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第一章 教师之子

第一章 教师之子

  报效祖国双亲愿,教导儿子记心间;

  发愤图强怀大志,为国为民创新篇。

  夏尔·戴高乐,这位令人敬畏的将军,在法国反法西斯历史上曾经大放异彩。当你读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奇式的经历时,戴高乐将军定会成为你敬慕的英雄。

  1890年11 月22日,戴高乐将军出生在一个世代殷实的法国北方市民和下层贵族之家。这个家庭具有恪尽职守、为国效忠的传统。戴高乐家族原先居住过佛兰德、香已尼以及布尔戈尼等地。15世纪,戴高乐家族中有人和英国国王打过仗。18 世纪,有一个后裔曾担任过巴黎议会的检察官。1835年,戴高乐将军的祖父,朱利安一菲利普?戴高乐与若泽菲娜一安娜一玛丽?马约联姻。若泽菲娜虽然家在敦刻尔克拥有一家烟草工厂,却是里尔市人。这样,布尔戈尼的戴高乐家族又恢复了他们的祖先和法国佛兰德地区的联系,这是一桩颇力有趣的婚事,从社会地位看,它使布尔戈尼一个贵族文官家庭和以勤劳著称的佛拉芒人居住的北部地区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结为姻亲。从个人角度看,它使一位史学家和一位作家成为眷属。

  戴高乐的祖父有他非凡的一生。他致力干历史的研究,潜心阅读中世纪的证书,辨认和收集巴黎教堂的铭文,1839年出版了《巴黎及其近郊新史》一书。朱利安一菲利普是保皇分子和天主教徒,他认为在正统遭受严重的破坏之后,历史应该恢复其连续性,祖国应该重建。他的巴黎史是对已退休的国民公会议员迪洛尔的巴黎史的回击。他认为:“迪洛尔扬起世纪的尘埃,

  只是为了寻找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干柴,他祭起历史的亡灵,只是为了把它变成魔鬼和怪物。”朱利安—菲利普·戴高乐属于这样一种人:对于他们来说,法国历史应该使法国人团结在一起,正如宗教使圣徒们团结在一起一样。

  戴高乐将军的祖母在事业上超过了她的丈夫。她是文学界一位杰出的女性。那时,一般富家女子,最多只不过是对艺术稍事涉猎,没有人赞成她们去干什么更有抱负的事情。但不受;日思想束缚的若泽菲娜却担任了一家名为《家庭通讯》刊物的主编。她在这个刊物上大胆地发表了革命社会主义者朱尔?瓦茉斯的一些文章。然而,若泽菲娜本人并不是社会主义者,她是一位热忱的天主教徒,写过十余本虔奉宗教的著作,书中浓厚的宗教道德色彩,在当时深受称赞,她思想活跃,才思敏捷。使她一举成名的小说《阿代马尔·德贝尔卡斯托》至今仍然吸引着不少读者。此外,她的著作中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勃里昂的传记和名为《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的传记。这两部传记对她孙子夏尔?戴高乐的志趣产生了奇妙的影响。因为戴乐后来极为钦佩夏多勃里昂,而她在奥康内尔传记中所阐明的主题则与戴高乐的毕生活动并行不悻。若泽菲娜在《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中赞扬那位爱尔兰的爱国者进行了一场不流血的革命,用尊重法律和秩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这对夫妇,虽然性格各异,但关系十分和谐,他们生养了三个儿子,其中两人即是戴高乐将军的伯父。三个儿子在父母的教导下都有其不平凡之处。长子夏尔,患有痼疾,毕生从事凯尔特人问题的研究。他学会了威尔士语和布列塔尼语,并发表了一些用布列塔尼语写的诗歌,使用的笔名是巴兹·戴高乐,在布列塔尼语中意为“吟游诗人戴高乐”,他还写过一部关于19世纪凯尔特人的书,他既是学者,又是幻想家。他曾幻想把布列塔尼人同威尔士人、爱尔兰人以及苏格兰人联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凯尔特人的联邦。夏尔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而且还是凯尔特人的一名坚强的战士。他在一首战斗的诗篇中写道:“在每一个遭到夜袭的军营里,每个人都在与敌人激战,他们是不问举起军旗发出第一声集合令的人的军衔高低的。”这句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引起他的侄子夏尔?戴高乐将军的强烈共鸣,并以此勇敢地向法兰西人民发出了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战斗号召。

