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一部分 1、童言无忌

1、童言无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几句《临江仙》唱罢,引出一段故事来。话说李莲英用计使多德海上当,以致身丧济南。慈禧太后为人虽然十分精明,但被李莲英蒙在鼓里。还以为李莲英真心实意是为了她,为了安德海。因为安德海在济南被扣,向慈禧太后报信的是李莲英;为了让安德海能逃得性命,派萨德洪去救的也是李莲英;讲明安德海不听慈禧太后的嘱咐,出京后弄什么“三足鸟”大旗,才招来杀身之祸的也是李莲英。在慈禧太后的眼中看来,最让她信得过的,在安德海死后只有李莲英一个人了。那么,李莲英是何许人也?什么时候入宫的?怎样才爬到清廷大内总管,成为清代最有权势的一个太监,还得从李莲英小时候说起。

  李莲英,原名英泰,生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十月十七日(1848年11月2日)。他的家住在直隶(今河北)大城县李贾村,他家是一个务农兼做小手工业生意的家庭,兄弟姐妹8人,他是老二。

  大城县,古代叫“平舒”。一是境内无山,除少数河流外,地势平坦;二是当地人民善良宽厚,遂名之为“平舒”。自从五代时期后唐改称为大城县以来,已有1000年的历史。子牙河从献县往河间流人大城境内,在城南十多里处折了一个大弯,变成由西向东的河道,走了十来里,又折向东北流去,所以人们都叫它十里湾。十里湾中间一段毗连着9个小小的村庄。远近都叫它为“一溜贾村”。即赵、李、张、白、宋、王、梁、骆、房等贾村。李贾村靠东边。

  李莲英的爷爷李万芝,奶奶刘氏,有十多亩地,三间土房,有一个儿子,名叫李玉,便是李莲英的父亲。李莲英的母亲姓曹,她虽然是个农家女子,却长得眉清目秀,一张巧嘴,能说会道,遇事很有见解,在李贾村是出名的俊媳妇,巧媳妇,能耐媳妇。曹氏头胎生了个男孩,起名国泰,过了两年又生了一个男孩,起名英泰,他就是李莲英。

  这个李莲英一生下来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刚一落草便嚎啕大哭不止,嗓音洪亮不说,还长着两颗门牙,一个老虎嘴。接生婆笑着对李莲英他娘说:

  “这孩子长得很像你,听这个哭声,脾气还不小。将来非出大能耐不可。”

  李莲英他娘听了十分高兴,欢喜地说道:

  “借你老人家的金口玉言,将来孩子大了有了出息,一定好好地报答你老人家。改换一下门庭,也是我们老李家祖宗八代的福气。”

  李莲英的爹李玉,一心想发大财,对儿子管教很严,从不许孩子们偷懒。李莲英从小就显得比其他的孩子聪明、顽皮,玩时花样出的也多。到七八岁时,他已经能跟爹娘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了。在爹娘面前,他总是显得比哥哥国泰勤快能干,一转脸背着爹娘的面,他就玩起来。比如他父亲李玉把皮子熟好,他就能擦得干干净净,梳得顺顺溜溜,叠得整整齐齐。因此,很得爹娘的喜欢和夸奖,而国泰却因不会来事挨骂,说他是个笨蛋、窝囊废。

  正因为这样,他娘主张让李莲英读书,指望将来中了举,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他爹则主张让他学手艺,当买卖人,弄好了能发财,至少可以保住一辈子的饭碗。为了这事两口子还真着实地抬过几回杠,吵过几次嘴。后来李玉说不过他媳妇,才按照曹氏的主意,让李莲英上了学。

  李莲英上学以前,他娘又生了两个男孩子,老三叫宝泰,老四叫升泰。哥哥国泰要帮着爹爹干活,照看弟弟的差使,自然就落到李莲英的头上。李莲英很贪玩,可是又不能不看弟弟,他为了让妈妈高兴,在妈妈跟前落好,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当和小伙伴玩耍时,他就用绳子或带子把小弟弟捆在自己的后背上,这样便可以尽情地和小伙伴们玩耍了。

  有一次他光顾了自己玩,小弟弟睡着了,脑袋在他背后折来折去地滚着,他都不知道。恰好被他娘看见了,不由心疼地说:“英泰,你要好好地看着弟弟,等他会走了,就不用你背着他了。”

