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洪秀全评传 > 六、最后的奋斗

六、最后的奋斗

  1861 年是太平天国后期局势逆转的关键一年。

  1860 年10 月,清廷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调整和重建了相互关系。由于江南大营溃灭,东南清军虚弱,清廷不惜引狼入室,企图"借师助剿",规复苏浙。外国列强认为太平天国是开放长江以及实现条约特权的障碍,决定支持清廷,参与镇压革命。因而,中外反动势力由对抗转向妥协,太平天国则面对更加强大的敌手,承担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历史使命。同时,八旗、绿营溃败,清廷只得借重汉族实力派,胡林翼早就为湖北巡抚,曾国藩则接管两江总督,满汉权贵关系进一步调整,曾国藩统一指挥军务,结束了清军的战略指挥分裂的局面。因此,太平天国利用敌军矛盾,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实施遇到困难,军事战略上面临严峻考验。面对孤危的形势,洪秀全的选择是,不屈不挠,坚持反清、反侵略的伟大斗争,誓死保卫天国,不惜战斗到最后一息。但足,在如何组织和调动广大军民英勇奋战时,却犯了多方面的错咎,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失误,终于未能实现战胜中外反动势力,保卫天国生存发展的崇高目标。相反,天国内外局势不断恶化,最终导向覆亡。

  (一)战略指挥:从解救安庆到保卫天京

  后期军事形势恶化的转折点是安庆失守。当各路大军集中东线,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南时,湘军恢复元气,乘虚东犯,包围天京上游门户安庆。 1860 年9 月下旬,洪秀全批准第二次西征的决策,以陈玉成、李秀成为主力,沿长江两岸西进,于明春会师武昌,以解安庆之围。之后,陈玉成当即率军沿长江北岸西进。但李秀成新获苏、常地盘后,本位观念滋长,不愿与湘军力争上游,因而对第二次西征持消极态度,在苏州按兵不动。为此,洪秀全"严诏颁到",令李秀成立即领兵赴上游扫北,李秀成仍然"不欲扫北",洪秀全"盛怒,责罚难堪"。李秀成不得不领兵出征,但他却阳奉阴违,"逆主之命,信友之情"①,目的在于赴江西、湖北招兵,而非会攻武汉。李秀成兵团因此沿途迂回滞留。当陈玉成按期于3 月抵达黄州,进逼武汉时,李秀成却杳无信息,陈只得回师迳援安庆。李秀成迟至6 月到达武汉外围,见陈玉成东返,遂决定回师经略浙江,为其弟开辟地盘。李秀成的失误致使第二次西征功败垂成,安庆形势危急。陈玉成援军与湘军在安庆外围血战,洪秀全又令洪仁玕率天京、皖南诸王前往增援,力救安庆。但均为湘军击溃,进援失利,安庆遂被台围,于9月失陷。陈王成退守庐州。洪秀全辽怒于陈玉成、洪仁玕,革去二人职权。对李秀成不顾上游的错咎却未作处置。西线局势严重恶化,湘军继续进犯,逼近庐州。陈玉成经叛徒苗沛霖诱至寿州被俘,于1862 年6 月死难。从此,陈玉成兵团悉数歼灭,皖北基地沦入敌手,"江山也弃去了一半"。②由于上游屏蔽尽被剪除,天京处在湘军直接威胁之下。

  其时,李秀成兄弟占领并瓜分浙江,虽然扩大了李氏地盘与实力,但无法挽回安庆失守后的军事颓势。

  -----------------------------------------------------------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13。

