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二部分 7、随驾西逃

7、随驾西逃

  李莲英给了端王一个台阶下,他怕慈禧在盛怒之下,痛责还是小事,如若严办就不好挽回了。

  端王载漪心领神会,连忙谢恩退出。载漪出宫,正值荣禄趋入,载漪不放心,在外边探听消息。过于两个多小时,方闻荣禄出来,这时有内监向载漪密报:太后令荣中堂速办礼物,送与使馆,并要他转饬庆王,前往慰问。又命李鸿章补授直隶总督,由荣中堂拟旨电发。端王道:“迅雷不及掩耳,真是出人意外。”那向端王密报的内监又说道:“还有许侍郎、袁京卿二人,又上疏参奏各大臣,闻听连王爷亦被弹劾在内。”载漪闻听,不禁气冲斗牛,大声道:“都是这班汉奸蒙蔽太后,所以太后痛责我们,我总要杀了他们,才见老子手段。”次日清晨,已由军机处发表奏稿,端王不待瞧毕,便请徐桐、刚毅、赵舒翘、启秀等密议,定下计策,徐桐等方去。忽报李秉衡进谒,即由端王迎入,端王密嘱他仔细周旋,李秉衡奉命而退。原来,李秉衡应诏勤王,慈禧太后召见时禀称:“愿自赴敌,决一死战。”太后大喜,大加信任。秉衡承端王之意,密奏:“许、袁二人,擅改谕旨,专擅不臣,应加诛戮。”

  太后勃然怒发,不为赵高复生,应加极刑。这语一传,端王不待奉旨,便令刑部尚书赵舒翘,拿许、袁二人下狱,也不审讯,即于次日押赴市曹斩首。端王气还未消,又杀了徐用仪、立山、联元。到了7月中旬,闻报北仓败绩,裕禄跑到杨村。杨村又陷,裕禄自杀,李秉衡到河西务御敌,不想军队不听调动,秉衡服毒自杀,官兵纷纷溃散。7月17口联军攻到张家湾,18日又陷通州,20日直犯京城。

  荣禄连日进宫禀奏慈禧太后,慈禧这时后悔已是不及,只有对着荣禄呜呜哭泣。

  荣禄道:

  “事已至此,请太后不必悲伤,速图善后事宜。”

  慈禧止泪道:

  “前已电召李鸿章入京议和,奈彼逗留上海不肯前来,反来一奏,说我议和不诚,硬要我先将妖人正法,并罢斥信任拳民的大臣,他是数朝元老,还作这般姿态,奈何?奈何?”

  李鸿章不是直隶总督吗?怎么又当了两广总督呢?原来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免去直隶总督,闲居内阁。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参加俄皇加冕典礼,清政府拟派湖北布政、一品大员王之春赴俄,俄使喀希尼向清廷提出抗议,认为王之春资历浅薄,没有资格充当此任,可胜任者独有李鸿章一人。

  喀希尼又通过李莲英转告了自己的意见,迫于俄使的压力,又有李莲英帮忙慈禧不得不派李鸿章为代表出使俄国。结果在共同防御的幌子下,李鸿章代表清朝政府与俄国签订了《御敌相互援助条约》,也称《中俄密约》。

  李鸿章回国之后,仍为闲散职务,寓居贤良寺(今北京东安市场一带)。到了清光绪二十五年,当时朝廷内部四分五裂,矛盾重重。以端王载漪、大学土刚毅、以及载澜、载勋、启秀等为一派与庆亲王奕匡争权夺势,互相倾轧,弄得朝政日非,纲纪紊乱。

  慈禧太后在一次召见李鸿章时,曾当面对他说:

  “你现在无事,留京办理朝政吧!”

