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 第六章 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2)

  第六章 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2)

  第六章  工业精神就是吃亏精神(2)

  从1995年开始,格力开始了全面的质量整顿,开始构筑格力的质量体系。为了确保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不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格力专门出台一项制度:企业高层、中层干部不能开配套厂。要开工厂的话就必须离开,而且格力也不用你的配件。

  在朱江洪牵头下,格力制订了针对日常生产工艺环节质量的“总经理12条禁令”,对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操作作了严格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其中的一条,一律予以辞退或开除。比如在贴海绵的这一道工序,如果工人的行为不规范的话就可能会被炒鱿鱼。很多工人开始不理解,我不就是贴歪了一点点,没有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怎么就可以炒掉我呢?但是格力管理层认为这对企业的品牌、形象是极为重要。由于海绵贴得不规范,导致了空调运转时的噪音,或其他的负面影响,就是对品牌的严重伤害,所以你可能被炒鱿鱼,令行禁止,不少员工因此离开了格力。在董明珠的补充下,“总经理禁令”增至14条,在格力电器深入人心。

  在格力创业早期,朱江洪就要求下设的技术部、质检部、企管办、总装分厂联合向公司实行产品质量承包,并在总装分厂厂部悬置了一把大铁锤,产品若是不达标,就由四个部门的责任人当众用铁锤砸碎,以示警醒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决心。格力还成立了“质量宪兵队”,由朱江洪亲自担任队长,专门监督检查各环节中的质量问题。2002年以来,格力电器推行了通用电器、摩托罗拉、丰田等著名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法——“六西格玛管理法”,使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向世界一流企业靠拢。

  早期格力空调生产完全是组装,一台空调需要从国内外几百家供应商那里采购1500多种元器件,质量控制中有着“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原理,每个零部件合格与否直接决定着整机的性能。格力曾经在台湾采购了一批有问题的零部件,结果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对格力在江苏的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公司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转变江苏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印象。为此格力用了一个最笨的办法,从1995年起成立了“筛选分厂”,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都要经过各种检测挨个“过筛子”,合格后方能上生产线。螺丝、电容等小玩意都不漏过。同时,公司采购部门还要直接对产品负责。

  这个拥有500多名员工的筛选分厂引进了一流的检测设备来多层把关,还根据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制定出企业的标准,自主研发了多种专用检测设备。空调铜管的氟利昂泄漏检测,一般只须水检、氮检、电子检三道关,格力却花了几千万元又设了一道氦检在国内空调企业中,能够设立筛选分厂从源头起就严抓产品质量的,格力是唯一一家。这家有神秘色彩的分厂严格管理,严禁参观,而且对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保密,每年格力会对合格率高的供应商进行嘉奖。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做这样的重复工作,是否值得?格力人的解释是,如果格力空调的合格率仅为99%,那么,就意味着一年有一万多用户要为维修空调而拿出休息时间。这种从源头抓质量管理的“笨办法”,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格力空调的返修率只有千分之几,目前正在向万分之几的目标迈进。格力品牌最大的亮点——可靠性和质量,恰恰是基于内部一丝不苟的检验和管理获得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