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毛泽东与美国 > 二、1942—1944年:毛泽东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政策

  二、1942—1944年:毛泽东对中美关系的认识和政策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盟国关系建立,美国成为影响中国抗战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美盟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加速中国抗战的胜利。毛泽东根据中美关系变化的新特征,制定了中共的对美政策,概括起来就是:维护与美国作为盟国的友好关系,肯定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争取美国对中国和中共的抗战给予实际的援助,要求美国赞助中国的内部团结,制止国民党的妥协投降活动,促进中国的民主改革,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反共分裂活动,要求中美关系朝正常化方向发展。毛泽东确定的上述中共对美政策,成为指导1942—1944年中美关系的基本方针。

  毛泽东和中共肯定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支持其正确做法

  珍珠港事件,把美国推上了抗击日本的前台;罗斯福采取“以华治日”的政策,把中国作为盟国,他希望中国拖住日本,消耗其国力;并把中国当作未来盟军对付日本本土发起攻击的基地。虽然他的政策并没有离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半步,但毕竟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中国抗战的胜利。毛泽东对于美国凡是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同抗日战争的所作所为,都鲜明地予以肯定,表现了中共对美国的友好立场和合作态度。

  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中美的关系密切起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和《关于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指示》,明确肯定美国、英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战争。美国、英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胜利,就是民主与自由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坚决支持实现和发展中英美及其他太平洋各国的反日军事同盟。《宣言》和《指示》特别肯定,“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特别有重大意义”;中国的抗战,和美国、英国与日本的战争,具有互相支持的作用。“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进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为此目的,中国共产党应该在各种场合与英美人士作诚恳坦白的通力合作,以增加英美抗战力量,并改进中国抗战状况”。①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将对美国进行的对日作战坚决支持和有力配合,以争取反法西斯的共同胜利。

  为了和法西斯全面抗衡,从战略上协调人力、物力的使用和动员,协调美、英的利益,1941年12月,罗斯福与邱吉尔在华盛顿召开阿卡迪亚会议,着重研究盟国全球作战的总战略规划。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方针,欧洲是最重要的战场,德囚是主要的敌人,盟军首先把主力投入欧洲战争,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在远东暂时采取战略防御。美国并建议成立中国战K,由蒋介石担任战区最高司令,在重庆设立盟军参谋部。从美国战后在亚洲的根本利益出发,美国邀请中国作为《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起国之一,与英、美、苏二同共同领衔。

  阿卡迪亚会议体现了罗斯福长远的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这样一来,在中国就可以把美国的力量和国民党的力量合并在一起,在亚洲造成一个战时和战后的可靠盟友,并促使中国出现一个自由主义的、亲美国的政府;既可以取代列强在亚洲的地位,又能抵消革命学说在中国的影响,改善蒋介石

  ①《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第17页。对付国内主要敌手中国共产党人的地位。邱吉尔对美国的意图甚为不满,“认为罗斯福的把戏是一方面要使中国仍然基本从属于美国,另一方面要使它强大起来,足以‘控制,亚洲。”①仍尽管邱吉尔十分不满,但经罗斯福的解说,有26个国家签字参加的“宣言”,还是于1942年1月1日发表。

  毛泽东和中共对美国有积极因素的做法,表示赞成。中国共产党认为,尽管美国有它的打算,“先欧后亚”的方针,将使日寇的气焰更加猖撅,使八路军、新四军承受更大的压力,在残酷的条件下作战,而且将使蒋介石的反共政策更加肆无忌惮。但宣言对于消灭德国法西斯和日寇有利,对战后世界形势稳定有利,从长远的目标着想,中共不惜承担困难,对宣言表示支持。7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为纪念抗战五周年宣言》,肯定26国宣言的精神是可取的。宣言指出:去年八月大西洋宪章的宣布,今年1月二十六国的宣言,最近苏英同盟条约及苏美协定的签订,都规定战后的世界是自由的、民主的、和平的世界。不扩张领土,不干涉别国内政,各国人民有选择政治制度的自由,不让法西斯侵略主义再有抬头的可能。凡此一切,都被中苏英美及一切反侵略国所共同承认,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希望,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希望。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郑重声明:我们拥护这些宣言。①..中共旗帜鲜明地支持二十六国宣言的立场,并且肯定,只要中英美携手协作,采取积极行动,苏英美如果1943年有打败希特勒的把握,那么,中国配合盟军在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在1943年也有打败日寇的把握。

