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二部分 16、卖官鬻爵

16、卖官鬻爵

  潼关太守施祥施大人为了弄到个道台的职位,朝思暮想,梦寐以求,正苦于没有门路的时候,不料想天赐良机,大内总管李莲英路过这儿,这可真所渭千载难逢。他打叠起精神,做好充分准备,等李莲英随慈禧一到潼关,便大献殷勤,曲意奉承。

  哪知李莲英根本没有把这位施祥施大人放在眼里,只略略地应酬了几句,便吩咐端茶送客。第二天,便随着慈禧太后起驾走啦。

  这位施惠民施大人如若从此罢休,也损失不了多少东西,可是他的官瘾特足,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在闻知慈禧太后驻跸西安之后,他仍不死心,又派了自己的得力亲信,赶赴西安,找到一位陈大人叫陈丕仁的,先送了重礼,托他代为引见给李莲英,说明要谋求一个道台的职位。李莲英听后想了想说:

  “这道台的职位,非同州县官员可比,等奏过了老佛爷再说吧!”

  这件事李莲英还真没有拖着,很快便去找慈禧太后,说明施祥施惠民想谋一个道台,应该收他多少银子?

  慈禧说道:

  “如今咱娘儿们蒙尘在外,价格可以稍低一点,不过最少也得1万两银子才行,再少了,州县官儿还有钱吗?”

  “老佛爷说得极是,1万两银子不能再少了,奴才这就去告诉他。”李莲英说完刚要退出,慈禧又说道:

  “慢着!”

  李莲英不知慈禧还要说些什么,只好又转回身来。

  慈禧继续说道:

  “告诉他,不咋儿呼叫的。”

  “嗻!奴才知道了。”李莲英讨了底,告诉陈丕仁,给老佛爷是1万两银子,给我5000两,少了我不管这事。

  反正不是陈丕仁出钱,当下他如实地告诉了来人。来人回到了潼关,向施祥施大人一一禀报。这位施祥施惠民一合计,再加各处的打点有2万银子也就够了,如能谋到一个道台,有上一二年就捞回老本来了,往后就净赚啦,再花上个三万五万的,就许弄个巡抚当当,至少也能弄个藩台。这位施大人可以说是让官迷疯了,左右觉着上算,当下便兑足银票,让他的亲信带上再去西安。

  施祥施大人的这位亲信,想得也够美的,我们大人的一个潼关守令,一下子升为道台,银子虽然是他出的,可是路是我跑的,他总不会亏了我吧!如果他给我使上点劲儿,我也可以弄个七品知县当当。

  这个人为了急于实现自己也能做官的愿望,到了西安便急急去找陈丕仁和李莲英。不过很不凑巧,这两个人都不在。他急于当官,在下处找不到这两个人,便匆匆到行宫去找。

  也是无巧不成书,偏在门口警卫的侍卫,只顾和人说话,并未注意宫门口,竟被这个人闯进去了。闯入行宫还是小事,可他又偏偏闯入了慈禧的寝宫。

  偏巧,慈禧正在起床,忽见窗外有面生可疑之人窥探,立即访护卫将其抓捕。擅闯寝宫私窥太后那还了得,立即审讯。

  那人也吓傻了,浑身打颤,舌头也短了,话也说不清了,问来问去,只听清了一个“奉陈大人之命”而来。

  慈禧心想,岑春煊叫他来干什么?随即吩咐交岑春煊审问,明白回奏。由于那人口齿不清,慈禧把“陈”字听成“岑”字,所以发给岑春煊审问。这可就成了错中错啦。

  岑春煊本不知此事,经审之后,把事情问清了。他一想,久闻人言,慈禧太后串通李莲英卖官鬻爵,如今果然如此。可是我若真的如实和盘托出,不但李莲英会恨我,就是慈禧太后的脸上也不好看。在这件事上他们怎样不了我,又不知在哪件事上就挑我的毛病呢。我还是来一个“臣为君讳”吧,当下判了一个“冒名入犯禁宫”之罪,依律予以正法示众。