  ② 转引自罗尔纲《英王陈玉成自述跋》。

  -----------------------------------------------------------

  攻陷安庆后,曾国藩得志猖狂,制定了三路围攻太平天国的战略计划:其弟曾国茎为正面,督湘军主力东犯天京,另有四支水陆湘军策应;左宗棠、李鸿章为偏师,分别与列强勾结,进犯浙江、苏南,牵制李氏兄弟,策应天京战场。曾国荃冒险轻进,于1862 年5 月底进逼天京西南。面临最后决战,洪秀全决定乘敌立足未稳,集中兵力歼敌破围。但李秀成却对天京会战抱消极态度,他率军进攻上海,与外国侵略军发生激战,企图获得上海财源和进口军械,加强实力,再与湘军决战。洪秀全严诏停止攻势,李秀成回到苏州,开会商讨战略部署,认为湘军"初来之势","其势甚雄,不欲与战",主张蹈袭对付江南大营的战略经验,加固天京防务,使湘军久围师疲,之后,以逸待劳,"再与交战解围"。①但洪秀全严诏催逼,忠王无奈,只得调集将士援京,但行动迟缓。迟至10 月中旬,雨花台会战爆发,湘军防御严密,以逸待劳。两军血战46 天,太平军未能突破湘军防线,李秀成突然下令撤兵。洪秀全"当殿明责"李秀成"有自图之意",并给以革爵的处分。②正面解围失利后,洪秀全又制定了"进北攻南"的战略计划,令李秀成进击皖鄂,迫使湘军回救,以解京围,并诏令其他各路大军在皖南策应。李秀成认为天王的"进北攻甫"是"一味蛮为",还从权力斗争角度推断这一行动是"忌我之势,密中暗折我兵",仍然消极拖延。①先令林绍璋进兵皖北,他却到苏州部署防务。直到1863 年3 月,才渡江入皖。结果因湘军防堵,皖北缺粮,于5 月猝然退兵,渡江时遭到湘军水师堵截,太平军主力损折一半,元气大伤。"进北攻南"又归于失败。

  -----------------------------------------------------------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24。

  ②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而526。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而528。

  -----------------------------------------------------------

  洪秀全对雨花台的失败,作了一番反思,曾在1863 年11 月下诏告诫全军说:今兹天朝失去光荣,妖魔助其仇敌,必因各人奸邪行恶,不守正道之故;只有朕个人在宫内祈祷是没有用的,因为吾人离开真理,不守天父之教,失败与灾难是其结果。尔等奉令献出一切私人财物于圣库,但尔等留为己有。尔等奉令赦免被征服者及对所占各城邑之人民,勿事压迫,然尔等并不遵行,看看今之结果如何?自今以后,各宜悔改,勿待更大的灾祸之莅临,人人当奋勇与敌人及其番鬼盟军作战。务须恪遵朕之诏命,勿惧妖魔好谋,奋勇作战,以致得到天下太平,大业成功。

  洪秀全号召将士"奋勇与敌人及其番鬼盟军作战"。当淮军与"常胜军"攻苏州时,慕王谭绍光率领太平军誓死抵抗,杀伤大批敌军,直到1863 年12 月,被叛徒杀害,苏州旋告失守。杭州太平军坚守城池近半年,直到1864年3 月才主动撤转江西。护王陈坤韦坚守常州半年,痛击中外联军,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5 月城破巷战,力竭被俘,英勇就义。苏浙基地沦丧,天京成了孤城,洪秀全与广大将士面临最后的血战。

  (二)坚持爱国卫国立场,英勇抗击"番鬼盟军"

  太平天国面对的另一个敌手是狡诈凶悍的外国侵略者。英、美、法、俄等西方列强一直利用中国内战,交互向清廷和太平天国施加压力,以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它们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懦弱的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与清廷勾结,一再向太平天国施展外交讹诈、宗教渗透直至武装干涉,企图保持和扩大殖民利益。但是,洪秀全和太平天国不同于清廷,尽管缺乏近代外交经验,甚至出现某些失误和幻想,但一直坚持爱国立场和民族尊严,谱写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英雄篇章。现分层论述如次:其一,坚决抵制列强宗教渗透1860 年,太平军占领苏南,上海的外国传教士颇为欣喜,相继赴苏州、天京活动,与太平天国上层人物交往接触,企图说服他们,彻底改造拜上帝教,使其内容基督教化。列强支持传教士的活动,指望透过宗教渗透,控制太平天国意识形态和宗教权力,进而促成中国殖民地化。其中以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最为典型。早在1847 年,洪秀全曾赴广州从罗孝全学习《圣经》和基督教,他一直怀念这位老师。 1860 年10 月,罗孝全到达天京,力图劝洪秀全放弃拜上帝教义,接受西方的"福音","使福音得普遍传播中国"①,但遭到洪秀全的抵制。双方引发一场辩论。内容涉及"三位一体",洪秀全上过天堂,东王杨秀清"赎病主"的称号等。洪秀全批驳了基督教关于上帝--耶稣--圣灵三位一体的论点,坚持上帝有一个家庭,"天父是我自己的父亲,耶稣是我自己的哥哥,和我同由一母所生。天父和天兄使我成为统治者。"①他向罗孝全宣传他"升天"的故事,并劝他相信,"承认我和神的这些交往,比洗礼一万次还要好。"②罗孝全认为东王杨秀清"赎病主""称号是不确当的","只有基督才是唯一的救世主"。洪秀全批驳说:"东王