  1942年5月26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与英同签订对德国及其欧洲同盟者作战及战后合作互助的条约。6月10日,美苏又签订合作协定,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外相艾登同时宣布:1942年将在欧洲开辟同希特勒作战的第二战场。为了迅速取得对希特勒的胜利,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一个重要战略步骤。但是美英口头宣布是一回事,实际行动又是一回事。毛泽东和中共对美国、英国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利己主义作法,给予实质性的批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5天,12月12日,毛泽东在估计国际形势时便指出:英美的总方针可能是对日取守而对德取攻,先集合英美苏力量解决德国,然后集合英美苏中力量解决日本,而两方面苏联都将是决定力量。如若在数月后欧洲出现第二条战线,便可较快决定德国,这是真正有利的方针。但不知惰性甚深的英美军政人员有此毅力否?之后,毛泽东又指出,美英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致使苏联承受巨大压力,延缓了战胜法西斯的时间,既适合了希特勒的需要,也增加了英美自己的压力。因为“希特勒妄想把苏联力量削弱到足以使德军主力从苏联战场上解脱出来,以便移到西线对付英美的进攻,并可以掠取近东资源,打通德日联系,同时,日军主力也可从北面解脱出来,以便西进南进对付我国和英美,而无后顾之忧,这样来争取法西斯阵线的胜利。”①..毛泽东分析,无论从英美自身利益计,还是从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计,英美都无可避免地应当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即使英美还采取着观望和拖延的政策,但等到有死老虎可打的时候,第二条战线总是要建立的。”②他敦促英美不要从狭隘的利己主义出发拖延时间,“只打死老

  ①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93页。①《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第24页。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86、888、944页。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86、888、944页。虎”,那就使世人对英美太失望了。英美应当迅速开辟第二战场,“夹击希特勒”,迅速取得欧洲战事的胜利,这才和英美的言论相称。

  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主义战争的形势进一步改观。毛泽东指出:“一九四三年,直至今年春季,日寇在太平洋战线逐渐失利,美国的反攻增强了,西方的希特勒在苏联红军的严重打击之下有摇摇欲倒之势。”③7月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肯定美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一个方面的作用。英美在北非的胜利,在太平洋上对日寇的打击,都为战争形势的转变作出了贡献。现在,“苏英美三国的团结,由于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与英美在北非的第一个有计划的联合作战,而更加巩固了”;“苏英美三国陆军空军与英美两国的海军已经发展成为无敌力量”;在太平洋上,“美国的力量还在猛烈的增长着,日本法西斯虽然企图用其短腿和美国赛跑,但无论如何是要被打倒的。”由于苏英美三国对于德意匪军的第一个胜利的联合的打击,由于美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对于日寇的威胁,及中英美三国在太平洋上和中国战场上对日寇的打击和合围,使法西斯感到了死亡的威胁。因此,再有一、二个斯大林格勒和北非那样的打击,以及欧洲第二战场开辟,那么给予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时机便成熟了。

  7月3日,延安举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和抗战6周年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演说,高度赞扬苏联红军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伟大功绩和中国军民的功绩,肯定英美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造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根本变化。他指出:这个变化是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苏联冬季攻势的胜利,英美在北非的胜利,太平洋上英美的胜利,和中国抗战的坚持六年,这就造成了这个根本的变化。其中特别是斯大林格勒的大胜利,起了转变形势的主要作用。这样,就使法西斯侵略者丧失了主动权,主动权到了同盟国手里。毛泽东批评英美:1942年曾出现大好时机,欧洲在1942年便可以决战,但是因为欧洲第二战场没有开辟,因此没有实现。今年的关键还是英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如果愈早建立第二战线,胜利便能愈早到来,他要求,英美应当正确运用今日的主动权,审时度势,不要再拖延时间,把第二战场的开辟由可能变成事实。①

  从反法西斯的大局出发,毛泽东始终把英美开辟第二战场放在国际形势的中心关注点上。他一再敦促英美不要在开辟第二战场上一拖再拖下去。他肯定英美在这个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坐山观虎斗”的利己主义心理,“罗斯福、邱吉尔正等待希特勒摇摇欲坠时打进法国去。”①1943年10月19日至30日,英美苏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对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讨论,英美已无理由再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毛泽东再次强烈要求英美应从世界大局出发,从速开辟第二战场,把自己的允诺落到实处。他说:一星期前,英美苏三国在莫斯科所开的会议,胜利的完成了任务,这也是值得大大庆祝的。这次会议解决了许多军事政治问题,于十一月一日发表了三国联合公报,签订了几个有历史重要性的宣言。这次会议所讨论与解决的问题中,据联合公报所说,首先最重要的,是为着缩短战争时间,决定了确切的军事行动计划,关于此种行动,已经有所准备。“我们可以想到,不久的时间内,我们将看得见第二战场的实际开辟,从东西两面夹击希特勒而打败它,决定地解决欧洲问题。”②..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2版,第886、888、944页。①《总结英勇斗争的二十二年》,1943年7月3日:《解放日报》。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二版,第914页。

