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第十七章 “火炬”前后

第十七章 “火炬”前后

  火炬战役多计谋,英美重用老吉罗;

  五星上将无济事,达尔朗君遭枪祸。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年头的春天,大局已定。交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苏联战场开始反攻,全世界瞩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在取得胜利。德国已成为强晋之未,意大利已经一蹶不振,太平洋方面,日本的侵略已被阻遏,而中国的抗战力量正在大大加强,在北非,战局也开始好转,盟国已经不再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正酝酿着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综观世界战局,全球性的反攻形势即将成熟。但在此时此刻,戴高乐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受人拥护的伙伴中我是相当孤立的,在富翁当中我是个穷鬼。在这种情况下,我满怀希望,但也万分忧虑,因为在未来的战斗中,无论如何总应该有法国。法国当前的中心问题,不仅是能不能把敌人赶出国土的问题,而且是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前途问题。假使法国一直衰败下去,本身的威信将丧失殆尽,官的独立自主也就不存在了。它将从平静的海面不停地沉沦下去,从受敌人的奴役变成盟国的附庸。相反地,如果它能在恢复统一的基础上东山再起,那就什么也不会损失。只要战争期间法国是个交战国,而又团结在一个政权的周围,它的前途就有保障。”

  然而,团结在什么样的政权周围呢?在戴高乐看来,当然不是维希政权。在法国和全世界人民面前,它是一个投降政府。在法国的灾难中,群众再也不相信那不久前由于失败而垮台的政治体系。最有代表性的人在这一点上比任何人都坚定,有些人还持保留态度,也有一些人对维希那只破船还抱有希望。

  就在戴高乐考虑法国前途的时候,在苏联红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罗斯福和丘吉尔也在着手考虑他们的作战计划。对美英来说,在欧洲登陆的“霸王”计划,与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两者相较,无疑后者对他们好处更多一些,如果美英于1942年在西欧登陆作战,那就要同法西斯军队作殊死的斗争,势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是英美所不取的。而北非和西非是法国维希政府的殖民地,这时维希政府同美国有外交关系,在那里登陆风险要小得多。

  从殖民利益考虑,英美也各有打算。对英国来说,一旦占领北非,盟军可以威胁隆美尔的后方,解除埃及之围;把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军队赶出北非,可以确保直布罗陀的安全,恢复地中海航道,维护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进而掠夺这些殖民地,特别是中东的石油。英国工业巨头对此十分感兴趣。对美国来说,罗斯福最怕德国占领西非、北非,然后东进与从苏联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进而在印度同日本军队携手;西边从达喀尔通过大西洋中部最短的航道进逼巴西,威胁美国的安全。所以美国急于消除这个威胁。另一方面,美国也想控制西非、北非和地中海,窥伺中东。1942年7 月15日,即霍普金斯等赴伦敦前夕,罗斯福对这位心腹交底说,如果进攻西欧的计划不能实现,那么可考虑的是北非和中东。丘吉尔提出的“火炬”有很大的优点,“它将使我们获得西非,并为最后控制地中海奠定基础”。在这里,美国的目的,就是趁法兰西帝国之危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因此,这一计划对戴高乐实行“高度保密”。

  按着1942年7 月份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开始在伦敦拟制的“火炬”作战方案,经过反复磋商,9 月20日经罗斯福和丘吉尔最后批准,“火炬”方案确定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和阿尔及利亚的奥兰、阿尔及尔三处同时登陆。参加“火炬”作战的美英远征军共有13 个师,650艘军舰和运输船。首批登陆的部队为7 个师,共约11万人。此外还有几个主降营将参加这次行动,其任务是占领敌防御纵深内的机场和要地。这次登陆的空中保障,将使用

  1700架飞机,其绝大部分都驻守在直布罗陀要塞。双方并确定,由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担任副总指挥。

  即将开展的“火炬”战役,将戴高乐卷入到一个异常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去。尽管起初各方面的情况都于他不利,特别是罗斯福玩弄只顾政治成功而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式”的把戏,但戴高乐终于取得了他政治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胜利,在这场政治搏斗中,法国方西主要出场的人物有吉罗将军、达尔朗海军上将和戴高乐本人,经过一番较量,戴高乐击败了地方上所有的反对势力,排除了美国特使罗伯特·墨菲的外交干涉和各种计谋,作为法国无可非议的代表出现在舞台上。