  李鸿章听完,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这是非之地,岂能介入!当时只是叩头,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慈禧见他没吭声,便说:

  “你先下去吧!计议计议再定。”

  李鸿章磕头谢恩,回到寓中,心里惴惴不安。过了两天传闻两广总督谭钟麟被御史参劾,说他两眼昏花,无能充职。果然在一天晚上李鸿章浏览《邸报》,见有两广总督出缺一事。李鸿章看后,喜出望外,笑了笑说:

  “有了避祸的方法了。”他匆匆整好衣冠,直奔李莲英府第而去。

  但是,这天李莲英未去棉花胡同外宅。李鸿章由东城跑到西城扑了个空,时值十冬腊月,气候严寒,可李鸿章却累得气喘吁吁,心急如焚。没有见到李莲英,他如何肯甘休,便急忙折往后公用库李莲英的另一处宅邸,方才见到李莲英。

  见面之后,略作寒暄,李鸿章用目环视了一下李莲英的客厅,只见珠宝玉器,古玩字画,琳琅满目,毫不亚于宫廷大内之各馆珍玩。心想,我乃堂堂一品大员,为朝廷出生入死,竟不如一个总管太监,有事还得低三下四地求他帮忙,想到这里,不由一阵心酸,竟两眼湿润起来。他镇静了一下,随后慢慢谈到粤督出缺之事,李鸿章说自己不愿留在京内供职,愿任外臣,请李总管多多帮忙,在老佛爷面前多多美言。

  李莲英一看李鸿章来求他,也知道他不会让自己白忙,便毫不迟疑,满口答应在慈禧面前代为启奏,说道:

  “请李伯相放心,此事包在我的身上。”

  为什么李莲英答应得如此爽快呢?他有把握吗?有!多少年来,凡是重要的事情,慈禧太后没有不与李莲英商量的,而且对李莲英的话,是每谏必纳,每言必从,所以李莲英毫不推诿,一口应了下来。

  果然没过两天,慈禧太后问李莲英,粤督出缺叫谁去补为宜。李莲英早巳胸有成竹,随即回话;

  “依奴才之见,李鸿章在京无事,他久任封疆,老成练达,忠诚可靠,最为适宜,请老佛爷定夺。”

  慈禧太后听了,点头说道:

  “很好,很好。”还夸奖李莲英什么事都会为她操心,想得周到。她随即写了手谕;

  两广总督遗缺,着李鸿章补授。钦此。

  李鸿章接到懿旨,分外高兴,不顾天气严寒,立即收拾赴任,好早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临行之前,又亲自到李府拜别李莲英,并馈赠李莲英一大批白银和珍奇古玩之类的东西,从而买得李莲英极大的欢心。这便是李鸿章离开北京就任两广总督的一段短短的经历。

  话又说回来,慈禧见联军逼近京城,飞召李鸿章入京与洋人议和。偏偏李鸿章到了上海就不走了,还上奏折要罢斥信任拳民的大臣,弄得慈禧左右为难。慈僖正把奏折给荣禄观看。这时,忽然载澜踉跄奔入,大声叫道:

  “老佛爷,洋鬼子来了。”一言未毕,刚毅也赶了进来,报称,有洋兵一队,已驻扎在天坛附近。

  慈禧犹强自镇静道:

  “恐怕是我们的回勇,从甘肃来的。”

  刚毅这时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立即回话道:

  “不是回勇,是外国洋鬼子,请老佛爷立刻出走。不然他们就要杀来了。”

  慈禧见刚毅说得千真万确,迟疑了半晌方才说道:

  “与岂出走,不如殉国。”

  荣禄道:

  “太后明见极是。”

  慈禧又道:“荣禄你快去收捡军队准备守城,待我定一定神,再作计较。”

  荣禄应命而去,载澜、刚毅亦退。

  这天,慈禧召见军机,接连5次,直到夜半,复又召见。光绪皇帝也侍坐在太后身旁,等了好一会儿只见刚毅、赵舒翘、王文韶三人进来,慈禧恨恨地说:

  “他们都到哪儿去了?想必都跑回家去了。丢下我母子二人不管,真是可恨!”

  刚毅道:

  “洋兵已经攻城,皇太后、皇上不如暂时出京,免受洋鬼子的恶气。”慈禧道:“荣禄说叫我留京,我意尚在未定。”刚毅道:“洋鬼子厉害得很,听说他们带有绿气炮,不用弹子,只叫炮火一燃,这种气喷出,人一触着,便要僵毙。所以我兵屡败,两宫总宜保重要紧,何苦轻遭毒手。”

  慈禧叹了口气道:

  “照此说来,只好暂避,但你三人总要跟我走。”三人齐声遵旨,慈禧复又向王文韶道:“你年纪太大了,我不忍叫你受此辛苦,你随后赶来吧!”王文韶叩头道:“臣当尽力赶上。”光绪皇帝闻言,也开口道:“是的,你快快赶上吧!”慈禧又对刚毅、赵舒翘道:“你们两人会骑马,应该随我走,沿途照顾,一刻也不能离开!”二人连称遵旨,慈禧令他们退出,整备行装,候旨启行。三人方才告退。

  这时,又有宫监来报,洋鬼子已进攻外城了。慈禧听了忙回到寝宫,卸了旗装,唤李莲英给她梳一汉髻。这位慈禧太后平时最爱惜她那青丝,乌云压鬓,垂老不白一茎。慈禧年逾花甲,为什么头发不白呢?据说在同治年间,李莲英曾得千年何首乌一枝,献与慈禧太后,蒸而服之,遂有此效。自李莲英学会梳头之后,一直是李莲英给她梳头,不过平日都梳旗装两把头,也叫叉子头,这时改作汉髻。

  慈禧顾影自怜道:

  “唉,谁料今天到这种地步。”当下叫宫娥取来一件蓝夏布衫穿上,又命光绪皇帝、大阿哥溥□,以及皇后、瑾妃都改了装,扮作村民模样。

  慈禧又把众嫔妃召来,当面说道:

  “你们不必随去,管住宫内要紧。”

  众嫔妃也都得到自己的宫娥、太监禀报,知道洋兵已经攻城,又见慈禧这个装扮,知道她扔下众人逃命。可是谁都明白,留下是个死,倘若硬性跟去,触怒了这位太后,也难免一死,不如留下听天由命,于是都应了一个“噫”字。

  慈禧又命副总管崔玉贵到冷宫,带出珍妃。这冷宫是皇宫囚禁嫔妃的地方,又叫三所。自从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这位珍妃因支持光绪皇帝推行新法,被慈禧当众责打后,就囚禁在皇宫东北角景阁后的小院内,行动毫无自由,衣食极为恶劣,落得个蓬头垢面,虱蚤满身,形同乞丐。监视与送饭的太监都是李莲英的心腹。

  珍妃被带到慈禧太后跟前,磕头请安。慈禧道:

  “我本拟带你同行,奈拳众如蚁,土匪蜂起,你年尚韶雅,倘或被掳遭污,有损宫闱名誉,不如自裁为是。”

  珍妃到了此时,自知必死,便也横下了一条心,就大胆说道:

  “目前外侮当前,皇上不应该走,应当坐镇京城,以安民心,与敌人周旋。”

  慈禧把眼一瞪,大声说道:

  “你是已经要死的人了,还说这些干什么?”说着对李莲英道:

  “派人把她牵出去,让她自寻死路。”

  李莲英便对副总管崔玉贵道:

  “快把她牵出去。”光绪皇帝见这种情形,心如刀绞一般,忙跪下哀求道:“亲爸爸,你就饶她一命吧!”慈禧大声喝道:“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就让她死去吧!好惩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们,并叫那鸱枭看看,羽毛尚未丰满,就啄它娘的眼睛。”

  慈禧这话明明是指光绪,只吓得光绪浑身一颤,再也不敢说话了。瑾妃虽然心疼胞妹,但她知道自己开口也没用处,只好把脸转过一旁,暗暗流泪。李莲英对着崔玉贵喝道:“还不快点动手,愣着什么?”崔玉贵带了几个人走了过去,珍妃大声斥道:“滚开点儿,我自己会走。”她径自走到一口八角琉璃井边,她愤怒地向慈禧扫了一眼,自己纵身跳入井中。

  崔玉贵惟恐珍妃不死,又向井中投下了两块大石头,年仅25岁的珍妃就这样死了。

  光绪不知是吓的还是心疼珍妃而悲伤过度,只见他浑身乱抖。

  慈禧喝道:

  “快走!”

  一行人便向神武门而来,恰遇慈禧的胞弟桂祥前来上朝,见慈禧、光绪、皇后、瑾妃以及王公大臣五六十人过来,桂祥带了侍从跪了下来,问道:

  “老佛爷上哪儿去?”

  这时,慈禧的怒气犹未消去,目光炯炯,神色严峻,只是摆了一摆手,一句话也没说。桂祥连忙请慈禧上了他本人所乘的朱轮紫绛大轿车,桂祥坐在车外,慈禧让光绪上了溥伦的车子,慈禧道:

  “把帘子放下来,免得有人认得你。”叫大阿哥溥□跨辕,令皇后同瑾妃同坐一车。又对李莲英道:

  “我知道你不大会骑马,总要尽力赶上,跟我走!”