  是上帝的爱子,他虽然没有赎罪,但是,他赎病。"③洪秀全坚持拜上帝教义,拒绝用基督教改造拜上帝教。罗孝全企图不能得逞,不得不于1862 年11 月离开天京,返回上海,并在《北华捷报》上撰文攻击洪秀全和拜上帝教。继罗孝全之后,艾约瑟也怀着同样目的,于1861 年3 月到达天京,并和洪秀全展开直接的文字交锋。艾约瑟撰写《上帝有形为喻,无形乃实》一文,阐明上帝无形,世人未见的观点。洪秀全把题目改为《上帝圣颜惟神子得见论》,并对艾文内容进行了评点。他坚持上帝有形,世人可以见到,声称自己是上帝次子,亲眼见过上帝。之后,艾约瑟又给洪秀全送上过去若干篇论述基督教、拜上帝教教义的文章。对此,洪秀全作了简短回答,列举了自己和长次兄见到上帝的事实,回应艾约瑟的挑战,维护自己王权上帝授予的理论依据。

  -----------------------------------------------------------

  ② 简又文《太天国全史》(下),页2135。

  ① 《洪秀全革命之真相》,《太平天国》(六),页825。

  ①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94。

  ② 同上。

  ③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95。

  -----------------------------------------------------------

  对洪秀全执着坚持拜上帝教义,艾约瑟十分失望,无可奈何地承认,外国传教士"批评他的错误的任何言论,他总是坚决地,但是很和善地予以反驳。"他"发现传教士们的叙述是错误的,他总给予修改并退回";尽管他对外国传教士到中国传布基督教的忠诚热心表示赞赏,但"这些赞赏,却不会导致乐意修改他的任何观点。"①另一位传教士富礼赐长期呆在天京,也试图做洪秀全的思想转化工作,但同样一无所获,他说:"关于基督教的真理,他(指洪秀全--引者)已被许多人忠告、函告、解释、宣讲,形形式式,不啻苦口婆心,然而他比以前更为顽梗。许多传教士小心翼翼地已传给他不少的'正道',但他一概充耳不闻。"而且,洪秀全对圣经的权威也表示怀疑,"我们最好的经本,都被他用朱笔在旁批上'天意',全弄破了。如果他辩才有碍,无言可答之时,他便说,他曾上过天而你则否,于是就使你语塞而退了。"②传教士满怀希望而来,却扫兴而归。他们把拜上帝教改造和容纳到基督教体系的企图与努力均告失败。

  -----------------------------------------------------------

  ①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304。

  ② 《天京游记》,《太平天国》(六),页950-951。

  -----------------------------------------------------------

  其二,坚持独立主权,反对列强的外交讹诈与武装干涉。

  1861 年3 月28 日,英国侵华海军司令何伯率舰驶泊天京,向太平天国发出照会,无理要求太平军切勿进入上海及吴淞境内,否则,英国"必以武力还击",公然以武力威胁阻止太平军进军上海。洪秀全严正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3 月31 日,英国侵略者再次提出这一要求,声称"太平天国当局及其军队不得阻止土产商品输送到前述口岸或地方,也不得阻止英国商品从这些港口地方运入内地。"对此,太平天国代表重申,"天王允许不伤害外国人士,但是,不能禁止太平军进入上海附近百里以内地区。"①而对贸易问题则提出,以英国战舰应给安庆守军运送粮食为交换条件,但遭到英国拒绝。太平天国代表遂严辞拒绝承担保护中英贸易的义务。之后,双方继续谈判。太平天国当时正集中力量第二次西征与解救安庆,进军上海"并不是今年军事计划的一个部分"②天王决定作出暂时妥协,同意在1861 年内不进军上海、吴淞,以尽力争取外国列强的"中立"。年底,英国再次提出同一要求,洪秀全立即断然拒绝。李秀成则于1862 年1 月大举进攻上海,洪秀全批准了这一行动。