  战役开始之前,也就是1942年这年秋天,戴高乐虽然猜测到盟国的军事意图,然而对于盟国的计划和密谋却一无所知。他觉察到,打破他孤立状态的关键在于罗斯福。他已派他的特使达斯蒂埃到过华盛顿,但成效甚微。现在他决定派第二个特使——已在伦敦参加他的阵线的社会党的抗战运动领导人安德烈·菲利普,让他带去一封给美国总统的私人信件。这封信开门见山,谈到一些根本问题。他说,法国承受了1914—1918年战争的主要负担,虽然它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已元气大伤,疲惫不堪了。法国在战略上和策略上的错误,以及缺少盟国的支持,导致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使法国重新投入战争确有必要。他本人毅然承担起这个责任。

  戴高乐在信中说,他不是一个政客,当然不赞成他和他的追随者介人政治,如果这意味着参加党派之争、但如果这意味着捍卫法国的利益,为了法兰西而同敌人作战,那么他确实已参与了政治。他驳斥了认为他对战后法国有个人野心的种种流言蜚语。有人认为他想成为独裁者,或认为法国人民竟会容忍独裁,这些想法都是无稽之谈。美国总统在法国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威望。但是美国总统应该与哪一个法国打交道呢?昨天的法国?维希的法国?还是明天的法国,人们尚未看到其形状的法国?不,他申辩道:战争期间算得上法国的唯有现在的战斗的法国。戴高乐要求罗斯福“为了我们共同战斗的神圣事业的利益,全面地直接地审查美国和战斗法国之间的关系”。这封10月26日签署的信虽然及时交到了,但罗斯福总统并没有给予答复,原因是,此间他已经物色了一个名叫亨利?吉罗的法国人作为他执行北非政策的工具。

  亨利·吉罗是五星上将,军阶高于戴高乐。他的军人生涯非同凡响,并且由于众所周知的“无政治野心”而为美国人所赏识。他挺拔魁梧,戴高乐在梅斯时是他的部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德国人俘虏过,但成功地逃跑了。而今他又故技重施。尽管已63岁,他还是用绳索逾墙逃出了柯尼斯坦因监狱的城堡,并于1942 年的4月到了瑞士。冒着纳粹用十万马克的悬赏要他首级的危险,他到了法国的未被占领区,受到了贝当元帅的召见,并同他进行了“诚挚的谈话”。后来维希政府的总理赖伐尔试图说服他向德国人自首,被吉罗予以拒绝。最后他得知,如果希望德国人给他自由,他必须签署一项效忠于贝当元帅的声明。美国人决定和他打交道的时候,并不了解这一点,然而维希选择了适当的时机广播了吉罗给贝当的信。信的全文如下。

  为了消除你对我的态度的种种疑虑,继我们上次谈话之后,我想表达我对你的耿耿忠心。承蒙你偕同政府首脑向我阐明了你们所奉行的对德政策。我完全赞同你。我以军官的名誉向你保证:决不做任何可能妨碍你们和德国政府之间关系的事情,也决不妨碍达尔朗海军上将和皮埃尔·赖伐尔总理在你的最高领导之下去执行由你授予他们的任务,我的过去就是以保证我对你的忠诚,我请求你,元帅先生,接受我忠贞不二的保证。

  且说戴高乐,在得知吉罗将军逃出柯尼斯但因德国监狱并于1942年4月来到瑞士之后,不失时机地公开赞扬了这位将军,并派密使向他提出了为了法兰晒的利益而合作的建议,此举使戴高乐赢得了声望。事实上,他给吉罗指出的前景是在未来解放法国的战斗中,统率一支统一的法**队。然而,吉罗对戴高乐这个提议却不予理睬。他认为,凭着他的资望和上将的军阶,只要在北非一露面,所有的人就会向他靠拢,向他靠拢的人无疑也包括戴高乐,何等狂妄啊!

  当时“火炬”正在暗中筹划,为了使这一战役顺利进行,美英两国除在军事上作好充分准备外,还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争取维希法军归顺,企图“兵不血刃”地占领“法属北非。因此,物色一位有“威望”的法国人显然是很必要的。而在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心目中,再也没有谁比吉罗将军更合适的了,这位“斗志坚强”的高级将领,在德国惊险而大胆的越狱奇迹已经传为美谈。丘吉尔在1937年参观马奇诺防线时曾在梅斯见过吉罗一面,当时他负责指挥马奇诺防线的主要部分,吉罗曾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越狱后在德军后方的惊险事迹告诉过丘吉尔。丘吉尔也越过狱,他们两人有共同的经历。如今,在他当上了集团军司令官以后,他又重演他青年时代的英勇事迹,这事迹甚至更为轰动。奇怪的是,早在4月间,当罗斯福的“秘密的战争婴儿”——“火炬”作战计划尚未诞生时,丘吉尔就给总统发去下列电报:“我对古罗将军越狱到达维希一事极感兴趣。此人在实现你所寄予厚望的事情上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请将你所知道的情况见告。”