  诗人夏尔的弟弟是位昆虫学家,他对法国5000多种黄蜂和蜜蜂进行了分类编目。法国自然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的肖像。无论是凯尔特战士还是昆虫学家,他们都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把生命寄托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

  第三个儿子亨利生于1848年,这就是戴高乐将军的父亲。1886年亨利和表妹让娜·马约一德拉努瓦结婚。让娜是一位虔诚信教的女子,她的两个姐姐都是修女。在她的近亲祖辈中有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亨利·戴高乐身材修长,器字轩昂。他选定了军人职业,并考取了为陆军训练技术人材的巴黎工艺学院,1870年,他22岁。当时,在和德国战争中,法国正面临失败,亨利?戴高乐响应甘必大的号召,志愿加入了”国民别动队”,在巴黎被围时,他是陆军少尉,率领一排人参加了斯但斯和布尔歇的战斗。后来父亲朱利安一菲利普突然去世,家庭重担落在他的肩上,因此他改变了原先的计划,最后选择了教育为终生职业。亨利先作教师,后来当了沃吉拉尔耶稣会学校的学监和校长。亨利是一个知识渊博并有坚定道德信仰的人。他没有古怪的嗜好,他爱上帝,爱国王,爱祖国,爱青年,他把上帝和国王的思想灌输给青年一代。

  亨利·戴高乐是一位穷教士,为了抗议法院对他一位同事的不公正判决,他辞去了公职,来到一所初级中学教授文学和数学。他神情严肃,长着一双象牙一般的手,常常创作希腊哀歌。在政治观点上,他自称是“一位悔恨的君主主义者”。亨利夫妇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饭前祝福经念过之后,全家人边吃饭边用拉丁语就各种问题发表议论。星期四下午,他们常去拿破仑墓或在凯旋门前静默志哀;星期天教师带着他的孩子们去凡尔赛,有时去斯但战场。

  1871年巴黎被围困的时候,亨利是别动队的中尉,有一次在驻军突围中受伤。

  1871年的失败,对夏尔的童年来说就像一张痛苦的蜘蛛网经常困扰着他的心。戴高乐将军在《回忆录》里专门提到在他童年的心灵上形成的某种“思念法兰西”之类的教育,它是通过方形王旗和简练的碑文,通过对光荣或牺牲的回忆,通过罗斯丹·特泰依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史诗歌曲等进行的。总之,王冠、祭坛、军队和教会构成了戴高乐一家的正统思想。

  夏尔·戴高乐是亨利的第二个孩子。父母俩把他们的长子起名力格扎维埃,这次他们较为明智地把次子称为夏尔,希望夏尔长大成人之后,要与公众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1890年,夏尔·戴高乐诞生干里尔市公主街上玛约的故居。在这幢房子的正面有一个壁龛,位于高大正门上方的左侧。龛洞里塑了一尊圣母德拉福伊的小雕像,人们从铁栅外几乎难以看清。正门外围毫无修饰,这与四周各种豪华的建筑物形成鲜明对照。戴高乐家这些孩子们长大后将知道生活并不是一场游戏。法国著名作家拉古都尔说,戴高乐的世家根本不是什么“资产者”,而是一些笔墨文人、教士和国家办事人员,他们多是一些自食其力的知识分子。

  1962年,戴高乐将军也为他的家世辩解说:“资产者?我从来就不是,资产阶级,就是财富,就是占有财富的意识,或是攫取财富的**。我的家庭和我,一直是贫穷的??我从未感到与这个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联系在一起。”

  戴高乐诞生的时候,正是路易一拿破仑亲王进行彼拿巴主义实验的时候。这个身材矮小、盛气凌人的拿破仑三世,之所以能成功地取得政权,固然因为他长于权术,善于自吹,但同样重要的也是由于他的名字所具有的魅力以及人们川昔日拿破仑帝国光荣历史的怀旧之情。在八年左右的时间内,他使法国人有了一个隍全的、有权威的政府,在经济上获得了发展,甚至还在国外取得了胜利,特别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与英国结盟,打败了俄国。他像拿破仑一世那样扼杀了人民的政治自由,但也像拿破仑一世一样,由于帝国声威大振而颇得人心,第二帝国初期的稳定,无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路易一菲力普国王(1830—1848)曾在法国建立了铁路网,而拿破仑三世则把它扩大了两倍多,到1870年,法国已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工业强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了维持金融贵族和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反动的军事独裁。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竭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多次参与欧洲的争霸战争。它吞并了意大利的萨伏依和尼斯,远征墨西哥,完成了对阿尔及利亚的征服。它还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并把侵略魔爪伸进了越南和柬埔寨。

