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一部分 9、太后赐名

9、太后赐名

  人们都知道李莲英这个名字,其实这个名字既不是他的乳名,也不是他的学名,更不是他入宫时的名字,李莲英这个名是他进宫6年后由慈禧太后赐给的。

  他共有兄弟6人,他排行第二,属于“泰”字辈,他大哥叫国泰,他叫英泰,三弟宝泰、四弟升泰、五弟世泰、六弟安泰。他因为排行在二,所以乳名就叫小二,因为他的馊主意、鬼道道儿特别多,所以人送绰号“二坏蛋”。英泰这个名是他8岁上学那一年先生给起的。

  说起他的绰号“二坏蛋”,还有个故事。在他7岁那年腊月的一天,他在门口玩,见一个人提着篮子上集卖鸡蛋,他拉住问道:“这鸡蛋是卖的吗?”人家回答:“是卖的。”“多少钱10个?”(那时卖鸡蛋不论斤,论个。)“10个大钱。”卖蛋人说。“俺娘生孩子,正没鸡蛋吃,我全买了,数数个吧!”卖蛋人说:“数在哪儿呢?你又没个家什?”李莲英用手一指门旁边竖着的碌碡说:“就数在这上边吧!”“那儿哪行呢?鸡蛋不滚到地上摔坏了吗?”

  “不要紧,你用胳膊圈着一点儿,我数完了再拾到篮子里就行了。”李莲英说。

  卖鸡蛋的人一想,也行,数几十个鸡蛋,也不过一会儿的工夫。便按照李莲英说的半蹲地矮下身来,用胳膊圈在碌碡上。李莲英认真地数起鸡蛋来,一共30个。数完之后,李莲英说:

  “往你那篮子里拾,还得再费一回事,若打破了算谁的,不如我家去拿个篮子来,省事多了。”说完,他不管卖蛋人同意不同意。撒开丫子呱哒呱哒地跑到院里去了。

  卖鸡蛋的一等那个孩子不出来,二等那个孩子不出来,直冻得脚也麻了,手也疼了,浑身打战,蹲又蹲不下,起又起不来,胳膊不敢动,手也撒不开。因为他怕鸡蛋掉在地上摔坏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来了一个拾粪的老头,卖鸡蛋的连忙呼救,拾粪的老汉问明情况以后,帮助那人把鸡蛋重新拾到篮子里。当那人说明李莲英穿的衣服颜色、长的小眼睛、蛤蟆嘴以后,老汉说道:

  “这一定是‘二坏蛋’干的。”从此李莲英这个“二坏蛋”的绰号就传开了。

  那么李英泰怎么成了李莲英的呢?说起来也有一段故事。自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奕欣、安德海、李莲英等人的帮助下,慈禧太后发动的“北京政变”(又叫辛酉政变)成功以后,慈禧太后实现了“垂帘听政”,总揽朝中大权,并且一帆风顺,心中十分高兴。

  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莲英几个小太监侍候慈禧太后在院中乘凉。荷花缸内荷花盛开,清香四溢。慈禧太后心情愉快,说道:

  “英泰啊!我给你改个名字吧!你这个‘泰’字不好,跟太后的‘太’字同音,犯忌讳,你就改名叫‘莲英’吧!‘莲’就是荷花,‘英’是花瓣。我就是一个活菩萨,观音菩萨不就坐在用莲花筑成的台子上吗?永久不离开。我愿意叫你伺候我一辈子,永远也不离开。”

  李莲英连忙跪下叩头,说道:

  “谢太后赐名之恩,奴才今后就叫李莲英。”

  “且慢,还没完呢,这莲英是大名,宁呢叫乐元,号吗叫灵杰。”

  李莲英又叩头谢太后赐字赐号。

  “小李子,你懂得这字、号是什么意思吗?”慈禧又问道。

  李莲英在入宫前只上了一年的学,入宫后虽然也习了些字,但对这样高深的学问是不懂得的,他虽然答不上来,却猜透了慈禧太后的心思,便叩头道:

  “奴才才疏学浅,哪能知道这样高深的学问,还是求主子费心指教奴才吧!”

