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胡雪岩全传 > 用人:皇帝要太监

用人:皇帝要太监

  老爷配跟班儿

  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写胡雪岩如何为他人出谋划策,解他人之所急。事实上,胡雪岩在选人、用人上更是棋高一筹。否则,他也不会成就那么大的局面。

  胡雪岩的选人用人方法,可以概况为:

  (一)解除所用之人的后顾之忧;

  (二)查其特长,加以利用;

  (三)既要考察才能,更要考察意志力;

  (四)通过观察做事的手面,看出该人器量的大小;

  (五)教会运用眼光,学习独立分析和下决断的能力;

  (六)不以世俗标准定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

  ——作者题注

  人的最大本事就是用人

  事业鼎盛时,胡雪岩的钱庄遍设杭州、宁波、上海、武汉、北京等地,典当行也开了二十多家。此外,胡雪岩自身还要兼理丝茧、军火生意。这时候,手下分号的用人自然成了头号问题。

  对于用人这一点,胡雪岩很得意,也很自负。他陆陆续续所用的人,基本上都特点鲜明,能上台面,也都有所作为。这些人对胡雪岩形成乾隆、嘉庆年间扬州盐商全盛时期都比不上的局面起了很大作用。胡雪岩能识人,更能用人。他有一套自己的选人观、用人观。

  他培养的第一个副手是阜康开业时的第一任档手刘庆生。

  第一关是考验耐性。胡雪岩把他请来,一坐下便海阔天空,滔滔不绝,空话说了一个钟头,但刘庆生毫无愠色。

  第二关是考本行。胡雪岩是此中好手,借谈话做考问,出的题目都很难。刘庆生俱照实回答,大都不错。问及钱庄同业时,刘庆生把全城四十几家大小同业商号一口气报了出来,不假思索,足显本事。

  属于专业性的考察完了,只要觉得此人理想,准备收用,必仔细叩问家中情况,把全家开销全部包算。“我送你二百两银子一年,年底另有花红。”

  《慎节斋文存·胡光墉篇》云:“知人善任,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每得一人,必询其家食指若干,需用几何,先以一岁度支界之,俾解外内顾忧。以是,人莫不为之尽力。”

  第一个特点已经显示出来。用人先要解除人的后顾之忧。大凡人们做起事业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无非是妻室、儿女、父老双亲摆在那里,免不了先替他们考虑。搞政治的人惯用这一点来束缚人,防治人。商业上许多老板也是利用这一点做筹码,让店员尽心工作而不起二心。胡雪岩弃防人、治人之术不用,只是采用激励的方式。先要把人的担子减轻了,这样一来,店员一则心思能专,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二则会产生感恩心理,忠诚能激发创造性。

  在胡雪岩那个时代,儒家传统和佛教轮回观念以一种强烈的信念形式绝对地影响着人们,知恩必报的观念根深蒂固。师傅打人、骂人、教训人,不仅不能抱怨,尚要知师德,报师恩。师傅如果像胡雪岩一样扶持手下的人,则更应感恩而全身以报。

  况且,“衣食父母”,能供衣食者恩似父母。父母生身,提供衣食者养身,后者不亚于父母的生身之恩。胡雪岩“所用号友,皆少年、明干、精于会计”,就是说,所用之人都是伙计出身,从底层擢拔上来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老百姓只要家中稍有恒产,就不会舍土地、舍农而就工、就商。即便是家中只有三亩薄田,做父母的也会勤苦耕作,想办法供孩子入塾读书,以圆代代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夙愿。像胡雪岩这种刚开蒙几天便不得不去当学徒的,定是家中连三亩薄田也保不住。徽州多商,本来就是地瘠田少逼出来的。

  这样的一批人在外边混,饭碗端的是别人的,一不小心就会摔破,深味“衣食父母”含量之重,如果能在人格表层上同老板保持着平等关系,只需这种表层不受大伤害,内心总是充满感激的。

  两点合到一块儿,胡雪岩在那时的用人方法所产生的实际功效,就不用再讲了。

  对于少年人,胡雪岩会在见面之初交代他们几件事,让他们单独去办理。一是为了考察,二是为了磨炼。

  考察刘庆生,先是看他手脚是否放得开,手面是宽还是窄。因为刘庆生本来是个伙计,原先一个月不到二两银子的收入,现在一下子每月可有十几两银子的进项,很有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舍不得花。舍不得花就是手面不阔,有可能是个好伙计,本分的都能干好,但却做不来大生意。