  1866年,普奥战争和北德意志各邦统一后,法国和普鲁士统治集团各怀鬼胎,加紧进行战争准备,路易·波拿巴力图通过战争,阻止德意志的统一,掠夺莱茵河左岸的德意志领土,扩**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摆脱帝国内部危机,扼杀国内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巩固波拿巴王朝的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自上而下地建立一个由普鲁士容克地主领导的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井想占领法国矿产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双方剑拔弩张。

  1870年7 月19 日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由于路易·波拿 巴的反动统治早已腐朽透顶,人民不支持,因此战争开始后,法国连吃败仗,它的虚弱本质很快就暴露无遗。8月中旬,法军主力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被围困于北部要塞梅斯;一部分由路易?波拿巴自己率领,被包围在色当要塞,9月1日色当一战,法军大败,路易?波拿巴成了普军的俘虏。 10 月27 日,

  由巴赞元帅率领的17万法军也在梅斯向普鲁士军队投降,最后导致了第二帝国的解体,就这样,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又有一个拿破仑为法兰西带来了“光荣”,也使它蒙受了屈辱。

  法国问题专家、戴高乐传记作者布赖恩·克罗泽说,第二次的灾难给法国造成的后果比1815年更加悲惨,教训该是够大的了。1871 年1 月28日,法国“国防政府”同普鲁士签订了卖国的停战协定。随后国民议会抬出梯也尔充当政府的首脑。梯也尔是一个极端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客。在七月王朝时期,他曾担任内务大臣和首相,残酷镇压过1834年里昂起义和巴黎共和派起义。在1848年革命中,他成为复辟君主制度的拥护者,支持路易?波拿巴为总统候选人。第二帝国后期,他又加入了温和的自由主义反对派。他是一个背信弃义、卖身变节的老手,私人生活和社会活动同样卑鄙龌龊。马克思说:“他的社会活动编年史就是一部法国灾难史,”涕也尔上台后加快了卖国投降的步伐,很快同德国订立了对法国来说极其苛刻的和约,不仅赔款50亿法郎,而且还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以便腾出手来对付他所面临的革命风暴。

  然而,第二帝国的失败,却没有阻挡住另一次波拿巴主义的冒险——布朗热将军的冒险。布朗热将军,1886年当上了第三共和国的陆军部长,一度大出风头,并发表过一些哗众取宠的讲演。

  他还有一个表面上的消极资本,普法战争失利,巴黎战斗刚刚开始,他就负了伤。这使他免于卷入对革命的巴黎公社社员的镇压。因此,他不仅能被军人所接受,而且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欢迎。

  但是,在反普情绪达到最**时,布朗热身上就出现了波拿巴主义了。他使民众的复仇主义情绪具体化了。他的“共和化了的”军队可以成为法国对德国人复仇的工具。

  1889年1 月,惮斯麦在国会的一次讲演中称布朗热为建立德法两国间良好关系的最大障碍。于是,布朗热一夜之间就成了“复仇将军”。但是,到5月份,内阁垮台了。布朗热立即搞起了阴谋活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法国共和时期的丑闻之一——威尔逊事件给布朗热提供了机会。格雷维总统的女婿达尼埃尔?威尔逊一直在进行勋章和奖章的交易,从中大发其财。此事牵连到许多高级人物,事情败露之后出现的长期危机,使总统和他的政府不得不辞职。在此情况下,保皇党人和波拿巴分子断定只有布朗热才能拯救法国。1889年1月,布朗热以相当多的选票被选入国民议会。扶他上台的政变也已准备好了。如果布朗热真的像他在演说中所表白的那样坚定果敢,政变也许会获得成功。然而,他那轻浮和懒惰的本性却占了上风。布朗热在慌乱之中抛弃了他的追随者。过了不久,眼看要受到起诉,他逃到布鲁塞尔去了。