  毛泽东向英美指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既关系决定性地结束德国法西斯的命运,又关系中国战场决定性地结束日本法西斯的命运。欧洲问题的解决,就是折断了整个法西斯的脊骨与右手,剩下日本帝国主义这只左手,也就不难打断了。11月28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对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达成协议。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第二战场开辟。第二战场的开辟,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第二战场开辟了,中国的抗战是否就稳操胜券于手?毛泽东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此时有必要向全国人民强调,第二战场的开辟,并非就实际地改变了中国战场上中日力量对比的形势,它只是作为有利的外部因素,促使形势朝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而要实际造成消灭日寇的形势,还必须依靠中国军民的艰苦努力。6月13日,他在延安接见中外记者,评价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意义时指出,第二战场的开辟有与斯大林格勒反攻某种相同的意义。“如果没有它,就不能打倒希特勒。因而现在欧洲己进入了决战阶段。第二战场的开辟在欧洲影响是广泛的,在将来也会影响到太平洋和中国,但就目前来说,对中国的影响似乎不会很大。中国问题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单有外国情况的好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①他肯定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意义,但又肯定它代替不了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在太平洋战争的决战中,最后的战场在中国大陆,最后决胜的力量是陆军,而决定最后决战胜利的,是强有力的中国人民和军队。因此,要打败日本,依然要坚持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点上。

  毛泽东和中共采取实际步骤,配合美军行动,担负起牵制日本法西斯的重任。1944年,美军实施跳岛作战,不断取得进展时,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种抗日力量,在中国大陆展开局部反攻,到处打击日寇,有力地拖住了日军有生力量,减轻美国在太平洋上作战的压力,减少了美国的牺牲。在战争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共和毛泽东,总是及时而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肯定,美国在最后夺取对法西斯胜利中的努力和所作所为。7月7日,《解放日报》为纪念抗战七周年发表社论,介绍英美加盟军在法国北部进行的艰苦战斗;太平洋上美国对日本的反攻态势;中美英三国合作在印缅前线取得的重大胜利等。社论指出,希特勒的灭亡已经不远了。希特勒灭亡之后,日本法西斯苟延残喘的日子也不多了。决战形势的出现,不是轻减了我们的负担,而是“加重了我们的责任。”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抗日军民,坚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各方面加速作好准备,配合盟军的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毛泽东和中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原则、立场,他们始终坚定地担负着历史的重任,从来不把自己的历史责任推给别人。

  随着抗战决战阶段的到来,中美合作关系更加密切。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特点是反法西斯阵线的增强和法西斯阵线的衰落,这个变化“已在欧洲、在英美、在中国一天一天显露出来。”为了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与美国官方实现直接交流与合作,并把这种交流与合作看作有利于和美国政府建立正常关系,有利于争取中国和平民主的前途的重要工作。

  ②毛泽东:《在庆祝十月革命节干部晚会上的讲话》,1943年11月7日:《解放日报》。①《毛主席接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谈国内形势》:《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第348页。

  继1944年5月底中外记者团到达延安之后,接着美军观察组18人奉史迪威的命令到达延安,同时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亦派欧高士少校及一上士,经五战区前往鄂中新四军五师地区,担任前线侦察。这是中共有力配合盟军共同行动的证明。中共中央为此向党内发布外交工作指示,毛泽东并亲自修改《解放日报》社论,要求对来延工作的美军观察组人员和在抗日根据地的美军人员,给予大力协助和合作,欢迎美英等盟国在我边区及主要抗日根据地派遣外交使节,或外交机关,发展中共与美国和其他盟国在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毛泽东在与谢伟思的谈话中诚恳地表示:如果美军在中国大陆登陆作战,共产党地区动员起来的民众,能够给美军提供情报侦察以及对敌进行破坏。这种人民群众的支援,对盟军的胜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毛泽东表示,希望美国国务院有一位代表常驻延安,甚至在美国军事观察组撤走之后也常驻在那里。他并探讨了美国国务院在延安设立一个领事馆的可能性。①

  毛泽东和中共诚挚而高度评价“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成绩,和美国人民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肯定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大事。7月6日,中共中央在发布的抗战七周年纪念口号中,再次表达对美国的友好感情,口号要求“坚持与美苏英合作”;‘加强中国同美苏英及一切联合国的团结”;“中国军民要与美英盟邦共同动作,积极准备反攻,驱逐日寇出中国!”“给来华作战的盟军以一切帮助,援助和救护盟邦人员!”