  等到李莲英听说了这件事,急忙赶来,可是岑春煊已审问完了,正在写判词。李莲英取过那人的口供一看,只见那人一五一十地都如实招认了。李莲英一想,事情败露了倒没什么,只是怕这件事传到老佛爷的耳中。她若是嫌我办事不密,坏了她的名声,为了保全她自己的面子,把我推了出去,可不是玩的。休说是我,就是他那些面首(情夫),像安德海的兄弟安德河、金华饭店的小伙计小郭和京剧班里的金武生,还不都是她为了保全自己而死的吗。不!我可不能落得他们的下场。于是,他把脸一变大怒道:

  “咱家效忠老佛爷,舍生忘死,千辛万苦地跟随老佛爷到这儿,在此人地两生,哪有此事。这分明是栽赃陷害咱家,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他既说是奉了陈丕仁陈大人之命,那就把他交给陈大人发落好了。”说完连人带卷都带走了。

  陈丕仁审问的结果是,满口胡言,乱闯宫禁,除没收其银票外,并将此人发配遣戍。为了掩人耳目,李莲英又奏过慈禧,将施祥施惠民革职,遣回老家浙江,永不叙用。

  派陈丕仁为钦差,到潼关宣读圣旨。且说那施祥施惠民见陈钦差到来,因蒙在鼓里面心中大喜,暗道:“好快呀!2万两银子没白花,买了个走马上任。”当下吩咐摆设香案,恭迎懿旨,并命人设宴,准备盛筵款待钦差。

  等他跪下听到宣旨已毕,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竟然是让他回家抱娃子的旨意,登时吓软了,瘫在那儿,连望诏叩头谢恩也谢不了啦。幸好陈钦差没有怪罪于他,而是嘿嘿一阵冷笑,骂道:

  “浑蛋,所托非人,才引出了大祸,连咱家和李总管,都差点吃了你的亏,葬送在你的手里,不是李总管看在2万银子的份上,你的狗命也休想保住,快滚蛋吧!”说罢,带了人扬长而去。

  这位施祥施惠民,费尽了心机,花了2万两银子,却买了个遣送回籍,永不叙用,还算买了个便宜。据说这位施大人连疼钱带生气,竟死在回家的途中。

  到了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慈禧得知这一消息后,以耻为荣,欢喜异常。一面命李莲英传谕诸大臣准备仪仗,待命启銮;一面命崔玉贵先到北京,探听详细情况。这个崔玉贵到了北京之后,先找到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匡问明情况,又到皇宫中察看,只见宫中人等均安,殿宇也没多大损坏,只是古玩珠宝丢失了不少,到底是洋兵抢走、还是宫中内盗,无可查究。不过,北京市面井然,买卖铺户又照常营业,洋兵也逐渐撤走,回銮谅可无虞,于是便连夜返回西安,向慈禧太后复命,言说北京的情形。

  慈禧听说皇宫和颐和园并没有损坏,便连连点头称赞道:

  “李鸿章有功,回京后一定要赏他,咱们启驾回銮吧!”

  因为岑春煊与李莲英不对劲儿,所以这回决定特派陕西巡抚升允为前路督办粮台,升允因启銮在即,奏请交卸抚篆。慈禧便传旨,命布政司李绍芬暂行护理陕西巡抚大印,同时并委臬司攀增祥署理布政司,道员吴树芬署理按察司,西安府知府胡延升署粮道,候补府傅士炜署理西安府。在这几天当中,西安官场全班更动提升。贺任道喜,满街车马奔驰,闹得烟尘滚滚,令人头晕目眩。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是这班人赶上了好运气,其实郎是孔方兄的功劳。这些人报效的银子三万五万不等,方才捞到了这升官的美事。

  不过行期已迫,谁也无心去考究这些人为什么升官,所有的官员都在各自忙活着,那些地方官忙于为朝中大员送行,备办各种礼物;那些回京的官儿则忙于打点行李细软,大车小车,忙个不休。到了8月24日辰刻,两宫启驾回銮,离开了古城西安。