  哪知他娘的话音刚落,李莲英立即接口道:

  “等他会走了,你又下出一个来了,还不是一样。”

  李连英的话逗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把他娘臊了一个大红脸,气冲冲地骂了一声:

  “混账王八羔子。”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连英不仅胆子大,鬼点子也特别多,办事总要想法儿高人一头,还总要占别人的便宜。他们村东头有一大片坟地,坟地里有20棵大杨树,树高六七丈,每棵树,三个人牵上手都围不过来。他和孩子们打赌,谁要能爬上去,把老鸹窝拆了,把喜鹊蛋掏下来,谁就是“孩子王”,别的孩子就得服他管。别的孩子上不去,8岁的李莲英,竟然爬上树稍把老鸹窝拆了,把喜鹊蛋放在兜里,在下树的时候,把喜鹊蛋挤破了,弄了一兜子蛋黄。他娘又是疼又是怕地说:

  “孩儿啊,那树太高啦,一不小心掉下来就摔个臭泥烂煎饼,往后咱不上啦。记住了没有。”

  他嘴里哼着哈着,可照样还是上。不过以后上树时,他总带个小布袋,如果有蛋,他就装在布袋里,坠在背后腰带上,鸟蛋就挤不破了。

  他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时,总是要占别人的便宜,才觉得心里痛快。不过他的办法却不是要蛮,或者强迫。而是让对方觉察不出来,或者有所察觉也不便提出抗议或反对来。比如做骑马游戏时,他总是先装马,服服帖帖,老老实实地伏在地上,让装主人的人骑到他背上去;当轮到他当主人时,就要添花招了。他手里不是拿上一根柳条,便是拿上一段秫秸,用来当作马鞭,一面用来抽打装马人的屁股,一面还挤眉弄眼地大声叫喊:

  “老爷来了!老爷来了!开道!开道!”

  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到村北子牙河里洗澡时,他也同样不老实,总喜欢从河底挖出一些泥来,徐抹在脸上、身上,做出各式各样的鬼脸,还高声大叫:

  “我是泥(你)老爷!我是泥(你)老爷!”逗得人们哈哈大笑的时候,他却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在水下偷偷的抠人家大腿,摸人家屁股,使人家不知道是谁干的,防不胜防。

  李莲英小时候长得并不俊俏,木锨头式的脑袋,嘟噜脸蛋子,一嘴大龇牙,皮肤也不白皙,略大一点的鼻子,只是那一双略带深邃的小眼睛,倒是炯炯有神。当人们说话时,无论跟他有没有相干,他总是喜欢用那双小眼盯着人家,故此不少人说:

  “这小子日后要好,也好在这两只眼上;要坏,也坏在这两只眼上。”

  别看李莲英的奶奶已有了四个孙子,可是最疼的就数李莲英了。从三岁起他就跟奶奶在一个被窝里睡觉,让奶奶唱唱儿给他听,什么“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个媳妇儿……”、“小白菜,心里黄……”、“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四五岁上,李莲英就学会了好几十个唱儿。

  稍大一点了,他就让奶奶讲笑话,他特别爱听笑话,所以总是缠着奶奶给他讲。可是在那封建社会,一是科学并不发达;二是他奶奶也是信奉神仙鬼怪的乡村老太太,所讲的故事也离不开神仙鬼怪、善恶因果、人生来有福没福之类。另外,什么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之类,讲得就更多了。不过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本县一个真实人物的故事。奶奶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咱大城县东陈村出了一个大官。是什么兵部左侍郎,姓李名松,镇守过辽阳,鞑子兵一听见他的名字就吓得屁滚尿流,因为打了好多胜仗,有了功劳,皇上就让大城县的知县,在城里给他修了一座石牌坊,坐东向西,上边刻着“兵部左侍郎少司马李松坊”,当地人都称他“李督堂”。

  李莲英问道:

  “这什么左侍郎,官有多大呀?管好多的人吗?”

  别看他奶奶这么讲,她也不知道这“兵部左特郎”的官有多大,不过为了满足孩子的要求,她还是说了:

  “这官可大了,听说数了皇上就数他,一动身就带着十来万人。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这十来万人,该有多少哇!”