  如今,在6个月之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变得极为重要了。美国人已和吉罗将军举行了秘密会谈,并拟定了计划,在决定性时刻把他从里维埃拉送到宣布罗陀。他们对“要人”寄于很大的希望,“要人”是吉罗的代号。丘吉尔在11月3日致电罗斯福说:“‘要人’来电说,他已决定立即前来,并要求派一架飞机将他送往直布罗陀。为安全计,艾森豪威尔已复电劝他乘坐一艘在美国舰长指挥下的英国潜艇,该艇正在海岸附近等待。”在海上饱尝虚惊后,吉罗和他的两个儿子被安全地送到直布罗陀盟军司令部。

  在此期间,英美的庞大舰队已驶近目的地。在北非登陆是西方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性的战役。盟国最初计划于1942年10月在北非登陆,由于艾森豪威尔坚持要作好准备工作而推迟了一个月。“火炬”行动不只是对英美军事政治同盟效率的第一次考验,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也是严峻的考验。

  10月底,差不多拥有900 艘舰艇的巨大舰队驶离英国海岸。这支舰队要航行190Q 海里,10 万名士兵走上了新的战斗航程,10 月5日,载着艾森豪威尔的“飞行堡垒”终于把他送到了直布罗陀。盟军指挥部设在这里,丘吉尔打电报给他说:“直布罗陀的岩壁掌握在你手里,是不会发生危急的。”不日,他们就要向“法属北非”发动进攻了。

  “法属北非”,包括法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法国投降后,维希政府在“法属北非”约有20万军队,500 架飞机。在法国土伦和法属北非各港口,尚有4 艘战列舰、12 艘巡洋舰、40 艘驱逐舰、20余艘潜艇和其他船只。维希政府及其法属北非的军政首脑,与美国国务卿赫尔有联系。他们中有些人不愿站在德国一边打仗。魏刚、吉罗、朱安等法军将领,与美国驻阿尔及尔的总领事墨菲关系也很密切。魏刚曾向墨菲表示:“假如你仅仅带一个师来,我将向你开枪;假如你带20个师来,我就要拥抱你了!”

  11 月7日,艾森豪威尔将军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把在法军中“享有盛誉”的吉罗将军接到直布罗陀,想利用他的影响使北非的维希法国倒向盟国。正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维希政府外交部长兼法军副统帅达尔朗海军上将巡视北非回国后,他的儿子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在阿尔及尔住了医院。由于病情危急,促使这位海军统帅于11月5日飞回北非。因此,正当英国即将大举进攻之际,他恰巧在阿尔及尔。这是一个奇怪而麻烦的巧合。罗伯特·墨菲希望他能在盟军登陆前离开。可是达尔朗由于关怀他儿子的病,在阿尔及尔多逗留了一天,住在一位法国官员费纳尔海军上将的别墅里。

  近几个星期以来,盟军在阿尔及尔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法**事长官朱安将军身上。他与墨菲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但是墨菲并没有告诉他具体的登陆日期。

  11月7日午夜稍过,墨菲访问了朱安,告诉他登陆的时刻已经来临了。一支强大的英美联军,在占绝对优势的海空军的支持下,即将开到北非,几小时之内即可登陆。朱安将军闻讯不禁大吃一惊。他原以为他可以控制阿尔及尔的全局。但是,他知道,由于达尔朗在此,他的职权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他手下只有几百名热情奔放的青年。他知道得很清楚,军政府的一切领导大权都已转移到这位身为维希政府副元首的海军上将手中。只要达尔朗在此,一切手握实权的效忠于维希的法国人,决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

  经过商议,墨菲与朱安决定打电话给达尔朗,请他马上到他们这里来。在凌晨还不到两点钟的时候,朱安将军打电话唤醒了达尔朗,声称有要事需要面商,当达尔朗听到了英美联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后,他暴跳如雷,气得满脸涨红。他说:“我早就知道英国人是愚蠢的,但是我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比英国人聪明一点。现在我开始认为美国人所犯的错误之多也不下于英国人。”达尔朗对英国人的反感是人所皆知的。长期以来,他一直投靠轴心国。