  结果甚幸,刘庆生有二百两银子在手,先包了一座小院子,作为起坐联络的地方。胡雪岩知道他做事是放得开手的,最后一层顾虑便消失了。

  还需加以磨炼的一点是去除年轻人的骄躁气,增加他们的定力。这一点不需多用言语指教,而是就事观照,自己用克制冷静的态度做表率。年轻人只要是聪明有心的,自然会看在眼里,和自身的表现相比较。遇事无论好坏,都要沉着,不轻易形诸于外。

  刘庆生自然渐渐发觉了自己和先生在处事上的差异,不免惭愧,也就警心自励了。

  胡雪岩还要帮年轻人树立威信。所以有了抚台黄宗汉的汇票时,他专门派刘庆生去划汇。一般来说,抚台是天字第一号主顾,有这样的大主顾在手,同行对刘庆生自然会刮目相看。办理几次,身份、资望在别人眼里自然会大为不同。

  刘庆生受了胡雪岩的影响,知道做生意眼光极为重要。要看得远,想得深。尤其是做大生意,更需要放眼天下,替官府着想,把市面平静了,生意才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到了放手让刘庆生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他的心思安定了,一切也都豁然贯通了。刚发行的官票,信用未卜,别人不愿要,阜康愿意要,而且是主动要。不但要,还要讲出一番道理来。道理就是:“首先,信用是我们大家做出来的;其次,官票信用好了,对我们每个钱庄都有利。”

  胡雪岩使用陈世龙和刘不才,是两个相似的例子。若以社会一般标准,这二人都嗜赌,搞得家业不继,家境困顿,家庭黯淡。是以在人们眼中,二者是“败家子”,人人都有“恨铁不成钢”之憾。

  胡雪岩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把他们二人的长处都调动了起来。陈世龙年轻、有耐性,不妨做自己丝生意方面的帮手,将来还可让他学外语,直接和洋人打交道。刘不才堪称“赌圣”,投其所好,让他接待阔少、达官和江湖朋友,只要是赌,刘不才可以自如地控制场面。在胡雪岩来说,只要你能自如地控制场面,我就可以拿钱供你赌。不过需要你输的时候一定不要心疼。该输的时候,要大把大把往外送钱。而且要做得自然,一切显得顺理成章,不露破绽。

  杭州光复后,胡雪岩寒夜拥衾,听着那自远而近“笃、笃、当,笃、笃、当”的梆锣之声,有着空谷足音般的愉悦和感激。杭州城什么都变过了,只有这个更夫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间断过一次。

  顺着这番感慨往下想,胡雪岩就发现了打更人的可用之处:他尽忠职守,就连杭州城这么大的灾难和饥馑也都捱过来而没失职。世界上有许多差使,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去做。肯做并一本正经坚持下去的,就是个了不起的人。像这位更夫,如果让他去巡守仓库,便可让人放心得下。

  胡雪岩对人的意志力有着特别的敏感。使用陈世龙之初,胡雪岩就先给了他五十两银子。陈世龙银子拿在手,自是技痒,带着银子到赌场泡了几个钟点儿。不过还是忍耐下来,没下赌注,因为誓言在先,犯了誓言就前功尽弃,也没脸再见胡先生。不能赌也甚以为憾,买了二斤酒,咕咕嘟嘟喝了,蒙被大睡。

  对于人才品行上的最大要求,用胡雪岩的讲法,就是:“不可拆烂污。”这本来是生意上做搭档的基本准则。意思是既然在一条船上共生死,如果有人做手脚,坏声誉,那这船就没法行驶了。

  再大的摊子也是大家挣下来的,创业艰难毁业易。后来胡雪岩生意有漏,问题也正出在自己的档手身上。

  做事的手面,反映的是人的气量。这就好比大家闺秀显示出气度、涵养,而小家碧玉显示出娇媚、可爱。能收能放,调度自如的一个人,可以让他负起方面之任;锱铢必较,算计精确的人,宜司明细账目,不适于跑外场。像周少棠那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才,恐怕方面之任也还太亏了他,须得罗织入幕,引为上宾。“弄个舒舒服服的大地方,养班吃闲饭的人,三年不做事,不要紧,做一件事就值得养他三年。”

