不用功,顽皮捣蛋扬丑名;三次落榜方奋志,败子回头攀高峰。

  温斯顿·丘吉尔七岁那年,被送到阿斯科特贵族子弟学校读书。这是一所专为上流社会办的学校,学费非常贵,多少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傲的贵族传统。这里每个班只有十个学生,使用着当时尚属罕见的电灯,校园内有一个豪华的游泳池,一个宽大的足球场和板球场。每季有三次全校性野餐欢宴;教师都是硕士,头戴方帽,气派非凡。学校的一切设备都是第一流的。

  在11 月某日的一个昏暗的下午,母亲把温斯顿送到学校。傍晚,一位教师把丘吉尔领到教室,拿出一本薄薄的绿褐色的书,上面印着字体不同的字。

  “你以前不曾念过一点拉丁文吗?”教师问道。

  “不曾念过,先生。”“这是一本拉丁文法。”教师用姆指翻开书页。“你必须念这个,”他说,“我半小时以后回来看你能明白多少。”教师走了,留下温斯顿一个人在教室里。他望着周围的一切,感到陌生、凄然,有些害怕了。在家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保姆的陪同下在儿童游艺室度过的。那里有许多稀奇的玩具:一个现代化的自动汽车,一架幻灯机,还有一大堆兵器。而现在,这里所有的全是功课。每天要上七八个小时的课,另外还要加足球或板球,生活是十分紧张的。

  半个小时后教师回来了。“你都会念了吗?”“我想我会读了。”丘吉尔不知所云地念出来,并壮着胆子提了一个问题。

  “先生,这些字母拼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桌子。”“为什么把它们叫桌子呢?”“桌子就是桌子。你如果还不明白,可向桌子发问,问它为什么叫桌子!”教师不耐烦地说。

  “但是,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丘吉尔惊异地脱口而出。

  “假如你再这样无礼,要受罚的,要受极严厉的责罚,你懂吗?”这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第一次接触拉丁文,也是第一次认识到这座学校规矩的严厉。丘吉尔后来写道,“它们的残酷甚于内务部所设任何感化院中所能忍受的责罚。”他经常看到,每月至少有两三次将全体学生召集在图书馆里,一两个有过错的学生被两位班长强拖到隔壁去挨打,直到鲜血流出,其余的学生坐在那里浑身战栗,静听他们痛得喊叫。这是杀鸡给猴子看。更使人烦恼的是,时常在学校的教堂里举行高教会派的繁琐宗教仪式。丘吉尔的保姆埃弗雷斯特太太曾强烈反对罗马教皇。她自己是属于不重礼仪的改进派教会。她对矫饰的宗教仪式的讨厌传染了丘吉尔。因此他在这里读书时从灵的方面未得到任何慰藉,而在另一方面却体验了这世俗武器的责打。

  温斯顿在家里自由惯了,养成了放荡不羁的习惯。他在这里感到很不自在。学校主事人主要关心的是对孩子们的管教,而不是教学。温斯顿这时已经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倔强性格,他不愿意遵守教育家们苦心推行的那一套规章制度。不久他就因为不听话吃了苦头,挨了一顿鞭子。这使他大为恼火。

  多年来他一直对这个学校和鞭打他的那位老师怀恨在心。他在军校的时候,曾经来到阿斯科特想同他的老仇人算帐,可是那时这所学校的主人已经死了,学校也已经关闭。

  阿斯科特的生活使温斯顿的健康受到损害。丘吉尔后来在一部回忆录中写道:

  “我在那里过了两年多的不安生活。我在功课方面收益甚少,我天天计算着每个学期的终了,何时可以逃避这令人生厌的奴隶生活而回到家去,并在我的儿童游艺室地板上,把我的那些兵器和兵俑摆成作战的阵式。在那期间,我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课外读物。当我9   岁半时,我父亲给了我一本《金银岛》,我手不释卷地阅读。学校的老师们看出我既落伍又早熟。所看的书超过我的年纪,然而在本班中却成绩最劣。他们对我大为不悦,施加种种强迫手段,但我顽强抵抗,我行我素,不受他人制约!”由于温斯顿的身体日益衰弱,后来根据家庭医生的建议,他被送到市赖顿的预备学校就读。这里的一切却是另一种情形。温斯顿不再受体罚,尽管他对纪律的态度依然如故。布赖顿的教师后来回忆温斯顿时认为,他是一个最执拗、最不守纪律的学生。在这里,温斯顿学习了法语、历史,背会了许多诗歌。此外,他还学会了游泳,尤其喜爱骑马。