  ②毛泽东和中共希望:借此合作,可以帮助美国政府了解中共和解放区,加强双方的理解和交流,并为建立正常的、友好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1944年底,毛泽东预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在明年将取得彻底胜利。他提出,在太平洋上,美军已经打到了雷伊泰岛;并可能在大陆登陆,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配合盟军,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③12月底,驻重庆的魏德迈将军的参谋长麦克卢尔少将派到延安去的伯德中校,奉命向中共提出:如果美国在东北空降几千人的部队,可望中共能提供什么援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和包瑞德、伯德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之后,伯德回到重庆与麦克卢尔将军进一步商谈,又带着一个扩大的建议再去延安,建议涉及二万五千多名美国伞兵。毛泽东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他和周恩来应去华盛顿和罗斯福总统面谈。①从这一件事中,表明了中共协同美军配合作战,最后消灭日寇的真诚态度。

  毛泽东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肯定有美国参与的各种国际会议的精神。他指出:“我们赞成大西洋宪章及莫斯科、开罗、德黑兰会议的决议”,因为这些会议主张民主与统一,而“只有民主的统一,才能打倒法西斯。”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再次鲜明地表示,中共同意反法西斯战争以来所制定的大西洋宪章,及莫斯科、开罗、德黑兰、克里米亚各次国际会议,因为这些国际会议的决议都是有利于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和维持世界和平的。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中共将尽最大努力,动员一切力量,准备直接配合盟国作战,收复一切失地。

  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38、242页。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539页。

  ③《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9册,第423页。①参见伊·卡恩:《毛泽东的胜利与美国外交官的悲剧》,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138页。上述材料证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整个期间,毛泽东和中共对美国政府凡属有积极意义的行动,都采取了坚决支持和肯定的态度。毛泽东和中共高度肯定美军的每一个胜利,并为之欢呼;真诚而坦荡地看待美英苏中的每一次会议及决议,拥护其正确决定,并以实际行动猛烈地打击日寇,不断扩大战果,有力地支援了盟军的行动。

  毛泽东要求美国给中共军队的抗战以实际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战必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但是国际的援助仍然是不可少的。在战争中,各盟国曾给了中国大量的军事援助,到1943年夏天为止,国民党政府从苏联得到3亿美元,从美国得到7.478亿美元,从英国得到1.185亿英镑。这些大量援助,本应大大地增强中国抗战的实力,但是国民党政府自武汉、广州失守之后,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大量军事物资用于反共军事活动,或者武装其军队,积极准备内战;还有一部分外国援助,成为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贪污腐化、走私倒卖、中饱私囊之用。因此,外国的军事援助,并没有达到支持抗战的应有目的。

  罗斯福从美国战后的全球战略出发,对中国抗战寄托很大希望。他认为蒋介石是能够领导中国抗日的唯一领袖,是未来中国的代表,因而把美援全部供给蒋介石政府。但是,在华的美国外交官、军人、新闻记者都随处看到,蒋介石并不是美国人心目中那样的抗日领袖,国民党腐败、独裁、专制、黑暗、顽忽、混乱、言行不一,屯积居奇、做黑市,与日伪大做生意。蒋介石对打日本没有多大兴趣,而对消灭共产党很有兴趣,这样的政权即使是有再多的外国援助,也是很难有效的。他们对蒋介石普遍抱着失望的情绪,费正清指出:“大批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适合官场豪华生活需要的商业中发财致富”,且不要说中国的贫民生活如何困苦,就是“昆明高校教师待遇如此菲薄的境遇使我感到毛骨悚然。”,①虽然罗斯福对于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并不是不知道,但是,“总统仍然基本相信,要改造中国,非蒋介石及其政权莫属。既然如此,从未来的合作着眼,就应当支持和迁就蒋介石。”②..

  美国在华的许多人士,对罗斯福的战略能否实现,抱深深的怀疑。他们认为,蒋介石这样黑暗腐败的政权、如此自私和目光短浅的政策,既不能保证对抗日战争作出应有的贡献,以积极的行动配合美军作战;在未来国家中又不可能受到人民拥护,其政治统治很难维持,因而支持蒋介石政权应当是有条件的。美国在华人士普遍认为,要支持蒋介石政权,蒋介石就必须对他的政府进行改革。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大使高斯都认为,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危机,只是它的政治、行政和财政危机的集中反映,这种危机根本不是美国援助可以解决的。蒋介石不断抱怨说:“他们得到的物资援助与其他主要盟国相比太少,而忘记了他们打的仗也少,给予他们的物资没有派上用场,而且他们没有能力使用他们所要求的物资。”①因此,要使美国的援助真正发生作用,国民党政府便必须实行改革,使之成为一个有最低限度的效率和廉洁的政府。

  但是,这种主张是蒋介石最忌讳的,因为哪怕稍微一点改革都会象揭开疮疤一样,暴露蒋介石政权充满脓血的腐败内幕,蒋介石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①《费正清对华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91年,第222页。②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100页。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149页。所以,史迪威和美国驻华使馆的态度往往使蒋介石感到恼火。而蒋介石的军队腐败、不堪一击也使史迪威感到恼火,中国的政治军事一片混乱使史迪威的战略无法实现。他希望美国的军援能用到打日本人上去,但这一点几乎不能做到。这样,便产生了史迪威要求把美国军事援助物资的一部分分给中共的想法。