  李莲英点头道:

  “老佛爷只管放心,奴才就是拼命也要赶上去。”

  慈禧和光绪上车之后,慈禧即命启程。当下各王公大臣或骑马、或徒步,随后扈从,形成了一支古古怪怪的凌乱队伍,约千余人。可是没人敢说话,一路上,不知是怕太后怪罪,还是怕洋人发现,除脚步声夹杂着一两声咳嗽声外,并无人喧哗和说话,经由景山西街出地安门西行,上午8时许至西直门。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时,老天也不加护,又下起纷纷细雨来。慈禧坐在轿中还没什么,那些骑马的虽然被雨淋湿,但还不那么累,总有马儿代步。最苦的是苦了那些步行的,头上淋雨,脚下踏泥,踯躅道中,萧索凄苦,狼狈不堪,这支杂乱的队伍,越拉距离越长。

  最难过的要算慈禧了,往日她乘亮轿或者暖轿出入这西直门时,黄土垫道,銮仪整肃,对提炉中御香缥缈,檀气氤氲的情形,与今日形成鲜明的对照,真有宛如隔世之感。

  出西直门往北,经过颐和园的御道至高亮桥,慈禧、光绪等下车,入桥头倚虹堂小憩。这儿小桥流水,曲柱红墙,槐柳成荫,景色宜人,并派有太监看守管理,随时准备慈禧临幸颐和园时,在此打尖,南岸有船坞,北岸有码头,慈禧如欲泛舟入颐和园时,即在此处下船。不过,这时慈禧只顾逃命,没有闲心观赏景物,稍事休息,便又急急赶路。

  上午11时左右,到达颐和园,慈禧下了车,光绪、皇后等也先后下车,入仁寿殿打尖。慈禧每年在这儿住的日子,比住在大内时多得多,故这儿派有总管太监,一切供应都很周到,各王公大臣旋入殿问安。

  慈禧见庆亲王奕匡、端郡王载漪等人时,怫然说道:

  “都是你们闹的!”言时声色俱厉。

  各王哪里还敢说话,都跪倒在地顿首,把地磕得“咚咚”山响,慈禧眉头紧皱。

  这时,李莲英凑到近前,说道:

  “老佛爷,外面风声很紧,据说洋兵已经入城了,我们还是早点起驾吧!”

  慈禧没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李莲英说道:

  “各位王爷,快去准备吧!”

  端王等人好像逢了大赦一样,都叩头退出,不少人额上有的发红,有的还起了包。

  过了一会儿,慈禧出园,向西北行进,李莲英骑着马紧紧相随。这时,由京中先后赶来随驾西行的有:庄亲王载勋、蒙古亲王那彦图、辅国公载泽、志均、定昌、大学士刚毅、赵舒翘、侍郎浦兴等人,另有兵勇数千护驾。大队过青龙桥、红山口、望儿山、西北旺等地,于下午7时,到达离京70里的贯市,即在此驻跸宿夜。奔波了70里,他们如同惊弓之鸟,十分狼狈。

  再说李莲英,他见八国联军向北京发动进攻,炮火连天,早吓破了胆,他的消息比慈禧的还多还灵通,又怕丢了性命,曾企图溜,可是慈禧一刻也离不开他,李莲英是又惊又怕又不高兴。随慈禧逃出京城以后,在颐和园草草吃了点儿东西,就又向西北出逃。由于惊魂不定,谁也没有吃饱,一路之上,老百姓听说来了兵,又听说洋兵打到北京了,老百姓都藏起来了。甭说找东西吃,连个人影也见不到。

  由于离北京远了,心里踏实了一点,就觉得饿了。时值7月下旬,早晚都有点凉,但下午还比较热,一路上又没有水喝,真是又饥又渴又热又累。

  到了下午4点来钟的时候,李莲英的八侄李福仁,字辅廷,外号人称“眼扒”。是专会哄李莲英的一个人,他跑到李莲英近前,偷偷地给了李莲英两个发面大饼,在里边还夹着白糖。李莲英看了十分惊讶,问道:

  “这是从哪儿弄来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