  西安作为行在,一年多的光景,为西安市场带来了表面繁荣。那些买卖店铺增多了,可是对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带来的只是生活日益艰难,贫富悬殊更加明显。所以对启驾回銮,老百姓的反映不仅甚为冷淡,毫无挽留之意,而且有早走为妙之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关中闹了3年荒旱,老百姓以草根树皮为食,可是慈禧太后和那些王公大臣对此却是一不关心,二不救济,而且在还都之时,还要向老百姓征集交通工具和人力畜力。因为这些王公大臣除个别人有一些车马之外,大量的都是向西安府与长安县派要,要车辆、要人夫。可这府县大堂既无车马,也无人夫,这两个衙门自然又向穷苦百姓摊派征用。在这8月金秋,正是农民的黄金季节,既要收获地里已经成熟的庄稼,还要抢种明年夏收的小麦,真可谓一刻千金。可是,慈禧为启驾回銮,哪管这些,而是见车抓车,见人抓人,没有年轻力壮的,老的少的也抓。3年旱灾之后,又逢这样的征用与徭役。古人的“苛政猛于虎”之说,现在看来一点儿也不假。

  按照清代的制度,官吏过境,不分官阶大小,地方官吏均得按品级供应食物。这回是御驾还都,地方官更要尽力供应。这事属当然,可是这次大小官吏及其眷属,以及护驾的兵丁、侍卫、随从有数千之众,在供应方面,负担既重,困难也多,因此决定分三批启程。第一批为在陕无关紧要之人,第二批为随銮应命者,第三批为在京中无要事者。又将沿途各界分为尖站与宿站,以便分工合作,计划供应。

  在饮食供应办法上,是按官职品级而定的,例如王公大臣为每人“上八八”一席。就是有海味及鸡鸭鱼肉菜品等八盘八碗;“下六六”一桌或数桌,供随员及卫士食用。中、下级官员每人“中八八”一桌,有鸡鸭肉菜。就是这样的席,一办就是几百桌。所以每过一州一县,支应局面所搭的临时厨房,就要占半条街。

  在住宿方面,各公馆都要张灯结彩,服务周全。可是到第二天离去之时,所陈设的香炉、锡蜡烛台等常不翼而飞,就是彩绸也被席卷而去。这种事当然是跟官的随从干的,但是当官的并不是不知道,而是故意装瞎装聋罢了,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他们的,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慈禧和光绪分乘八人抬的亮轿,李莲英骑马傍轿而行,舆轿的轿夫都穿红绸驾衣,这是仿照北京銮仪卫之款式裁制。轿前有御前大臣及侍卫并辔而行,再往前边就是大批护卫兵丁,最前面是24面黄龙旗开路。大道上均垫了黄土,两旁有护驾军士站道。计有陕西巡抚升允的陕军、甘肃提督邓增的甘军、四川提督夏毓秀的川军,还有直隶提督马玉昆的毅军。这样威武堂皇,跟一年前仓皇出逃的狼狈惨状,成了讽刺性的鲜明对照。

  第一天,出长安东门,仅走了40里,休止于临潼县,因为慈禧和皇后要仿效当年杨贵妃,在华清池温泉沐浴。次日起,按站前进。前站是华阴县,在慈禧起程回銮之前,李莲英派人给刘林立送信,要他这次在慈禧太后路过华阴县时,务必搞好接送仪式和生活起居的安排。

  刘林立接到李莲英的信如获至宝,便派人四处奔走,尽力操办。8月28日,慈禧的銮驾由华县的敷水镇启程,申刻到华阴县驻跸。从敷水镇到华阴县城,共30里。道路两旁,百姓沿途跪接,并贡献方物,也就是地方的土特产品。

  刘林立自己率华阴县的大小官吏,在东门外跪接。当慈禧太后的轿子来至近前时,刘林立率众官民多次高呼:

  “皇太后、皇上多福多寿多子孙。”

  当晚,慈禧便住在县衙,刘林立受到慈禧的召见,并询问民间疾苦,地方利弊。

  刘林立奏道:

  “自从太后来到陕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这都是皇太后给老百姓带来的福气,所以华阴县的老百姓闻知皇太后、皇上的銮驾到来,都不远数十里的路程,来迎接圣驾。”

