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基评传 > 一、饱饫博览 屡历戎机--军事思想形成的两个条件

一、饱饫博览 屡历戎机--军事思想形成的两个条件

  一种成熟思想的形成,通常要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要秉承古圣昔贤的思想精要,这主要通过饱饫博览而获得。另一方面还与亲历社会实践的程度及感悟能力有关。如果说哲学等纯粹"形而上"的恩辨学术受躬行笃践的制约尚不明显的话,那么军事思想往往是随着戎马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刘基军事思想的形成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首先,饱饫兵书,广赡群科。如前所述,刘基的祖、父辈都是文墨书生,但远祖则有煊赫的军功,尤其是刘光世曾任宋代兵马总管。因此,刘基又是将门裔孙。远祖尚武、近世修文,这就为刘基自幼饱饫兵书创造了条件。王源《居业堂文集·刘诚意伯传》曰:"公(刘基)幼奇迈,神智绝人,博学工文章,洞识兵法。"可见,刘基自幼博览群籍,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兵法论著。入仕之后,因性情谠直而与江西行省幕官议事不合,投劾归里,又"受天文兵法于耆老邓祥甫"。①邓祥甫其人史乘无载,但刘基年届而立,还从其受学,无疑是一位硕学之士。同时,刘基广赡群科,又为军事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创造了条件。帷幄谋猷、运筹决策往往是多种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结果,尤其是天文气象、堪舆地理等。刘基幼时即好学敏求,"于书无不窥"②,"凡天文、兵法诸书,过目洞识其要"。③从现存署名刘基的著作来看,便有《(新注)地理府察提纲赋》、《观象全书》、《地理漫兴》、《天文秘略》等多种,虽然其中有不少是后人托名所作,但作伪者之所以托刘基之名,便从侧① [明]张时彻:《神道碑铭》,《文集》卷首。

  ② [明]李贽:《续藏书》卷二《开国名臣刘文成》引杨文懿语,中华书局大字本。① [明]邓元锡:《皇明书》卷十四《刘基传》。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三,王鸿绪:《明史稿·列传之部》卷一百二十三,亦有类似记载。

  ② 《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刘基传》。

  ③ 黄伯生:《行状》。

  面说明了刘基熟稔多种自然科学。由于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其中有很多尚滞留于感性经验的总结及主观臆测乃至宗教迷信、荒诞不经的成份,但这并不影响刘基是当时一名博洽淹贯的学者。就以其天文知识来说,刘基卒后,朱元璋曾对刘基次子仲璟曰:"他的天文,别人看不着,他只把秀才的理来断,到强如他那等。鄱阳湖里到处厮杀,他都有功。"④对于刘基的天文气象知识,朱元璋也是笃信无疑的。朱元璋所说的鄱阳湖大战,也是刘基灵活运用了气象等知识的成功战例。当双方在湖中相持三日后,刘基建议朱元璋移军扼守湖口,"以金木相犯日决胜"。⑤结果陈友谅饮羽身亡,汉军大败。刘基所谓"金木相犯日",当主要是根据气候的变化而定。因为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的军队主要是以火攻致胜的,而风势、风速、晴雨等因素都是火攻是否能见效的重要条件。

  其次,身处乱世,历经兵戎。元末农民起义兴起时,刘基在至正十二年(1352)首次任职军旅,任浙东元帅府都事,与元帅纳邻哈刺一起谋筑庆元等城,有效地防范了方国珍的进攻。后经数度起落,至正十六年(1356)"行省复以都事起公(刘基),招安山寇吴成七等,使自募兵勇,贼拒命不服者辄擒诛之,略定其地。"①次年,又改任行枢密院经历,辅佐院判石抹宜孙,平乱安民。据《元史·石抹宜孙传》载:"处为郡,山谷联络,盗贼凭据险阻,辄窃发不易平治。宜孙用基等谋,或捣以兵,或诱以计,未几,皆歼殓无遗类。"解绶而归后,也曾结寨自守,自募义兵以保境安民。军事思想也在元末的多年戎马生涯中渐至形成。被聘至朱元璋幕下后,军事思想已臻于成熟。初诣金陵,首陈时务十八策,内容虽难以确考,但当时天下未定,能使"雄才大略,料敌制胜"②的朱元璋击掌"大喜"③,其中必定包含着纵论形势、谋划用兵先后等内容。其后西取陈友谅、东定吴会、北伐中原,其军事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运用,并随着统一进程的推进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