  1941年5月,他不但同意把达喀尔供德国人使用,而且同意德国人假道突尼斯向隆美尔的军队运送给养。魏刚将军当时制止了这一叛逆行为,因为魏刚将军当时是北非负责人,他说服贝当拒绝了德方的要求。同年11月,德国人认为魏刚不可靠而将他免职。现在事过境迁,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也有新的起色,希特勒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达尔朗的态度虽稍有改变,但他依然是彻头彻尾地效忠于卖国投敌的贝当元帅的。因此,尽管墨菲和朱安百般劝说,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也只是答应发电报请求贝当允许他自由行事。一连串无情的事件,使他陷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在战役开始之前,为了争取维希政府和法属非洲各国领导人对“火炬”行动的支持或守中立,罗斯福总统曾分别给维希首脑贝当、西班牙头目佛朗哥、葡萄牙总统卡蒙纳将军、阿尔及利亚总督夏泰尔以及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统治者发出了字斟句酌的电文,要求他们为盟军提供合作。最有意思的是,在草拟致贝当的信时,丘吉尔曾提醒罗斯福,贝当“利用自己的名望给我们的事业所带来的损害,是任何地位稍次的人物都做不到的,对他不能太仁慈了”。但是,罗斯福还是以反法西斯大局为重,给他写了一封热情的规劝的信,信中仍称他为“法兰西共和国元首”。希望贝当和盟军合作,解放北非,清算德意法西斯的罪行。“我现在正把一切情况向北非的当局详加说明,呼吁他们为抵御轴心的威胁而同我们进行合作。我的明确目的是支持并援助法国当局和他们的政府机构。这就是这些美**队眼下要达到的目的。”罗斯福在信中进一步指出:“我无需告诉你,最终的和更大的目的就是从轴心的枷锁下把法兰西和法兰西帝国解放出来。这样做,我们也就自然地保证了南北美洲的安全。我也无需一再向你宣称,美利坚合众国不想占领别人的领土,而且永远记住我们之间的历史性友谊和彼此之间多方的援助。”

  出乎意料的是,罗斯福这封10月15日的电报发出后,竟受到贝当这个不识时务的无耻之徒的敌视。他马上回复说:“我今天晚上接到你的军队侵略北非的消息时,感到不知所措,甚为悲哀。

  ??法兰西和它的‘光荣’存亡攸关。我们受到袭击。我们的天职是保卫自己。这就是我所下的命令。”这样,贝当为了所谓维希政府的“光荣”,就与盟军展开了一场不自量力的搏斗。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戴高乐在密切注视着盟军在北非的行动。自1942年11月7日黎明,他就约略知道北非登陆已经开始。因为英美电台叫嚷:“罗伯特来了!”“罗伯特来了!”罗伯特是墨菲的教名,所以他毫不怀疑这是远征军的代号。中午时分,戴高乐被英首相召见,来到唐宁街十号。丘吉尔和艾登友好地迎接了他,但显得有些尴尬。丘吉尔立即解释说,在海上和空中,英国人占较大的比重,但在地面上,美军人数超过英军。事实上这是美国人的一场表演,指挥官是艾森豪威尔。遗憾的是,美国人坚持要把自由法国排斥在外。“我们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丘吉尔说,“不过你可以放心,我们决不抛弃与你签订的协议。自1940年6月以来,我们就一直答应支持你。”这位首相还情绪激动地补充说,“在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你曾和我们站在一起;既然现在前景越来越光明了,我们决不会抛弃你!”

  丘吉尔告诉戴高乐,美英商议由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法**队。戴高乐听了表示赞扬和良好的祝愿。但在军事方面,他认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必定要使用突尼斯的巨大海军基地宾泽特,而盟国却没有打算在那儿登陆,对此他表示惊讶。再说他本来是可以派柯尼希师在那儿登陆的。丘吉尔和艾登对他表示赞同,但是提醒他那是美国人的责任。

  “美国人现在在非洲登陆,这件事本身是令人满意的。”戴高乐说,“你们英国和我们自由法国在非洲共同作战已经有两年了。对法国说来,我看在非洲可以重建一支陆军,或者重建一支海军为解放法国而战。吉罗将军是个伟大的军人。我祝愿他的尝试成功。遗憾的是盟国怂恿他与我不和,否则我不仅预祝他成功,还能给他帮助。迟早我们会相互谅解的,盟国的干涉越少,我们的合作就会越好。至于说现在所进行的战斗十分激烈,我丝毫也不感到奇怪。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有许多去年在叙利亚同我们扛过仗的军人,是你们不顾我们的警告把他们放走的。另外,美国人在北非要玩弄利用维希反对戴高乐的把戏。我一直这样想,到时候他们必然要还这笔帐。事实上他们正在付这笔代价,当然我们法国人也应该付出代价。但是,在我们军人的灵魂深处有道义观念,我相信这场战斗不会打很久。然而,不管时间多么短,德国人是要来的。”