  调皮的丘吉尔在布赖顿读了三年书,本来应该转入贵族中学继续学习。

  按照英国的传统,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子女在专门的寄宿学校受教育,为他们进大学深造打基础。在这样的学校上学的学生,都出身于英国的上流社会。

  英国世世代代都为这些达官显贵的家庭子女分配固定的贵族学校读书。给丘吉尔分配的贵族学校在伊顿。但温斯顿没有去伊顿,却被送到哈罗。他的传记作者说,这是因为伊顿位于低地,而哈罗位于高山。哈罗的地理位置对身体虚弱的温斯顿有益。但是,除了气候因素外,温斯顿淘气、功课不好也是个主要原因。

  丘吉尔怀着忧郁和惆怅的心情回忆他在哈罗度过的岁月。他在这里从入学考试开始就碰到了许多麻烦。他写道:“我刚交12 岁便走进冷酷的考试领域,这对我是一种很大的折磨。我愿意参加历史和英文测验,在主考方面却偏重拉丁文和数学。而这两门功课,我几乎都不能给以满意的答案。”按照学校的规定,考生必须用拉丁文写一篇作文,然而他在两个小时中,只在考卷上写了一个字,用括弧把它括起来,然后浓浓地涂上墨,再打上几个墨点。

  这就是他能够写出的一切。尽管数学考试不及格,拉丁文吃了零蛋,学校还是看他父亲的面子而录取了他。他被编在四年级学习成绩最差的一个班,最末的一个组。从此,温斯顿名声大振,成了全校被人耻笑的倒数第三名。

  哈罗学校点名的习惯与伊顿不同。在伊顿是所有的学生站在一起,教师叫到谁的名字,谁就把帽子举起。而哈罗则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排成一列长队,一个一个应声从点名的教师身边走过。这样一来丘吉尔的地位就显得特别卑下。当时是1887   年。温斯顿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刚刚辞去丁院议长和财政大臣的职务。虽然如此,伦道夫仍然站在政治的最前列。一次,许多人前来参观哈罗学校,看到点名时温斯顿·丘吉尔最后走过老师身边,于是窃窃私语,冷嘲热讽:“瞧,这就是伦道夫勋爵的儿子,是全队最末的一个!”温斯顿在哈罗的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他固执地不愿意学拉丁文,虽然经典语言在该校被看作是一门主课。由于丝毫没有愿望或者没有能力学好这门功课,温斯顿无法在学业上有所进步,也失去了以后进大学读书的可能。他是学校最差的劣等生。人们认为他迟钝、低能。但是,他的同代人和传记作者却一致认为,丘吉尔在学校成绩落后只是因为他非常固执。

  在哈罗时就已经看出,他继承了父亲的非凡记忆力。有一次他背诵麦考利关于古罗马的一本书,背了1200 行毫无差错,老师和同学们为之惊叹不已。他还能背出莎士比亚剧本中的大段台词,当老师援引《奥赛罗》或《哈姆雷特》出了差错时,他总是不放过机会去纠正老师。有一次校长对他提出警告说:

  “丘吉尔,我有很充分的理由对你表示不满。”温斯顿·丘吉尔回答说:“而我,先生,也有充分的理由对你表示不满。”温斯顿旧习不改,不仅学习成绩不好,而且纪律很差。不论是老师或是学生们自己定下的所有行为守则,温斯顿几乎都不执行,而且经常寻衅斗殴,自讨苦吃。哈罗校园内那个很大的游泳池犹如一条大河湾,池水清澈见底,有两座桥经过它的上边。丘吉尔经常来这里游泳,游累了就在桥边晒太阳,或买些点心在这里吃。在这里,一种恶作剧就是蹑手蹑脚地跑到赤身的朋友或仇人的后边,猛然将他推下水去。丘吉尔常常做这种讨人嫌的事情。

  一天,他做完作业之后,来到游泳池边,见到一个又矮又瘦的学生裹着毛巾立在池边沉思。丘吉尔心想,这个弱者可能是他最好的耍弄对象了,于是乘人不防,猛将他推下水去。只见这个落水者从水沫中露出一张愤怒的脸,并拼命地击水游向池畔。丘吉尔见事不妙,转身就跑。但已经来不及了,落水者上岸后,像老鹰抓小鸡一样,凶狠地抓住他的脖子拖进深水中,狠狠地让他喝了几口水,待丘吉尔狼狈地爬上池子对岸时,被一群激怒的孩子们团团围住。

