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二、第二次台海危机和周恩来与毛泽东的默契

  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处理的是中美国家之间的关系,属于外交范围,国际政治范畴。中国改变对台湾当局的政策,则是处理国内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当然,这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连,在具有爆炸性的复杂的三角关系中处理问题时,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好“度”。

  作为政府首脑,炮击金、马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周恩来在第二次台海危机中,处理中国——美国——台湾三角关系中的大陆和台湾关系时,所依据的判断主要是:中国政府愈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美国就会愈压蒋介石接受“两个中国”。由此,加深美蒋矛盾,推蒋向大陆靠拢。周恩来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这次台海危机中,周恩来所组织实施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所指示的:现在我们需要帮助蒋介石来反对美国。具体政策表现上,就是“拉蒋”,突出反美,反美是第一位的。

  在美国人看来,第二次台海危机爆发是在苏联人支持下出现的。因此,美国在就远东多种势力均衡方面进行评估时,已经非常现实地估计了苏联的实力,因而他们将局势看得非常严重:“由于有苏联进行干预的危险,那年九月的几周里台湾海峡危机所产生的局势异常紧张,其严重程度不亚于到那时为止包括柏林危机在内的任何危机。”〔1〕正是有过这种估计,才使美国人坐到谈判桌前来。当然,会谈选在华沙重新开始也还有个交涉过程。为了重开会谈,中国方面首先作了努力。一九五八年一月十四日,王炳南大使给约翰逊大使发了正式信函,内称,如果美国方面有继续会谈的意思,就应尽速派出大使级代表。三月十二日,马丁(Edvin W·Martin)回信答复说:“美国方面代表是我,我随时准备与中国代表会谈。”同日,杜勒斯在东南亚条约组织理事会堪培拉会议上鼓吹,美国坚持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2〕三月二十五日,中国方面赖亚力(王炳南助手)以不能同意美国单方面改变大使级会谈标准为理由,回报了马丁,强调中国政府也不能同意会谈无限期地中断下去。〔3〕随后,中国外交部于四月十二日发表声明,指责美国拖延会谈,并公开了会谈中断的经过。中国方面的作法在于向全世界表明,会谈中止的原因不在中国而在美国。四月十四日,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对中国的立场加以反驳,并表示,美国认为会谈应该继续下去。〔4〕

  之后,互相指责拖延会谈的责任在对方政府的声明不断。一九五八年六月三十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从即日起十五天内,若美国政府再不派大使级代表恢复会谈的话,“中国政府将不得不认为美国决定终止会谈”〔5〕。对此,美方迅速作出反应,杜勒斯于七月一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美国想把大使级会谈的地点从日内瓦换至华沙。如果中国同意变更地点的话,美国代表将由驻波兰大使雅克布·比姆大使担任。”〔4〕为了维护美国的面子,又说:“这不是向中国的最后通牒低头,而是美国认为应该在六月三十日向中国递交变更地点的备忘录。”〔4〕在这之后,美国务院指示驻伦敦大使馆一等秘书德温·马丁写信给中国驻华沙大使王炳南,再次函告美国驻华沙大使比姆为美方谈判代表,而王炳南表示不知此事。于是,比姆于八月四日奉命直接与中国驻华沙大使馆接触,以安排在八月七日双方会晤。这时,中方通知美驻波兰使馆,中国方面正等着北京的指示。八月二十三日,炮击金、马开始。雅克布·比姆认为:“在这个关头,同美国恢复会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计划中不占重要的位置。”〔6〕

  九月十五日,大使级会谈恢复后的第一次会见,美国方面首先提出所谓在台湾海峡地区立即停火的问题。雅克布·比姆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五日晚十点从华沙发给美国务院的电报中称:“王炳南在其反复声明的中美之间无火可停的问题上,立场是坚定不移的。”〔7〕会谈一开始,双方的立场便截然相反。在这次会谈中,中国方面提出了一个五点内容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周恩来主持制定,毛泽东批准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是中国大陆的内海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解放中国的这些领土。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保证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它的一切武装力量。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被国民党军队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在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后,将争取用和平方法解决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且在一定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及澎湖列岛的解放。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一致认为,在台湾海峡公海的航行及其上空的飞行的自由与安全必须予以保证。〔8〕

  中国政府代表团所提的上述方案,给美国方面造成一种印象,即中国政府目前的目标是收复金门、马祖岛,而后在一定时期内(这还是第一次这样提法)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和澎湖列岛的解放,这即是有些学者所说的“两步走”的战略。〔9〕中国政府在解放台湾及其周围岛屿时,分成两阶段实行,实行的方式前后亦有不同。美国大使比姆于九月十五日下午七时就将中国政府的上述方案发回华盛顿,同日八时和十时,又将自己的分析和更详细的情况电告美国务院。