  这一番用人的道理,是胡雪岩听从了嵇鹤龄的劝言,才逐渐牢固树立起来的。

  胡雪岩知道人手重要,是在他再逢王有龄,有机会开阜康,汇协饷的时候。那时王有龄有事总得他去出个主意,而他又有私立门户来干的意思。“钱是有了,但要事情办得顺利,还得有人。如果是光开家钱庄,自己下手,一天到晚盯在店里,一时找不着好帮手也无碍。而现在的情形,自己在各方面调度,不能为日常的店面生意绊住身子,这就一定要找个能干而且靠得住的人做档手。”

  这是用人动机之初,用人也要用在时候。

  待他生意开始做大,连朋友们也替他着急:“有句话我早想跟你说了,依你现在的局面,着实要好好用几个人。牡丹虽好,尚须绿叶扶持。光靠你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到底也有分身不过来的时候。”

  “我说句很老实的话,你少读书,不知道怎么把场面拉开来。有钱没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紧,只要敬重懂的人;用的人没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这个名声传出去,自会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门下。”

  胡雪岩“光棍抹布心”,一点就透。他自己也情知人手不够的苦恼,生意的茬线一条一条接上,应付这些生意的人却很少,好比有饭吃不下,实在是可惜。

  生意逼着胡雪岩去用人,越是本事大的人,越要人照应。皇帝要太监,老爷要跟班儿,只有叫花子不要人照应。这个比方虽不大恰当,不过做生意一定要伙计。

  依胡雪岩的心思,自己是眼睛盯着天下,要做天下生意的人,将来的市面,要撑得其大无比,没有人照应,赤手空拳,天大的本事也无用。

  用人到了顺手时,胡雪岩对用人大有领悟,原来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用人。用人先要识人,眼光、手腕两样俱全,才智之士,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了。

  除了直接投奔胡雪岩,在其门下行走的档手、伙计,胡雪岩还很注重利用各种特点的社会朋友。

  比如,尤五,地方漕帮头目,和此人关系好了,生意上的来往多受关照,一路畅通无阻。又如,古应春,汇丰银行在华的高级协理,通过他,可以和洋人顺利接洽借洋款、购军火的生意。

  再把三人各自的优势拿出来,就可做出一番好看的市面来。

  胡雪岩把朋友关系看得很重要。

  “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限,就算有三头六臂,又办得了多少事?要成大事,全靠和衷共济。说起来我一无所有,有的只是朋友。要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朋友才会拿你的事当自己的事。没有朋友,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还是没有办法。”

  朋友之间和衷共济,优势互补。自己做不到的事,朋友可以做到。用人就好比借梯,借别人之长为梯,帮助实现自己向上攀登的目的。“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吾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智者、勇者、贪者、愚者

  商业活动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有合适人才承担。在挑选人员时,注重的应是其能力能否胜任该项工作,而不是与此无关的其他什么标准。用人的目的是“成事”,用后能“成事”就是用得其人。因此,能力或者说“才”应当是第一位的。中国人的传统,往往太强调“德”,有时还过于看重资历、背景、学历、对上级的服从等,其结果常常使平庸之辈占据要津,尸位素餐、毫无建树。而一些才能之士却因为有这样或那样的欠缺而得不到重用,怀才不遇,长期受压抑。由压抑而生怨气,怨气生而离心离德。如果实行了这样的用人政策,商业活动的前景必然衰败。

  事实上,德才兼备的人才自然是最为理想的人选,而事情往往如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有才之人未必尽德,有法之人未必有事。如果求全责备,就会选不到人才,事业也会因人才的匮乏而停滞。

  况且,每个人的天资、秉性、爱好和特长是不同的。中国古代兵书将人分为“智者”、“勇者”、“贪者”、“愚者”四类。四种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智者”追求建功立业;“勇者”向往实现凌云壮志;“贪者”谋求利禄;“愚者”不顾牺牲。社会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他们在生活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关键是能否驾驭他们为己所用。

  才德不可兼具,行事特点又各不同,就需要“因其至情而用之”。《施氏七书讲义》中说:“在人虽有不同之材,而在我则有因任之要。彼之智足以谋,吾则与之谋,彼既足尽其智,岂不足以立其功乎?彼之勇足以制敌,吾则使之应敌,彼既得以鼓其勇,岂不足以行其志乎?彼惟贪也,吾因而诱之以利,则彼必邀趋其利。彼惟愚也,吾因而用之以诚,则彼必不顾其死。”