  “你早就该受惩罚!”他们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六班的,名叫艾墨瑞。他不仅是那个班的班长,而且还是键身房的冠军呢,这回你可算找错对象了。”丘吉尔像犯了渎圣罪一样而陷入痉挛状态,只好苦苦哀求,连声道歉。落水者仍想继续收拾他,丘吉尔连忙解嘲道:“我的父亲是一位大人物,他的身材也很小,今后你一定会成为大人物哩。”围观者都笑了。在丘吉尔作出不再欺负小同学的保证后,这场风波才算结束了。

  温斯顿·丘吉尔在学校的表现,使他的父母非常苦恼。他的父亲认为儿子既玩皮又愚蠢,看来搞法律是不行的。可是如果不搞政治又能干什么呢?

  传记作者说,一件偶然的事情帮他作出了决定。温斯顿喜欢同自己的小弟弟约翰玩打仗。他有1500 个锡兵,会独出心裁、花样翻新地指挥锡兵打仗。有一次父亲走进孩子们正在玩打仗的房间,看到这种情形就问温斯顿:“你想将来干什么?”儿子回答说:“当兵,那还有说的!”这就使父母下了决心,他们让温斯顿在哈罗的最后几年转到军校预备班里读书。

  温斯顿虽然有目的地作了准备,但他在报考英国有名的桑赫斯特军事学校时,还是两次名落孙山。第二次落榜之后,父母为了把他弄进桑赫斯特军校,决定采取断然措施。在他离开哈罗后,父母把他托付给当时主办一所特殊学校的詹姆士上尉。这是一所补习学校,是专门帮助那些才疏学浅的青年人能够凑凑合合考取军校的临阵磨枪的地方。丘吉尔曾经回忆说:“听说只要不是十足的白痴,就准保能从那里考入军校。”詹姆士的学校能准确了解军校对考生可能提出的所有问题,于是填鸭式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塞进学生的脑袋里。

  但是,正当丘吉尔积极准备第三次考试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发生了。这年秋后,温斯顿的姑母维伯恩夫人,把她在伯恩莫斯的宽大别墅借给丘吉尔家过冬用。在这里,四五十英亩的大松林一直延伸在山崖上,下边就是英国海峡的平坦沙滩。这是一块荒野地带中的深洼,经过这个深洼有一座长约50英尺的简易桥梁。那年丘吉尔刚交18 岁,正在这里度寒假。一天,他同12岁的弟弟和14 岁的表弟做追逐游戏。他被追赶了20 分钟之后,累得气喘吁吁地喘不过气来。这时他决意穿过那座桥梁。但是,他刚走到桥梁中间,就惊恐地发现两个弟弟已经悄悄地分别站在桥头的两端,丘吉尔无路可逃,无疑要做他们的俘虏了。在那一瞬间,他忽然心生一计。桥底下的深洼中长着的全是小杉木,它们的树梢正接近桥板上,从这里跳下去就可以逃脱他们的追赶了。结果他这一着失算了,慌急之下,跌进一个深达29 英尺的山沟里,腿折断了,头摔破了,三天之后才恢复知觉。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带着医生开着救护车去营救儿子。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温斯顿才从床上爬起来。老丘吉尔的政敌兴灾乐祸地说:“听说伦道夫的儿子玩了一场追随领袖的游戏,不知伦道夫是否也像他的儿子那样跌进深谷里!”在养伤期间,温斯顿和父母住在一起,有机会看到许多上层政治活动家。

  他们都是丘吉尔家的常客,他们的话题几乎总是政治问题。这时温斯顿对政治发生了一些兴趣。伤好之后,他常去下院听会,注意倾听那里进行的辩论情况。他思考着父亲的不能令人羡慕的地位。温斯顿听到的那些谈话可能对他产生了影响,所以他认为父亲辞去索尔兹伯里政府的职务是个悲剧,是无法挽回的错误。年轻的丘吉尔模糊地幻想着,有朝一日伦道夫重返政坛,他也将跟着父亲从事政治活动,并将支持父亲的一切斗争。