  慈禧听了以后,不由笑逐颜开,特旨豁免从敷水镇至华阴县30里内道路两旁三里之内乡民的本年钱粮。

  次日,两宫驾幸玉泉院,并拟登三峰。到了玉泉院,游了一遍之后。可是在登山峰之时,慈禧见那山路崎岖,险峻异常,岩尖坡陡,便想起了过韩信岭时人仰车翻的情景,依然心有余悸。正自狐疑不定,李莲英在一旁说道:

  “老佛爷,山坡这样陡峭,舆夫万一失足,可不是玩的。古人云,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之下。老佛爷以万金之躯,何必冒这个险,不玩了也罢。”

  本来,慈禧在去与不去上正拿不定主意,如今听李莲英这么一说,便决意不去。于是传旨:不再游三峰,遂转驾华阴县县衙——临时行宫。不过慈禧终觉未能去成三峰是一大憾事,便命状元陆润庠书写匾额,分别悬挂在山峰的各庙宇之中,以志此行。

  慈禧在华阴县住了三天,由于刘林立准备充足,供应及时,各王公大臣都很满意,纷纷在慈禧面前说刘林立的好话,因之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夸赞说:

  “刘林立是个有良心的人。”

  由于受到慈禧太后的夸奖,刘林立因此趾高气扬。据《华阴县志》记载:刘林立除在华阴县东门外跪接慈禧处立了“多福多寿多子孙”碑以外,还效仿慈禧太后的做法,为自己树碑立传。他书写了“春华秋实”四个大字,镌刻在岳顶东峰崖石头上,字大数尺,下款题:清光绪二十七年华阴知县刘林立书。

  这个刘林立由于善于投机钻营,又经李莲英从中斡旋,不几年的工夫,便调署陇州知州,由七品升到五品,换了顶戴。

  大清皇帝逊位之后,民国初年刘林立回到家乡,可是他的官瘾没过够,经过花钱运动,便又到河北省南皮县做知县。刘林立不但官瘾没过够,刮地皮的行为也没改,由于搜刮太甚,不仅贫苦人家受不了,就是一些富有之家,也感到难以承受。于是,以南皮张家(张之洞、张之万)为首,联合南皮士绅,告到天津。刘林立被撤职回籍,从此闲居家中,但直到抗战期间,他还跟李莲英的后代过往甚密。

  李莲英跟随慈禧,这一年没有白呆。比他在北京时的权势还大。不要说卖官鬻爵的钱,就是地方官送给慈禧的礼物,也得有李莲英的一份,不然这个礼你就送不成。这么一来,就跟出逃时大不一样了。他和慈禧出逃时,只穿了一身衣裳,连件替换的都没有。为了御寒,在怀来县慈禧和皇后都是穿的怀来知县吴永的妻子的,可以说是浑身打浑身,一无所有。

  在回銮时,行李辎重,装了四百多车,都是慈禧和李莲英的。为了不致混淆不清,其中凡是用黄色绳带捆扎的箱笼,便是慈禧的;凡是用红色绳带捆扎的箱笼,便是李莲英的财物。车辆由李莲英的嗣子李成武押解,为了防止丢失便于查找,每个箱笼都编了号,因为件数太多,便用上了《千字文》、如“天字一号,天字二号……”,以此类推。

  对慈禧和李莲英如此大肆搜刮,各王公大臣,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慈禧的这些金银财宝,就是用了李莲英的“失之东隅,收之西隅”的妙计得来的。

  慈禧从西安动身,途中在临潼华清池温泉洗了个澡之后,住了一夜,然后经渭南县、华州、华阴、潼关、阌底镇、阌乡县、灵宝县、陕州、张茅镇、观音堂、渑池县、铁门镇、新安县、河南府(洛阳)、偃师、巩县、荥阳县、郑州、中牟县到达开封。

  这时,已经到了十月初三。河南巡抚松寿是满族人,善于逢迎,他深知慈禧好摆排场,便布置下去,凡御驾经过的地方,竞相供应。休说那驻跸之处,就是打尖的站所,也是油漆彩绘,摆设铺陈,满置鲜花,芳香袭人,甚得慈禧的欢心。由此,松寿屡被升迁,直至闽浙总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