  太平军不畏强寇,英勇打击侵略者,屡挫英法联军。李秀成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③李鸿章、左宗棠也为之畏慑,他们承认,"夷人之畏长毛,亦与我同。"④"西兵为贼众所慑,从此不敢出战。"⑤。

  -----------------------------------------------------------

  ①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中》,页202。

  ②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页203。

  ③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24。

  ④ 《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6。

  ⑤ 《李文忠公全集》,奏槁,卷1。

  -----------------------------------------------------------

  (三)失误之一:强化皇权

  苏南基地开辟后,太平天国衰而复振,洪秀全开始着力解决天国内部出现的政治难题。当时,最主要的矛盾是外重内轻的政治格局。洪秀全要想摆脱困危,必须提携和依靠地方将帅征战赴援,因而这些将帅在两年之间皆封王爵,各成山头,经营一片地盘。其中,陈玉成据皖北、李秀成据苏南,实力最强,构成天国东西屏蔽。诸王拥有军队、地盘、财源和地方行政人事大权,渐成割据之势。洪仁歼推行新政时就试图强化中央集权,逐步削弱和收回地方权力。但遭到诸王抵制,李秀成抗拒尤力。洪仁玕感到,诸王对他的新政举措不愿支持,而且多有干扰抵拒,新政很难在各地推行。至于其他中枢官员更不在诸 王眼里,李秀成干脆把蒙得恩、李春发等人视为孽臣。这样,除了洪秀全,中枢的政令、军令不易贯彻。洪秀全深深感到,地方诸王权力过大,必须加以制衡和削弱,才能确保天王**体制的顺利运作,维护洪氏江山的一统和稳固。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强化皇权,整合地方势力。

  第一,任人唯亲,"专信同姓之重"

  天京事变中,石达开辅政时,洪秀全十分猜忌,遂重用自己二位兄长掣肘石达开。这二位兄长平庸贪劣,败坏朝政,逼走石达开,引起朝中文武反对。李秀成在1858 年春守御天京时,就奏请罢黜安、福二王。洪秀全无奈,只得照办。但集权于自己手中。直到1859 年夏,洪仁玕赴天京,因为是同姓族弟,又有才干,遂立即封王,擢为军师,指挥地方将帅,曾引起普遍不满。洪秀全不得已,逐次封陈、李等人为王,平息了愤怒,但并没有解决矛盾。洪秀全也没有改变任人唯亲的观念,而是继续擢拔亲贵参政,以此制衡异姓势力。 1860 年春,洪秀全重新修订颁布的《太平礼制》,将第三、四子封为光王、明王。之后,洪仁发、洪仁正诸子又陆续封王。洪仁发、洪仁达削去王爵后一段时间内仍冠以"显千岁"、"信千岁",其位阶竟排列在东西王之下,干王之上。 1860 年12 月19 日,《幼主诏旨》规定洪仁发、洪仁达"爵同西王"。 1862 年,天王改封洪仁发为信王、洪仁达为勇王,重新任用他们控制朝政。1861 年4 月2 日,洪秀全下诏"永定印衔",开列了20 位权贵的名单,洪氏亲族、附马,都排在地方诸王前面。之后,天王和幼主相继下诏,塞进更多的亲贵,地方诸王名次更加落后。这一拙劣做法显然不能改变既存权力格局,而且引起诸王反弹。李秀成兄弟拒绝改制,抵制西征。安庆失守后,洪仁玕、陈玉成相继被革,李秀成乘机与林绍璋"内外阴结",统率百万大军,隐与中枢抗衡。洪秀全则任其长次兄擅权,与李氏兄弟对抗。洪、李矛盾涉及权力分配、战略指挥、地盘等各个层面,直到太平天国覆亡。