  慈禧一则是心情愉快;二则李莲英又是自己的红人;三则她想卖弄一下腹内的文才,便笑着解释道:

  “小猴儿崽子,还挺会说话的。告诉你吧!古礼男子20而冠,方可取字、立号。字叫乐元,元字可做善来解释,连在一起呢,就是乐善的意思。号叫灵杰,取的是皇宫大内人杰地灵的意思。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大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你这名、宇、号连在一起,可真是够美的。”

  从此,李英泰这个名字再也无人提起,而李莲英这个名字,不仅他活着时声震朝野,就是后来稍微了解点历史知识的人,也都知道李莲英这个名字。

  李莲英的绰号名堂还不少,进宫前在家乡的绰号是“嘎杂子”、“二坏蛋”,入宫以后又有“皮俏李”、“皮硝李”、“皮条李”等绰号。他这些绰号当然都是有来历的。

  据说李莲英入宫学会梳头以后,给慈禧梳头是他的主要差使,其他差使他去也可,不去也可,这么一来,他就有足够的工夫玩闹了。可是宫里的规矩十分严格,走路不准连跑带跳,还要站有站相,立有立相,走有走相,值班时不说笑打闹。规定虽然这么严,但小太监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都有,正是好玩好闹的年纪,干巴巴地站着呆得住吗?尤其是春夏秋三个季节天长夜短,值班的时间长了,站的时间长了,就闲不住啦。便趁主子和总监不在的时候,挤眉弄眼地出洋相,可是谁的洋相也没有李莲英的多,他不但花样多,而且还低声说一些俏皮话和嘎咕话。为此几个小太监便给李莲英起了个绰号,叫他“皮俏李”。

  “皮俏李”这个绰号虽然不太难听,污辱性也不大。但总是个绰号,叫人听来不甚雅观,所以李莲英听了不甚高兴,便和那几个小太监争论,也给那几个小太监起了绰号。可是如那些人对李莲英给别人起的绰号,既不认账,也不呼叫,而对“皮俏李”这个绰号却挂在嘴头上,张嘴也喊,闭嘴也叫。

  李莲英哪里能服气呢?他虽然不敢大声说话,但是却比手画脚地争论,虽然尽量压低声音,可是你一言,他一语地争论,不由得声音就提高了,加上几个人都说话,这嗡嗡唧唧的声音,传到屋里,被这位懿妃娘娘听到了。

  懿妃起身来到殿门口,见果然是几个小太监正在吵嘴,便声色俱厉地呵斥道:

  “混账,你们在干什么?”

  几个小太监只顾吵嘴,谁也没发现懿妃出来,听到了呵斥的声音,全吓傻了,呼啦啦一下子全跪在地上。

  李莲英因为梳头的原因。和这位懿妃接近的多些,话也说的多些,因而并不怎么害怕,又加上他一个人和六七个小太监吵嘴,其中还有几个比他大一些的,自然没占上风,心中有不少的委屈,竟忘了回话的规矩,便指着其中一个叫顺成的小太监说:

  “回主子的话,他说我顽皮,叫我‘皮俏李’,他们跟着起哄。”

  这时的懿妃因为生了皇子,受到咸丰皇帝的宠爱,又加上昨天夜里咸丰皇帝临幸之时,应允晋升她为贵妃,心里高兴,见到一群小太监吓成那个样子,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噗嗤”一声笑了,说道:

  “叫你‘皮俏李’,很好嘛!机灵顽皮点,总比窝囊废好得多,我就看不上那扎一锥子也不流黄水的人。”

  由于懿妃没有责备这些小太监,反而说叫“皮俏李”很好,李莲英自然没得说啦。虽然不是御口亲封,但在这储秀宫内以她为尊,她说了算,自然这“皮俏李”就叫开了。李莲英开头听着不顺耳,可是后来也就听惯了,不仅自己宫里叫,别的宫里也叫开他“皮俏李”了。

