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因评传 > 一、总论学习

一、总论学习

  论学是儒家人物普遍重视的主题。刘因作为一个儒家学者,对此自然也格外注意。他曾以讲学的口吻,比较集中地讨论了学习的目的、内容、次序、方法等问题。

  刘因认为,从先天材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完全的。但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能完成自己的全材。他说:性无不统,心无不宰,气无不充。人以是而生,故材无不全也。这是先从本体上立论,认为每个人都秉受了善性,对于一切行为来说,它是统帅;每个人都具有心识,对于一切感知来说,它是主宰;五官百骸,都是由气所充塞。所以,从材质上说,每个人都是完全的,都可以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但是,实际上人与人之间却有巨大差别,这是怎样造成的呢?刘因说:其或不全,非材之罪也。学术之差,品节之紊,异端之害惑之也。这基本上还是盂子讲的老问题,刘因则加以展开了。孟子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③孟子讲的"陷溺其心"的东西,主要指杨朱墨翟之言,刘因则讲了三个方面。所谓"学术之差,指学术流派和思想倾向方面的差异。先秦已有九流十家;儒之中也有分化,先秦已儒分为八;汉以下代有沿革,有经学、玄学、道学之不同;经学有今古文之异,道学有理学心学之分;同一时代也常有几个流派并立,如北宋时期,就有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朔(司马光)、蜀(苏轼)、新(王安石)等学,蔚为大观。刘因认为,这些流派有邪正之不同,一个人走上了不同的学术道路,就会成为不同的人。所谓"品节之紊",品指品类,节指节次,即选择哪些品类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内容,在先后次序上如何安排等。所谓"异端之害",主要指佛道二教的危害。理学家都视佛老为异端,他如功利学派,正统理学家也以之为异端。上述三点,涉及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问题。刘因认为,从先天方面说,人人都是完全的;但许多人却没能成为完全的人,那是诸多后天原因造成的。这种观点,从认识论上看,保留了先天性善论的成分,有先验论的因素,但其重点显然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作用,还是不无道理的。

  关于学习内容,刘因提到了经、史、诸子、艺术诸方面,每方面又对其"大小之次序,先后之品节"分别作了论述,并穿插提出对当世学风的批评。他说:今之去古,远矣;众人之去圣人也,下矣。幸而不亡者,大圣大贤惠世之书也。学之者以是性与是心与是气即书以求之,傅邪正之术明,诚伪之辨分,先后之品节不差,笃行而固守,谓其材之不能全,吾不信也。刘因所谓"大圣大贤惠世之书",从后文可知,不仅指儒家经书,还包括后儒对经书的传注、疏释、议论,以及史书、诸子和文集,其范围是比较宽泛的。既然宽泛,刘因认为便有一个正确选择的问题,即要分清邪正和诚伪;进而还须讲求一定的次序,抱定正确的态度,采取适当的方法,这样,最终就能达到① 《叙学》,《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三。

  ② 《叙学》,《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三。

  ③ 《孟子·告子》上。

  ① 《叙学》,《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三。

  成其全材之目的。作为一种原则,这些提法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