  美国在援助中国时,不能只援助国民党,同时应给真正进行抗日的共产党以援助,这个主张并不是史迪威首先提出来的。早在1937—1938年期间,埃文斯·卡尔逊通过对中共地区的考察,便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概念:必须援助中共。他告诉罗斯福,援助共产党人将有助于打败日本,并获得中国最生气蓬勃和最进步的政治组织的友谊。他在同罗斯福讨论问题时指出,美国一定要有选择地卷入中国事务。单方面地援助国民党政权可能不尽恰当,也会事与愿违。共产党人也要求美国援助,因为他们已经动员了千百万中国人去打击敌人。①仍最先进入中共地区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公开主张中共军队应公平地享受到美国的援助。他在美国礼拜六晚周刊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共军队在极简陋的装备下进行英勇抗战,使人“深深感动”,“如果十八集团军不被重庆剥夺一切援助的话,他们能完成更多的战绩,且全华北的敌人将更陷于被包围的状态中”。②..

  在与罗斯福总统谈话时,斯诺主张把美国援助直接拨给在中国战场的军队,不管这些军队属于什么党派,这就意味着中共军队也可能得到美国援助。但是,罗斯福对卡尔逊和斯诺的意见只是听听而已,并不真正作为他考虑中国问题的出发点。当时驻重庆的美国大使詹森坚决反对给中共任何援助的建议,他认为国民党人代表着中国的未来,象卡尔逊和斯诺那样的美国人,实际上是破坏美国政策的亲共的代理人。

  继卡尔逊和斯诺之后,史迪威是提出要对中共军队实行援助的第一个美国军界人士。他代表了美国官方人士中的一种看法:必须把援助中共作为一种对蒋介石施加压力的砝码,使蒋介石按美国的战略就范。史迪威并不是一个亲共分子,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共军队的纲领并不赞成。相反,他坚决主张美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美国抗击日本的战略计划及美国未来控制亚洲的计划,都是必须优先考虑的,这是他行事的基本出发点。但是,蒋介石的专制独裁严重地妨碍了抗战;在三次反共高潮中,蒋介石的军队致力于包围和消灭共军而不去打日本人;蒋介石把美国人为他训练的精锐部队留在大后方,不愿投入抵抗日本人的战斗中,一切都在为未来的内战做着准备,所有这些不能不引起许多在华美国人士和史迪威的注意。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美国说来,给国民党大量军援,是否对中国有利,或者对美国自己有利。①..

  1943年9月6日,史迪威第一次建议装备和使用中共军队,以减轻日本人在平汉路的压力。开罗会议之后,重庆美军司令部经常传出要武装中共军队的说法。1944年,日寇进行打通大陆作战时,史迪威与何应钦举行了一次会议。史在会上指责蒋介石保存实力,以胡宗南部队40万人围困中共于陕北,不参加对日作战,这是不忠于盟国共同作战的行为。他要求撤出封锁陕北的部队,并邀请第十八集团军出来抗战,美国愿意与中共合作,愿将租借

  ①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24页。②见1944年8月7日《解放日报》。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175页。物资武装中共。②当然,史迪威并不是真心想要武装中共军队,很大程度上这只是他给蒋介石施加压力的一种斗争手段。不仅史迪威运用援助中共这张王牌威协蒋介石,连罗斯福也使用这张工牌。斯诺回忆1945年3月他与罗斯福谈话说:“罗斯福已经清楚地看到中共的势力在不断增长。那一年他告诉我,他准备在对日战争的最后阶段直接给中共以援助。他显然无意抛弃蒋介石政权;他可能把同中共合作只看作是一个军事上有用的权宜之计。我还得到这样的印象,罗斯福可能想把中共当作对蒋介石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以促使他走向革新他的政府,成为统一和进步的中国的核心。”①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和有关人士井没有真正援助中共军队的意思,他们宣称援助中共,有他们的意图和目的。

  毛泽东和中共强烈反对美国单方面援助国民党军队,以及蒋介石把美援用作内战准备的作法。自广州、武汉失守之后,中共军队和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寇和伪军的主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支撑抗日大业,理应得到国际援助。但蒋介石政府把一切国际援助攫为己有,准备铲除异己,这种情况对同盟国不利,对抗战也非常不利,必须坚决改变。

  毛泽东和中共明确提出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国共两党军队必须共享的主张。1942年,周恩来、林彪在与范宣德谈话中,以及1942年11月20日签署的文件中,中共向美国提出建议:对作为反法西斯战争参加者的中国共产党军队要给予某种承认。美国可干预到底,直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终止,中央政府给予十八集团军以供应。共产党人希望,能够明确规定,在美国的对华援助中,共产党军队能够得到恰当的份额。②..