  胡雪岩在其商事活动中,四种人才皆常兼用。胡雪岩也深谙各种人才的脾性特点,适时地加以引导利用。

  如果就胡雪岩自己的出身和经历来讲,胡雪岩最为欠缺的就是“智”,也就是知高远、断正误的能力。也许有人会说,胡雪岩那么精明一个人,怎么会缺乏“智”?事实上,我们这里所说的“智”,是“方以智、圆而神”中的“方智”。胡雪岩的精明能干,证明了他在“圆而神”方面有着过人的发挥,如果说他有智,也至多是“圆智”。圆智至多是处世的方法技巧,而不是对世事原则的广泛全面的认识。因为他是学徒出身,自小为生计而奔波,少有学习的机会,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和层面也不深,所以他虽能体人情、重义气,但对规范的学识却一窍不通。不说与经世致用无关的纯粹学识了,就连与商业活动关联较紧的知识,比如官场制度、外文常识、西洋各国的基本概况,他都所知甚少。这种知识之“知”(即“智”,即“方智”)的欠缺,就影响了他的商业活动范围。

  不过胡雪岩自知其不知,所以能尽力利用各种人才,以弥补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欠缺。当代企业家牟其中的一些做法,与他颇为类似。牟其中深知自己学识范围有限,但是他能够广交朋友,搞商业的朋友,搞金融的朋友,搞教育的朋友,搞经济的朋友,搞军事的朋友,甚至专业到搞飞机、搞导弹的朋友,他都交。按照牟其中的说法,我自己虽然没有学到这些专业,但我交了学这些专业的朋友,我自己也就成了这一方面的专家。不必我自己去学,只需依靠我的这些朋友,我就可以在这些领域纵横驰聘。如此说来,有了这些朋友牟其中自己也就成了金融专家、教育专家、经济专家、飞机专家、导弹专家、桥梁专家、道理专家……正是假借各种专业方面的优势,牟其中才能用三年时间坐下来谈判,和化工、铁路、商贸、外交、军事诸方面人才打交道,完成了几十个亿的跨国易货,用中国的日用工业品,换回了俄罗斯的大型客机。

  胡雪岩以一个学徒的出身,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对各方面知识的需要自然十分强烈。比如,做丝生意,需要有人懂得丝蚕的养护、收购、仓储等知识;要和洋人打交道,需要懂外交,懂外国规矩;要和官府打交道,需要深谙官场制度,礼仪用语。同是一纸官文,胡雪岩只能读出字面事情,换个人就可以读出轻重缓急,前后的差别足以影响一桩大宗生意。

  所以胡雪岩和古应春一见如故。古应春是汇丰洋行在华从事经营活动的早期代理。在洋场混久了,对外国典章制度、工业农业等方面了如指掌,对于外国人的经商方式、行为特点也都熟透。胡雪岩能得此人之助,和洋人打交道就不至于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了。胡雪岩自己不知道的事,古应春知道。借洋款时,多少钱的利息,什么时间还,以何种方式还,通过古应春,都可有个大致不差的判断。所以洋人就不大可能提出过于悬殊的条件,胡雪岩也不至于蒙着头吃亏。西洋诸国的国内生产情况变化,古应春有足够多的朋友,足够多的渠道,及时了解到各国经济起伏。有了这层了解,在西洋人硬撑着不收蚕茧时,胡雪岩已事先知道,西洋各国这一两年受灾,本土的蚕丝供应大减,除非他们自己愿意丝织厂关闭,否则他们必须接受胡雪岩这方面的条件,按胡雪岩开的价收购茧丝。正是由于胡雪岩有了古应春这样的好帮手,才能垄断中国上海洋场的丝业贸易长达二十几年而不衰。

  在与何桂清打交道时,胡雪岩就发现,自己对官场上的事,仅至府县,省里的事能猜出几分,至于京官的各种缺分,他就茫然无知了。不知道京官的品秩就无法参与出谋献策,更不用讲借此谋取厚利了。有过这种抱憾的经历,胡雪岩就格外着意接近各种人物。比如饱读诗书的嵇鹤龄、宫中行走的小军机徐用仪、户部尚书的弟弟宝森等。和他们交往,胡雪岩了解了不少官场知识。这些官场知识,既包括死的知识,比如,官阶排列顺序,见面必守的规矩;也包括活的知识,比如,礼当某官执首而宫中实宠某人,由于各官性情不同而宫中有所调整等。对胡雪岩来说,需要的就是这些零碎的官场知识。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乱后调入军机处,曾商议再借洋款。时逢东宫太后崩,按规矩要停议。但是胡雪岩事先已经从徐用仪那里了解到,此次东宫仙逝,实属西宫下的毒手。既然如此,表面上的礼节固然要考虑到,稍有越矩之事也不会过于深究。这样看来,借款之事倒不必因为这个意外而停下来。况且,左宗棠收复西北,威震海内外,朝廷正不知以何作为酬谢,稍有擅专,自然也不至于引起龙颜不悦。有了这些了解,胡雪岩也就没有任何负担,一心一意地去办借款了。