  第二,"众建诸侯",滥封王爵,分化和削弱李氏兄弟实力

  面对李氏兄弟势力坐大,又抗拒中枢,洪秀全采取"众建诸侯"的策略。

  首先,乘李秀成举兵入浙,封陈坤书为护王,镇守常州,肢解李秀成苏南地盘,形成新的山头。之后、皖南诸帅,黄文金等晋升王爵,脱离李秀成节制。洪秀全进一步大封李氏兄弟部属为王,其爵位与李氏兄弟相同,这样,洪氏兄弟直接调动众王,李氏兄弟则指挥不灵。而众王各据一城,不愿舍弃地盘而外出征战,在战争中支援心理淡漠。李秀成十分恼恨,"屡具本奏主,格不从奏"、并遭降黜处分。李秀成则以抵制援京予以报复,与天王软拖硬抗,对天京保卫战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面临危局,权力斗争并未缓和。 1863 年夏,洪秀全与李秀成发生严重战略歧见。忠王认为开京已成孤注,建议"让城别走",而且批评了天王进北攻南的战略失误,导致苏州战局逆转。洪秀全严厉斥责忠王怕死,不准其理政,"王次兄勇王执掌,幼西王出令,有不遵幼西王令者,合朝诛之。"李秀成被冷冻月余,苏浙局势更加恶化。①洪仁玕也被洪仁发等排斥出京,"催兵解围",可是,苏浙将帅"惮于无粮,多不应命。"②天京形势危急,雨花台、印子山相继陷落。李秀成只得奏请赴苏杭组织援京、洪秀全与朝臣逼其助饷银十万,以40 日为限。9 月,洪秀全封李秀成为真忠军师,出京筹援。但是,陈坤书等对此消极,忠王嫡系悍将部永宽等完全绝望,图谋降清。因此,苏州战事失利,李秀成逃至丹阳,李世贤屯兵溧阳,曾计议"别作他谋"。但李秀成留恋母亲、家眷,轻骑驰回天京。

  忠王奏陈"国业将亡"的险恶形势,洪秀全"深为疑忌,京中政事俱交其兄洪仁达提理,各处要紧城门要隘之处,概是洪姓发人巡查管掌。"李秀成部属都在京外。留城眷属组成千余人的武装,由忠王指挥,"专作守城之事,某处要紧,即命我行",并不与闻政事。因而,朝政"并未实托一人,人人各理一事","凡具奏言,天王言天说地,并不以国为事。"城内粮米告竭,"盗贼蜂起,逢夜城内炮声不绝,抢劫杀人",③陷入混乱。

  1864 年6 月3 日,洪秀全病逝,幼主继位,"提政无决断之才","军又无粮,兵又自乱",④已经无力久守孤城。7 月19 日,湘军爆破城垣,天京陷落,天国败亡。

  -----------------------------------------------------------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28。

  ② 《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46。

  ③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36-537。

  ④ 同上。

  -----------------------------------------------------------

  (四)失误之二:强化神权

  洪秀全不仅在权力分配的举措上竭力强化皇权,而且利用拜上帝教,透过强化神权,为天王**和洪氏家天下制造神学理论根据。于是,他把太平天国的复振归结为皇上帝的权能和护持,实际上也是自己的英明和正确,因而,严重忽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的献身精神。随着形势转危为安,他越发热衷于梦中的神人对话,寻求上帝的庇佑,汲取战胜清军的精神力量,杜撰洪氏王朝万世一系的神话。

  1860 年下半年起,洪秀全渐渐荒于政事。他让儿子出面,封赏了一批批勋旧功臣,自己则更加勤理"天事",撰写不少著述,发出了大量诏旨,大力阐发"天情",发展宗教理论。

  1860 年8 月9 日,他发布《谕普天番镇爷哥带朕幼共治理世界诏》,并以幼主名义颁发《谕普大番镇嘉尔朝天朝主真诏》,又颁布《谕西洋番镇齐认爷爹天堂通诏》,要外国人认识"万邦归爷是真理","真命幼主为尔万邦元首"。要外国人"忠心敬爷亲","真忠报国","齐认爷爹天堂通"①。