  1944年6月22日,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向中外记者参观团介绍中共抗战的战绩,他指出我军“装备低劣,接济毫无”,但却抗击了日寇的64.5%,伪军的84%;而“拥有三百万大军,”又得到盟邦大量金钱武器接济的友党,“其战绩却十分可怜”。①他以事实对比说明,美国等盟国的援助并没有发生实际的作用。

  朱德在与美国记者的谈话中,再次明确表示可以接受美国等盟国的军事援助。他在对比美国独立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情况时指出:华盛顿将军开始革命,反抗英人,用着手头能有的任何种类的枪炮。当战事进展的时候,他们的军队自己给养自己,一部分武器则夺自敌人。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是同样情形,他们在军事进展的时期内,从敌人方面夺取武器。在美国革命战争的最后阶段,华盛顿从法国人方面得到援助,这一援助是通过英国封锁线到来的。“如果中国同样从她的同盟国得到援助与接济——尤其是把武器送给那些愿意用它们来抵抗敌人的人们——打胜日本是不会长期延迟下去的。”②..朱德很实际地指出,我们需要得到盟国的军事援助,但我们并不要求得到重炮、坦克和军用飞机。我们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供给步兵的武器,如轻重机关枪、反坦克炮、野炮、炸药等。这样,八路军、新四军在任何地方运动中都能战胜敌人,应付他们。朱德指出,要做到这一点,最大困难之处是,美国与英国的官方,只与国民党官方政府发生直接联系,给中国的战争接济物品,都给了国民党政府,而国民党政府总是拒绝把这些战略物资分配给共产党军队,因此使这些援助不能用在最得力的地方。朱德直率地回答美国记者:如果美国、英国愿意直接援助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共愿意和美英军事最高当局直接谈判,欢迎这种机会。③..

  ②杜建时:《抗日战争时期蒋美勾结与矛盾》:《文史资料选辑》第57辑,第206、210页。①《斯诺在中国》,第171—172页。②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176页。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522页。

  ②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第189页。

  能够从美国等盟国得到军事援助,当然对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将发生重要作用。但是,毛泽东和中共始终清醒地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决不依赖于外援。

  1944年8月,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后,中共中央指示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认识执行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美军人员来我边区及敌后根据地,为有对敌侦察和救护行动的需要,准此可以争取其逐渐扩张到对敌作战方面的合作和援助。有了军事合作的基础,随后文化合作,政治、经济合作就有可能实现。中共欢迎盟国给我军以军火物资药品和技术上的援助,欢迎盟国在外交、经济、国际投资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这是我们目前外交政策的具体步骤。但是,对于美国和其他盟国的援助,“目前不应希望过高”;对于军事援助,我们不可象国民党那样天天向人家鼓噪,要他们“向我们先提”。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自主的立场,根据自己的力量自主决定自己的方针,并受到人家的尊敬。

  我们决不能象国民党一样向美国伸手要援助,但是,在对待美国及盟国军事援助问题上,我们却必须和国民党政府针锋相对。这是因为,首先,中共能否合理地得到军事援助的相应部分,直接关系抗战的胜利;其次,这是要求蒋介石政府放弃独裁专制、实行民主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最后,它还是制止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重开内战的一个有力措施。因此,毛泽东主张,军援分配的原则,决不能以国共两党所拥有的军队数量作标准,而应以抗战战绩和抗战能力作标准。国民党军队虽多,但仅仅抵抗了六分之一的敌伪军;共产党的军队则打击了六分之五的敌伪军。按照这个标准公平地分配盟国援助中国的物资,才是合理的。1944年6月5日,由中共中央代表林祖涵面交的《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之意见书》,正式向国民政府提出:“同盟国援助中国之武器、弹药、药品、金钱,应请政府公平分配于中同各军,十八集团军及新四军应获得其应得之一份”。9月12日,毛泽东明确指示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在与纳尔逊、赫尔利面谈时,应提美国援华军火至少“国共平分”。①..

  毛泽东提出美国援华军火“国共平分”的要求,既是从中共军队在抗日中实际承担的战斗任务出发的,又是从未来制止内战爆发的实际要求出发的。“虽然目前因国民党反对事实上还难办到”,②但是提出这样的要求,有利于揭露国民党,在策略上我们是主动的。在事实上也表明了中共与美国合作的真诚态度。中共表示,如果能得到美国的直接军事援助,并能建立一个事实上的盟军联合指挥部,那么中共的武装部队便将与美国军队亲密合作。“史迪威也发现他自己受共产党建议的吸引。1944年9月13日,他在重庆会见了共产党的两位代表,对方表示愿意把延安的部队交给他指挥。史迪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574页。

  ①《南方局党史资料》(一),第242页。

  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376页。

  威显然为这个建议的诚恳态度所感动,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必须想法把武器交给斗志昂扬的共产党人’。”③