  30个月以后,他在情妇的墓旁自尽了。

  就在布朗热危机达到**时,又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巴拿马运河公司倒闭的事件。该公司董事长费迪南·德莱塞普斯和他的同事,被控告犯有贪污罪。1892年,丑恶的贿赂内幕被揭开。该公司为了掩盖它的真实财政状况和滥用新筹集的资金,曾广泛收买议员、部长、官员和报刊编辑,不仅共和党温和派头子被收买,连激进党的首脑克列盂梭也在受贿之列。在政府的庇护下,法院竟宣判受贿人“无罪”释放。臭名昭著的巴拿马丑闻向世界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资本主义生意人的共和国;在那里,政治同其他一切一样,只不过是一种买卖。”

  在共和政府的统治下,帝国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局不稳,执政头目频繁更换,是法国政治腐朽的一个表现。在法国议会中,井没有一个持久稳定的资产阶级大政党,而是党派众多,有所谓“多党政治”之称。各党派在选举前夕很容易联合,又很快散伙。党派之间的不断斗争,引起内阁频频更迭。

  1873至1890 这18 年间,先后更换了30 多个内阁,平均每届政府执政

  时间只有6个多月。巴拿马丑闻、威尔逊事件和布朗热的未遂政变,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保皇派和一些资产阶级反动政客,为了转移人民的斗争视线,又制造了一个所谓“犹太军官德雷菲斯向德国入出卖情报的案件”,煽动沙文主义情绪,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反犹大主义的恶浪。几年后查明,德雷菲斯是无辜的,真正的罪犯是一个法国籍的匈牙利军官,但共和党温和派政府极力捂住真相,不愿重新审理,这一系列丑闻,使广大选民认为共和国的政治家们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尤其是面对着普鲁士作为最强的大陆国家在欧洲崛起,感到形势危机,不少人心中滋长着一股强烈的复仇情绪。

  夏尔·戴高乐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听父亲讲述他在德国人包围巴黎时负伤的经过,听母亲回忆她的双亲在得知踌躇满志的巴赞元帅率领全军投降的消息时潜然泪下的情景。亨利向儿子指出,理想中的法国庄重威严,笃信宗教,国势强盛,而如今道德堕落,国难当头,问题丛生。尤其是由于排犹引起的对年轻的犹大军官德雷菲斯的陷害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不满。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军队的威信,不少军官辞职,报考圣西尔士官学校的人数也减少了。年轻的戴高乐痛恨军、政界的**,若千年后,夏尔?戴高乐对德蕾菲斯事件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

  “正当民众的感情开始与军队疏远的时候,由于命运的摆布,爆发了一场最有可能加深各种恶意的危机。在这场可悲的审讯中、足以毒化民众情绪的做法无所不有。控告者伪造证据,不负责任,恣意攻击,更增加了司法方面错判的可能性;但是,有些人或出于信念,或为了国家利益,决心维护为国效力的统治集团的一贯正确性,他们惶恐不安地拒绝承认司法上有什么错误。案情越来越扑朔迷离:一大堆纠缠不清的事件,各种各样的阴谋诡计,又是但白交代,又是撤回证词,又是互相决斗,又是自杀事件,还有辅助审讯,使对立的双方都火冒三丈,并常常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这时出现了一股有害的疯狂情绪,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坏了法国人对自己力量象征的起码尊重(分裂的法国人正在用这种力量使自己团结起来),同时也破坏了人们的信念、友谊和相互尊敬。”

  一位专门研究戴高乐生平的作家说,要完全理解当时的情况,夏尔?戴高乐还小了几岁,不过他那时的年龄倒足以使他在后来认识到,德雷菲斯事件对他父亲那一辈人意味着什么。国耻和失败,爱国和祸国,信念和宗教,这些都是亨利?戴高乐对儿子教诲的内容。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夏尔·戴高乐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重振法兰西的宏愿。

  戴高乐除了受惠于父亲的教导外,还受到一些进步作家和政治家的影响。夏尔在童年时代,最喜欢读诗人罗斯丹的作品。在他十岁生日这天,父亲带他去看罗斯丹的《小鹰》。他被这出爱国主义的戏剧迷住了,一回到家就说他将来要当兵。后来,他把这位诗人的作品《西哈诺》全都背了下来。佩居伊是戴高乐青少年时代崇拜的文学家和爱国者,这种崇拜后来毕生不衰。这位严肃而神秘的诗人,深受柏格森的影响,他与柏格森一样对陈旧思想厌恶之至。他写侍笔法细腻,精巧悯熟,大部分都以圣女贞德为主题。诗中表明他理想中的法国是基督教美德的化身。在他看来,法国是母亲,她的儿子们的责任就是为她效劳,这个观点对夏尔?戴高乐一生都有很大影响。