  未久,又刊刻《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极力渲染他1837 年升天的神话,由洪仁发、洪仁达出面作证,以加强洪秀全上天堂、见上帝、上帝派他下凡作万国真主等情节的真实性。

  太平军占领苏南,他以梦为据,下诏说是东、西王率天兵天将收复的。

  又说,他在梦中打死四虎二狗。他用这些梦兆证明攻取苏南是上帝意旨,广大将士应该"欢喜顶江山",拥戴"爷歌朕幼"江山万万年。

  洪秀全还试图向外国宣传洪氏家庭的特殊地位。早在1858 年就诏示英国使节额尔金称:朕立动主继耶稣,双承哥朕坐天都。幼主一半耶稣子,一半朕子连天麻。代代幼主上帝子,双承哥朕一统书。

  洪秀全把幼主说成耶稣的继子,又是自己的儿子,上帝只有这位兼承两房的嫡长孙,当然是唯一的真命天子,从血统和宗法上肯定了洪氏世代统治天下万国的独尊地位。

  面对地方实力派的强悍势力,洪秀全标榜"改政",借用宗教神权,强化洪氏父于的皇权。在1861 年3 月7 日,天王下诏将"太平天国"改为"上帝天国",以实现"爷哥朕幼坐天堂"的家天下政治目标。②可是,22 天后,洪秀全再次"改政",于3 月29 日将"上帝天国"又改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严诏各级文武:"凡出示以及印内俱要刻'天父天兄天王'字样安入,不遵者五马分尸。军称天军,??兵称御林兵","皆算其一人之兵","何人敢称自兵者,五马分尸。"洪秀全试图以一纸诏书改变兵为将有的割据状态,收回军权,必然遭到实力派抵制。李秀成兄弟并不认真执行,李世贤为此落职,可是却不能削夺他的兵权。①1860-1861 年,他钦定、批解"前、旧遗诏圣书",写了80 条批语,大量发挥他是上帝亲子、他和耶稣、杨秀清都是一个老妈所生的理论,极力神化自己和太平天国,批驳圣经中三位一体的教义,试图消弭圣经与拜上帝教义之间的矛盾。1862 至1863 年一段时间,洪秀全几乎每天都要颁布一篇诏旨,据时在夭京的陈庆甲说:"每日午后放炮九声,悬伪诏于门外,所言皆天话、梦话,并无一语及人间事。"②洪秀全频传"天语",强调奉行"天命",反复宣传其"父子公孙"的神学体系,目的在于给洪氏王朝披上神秘的宗教外衣,教化广大臣民忠诚天国,誓死保卫洪氏江山,并为幼主继承大业、号令天下制造神学根据。

  同时,他还透过神学迷信,处理和诠释军国大事。如他诏令太平军东取苏常,是因为他母亲梦见东西南王"奏去打苏州"③。每当取得胜利,他就归于天父天兄,说什么"爷爷出头显神迹,??任妖飞变总落狱","天要诛他一锅煮";每当失败,又归于未能虔敬天父天兄。面对困境和逆转,他缺乏正确有力的对策,一味用宗教语言搪塞敷衍,说什么"万有爷爹不用慌","天下太平漫(同慢)漫来";"遵父兄君万战胜",只要"一条心对天对主,何愁残妖不易歼?"以此麻醉自己,欺骗众人。

  直到天京被湘军合围,洪秀全还在大言不惭地吹嘘,他的天兵如洪水,何惧曾妖头之类的昏话。当将士缺粮饥疲不堪时,这位统帅却要大家吃野草,说是"甜露",而不去强令其长次兄打开私家囤积的粮仓,以救饥荒。洪秀全指望上帝拯救天国,而不信任李秀成等忠勇将士,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加速天国的覆亡。

  -----------------------------------------------------------

  ① 所引诏旨均见《洪秀全集》。

  ① 《洪秀全集》。

  ② 《改太平天国为上帝天国诏》,《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5。

  ① 《李秀成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533。

  ② 《太平天国史料丛编简辑》,第六册,页402。

  ③ 《洪秀全集》,页198。

  -----------------------------------------------------------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