  毛泽东向美方指出,中共并不反对美国给蒋介石军队以军事援助,只要这种援助确实不是用于打内战。同时,如果美国坚持把武器给予中国一切抗日部队,包括共产党的军队在内,这样做也并不是干涉中国内政,而是反法西斯世界战争的要求。相反,如果美国只把武器给予国民党,其后果将是对中国内政的直接干涉。①毛泽东的这个看法包含了根深的道理。因为中国接受美国的援助,如果应用于抗日,那么就有利于抗日胜利和确立中国的主权。但是,如果美国的援助是用于蒋介石打内战,那么这种援助只能使中国更加分裂,更加落后、黑暗,只能使中国更进一步地丧失主权。这样的援助妨碍中国走向统一、独立和光明,当然便是干涉中国的内政。因此,毛泽东和中共一再向美国强调,要做到确实不干涉中国内政,美国便必须考虑单方面援助蒋介石的严重后果。

  毛泽东警告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在对蒋介石的援助方面应当有清醒的头脑。“美国在对付蒋方面作得非常糟”。蒋介石利用了美国人要他抗战的心理,“无限度地敲诈勒索”。诸如孔祥熙代表团赴美恳求棉花援助,口口声声说什么,如果没有这笔援助,便“无力继续抗战”,便“需要讲和”等等。

  毛泽东对国民党政府的这种没有民族气节和自尊心的骗子行为和奴颜婢膝行为,气愤已极。他向美国人士问道:我们在对日作战中,难道棉花比子弹更重要吗?如果我们没有棉花,是低三下四地向别人乞求,或者去诈骗,还是依靠自己去创造呢?“我们边区没有棉花,国民党的封锁也使我们不能从中国有棉花的地区得到棉花。但是我们经过努力,很快就能够自给了”。②蒋介石为了得到美国的援助,以吹嘘和欺骗作为手段,他们在编造什么战果之后,跟着而来的就是:“中国不能赤手空拳作战..中国需要更多的武器和军火”,“中国既为联合国之一员,自有权利期待美国供应军人”。“飞机,飞机,更多的飞机!”(宋美龄在美国的演说语)。他们这样的厚颜无耻,难道不应当坚决揭露么?

  周恩来也指出,国民党借口美援不足而打败仗,真是可笑之至。汤恩伯、薛岳的部队,不都是装备了美国的枪炮么?何以败得那样快,那样惨?胡宗南的部队,不是装备了更多的美国枪炮,还带坦克么?何以潼关以东的一仗,打得那么坏,何以胡宗南现在还保存着那么多的用美国枪炮武装起来的部队,不开放抗战紧急的前线,而专门用来封锁抗日的陕甘宁边区呢?①毛泽东和中共要求坚决戳穿美援决定战争胜负论的谎言和唯心史观。

  在延安工作的美国国务院政治报道员和史迪威的顾问谢伟思,经过与毛泽东的一系列谈话,以及他对中共政策的亲身观察和思考,向美国国务院提出外交建议:美国的军事援助不能只给国民党,也要给中国共产党。他认为,基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考虑,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从政治上看,(1)把支持和供应限定在只给国民党,不可能为美国赢

  ③迈克尔·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第163页。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55页。②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59页。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618页。

  得一个能起作用的、全心全意的同盟者;(2)把支持和供应限定只给国民党,只能鼓励国民党现行的反民主的倾向,帮助其拖延风雨飘摇的政权,怂恿满脑袋法西斯思想的头头们打内战,这场内战只能给中国、给世界这个地区的战后和平和美国在这个地区的利益带来灾难。(3)给中共以军事援助,使真心实意要抗战的共产党部队具有战斗力。(4)不偏不倚的援助可以促使蒋介石国民党不得不走向改革。(5)美国给予共产党军队的援助,可以使国民党发动一场内战成为不可能。

  从军事上看:(1)共产党部队,在长江以北所有的日军交通线沿线,及紧靠交通线的地区都扼守着战略阵地据点。从这些据点出发,中共军队可以进入主要城市并切断铁路线,因而能够成为对日军迸击极其重要的力量。

  (2)共产党部队很能作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经验丰富,并且有进行这类作战的士气和决心。(3)共产党部队在有关地区内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这是大规模和持久地进行运动战和游击战所必需的。这种支持使他们得到了一支有用的巨大的后备力量。(4)共产党部队所需的军事物资,都是简单轻便的,凭着这些物资可以长途行军和作战。(5)向共产党部队提供适量的供应,不仅会提高他们的作战效能,而且还会使他们象过去他们所做那样,夺取大量日军装备来补充他们的供应。(6)给共产党部队的供应数量,即使不多,但在阻断交通、破坏工业和供应,以及击毙日军方面,比为了同样的目的而给予空军的同等数量的供应,将会有效得多。(7)利用共产党的部队去打这种游击战和破坏日军大后方的交通线,就会使空军能够集中力量去从事其他重要任务,从而减轻空军进攻和破坏从满洲到长江的交通线的任务。①谢伟思的建议,是一位美国官员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中共军队援助最详尽的一份建议。它是客观的、公正的,也是实用主义的,站在美国根本立场上说话的。他希望美国的每一分钱,都能对美国的利益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胜利,也有助于美国未来的太平洋战略的实现。他显然并不是从中共立场出发的,只不过他的主张客观上和中共的要求一致。所以,谢伟思越是真切地要为美国的利益着想,反共分子们便越是怀疑他是一个亲共分子。

