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 > 忏悔是为已犯的罪哭泣,并不再犯那使人哭泣的罪(1)

忏悔是为已犯的罪哭泣,并不再犯那使人哭泣的罪(1)

  忏悔是为已犯的罪哭泣,并不再犯那使人哭泣的罪(1)

  太多理性,太多大道理,最后,我们不妨抛开所有的理论、光环或枷锁,回到黄光裕、回到这个具体的人。肯定有很多人会追问一个问题:黄光裕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笔者更愿意讨论这样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黄光裕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在1987年之前,黄光裕是纯白色的。在南方那个偏僻的小乡村,他艰辛却努力地生活着。他聪明、敏感、自强、友爱、倔强。在世界眼里,黄光裕是一张小小的白纸;而在黄光裕眼里,世界是一张大大的白纸。他们都渴望着早一点把对方的空白涂抹成自己心目中斑斓的五彩。

  在1998年之前,黄光裕是嫩青色的。在硕大的京城里,20几岁的黄光裕渺小如粟。他勤奋、大胆、坚韧、上进、机灵、羞涩。即使冷漠寒冷的北京,也阻拦不了他青涩的爱情爆芽、阻止不了他青涩的事业抽枝。

  在2004年之前,黄光裕是火红色的。仅仅17年时间,黄光裕变得无比强大,曾经硕大的京城都无法盛下他的野心和梦想。他火红色的热情,迅猛地向全国扩散流溢。他狂热、执着、坚硬、野蛮、自信。在商业领域他开疆拓土,速度快过成吉思汗、热情高过拿破仑。

  在2006年之前,黄光裕是金黄色的。因为2004年国美的借壳上市,他让自己的身价如魔术般一夜狂增,达到了上百亿的天文数字。他惊喜、慷慨、自妄、放纵、虚荣。在这片阔大的国度上,这个曾经的穷小子终于让自己的名字散发出黄金般的光泽,成为中国梦最完美的阐述者。

  在2008年之前,黄光裕是深灰色的。在2006年底,因为《财经》杂志的一屁道,让黄光裕与其兄长陷入“调查门”的漩涡之中。虽然后来涉险过关,但从此蒙上了浓重的阴影。他焦虑、不安、固执、偏激、侥幸。他走得太快,没有想着停一停急驰的脚步,让灵魂和理智也跟上来。

  在2008年底,黄光裕变成了墨黑色。因位拘查,关于他的各种传闻纷纷扬扬。他涉嫌操纵股价、他涉嫌官商勾结、他涉嫌非法洗钱、他涉嫌违规贷款、他涉嫌向境外转移资产、他涉嫌豪赌……“黑社会老大”这顶大帽子,在他满怀愤懑地抵触了数年后,终于像紧箍咒一样套牢在他头上。他沮丧吗?后悔吗?自责吗?怨恨吗?清醒吗?一切不得而知。

  而网上有一位网民的眼光很独特,他看待黄光裕既不是崇拜也不是仇视:“黄光裕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但在我心中,一直觉得他有些可怜。16岁初中毕业随着大哥来北京做生意,中间经历了多少白眼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后来虽然成了中国的首富,但是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并没有消失。当时(2005年9月)黄光裕还不像现在那么出名,媒体也才刚刚习惯他的存在,他似乎是一下子就出名了的。当时的他,已经有些江湖大哥的样子了,剃了一个大光头,一上台就双手抱拳:‘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大哥’。回答媒体提问的时候,也还是有些害羞,说话非常谨慎,像是刚刚出道的明星,坐在椅子上的姿态,则有些刻意地做出大哥模样。那时得知,黄光裕的办公室有400平米那么大,平时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很少和下属沟通,非常孤独,也非常用功,因为事必亲躬,曾经累得眼睛出血……”这个网民写的是一个五色杂陈的黄光裕,看了也自然让人心中五味杂陈。

  原罪的交给历史、现罪的交给法庭。黄光裕现在更应该花时间思考的,恐怕是自我的救赎问题。其实,黄光裕可以从自己信仰的宗教中,找到这种自我救赎的力量。

  人背弃上帝而寻求自身的安全与独立可以借助不同的手段,比如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虚妄的幻觉,或者靠不断攫取权力和财富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等等。因为世俗的奔波而日益疏离上帝的黄光裕,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回归并忏悔?

  天主教中有忏悔的传统,忏悔是清除罪孽的内在方式。《圣经》中这样的情节枚不胜举:大卫这样说:“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主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诗32:5);但以理也会这样认罪说:“我们犯罪作孽,行恶叛逆,偏离你的诫命典章”(但9:5)……

  什么是忏悔?忏悔就是对于罪性的自觉,或者说是对人类生存悲剧性的自觉。中世纪的经院派神学家说:“悔改是为已犯的罪哭泣,并决意不再犯那使人哭泣的罪。”、“悔改是一种哀痛的报复,就是因过去所犯的罪而惩罚自己。”

  忏悔可以分解为“内心的痛悔、口头的认罪和工作的补过”。而在《旧约》时代的犹太人,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赎罪的目的:一是通过献祭;二是严守律法。

  笔者曾经在一篇《民营企业家如何“洗大澡”?》的文章中提出了“断根、赎罪、养晦、舍得”的八字方针:

  断根,就是斩断过去的种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因为某些部门对权利的垄断,生存空间狭窄的民营企业家不得不与某些官员进行“权力寻租”。这种官商勾结形成了极端恶劣的经济环境,养成了部分民营企业家投机取巧甚至违法乱纪的恶习。而在法律与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他们仍然有钻法律漏洞的习惯与冲动。不断根,被逮住只是迟早的问题。

  赎罪,就是为过去的不规范行为“买单”了事。利益,是激发社会矛盾永远的动力;利益,也是浇灭人类怒火永远的甘泉。你捐款也好、你提高职工福利也好、你提生品质量也好、你改善生态环境也好,每一次的“额外付出”,都让你的原罪减轻一分。当然,对企业家来说,最好的同时也是最擅长的“赎罪”行为,就是“消灭”穷人和闲人--在中国,第一大问题是人多,第二大问题是“待富者”多。这么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么多的下岗职工,这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靠企业家们来化解,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多一个穷人,对于富人而言,就意味着多一分危险。“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一书中如此告诫:“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