  安德海死后,李莲英升为二总管(也叫副总管)太监,由六品顶戴升四品顶戴,后来李莲英奉慈禧之命,随醇亲王奕譞海口阅兵,慈禧太后赐给李莲英黄龙马褂,二品顶戴花翎,并升为内廷大总管,李莲英自称为九千岁。有人要见慈禧太后,得给他送门包,不仅文武百官要送,就是光绪皇帝也得送,每次50两白银,还得是整宝,散碎银子都不行。

  直隶总督李鸿章奉旨到京,因为没给李莲英送门包,李莲英便让他在颐和园门外等了三天,不能进见。后来慈禧问李鸿章为什么才来,李鸿章抱屈地说:

  “李大总管不让臣进宫。”

  不想慈禧笑了,说道:

  “这是你门包没有送够。”

  弄得李鸿章啼笑皆非。

  由于李莲英炙手可热,见利必图,无财不取,因此,人们便把“俏”字改为“硝”字,成了“皮硝李”了。意思是说无论什么样的皮子(脾气),只要遇上皮硝。也得把你制服了,还得把你身上的油全得榨去。这是对李莲英有愤懑之情。“皮硝李”这个名虽然传开了。但人们只能背后叫,谁也不敢像叫‘皮俏李’那样当面叫了。

  至于“皮条李”这一词,虽系由“皮俏李”、“皮硝李”转化而来,不过是另有所指的,是指李莲英善于给慈禧拉皮条、当皮条匠说的。据说李莲英曾把一个姓郭的饭铺伙计弄到宫里去呆了2年,后来怕姓郭的出宫后说了出去,便大解八块,扔到御膳房臭水沟中让水冲走了。

  李莲英还把一个姓金的男子弄进宫来。后来金姓男子与慈禧在白天淫乐之时,恰好被慈安太后撞见,慈安太后让人把姓金的打死了。

  当然不知姓名的还有,比如伯彦那尔苏。慈禧太后的情夫,除了安德海的弟弟安德河,是由安德海接进宫中的以外,其他人都是李莲英给慈禧弄进宫来的,所以李莲英这个“皮条李”,也是名符其实的。

  不过,李莲英并不是傻子,他清楚即使在“北京政变”中立了大功,但自己的地位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比起安德海来,相差不是一点半点。他要想能得到慈禧太后的宠信,必须紧紧地依靠安德海这棵大树,方能站稳脚跟。故而他在讨好慈禧太后的同时,也积极向安德海溜须拍马,取得安德海的欢心和信任。因而安德海也把李莲英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很多事都不瞒着李莲英。

  比如北京政变后,安德海升为内廷大总管后,一天安德海正陪着两宫太后看戏。奏事处的太监用金漆托盘送进一封信来,呈给安德海,安德海拆开一看,不由就哭啦。安德海是慈禧太后的心上人,她一看安德海哭,不由得就心疼啦,问道:

  “怎么啦?”

  安德海跪在地上给慈禧太后叩了一个头说:

  “奏禀圣母皇太后,奴才的母亲谢世啦,伏乞恩准奴才回乡葬母。”

  慈禧太后是一个很讲孝道的人,安德海又是她心上的人,她听了说道:

  “好,就准你回去。给假两个月,再赐你白银5000两,素缎1000匹,作为治丧之用。”

  安德海谢了恩,并清带几个人去,其中包括李莲英,慈禧也当然照准。回到自己的注处,安德海一面命人收拾行李,一面不住地来回踱步。他这是干嘛呀?安德海是想乘葬母之机捞上一把,可是一时想不出个十全之策。故而犯了寻思。

  李莲英在一旁看出了安德海的心思,便开口问道:

  “总管,你老人家就这么走了,不太便宜子北京这些官儿们了吗?”

  “是呀!我正在琢磨这件事呢?小李子,你有什么好主意?你的鬼点子多着呢!”