  然后,丘吉尔问戴高乐对战斗法国和北非政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打算,还问他是否知道达尔朗也在阿尔及尔?对此,戴高乐回答说:“在我看来,只有统一起来。这就是说有些关系应当尽早建立。在阿尔及尔的维希政权及其代表人物必须下台,因为整个抵抗运动不允许他们存在下去。如果达尔朗要在北非为王,那就没有取得协议的可能。”

  1942年11 月8日晚上,戴高乐向法兰西全体军民,向法属北非的侨民和军政人员发表了广播演说。他说:

  法兰西的盟国,已开始把法属北非投入解放战斗里来了。他们正在那儿让大批军队登陆。这样,就使我们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成了解放法国的前进基地。??

  战斗法国已经使法兰西帝国的一部分重新参加了神圣的战争,它一直希望,一直想使其他的一切地方都这样做。其他的一切地方!特别是指法属北非来说的,我们从前在那里曾经获得那么多光荣,现在那里又有着大批的部队。

  法兰西的将领、士兵、海军、空军、公务人员们、北非的法国侨胞们,起来吧!帮助我们的祖国!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团结在一起。战斗的法兰西特别命令你们,不要考虑什么名义和形式,只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拯救祖国!所有战斗法国的成员,赞扬、欢迎和欢呼一切不怕敌人和卖国贼、敢于重新站立起来的人。不要听信奸细的谣言,说什么我们的盟友,将要夺取我们的法兰西帝国。

  前进吧!这是伟大的时刻。正是施展聪明和勇敢的时候。敌人到处都在动摇和屈服。北非的法国人,我们希望通过你们,把我们从地中海这边逆到对岸,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中去,这就是说要依靠法国人取得胜利了!

  北非战斗中、法、英、美伤亡惨重的消息使戴高乐闷闷不乐。11月9日午后,他在伦敦召见了美国代表斯塔克海军上将。战斗中的情况使海军上将感到痛心,他不相信竟会发生这样的战斗。他说:“艾森豪威尔也感到吃惊和不安。”可是戴高乐还是想采取行动。“我要派一个使团到阿尔及尔去。”他说,“我要求美国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使团到达目的地。”斯塔克答应作必要的安排。次日,戴高乐写信给丘吉尔,请求他从中斡旋,以寻求罗斯福的支持,并命令普利文、比约特、达斯蒂埃和弗雷内准备起程。

  11月11日,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日那天晚上,成千上万的“在大不列颠的法兰西人”,聚集在阿伯特大厦倾听戴高乐将军为法兰西全国人民的团结而发出的慷慨而激昂的呼吁。

  这时,一种奇妙而糟糕的局面在阿尔及尔发展着。在盟军占领了阿尔及尔之后,吉罗将军来到这里,发表了一篇广播演说,号召北非法军停止抵抗,但毫无作用。在北非的维希法国一部分上层人士中,特别是军政首脑们,仍然把贝当视为偶像,而达尔朗又被视为贝当的直接代表,北非的军官都是按他的指示办事。据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克拉克将军拍回电报说,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种观点也得到当时在阿尔及尔的吉罗将军的支持。”同时,在艾森豪威尔离开英国之前,丘吉尔曾对他说:“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话,尽管我极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一英里而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此外,从军事方面讲,盟军也力求避免“耗费大量鲜血,造成无数痛苦”。因此便同达尔朗达成停战协定。

  11月10 日,达尔朗发出停火命令。12 日,阿尔及尔以西的战斗全部停止了。

  11月中旬,盟军又继续东进,占领了突尼斯境内的一些地方。

  德国人截获了达尔朗给贝当宣布停火的报告。在德国人的压力下,贝当立即宣布不承认达尔朗有此权力,并解除他的职务。这个不识时务的法国元帅,还宣布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抵抗英美入侵,与德国进行全面合作。因此,当达尔朗在11月11 日下午下令土伦舰队一旦有被德国人俘获的危险就立即出港时,法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德拉博德海军上将,根本不予理睬。