  温斯顿·丘吉尔痊愈后,继续跟詹姆士上尉学习,课程结束之后,第三次投考桑赫斯特军校。1893 年8   月他终于被录取了,但可惜的是没有像他父亲希望的那样进入步兵学科。尽管詹姆士上尉煞费苦心,温斯顿的考试成绩还是只够进入骑兵学科。步兵学科的军官生只需自己出生活费,而骑兵学科的军官生除了需要付出较高的生活费外,还必须准备马匹、运动器械和狩猎工具。因此,报考骑兵学科的人要少得多,而且能否被录取实质上只取决于未来的骑兵军官是否出得起学费。原来父亲满指望儿子能考取步兵学校,并曾事先请求第六十步兵团团长康诺斯基公爵在他的团里为温斯顿保留一个位置。公爵已表示同意,但现在却由于儿子没有能力通过步兵考试这种不光彩的原因而作罢了。为此,父亲十分生气,给温斯顿写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警告他今后必须刻苦努力,否则有可能堕落成为“社会废物”的危险!

  这一年夏天,伦道夫勋爵为了培养儿子的吃苦精神,特地把温斯顿和他的弟弟送到瑞士参加一种竟走旅行,并请了一位体育教师陪同指导他们。在瑞士,他们先后攀登了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在呵尔卑斯山峰上观赏了日出,五光十色的夺目景观,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洛桑湖,温斯顿还背着体育导师,作了一次惊险之游。一天,他约当地一个男孩同去划船,船到湖中,温斯顿灵机一动,建议到水中游泳,正当他们游得十分惬意的时候,湖面上吹来一阵风浪,船帆张起来了,船随风漂去。温斯顿见势不妙,拼命直追,待到游了约一公里后,船仍距他有50 多米远。这时丘吉尔和他的同伴都已筋疲力尽,实在游不动了。他想:“难道今天是我的丧生之日吗?不,决不!”在生的愿望强烈驱使下,丘吉尔又鼓起勇气,奋力游去,终于把船抓住了。

  这时他的同伴远远地被抛在后面,已经奄奄一息了。丘吉尔急忙拨转船头,从水中救出了生命垂危的伙伴。30 年后,丘吉尔成了英国最大的国务活动家之一,每当谈起这件事,他还是心有余悸:“那次险些丧命,如果不是上帝保佑,我就永远被丢进水晶宫了。”丘吉尔来到桑赫斯特军事学校之后,烦恼、苦闷之态为之一扫。因为这里根本没有像在哈罗那样令人讨厌的拉丁文、希腊文及其他课程。况且这里不是参谋学院,而仅仅是一所学习时间仅为18 个月的骑士学校。跑马场上的训练给丘吉尔带来很大的乐趣。他多年来一直喜欢骑射,渴望像他的祖先约翰·丘吉尔,即马尔巴罗第一代公爵那样,从事戎马生涯。这位未来的骑兵军官唯一感到不安的是,世界上尚未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他无法大显身手、出人头地。他希望有朝一日到印度或非洲去进行征战,像英国殖民大臣和军事统帅克菜武当年青云直上那样,一直爬上最高统帅的高峰,指挥千军万马,让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大英帝国的纪念碑上。

  温斯顿·丘吉尔在军校学习期间,他父亲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了。1895年1   月24 日,因医治无效,溘然去世,终年46 岁。父亲的死,对儿子是个沉重的打击。同年7   月,温斯顿又遭到一个不幸,他依恋不舍的保姆埃弗雷斯特夫人也死去了。在这一年中温斯顿变得懂事多了。他觉得父亲这个大靠山倒了,今后应当奋发图强,走自己的路。他在桑赫斯特的最后一次考试成绩是,在150   名毕业生中名列第八名,这对丘吉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骑兵学科毕业后,温斯顿认定他最理想的服务地点是第四骠骑兵团。他的母亲经过周旋,使英国陆军总司令坎布里奇公爵和团长布拉巴宗上校同意她儿子在这个团任职。就这样,这位年轻的中尉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在他早年的回忆录中曾经这样写道:“当我回顾这些岁月时,我不禁虔诚地感谢至高无尚的神所赋予我们的生存才干。所有的岁月都是好的,无论起伏与兴衰,危险与坦途,永远是动的感觉与希望的幻景。青年们,全世界的青年们,让我们高举战旗,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排除困难,勇敢地向既定的目标进军吧!”正是:戎马生涯非等闲,急功近利寻战端。欲知丘吉尔的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