  李莲英又问:

  “做了大官能发大财吗?”

  奶奶也是听说来的,并没有亲眼见过,便说道:

  “怎么不能,做了大官就发大财,听说他家那银子,都是用车往家拉,住的房都是楼。”

  李莲英又问:

  “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官呢?”

  “人家福大命大呀!”奶奶还讲到李松小的时候在城里念书,白天念,晚上也念。他吃了晚饭还要到学房里去。晚上天黑,就有两小鬼在前边提着灯笼引路,一天,李松走到半路上到茅房里去拉屎,两个小鬼当然也要提着灯笼到茅房里去。李松蹲着拉屎,小鬼也提着灯笼蹲在了李松的面前。李松一点也不害怕,用手摸着一个小鬼的脑袋说:

  “小鬼,小鬼,好大的头啊!”

  小鬼也回答道:

  “督堂督堂你好大的胆啊!”

  还有一年冬天,李松和一伙同学到城隍庙里去玩。刚刚下过大雪,学生们都攥个雪球,有的吃了,有的扔了。李松却随手攥了个雪球,放在了城隍爷面前的供桌上。并指着城隍爷说:

  “你可给我看好了。如果看没了,我就拿你的脑袋抵偿。”

  话说过了李松就走了,他再也没到城隍庙去。到了第2年2月里,天气暖和了,城隍爷再也看不住了,可李松一直没去。城隍爷沉不住气了,便在一天夜里,给李松的老师托梦,央求他快快告诉李松,让他赶快到庙里来取他的雪球,他是实在看不住了。

  老师醒来觉得是个梦,便没放在心上又睡了。城隍爷对老师说,先生,这是有关我的脑袋的大事,别人管不了,我才来托你,你可不能当耳旁风啊!老师这回醒了。他觉得这梦可记得清清楚楚,这件事大概有点来历,我得问问。第二天,李松来到学校,老师便问李松到城隍庙里玩耍过没有。李松把玩雪球那件事早忘了,便说没有去过。老师说:

  “你好好地想想,城隍庙里的雪球是怎么回事?”

  经老师这么一提醒李松想起来了,便对老师说:

  “去年冬天,我们几个人到城隍庙里去玩,我随手攥了个雪球,放在供桌上,让城隍给我看着,这事我早就忘了。”

  先生说:

  “你快去吧!天这么暖和了,城隍爷给你看不住了。”李松到了城隍庙,见供桌上水渍了一大片,还有枣大的一块雪球没有溶化。李松哈哈一笑说道:

  “这么一点小事,你何必这么当真!”

  说着便用手去挖那雪球,这时刮来了一阵风,那那雪球也就不见了。

  老师知道这件事之后,知道李松准得出能耐,一定大福大贵,就格外认真地教他。后来李松果然中了武举,做官后镇守辽阳,多次打败进攻中国的北国兵。立了大功,被皇上封为兵部左侍郎。

  对奶奶的话,幼小的李莲英不可能完全听懂,但他那小小的心灵中却深深地印上了:做大官的人是犯天星的,胆子就大。胆子越大做的官就越大。我要做大官。

  清咸丰四年(1854年),李莲英这年7岁。正当他刚刚进入童年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决定了他的一生。

  这时他家已经有六七十亩地了,在北京还开着一个皮货庄,小日子过得挺红火。新年到了,为了一家过个团圆年,他爷爷李万芝特意从北京赶回老家李贾村,还置办了许多纸马香锞等供神的物品。他爷爷和奶奶都很信神佛,认为他家发财是神佛保佑的结果,所以教育孩子们在过年时,要守规矩,不哭,不闹,不打架,不骂街,不说不吉利的话等等。大年三十这天,口头刚刚落地,李莲英的爷爷李万芝提着食盒,便到了村西的大庙里,烧香上供,烧纸磕头,请神佛进宅。李莲英和哥哥李国泰,跟着爷爷边走边放鞭炮,别看李莲英年岁不大,却敢放“二踢脚”、“三节明”、“五鬼闹炮”等花炮。