  谢伟思主张,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实现对中共的援助:第一,沉着而坚定地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国民党接受美国援共的政策;第二,在政治上要求国民党实行改革,组织一个真正有代表性的全国政府分享权力,这个政府必须包括共产党在内,使政府把美国的援助分配给构成国家军队一部分的中共军队。第三,在上述两种方针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把军事援助物资直接分配给中共军队。①

  谢伟思的这个主张表面看来十分周全,实际上却完全行不通。可以说,他只是从局部上去体现美国的战略,而没有从整体上去体现美国的战略。从整体上说,如果中国存在一个反共政权,比存在一个民主政权对美国更为有利。共产党在中国的崛起,美国是不能放心的。蒋介石虽然腐败,但在反共上与美国一致,这就使美国在总体上感到放心。谢伟思站在美国的局部利益上看问题,因而他的建议不可能引起华盛顿的积极反映,便是必然的了。而关于美国对中共的援助,在随后赫尔利对延安的访问中,很大程度上成为他

  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76—279页。①约瑟夫·w·埃谢里克:《在中国失掉的机会》第272页。迫使中共就范的一张王牌,这就难怪赫尔利毫不介意地把他说过的话又否定掉的时候,毛泽东要大发雷霆了。综观历史,毛泽东和中共在争取美国军事援助方面,并不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完全以高度清醒的头脑对待它。

  首先,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不把中共获得美援看成现实的可能,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认为,在蒋介石顽固反共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在道理上则必须去争取。因为既然美国的军事物资宣称是援助中国抗日的,那么作为真正抗日的中共军队理应得到它的应有部分。况且这支受到人民拥护、具有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中共军队,“一旦得到新式武器的装备,它就会更加强大,就能够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了。”①因此,对美国援助作这样的争取,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为着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也是值得的。其次,毛泽东把争取美国援助,看做是揭露蒋介石专制独裁,争取国内民主、制止内战的必要措施。蒋介石把美援垄断为己有,不仅共产党的军队得不到,而且连他的部队中的非嫡系也得不到。他用美援武装他的嫡系部队,使其对日本避而不战,却加紧为着将来打内战作准备。美援成为蒋介石实行独裁专制的支柱,实行内战的依赖。“如果美国的飞机不用来轰炸东京、大阪、平、津、沪、汉的日寇,却用来屠杀甘肃、伊盟、贵州、渭南的人民,如果苏联的军火不用来杀敌,却用来武装包围边区的部队,那么,怎能怪盟邦要求中国提出不作内战之用的保证呢?六年来,盟邦将近十六万万美元的借款援助,只不过牵制了敌人十五个师团,并且还天天喊要援助,要军火,要飞机,这不是所谓‘三诀吹拍骗,四维礼义廉’么?”②

  毛泽东指出:“问题的中心不在盟国供给不供给军火,而在供给的军火用在什么地方去。”他向美国记者白修德指出,中共并不反对美国向蒋介石的军队提供数量有限的军用物资,但是,假如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一二十个师的蒋军,那么蒋介石就会调动这些军队来对付中共。因此,要么美国对国共双方都不供应军需物资,如果美国一定要那样做,那么美国便应以双方对日作战的贡献的比例,把军需物资分配给两方。否则就是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毛泽东强调,在美援问题上存在着必然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在美援问题上如果不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便不能有力地揭露蒋介石的独裁专制和内战阴谋,不利于争取和平民主的前途。因此,在美援问题上,我们能不能得到是一回事,要不要鲜明地表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又是一回事。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奋斗,不能不警惕和揭露一切危害新中国的危险和阴谋。

  再次,毛泽东高度清醒地意识到,争取美援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共国际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党不允许中共进行单独的外交活动,它把这看做是危险的事情。中共必须通过一切可能的机会冲破国民党种种禁令和约束,和美国等盟国建立直接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外交往来和取得国际的直接援助。而且,外交工作对于中共尚是最不熟悉的工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争取美国援助的外交工作,有利于锻炼我们外交工作的能力,促使国际统一战线的成功。因此争取美援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最后,在美援问题上,中共提出共产党军队也应当得到援助的合理要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二版,第1041页。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年),第347页。

  求,对于美国政策是一个巨大的检验。美国究竟希望将来中国的前途如何,可以从美援中看到它的立场和态度。美国最终拒绝了给中共抗日军队以援助,实际上帮助国民党进行了内战准备。由于日本战败已近在眼前,美援的反共、反中国人民和反对中国有一个光明前途的性质暴露无遗。毛泽东和中共党人从美国拒绝援助中共的行为中,看透了美国政策的本质,这更增强了中共自力更生,坚决依靠自己力量的信心。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