  “徒弟哪能比过你老人家呢?能想出什么高招来。不过依徒弟想,凡是北京那些像样的官儿,都送给他们一份讣告。他们总不会没有个表示吧!那些下三滥的官儿,就不必给他们了,不然太降低咱们的身份了,师傅你以为怎样?”

  “好,就这么办,你就去办吧!”安德海说。

  安德海给他娘出大殡,花钱像流水一样,可是安德海不但没掏一文钱,出殡过后,家里的银子还堆成了山。这都是李莲英出的主意。

  一天,安德海又和李莲英商量发财之道,李莲英说:

  “师傅,我有一个想法,说出来你老人家琢磨琢磨。有道是善财难舍,这些当官的,他们刮地皮刮来的钱,拿回去就串到肋条骨上啦,你向他们要钱,就像从猴手里抠枣一样,难多啦。”

  安德海皱眉道:

  “是啊,我也琢磨是这么个理儿,可是他们来了拿个三五十两的,你总不能说少不收吧!可是也不能分派数目啊?眼下我也为这件事犯愁呢。”

  李莲英笑道:

  “师傅,别怪徒弟说你。你老这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那些官儿们不是牵着不走打着走吗?咱们就给他一个连牵带打的办法。不怕他们不走。”说到这儿。他便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

  安德海一听大喜。夸道:

  “好小于,真有你的,师傅亏不了你。以后你只要跟着师傅走。不过3年,我就让你当上副总管,那时就是咱爷们的天下了。”

  李莲英给安德海出了个什么主意呢?还真亏他想得出来,他让安德海把青县知县时启强叫来,赏给他1000两银子,让时启强头一个上礼,这下子准能把别的官逼得多上礼。

  李莲英出的这个招就是绝,因为所来吊唁的官儿当中,数时启强这个七品官最小了。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居然上1000两银子的礼,那么别的官儿别说上1000两,就是多个二三百两也不行。出这种强人多上礼的招,真得说李莲英一损二绝。

  出殡的那一天,附近各县的知县,河间府、天津府的知府、道员、巡抚,总督、将军、提镇、王府、六部、九卿、四相、军机大臣,有亲自来的,有派人来的,为了随头一份礼,天还不明就都到了。

  当众官员熙熙攘攘地争着上头一份礼,李莲英朗声对来的官员们说道:

  “请各位大人、各位来宾到候客棚休息喝茶,等乡亲们先随了礼,再请各位大人随礼上账。”

  这叫客随主便,无论你多大的官,来到这儿是客,都得听主家的吩咐,何况这主家是权势极大的安大总管呢?当然只有陆续到候客棚中去等候。

  真的是让乡亲们先上账吗?不是。而是李莲英看了看随礼的官儿们还没到齐,如若这会把礼随开了,后边来的官儿不知前边的事,稀里胡涂的上了礼,那还不是让这些后到的官拣着了便宜。为了一个不丢,李莲英找了托词,让这些官儿们先等一会,人到齐了再说。

  看着人来得差不多了,李莲英把这些官儿请到账房,说道:

  “该各位大人随礼上账了……”

  一是这些人早等急了,二是愿意先随上礼,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前边,如果总管大人看丧仪簿时,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前边,将来好有个照应。于是争先恐后说:

  “我随一匹绸子。”

  “我随一匹缎子。”

  “我随……”

  当时,人们乱成一团。

  李莲英这时摇摇手高声说道:

  “众位先别忙,请诸位大人稍等一等,听我说一句。”众人只好停了下来。李莲英接着说:

  “青县知县是当地父母官,应当让他先上礼账,这叫强龙不压地头蛇,对不对?”

  众官一想,也有这么个理儿,再者说,也得听主家的呀,强上账也上不成哪!于是便都向后让了一让。

  这时,青县知县时启强,按照李莲英的吩咐,迈步上前,向众官作了一个揖说道:

  “卑职官小职微,薪俸菲薄。敝县又是个土咸地薄的苦海沿边,物产不丰,无法与众位大人相比,望众位大人莫要见笑。”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