  从大庙回来的时候,因为过年穿新衣,戴新帽,吃好东西还放鞭炮,李莲英高兴极了,又蹦又跳。到了村西路口,李莲英光顾了高兴,忘了看脚底下,一个不小心,一脚蹬空,掉在一个大狼窝里,把左腿的膝盖扭伤了,但因为爷爷事先嘱咐过,过年的时候不许哭,不许闹。只疼得他咬牙咧嘴,暗地里流泪,硬是没敢哭出声来。

  大年三十晚上,李家热闹极了。院中屋里悬灯结彩,灯明烛亮,鞭炮齐鸣;在堂屋的佛龛里,挂着全神图像;天地堂前,供着天地三界之神位的神马;锅台旁边贴着新换上的灶君神像,还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些神像面前的供桌上,都摆满了供品,又高又大的红蜡烛,明晃晃地照得满屋子通亮。

  李莲英的爷爷李万芝是一家之主,在神像面前摆列供品,烧香点蜡,都要由李万芝来动手,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李万芝磕完了头以后,然后再依照辈分的高低和年龄的大小逐个跪在蒲团上,每人都要磕三个头,求神仙保佑,来年事事吉祥如意,少病无灾,就是他那刚刚跑得好的三弟宝泰,也要模仿大人的模样来磕头。

  烧香拜神过后,接着便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的团圆饭。他家因为有买卖,还要吃合子,什么叫合子呢?是一种用两层面作皮,中间夹馅,用锅烙熟的食品。因为合子是在锅内烙熟的,烙时要不断的翻转,取个对合子转(赚)的吉利。李万芝拿出铜钱来,给李莲英兄弟四人,每人十个大钱,这是“带岁钱”,取孩子长命百岁之意。然后就坐下来守岁,什么叫守岁呢?就是一家人(孩子除外)都不睡觉,坐在一起说话,有的人家还弄上一些花生、瓜子和糖块,取来年的日子过得又香又甜的吉利,一直坐到起五更,这就叫守岁。

  在“起五更”时,全村数李莲英家起得早。传说是谁家五更起得早,谁家就过好日子。李莲英的爷爷李万芝发财心切,为了争得全村头一份,在天刚变了半夜,便吩咐煮饺子,又鸣鞭放炮,辞旧迎新。这应了那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老话,这样就到了大年初一。饺子煮熟了,先给那些神像上好供,然后才是人吃的。盛上饺子不能吃,李玉首先给李万芝夫妇拜年,李莲英弟兄们再给李万芝、李玉拜了年,然后才坐下吃饺子。

  李莲英小嘴能说会道,逗得爷爷,奶奶和全家不住地哈哈大笑。欢乐的日子是好过的,过了初一,不觉就到了正月十五。三十叫大年,十五叫小年,也叫元宵节,和大年三十差不多。有的地方比年三十还要热闹,要放焰火、放灯、扮玩艺。什么叫扮玩艺呢?这是流行在河北的一种方言,泛指为灯管、龙灯、狮子、旱船、小车子、高跷,地秧歌、小竹马、小风柳、二贵摔跤之类风俗,统称都叫扮玩艺。

  年也过了,十五也过了,李莲英的爷爷在北京开有皮货庄,字号是“永德堂”,雇着伙计,不能在家久留,便收拾收拾要回北京。李莲英见爷爷要走,便缠着不放,李万芝答应他,两年以后带他到北京去念书,他这才放爷爷走了。

  尽管李万芝一家对神佛一片虔诚,信奉得毕恭毕敬。在大年节下,那真是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每月逢初一、十五,李莲英他奶奶还要烧香上供。神仙有没有,谁也没见过,可他老李家总认为家道兴隆是神佛保佑得来的。可是过了年还不到一个月,不知道是神仙跟着李万芝走了,还是因为他家供奉的不好,神仙生了气,或是根本没有神仙,反正节日过去后,灾难终于降到了李家的头上。

  还没等出正月,李莲英的膝盖就出了毛病,疼得他一瘸一拐的。膝盖旁边,先是肿起了一个大包,接着就化脓破了,腥臭难闻。怕花钱也不行了,只有请医生看,可是在农村乡下,哪里有好医生、好药。看了两个多月,也不见好,一显进了4月,天气一天一天地热了,招了蛆就更麻烦了。没办法,李玉只好带着李莲英去了北京。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