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传媒大亨默多克传 > 第四章 转战欧美(20)

第四章 转战欧美(20)

  第四章 转战欧美(20)

  创立《纽约》的目的是为了与当时已经对出版业形成威胁的电视行业进行竞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克雷想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点子,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一套独特的新闻格式,即将一篇长的叙述性的文章,与一篇短的带有诙谐调侃意味的文章合并起来,以吸引读者兴趣。

  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新闻运动的兴起,克雷·费尔克成为了该运动的拥护者。费尔克以惊人的直觉准确地捕捉到美国历史潮流:新新闻运动的兴起、中产阶级的崛起、雅皮族的诞生等等。相应地,《纽约》杂志以时尚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成熟的都市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费尔克的带领下,

  新闻报道的详尽文字和抢眼构图相结合,成为了后世遵循的典范。

  他的杂志站在市民的角度上来审视社会形势,用怀疑的眼光来关注政府以及权势。同时,他也不忘将视线投向商业和文化领域。

  汤姆·沃夫、吉米·布雷斯林、格洛里娅·斯坦奈姆等一批大牌作家,让

  克雷·费尔克的《纽约》在全美范围内享誉盛名。汤姆·沃夫撰文提出的“自我世代”的概念,也和《纽约》杂志一起成为经典。而除了这些人,吸引众多读者的还有被费尔克自己称作“秘密武器”的服务报道,即为读者发布有关生活的最新消息。

  费尔克曾经说过:“所有杂志的共同未来在于服务。”《纽约》杂志切实践行了这一原则,向读者提供探寻曼哈顿岛上丰富多彩生活的种种建议和秘笈,推出“最佳”排行榜、一周亮点、旅行指南、文化讯息备忘录、周末推荐等等速递时尚的栏目,并保留了深入报道纽约城芸芸众生欢喜艰辛的“文学新闻”,如此包容多姿的《纽约》杂志正是现代城市生活类杂志的原型。

  《纽约》杂志关注的正是沃尔夫所提出的“雄心勃勃的城市”,于是它的风格在于紧凑、密集、疾速地展现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它在短短几年间被各种新生的城市主题杂志极力模仿。“我们必须使信息尽快呈现在读者面前,”

  正如费尔克所认为的,现代城市的读者们并没有太多阅读时间,“我们必须使读者在只是随手翻阅的时候就能得到一些关于这本杂志的感觉。”

  《纽约》独特的风格很快便受到了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人们的青睐,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同时期以及后来的杂志编辑。无数的城市主题杂志开始仿效《纽约》。一时间,新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在美国涌现了出来。

  1974年,《纽约》杂志并购《乡村之声报》,这是一家在格林尼治村出版的左翼周报,专门报道那些居住此地的人的生活和事业。1976年,费尔克创办了一家新杂志《新西部》,在洛杉矶出版。

  1976年10月9日,默多克告诉费尔克想购买这家公司,费尔克大为震惊。

  默多克向费尔克提出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购买目前报价为2美元的股票。他还提出把《新西部》剥离出来,把它的1/3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费尔克。

  费尔克拒绝了默多克的收购请求,并向《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兼发行人凯瑟

  琳·格雷厄姆寻求帮助。凯瑟琳答应了费尔克的请求。

  但最终,费尔克还是没能抵挡住默多克的攻势,在与默多克的收购竞争中败下阵来,遗憾地失去了《纽约》杂志。1977年1月7日凌晨时分,费尔克与默多克达成协议,他退出杂志。在当天稍晚些时候的记者见面会上,愁眉苦脸的费尔克说道:“默多克对友谊、出版以及人的看法与我大相径庭。他在拆散一个家庭,他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杂志的最佳撰稿人和工作人员总共约40位辞职。那天晚上,《纽约》杂志的下一期就要付印,默多克几乎找不到一个编辑。在《纽约邮报》的一些管理人员以及《纽约》杂志董事会一些董事的帮助下,默多克总算出版了这期杂志。

  默多克很快就任命了自己的总编辑詹姆·布雷迪,并开始大幅度削减成本。《纽约》杂志发行量很快就达到了42万份,而且资产不断膨胀,当年就带来了4400万美元的广告收益。

  在《乡村之声报》,默多克力图撤换主编玛丽安娜·帕特里奇。当《乡村之声报》一些最受尊敬的专栏作家威胁要大闹一场时,默多克让帕特里奇继续留任。但两年后,默多克在合同期满时没有与她续签合同。

  在失去《纽约》杂志之后,费尔克继续主编《绅士报》,然后是《今晚报》(《每日新闻》的晚报),企图挑战《纽约邮报》,但没有成功。后来他担任《曼哈顿股份有限公司报》的发行人。费尔克把自己描绘成被默多克毁掉的一大串人员中的一员。他认为,默多克的行动有两个目的:超过他的父亲基思,

  控制世界。但是默多克并没有像费尔克所预见的那样摧毁《纽约》杂志或《乡村之声报》。在后来的《纽约》中,依然能看到费尔克所独创的资讯图表,即将咨询和插图整合起来,便于读者理解;此外,在语言风格甚至版面布局中,

  都能清晰地分辨出费尔克的影子。

  晚年的费尔克深受喉癌困扰,说话不便,但他坚持担任多家杂志的顾问。1994年,他受聘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讲师,随后,伯克利分校建立了克雷·费尔克杂志中心。2008年7月1日,费尔克在其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2岁。费尔克逝世后,《纽约》杂志主编亚当·莫斯在悼念声明中

  说:“如果没有克雷·费尔克,无论是美国的新闻业还是纽约这座城市,都将不再拥有今日的面貌。他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杂志类型,并为我们讲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都市故事。”

  1982年11月,默多克又买进了《先驱美国人报》。原来的美国报纸都有个毛病,就是记者和编辑都喜欢高人一等,用充满优越感的语气来教训读者,报道、评论事物,而在默多克的换血下,澳大利亚来的旧报人改变了这一切。到80年代末期,默多克已经成为了美国报纸的风云人物。

  在美国报纸业的扩张差不多完成了,默多克又盯上了电影、电视、广播。这是一片更广阔的领域,身为传媒大王的默多克当然不会放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