  戴高乐从小就喜欢博览群书,不仅读罗斯丹的作品,对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作品也十分喜爱。他认为柏格森的作品蕴藏着无穷的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他曾阅读了这位哲学家的《物质与记忆》和《创造性的进化》等著作。当时的柏格森被称为思想自由的代表,是直觉主义的捍卫者。他提倡一种“思念法兰西”的教育和对伟大个人命运的坚定信念。

  他成了这位早想脱离凡俗的年轻人心目中的武器和旗帜。后来,当戴高乐成为军事理论家和政治实践家的时候,他还常常以柏格森为动力。

  在这位富于幻想的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历史小说和名人传记也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不仅从历史中认识过去,而且也要学着从历史中展望未来,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作品,尤其对战史和战斗英雄故事十分感兴趣。从阿莱西亚军营到色当军营,从加洛林王朝教育法到著名政治家法鲁的教育法,从龙格维尔夫人的武装出征到贝雷公爵夫人的鲁莽行动,从法国古时的盐税改革到当今的国家财产法,他都能通今博古。戴高乐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从法兰西15个世纪的历史中得出两大教训,并以此作为他的理论基础,如同把柏格森思想作为他的方法论基础一样,作家拉古都尔说,这是夏尔?戴高乐坚信不移的两种不可多得的思想:从菲利普·奥古斯特到布朗基,法国历史是一个整体,法兰西民族也是一个整体;除非出现“分裂主义分子”,否则人人都可以为国效劳。他对法兰西延续性的坚定态度,使他兼容各种学说,他认为排他性只会危害不可分割的民族整体的生命。然而这个民族在他看来应是坚定的民族!他后来在《法国和它的军队》里写道:“我当圣西尔军校生是为重新夺回阿尔萨斯地区,也是要让法兰西旗帜发出耀眼的光芒!”他认为为了祖国的振兴和繁荣富强,每一个公民都应作出自己的奉献。

  夏尔·戴高乐在童年,除了爱好书籍外.就是喜欢玩打仗游戏,而且他玩得似乎比谁都认真。一天,小弟弟皮埃尔哭着跑回家来,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夏尔打我了。”妈妈追问根由,皮埃尔说:“我们玩打仗,我装特务,送情报时被抓注了。我没有执行司令官的命令??”

  “哪个司令官?”妈妈急着问。

  “就是夏尔!”弟弟说,“我没有把情报吞掉,我把情报交给敌人了。为此,夏尔把我痛打一顿。”

  还有一次,夏尔的哥哥格扎维埃由于一直装扮德国皇帝而感到腻烦了,想换着当一回法国国王。但夏尔不答应,他生气地喊道:“不行!不行!法国是我的!”

  凡是见过1900年间夏尔·戴高乐的人,都能记起,他是个眼睛里显露出勇敢精神的瘦弱儿童。有的人说,他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他的老同学说,他总是垂下眼睛,然而他对自己十分自信。十几岁时,他像同龄的孩子们一样,喜欢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来,曾摔倒过一次,大家把他抉起来,问他:“你心里不怕吗?”一“怕?难道我丧失了火花?”

  夏尔·戴高乐14岁时,他在父亲的告诫下更加用功学习,成了班上的尖子。15岁那年,他又在诗歌创作上作了一次尝试。他偷偷地写了一短诗剧,取名《苦相逢》,剧中描述了一个天真的过路人被一个奸诈的恶棍骗走了钱财的不幸遭遇。他把稿子寄给一个文学刊物。这家刊物让他选择,要么接受25法郎的报酬,要么发表他的作品。他的禀性使他选择了后者。

  戴高乐中学快毕业了,他已经下决心要当军人,他对父母说:“我打定主意了,我准备报考圣西尔军校,我要当个军人。”夏尔认为,在国势日衰的情况下,投笔从戎是报效祖国的最好的方式。他在巴黎准备了圣西尔入学考试。

  1909年8 月,他得到通知,他已经被录取了。他的军人生涯就要从此开始了。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