  至于解读官书,胡雪岩更是外行。而且分析官场荣衰,目的是要帮助自己下定做各种生意的决心。事属隐秘,就不便聘个文书帮忙。所以胡雪岩培养了几个亲密至好。一个是浙江道台德馨,一个是古应春,一个是尤七姐。有了内圈人物,而且是懂规矩、善揣测的内场人物,胡雪岩就很少失误,把他苦心经营所做成的官势、商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洋人帮助小刀会,引起两江督抚的震怒,胡雪岩提早得到消息,知道督抚联名上折,要朝廷关闭丝茶市场,惩戒洋人。消息知道得早,而且是从秘密渠道揣摸而得,就显得既准确又鲜为人知。凭着这一判断,胡雪岩第一次放胆屯丝,扳价不卖,直到洋人出高价求售,获利甚丰。胡雪岩通过这些朋友,把官场的消息化成了商场的利润,颇和国民党时期四大家族亲眷利用政策,在股市债券上买空卖空,牟取暴利类似。不过胡是凭朋友、凭本事,后者却是凭地位、凭后台。后来在胡雪岩生意失败,钱庄生意崩溃时,凭着尤七姐对官文的分析,胡雪岩知道事情尚有转机,所以才能有条不紊地着手收拾残局,为时人称道:“在落魄之中,气概光明,曾未少贬抑。”我们不便假定在没有正确分析官方态度时胡雪岩可能的处理方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有了预先估计,胡雪岩的行为更从容了。

  在现代生活中,知识的掌握和对所掌握知识的运用常常不能两全。这不光是机遇问题,还因为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一个人一生能在一两个方面专精就已经很不错了。基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分工。既要有拥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又需要有调度各种专业人员使之得到合理利用的管理者。若按类型分,胡雪岩属于后者。

  用古应春等,是用其智谋。“彼既足尽其智,岂不足以立其功乎?”而结交尤五、魏师爷、俞武松、跷脚长根等江湖之人,则是用其“勇”。

  勇毅之人,多讲求一个“义”字。所以使用这样的人才,需要鼓起他们的侠义之心,让他们自己觉得事情非如此办不可。

  在使用智谋之人时,胡雪岩最大的长处是善于听话。凡有智有谋之人,都喜欢别人向他请教,而他自己亦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胡雪岩会说话,更会听话。不管那人是如何的语言无味,他都能一本正经,两眼注视,仿佛听得极感兴趣似的。同时,他也真的是在听,紧要关头补充一两句,引申一两义,使得滔滔不绝者,有莫逆于心之快,自然觉得话题投机而成至交。

  勇毅之人则更需要氛围。比如,对于尤五,胡雪岩想搬动他去和沙船帮讲和,以邀沙船帮出人护送粮米到杭州。这时单纯讲道理,恐怕并不能促使尤五下定决心。毕竟,和自己的对头讲和,是一件面上无光的事。但是,身负重担的胡雪岩在尤五面前屈膝一跪,情势就大为不同了。于公,整整一个杭州城的老百姓在盼着这救命粮,早一日运去粮食,就有可能多救活一人;于私,胡雪岩若以爷叔之尊向后生行大礼,事非危难决不至于如此。既然如此了,也见得人命关天,诚心天鉴。于情于理,尤五都没有了退路,只能应下这事,把面子抛开不提,非把事情办好不可。

  好多时候,对于江湖之人,并不需要多发一言,情势只要明摆在那里,且无私心掺杂,江湖人感其诚,则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魏师爷一听说胡雪岩运送军火有了困难,本来自己已经陷了进去,却爽快地答应自己退出抢劫军火的计划,并且愿意冒着几十年难兄难弟反目的危险,把这个忙帮到底。为什么?为的就是胡雪岩够朋友。这批军火生意做下来,替朋友们赚脚费的考虑多,替自己赢大利的考虑少。人家已经明摆着替兄弟们考虑了,自己当然不便只为分杯羹,去参与劫持。

  胡雪岩的“因人致用”术不仅表现在对不同性格的人加以区别使用上,而且敢用有缺点之人,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