  11 月27日,德国人开始了夺取这支舰队的行动,德拉博德立即下令将73 艘舰只沉没在港底,其中包括一艘战列舰,两艘战列巡洋舰,7 艘巡洋舰,29 艘驱逐舰和鱼雷快艇以及16艘潜艇。戴高乐在伦敦听到这个消息时颓丧悲愤已极,就是这个德拉博德,听到盟国登陆的消息时,居然想出动他的舰队去攻击盟国的海上护航运输船队。

  为了进一步发挥达尔朗的所谓“作用”,经罗斯福授意,11月13日,盟军同达尔朗达成了最后协议,即“北非的法**政官员与和平居民同盟军合作,盟军承认达尔朗管理法属北非的行政事务,吉罗将军指挥北非的所有法**队”。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诸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引起了普遍的不满。丘吉尔也感到他周围的舆论日益激昂。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之仇敌”,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

  11月16日,戴高乐拜会了丘吉尔和艾登,告诉他们,与达尔朗作交易的决定并不像他们所辩解的那样,在战略上是站不住脚的。丘吉尔忙解释说,“英国只是因为这是权宜之计才同意的。”

  “我了解英国的立场,”戴高乐说,“但我的看法是不同的。你们援引了一些战略上的理由,但这正是战略上的错误,正是与这次战争的道义性质相矛盾的。我们不是处在腓特烈向维也纳朝廷行贿夺取西里西亚的18世纪,也不是利用米兰的警官或佛罗伦萨的刺客的意大利复兴时期。况且,后来人们也没有选他们出来充当解放了的人民的领袖。今天,我们是以人们的生命、鲜血和痛苦进行战争的。”说到这里,戴高乐把法国来的电报拿给丘吉尔和艾登看,他说:“这些电报反映出来的舆论令人震惊。你们要想一想这种冒险所带来的后果。如果由于盎格鲁拉克逊人的缘故,法国一旦看到它的解放就是达尔朗,那未从军事观点来看,你们可能打胜仗,但在道义方面你们是要吃败仗的。”

  与此同时,戴高乐命令法兰西全国委员会发表了一项公报,声明与盟国在阿尔及尔的安排断绝关系。戴高乐在会见丘吉尔和艾登之后,留下来和他们共进午餐。谈话的气氛是紧张的,虽然英国首相竭力安慰这位倔强的将军说:“事态很可能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转化,吉罗在政治上已经完蛋了,达尔朗迟早也会有同样的下场,你就是荣誉,只有你一个人能站得住。”丘吉尔劝戴高乐忍耐一点,“美国人到时候会来找你的,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在这次会见后的第二天,11月17日,丘吉尔致电罗斯福说:

  “我应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这个问题,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人们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而且会在全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的舰队作战,才使一些美国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立一个达尔朗政府,这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量。”

  根据丘吉尔电报中反映的情况,罗斯福于11月18日,也就是在收到英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土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民的忧虑,同时也使丘吉尔感到宽慰。

  11月20日,总统还写信告诉首相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的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一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

  罗斯福所提到的“权宜之计”和“与魔鬼同行”,使达尔朗忐忑不安,他开始感到自己已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他在给克拉克将军的信中写道:“由各处获得的消息,都证实了这样一种看法,即我仅是一个被美国人挤干后将要扔掉的柠檬。”他还表白说,他并不计较个人地位,也并非出于骄做、野心或有什么打算,而是因为他在他的国家身居要职而有责任这样做。

  达尔朗虽然口口声声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地与盟国合作,但他却继续为非作歹,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包括那些同纳粹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狱中,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自由法国、地下抵抗运动以及英美报刊群起而攻之。达尔朗短命的统治即将猝然告终。圣诞节前一天,他在走上通向他的办公室的台阶时,被一个叫博尼埃?德拉夏佩尔的青年开枪击倒,不到一小时这位海军上将就死了。刺客认为,为法国人民铲除一个声名狼藉的领导人是他的责任。但根据吉罗的命令,他立即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并于12月26日被枪决。这位英勇的青年,当时年仅20岁。

  达尔朗之死除掉了戴高乐将军道路上一个主要障碍。但其直接后果是使一个业已混乱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12月27日,戴高乐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应邀去华盛顿访问。在去机场的途中,突然接到通知:由于暗杀达尔朗所产生的后果,罗斯福和丘吉尔已决定取消他的访问。戴高乐从机场回来,立即电告吉罗将军:“达尔朗被刺是一个警告,现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了。”他建议尽快在法国领地阿尔及尔或乍得与吉罗会晤。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