  同样,中国方面,周恩来自始至终关心着第一次会谈的结果,指引着谈判的方向。从九月十六日至九月三十日,他始终与正在外地的毛泽东保持着联系。针对美国要求“停火”的提案,提出坚决要求美国从台湾海峡及其周围岛屿撤出一切武装力量,消除台海紧张局势根源的方案。〔10〕周恩来认为,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恢复后,一开始双方都要先摸对方的底牌,所谓侦察摸底阶段。他建议:“关于停火和撤军的斗争,估计会进行几个回合(即双方互提方案,互相辩论―引者)。在三、四次会议后,可看出美方究竟有无要蒋军从沿海岛屿撤走的意思,同时联合国大会是否要讨论台湾海峡局势问题也可判明,到时看情况再考虑我方提案是否公布。”〔10〕随后,周恩来组织了一个配合中美华沙会谈的大规模行动:

  一、准备一个驳斥杜勒斯联大演说的外长声明;

  二、声明发表后,动员各地报纸、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广泛响应;

  三、将中国的斗争策略如实转告赫鲁晓夫和葛罗米柯;

  四、致电西哈努克,再次表明收复沿海岛屿,解放台湾的决心;

  五、以外交备忘录形式通报各友好国家,唤其关注此事;〔10〕

  这是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刚恢复,周恩来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舆论配合行动,以宣传来促进会谈,其宗旨就是支持中国政府的提案。美国从台湾海峡撤军,紧张局势自然消除。周恩来的上述设计与安排得到了毛泽东高度评价。九月十九日,毛泽东复信说:

  恩来同志:

  十八日夜来信收到,极好,有了主动了,读完后很高兴,即照办。你的来信及我这封复信,请即转发王炳南、叶飞二同志,使他们明白我们这种新方针、新策略,是主动的、攻势的和有理的。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是我们外交斗争的必须形态。

  毛泽东

  九月十九日上午四时于合肥〔11〕

  按照这样一种安排,九月十八日葛罗米柯外长在联大作了长篇发言,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赫鲁晓夫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第二封信,〔12〕由美国驻苏使馆于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九日晚八点从莫斯科发出。美国政府以该信带有威吓辱骂性质而拒绝接受,将原信退回苏联外交部。九月二十日,中国外交部长陈毅发表声明说,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中国人民收复金门、马祖,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把台湾海峡的争端提交联合国。此后,.美国政府加紧与台湾当局磋商,设法使金门、马祖将不成为对中国大陆或其他沿海岛屿进行攻击或挑衅的阵地。对此,周恩来提出:“在目前形势下对金门作战方针,仍以打而不登、断而不死,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为妥。海、空、炮联合作战确不易配合很好,且有触及美舰美空军的可能。我实施对金门轰炸更不适宜,因这样做,恰好给蒋介石空军以轰炸我大陆的机会。目前,美军还在控制蒋帮空军不许其轰炸我大陆,其原因是摸不透我空军回炸何地:金门还是台湾?既然美方还摸不清我方空炸动向,我就以不促成蒋空军向我大陆轰炸为有利。”〔13〕周恩来的策略完全围绕着针对金、马,而不扩大事态的宗旨,切实执行着所谓的两步走战略。因此,毛泽东评价为:“照此办理,使我们完全立于不败之地,完全立于主动地位。”〔13〕至此,我们完全不怀疑周恩来参与制订的两步走的战略正在顺利执行中。周恩来自己也承认:“我们本来准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收复沿海岛屿,第二步是解放台湾。”〔14〕

  九月三十日,杜勒斯就台湾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可能性答记者问。杜勒斯认为,“这是一个假设性很大的问题”我不认为只靠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就会回到那里去”〔15〕。“如果在台湾海峡地区获得相当可靠的停火,国民党军队继续留驻金门、马祖等岛屿就是不明智、不慎重的,美国赞成国民党军队从这里撤出。”〔16〕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十月一日,他公开拒绝了杜勒斯的讲话。至此,美国的政策已做了调整,在中国——美国——台湾这爆炸性三角关系中,美国压台湾从金、马撤军,在金、马和台湾之间划线,以便将台湾海峡问题冻结起来。这种动机表现在九月三十日在中美华沙会谈时,美方提的提案中。这一提案是杜勒斯亲自写的。这是以“协议声明”草案的形式写成的文件,该文件将各方立场以平行的方式列出,便形成如下方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并决心以武力收回,要求美国撤出;

  二、苏联支持这些主张和要求,并已声明将信守和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如果美国不撤出,它将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驱赶;

  三、美国对这些主张持有异议,声明它对台湾的集体防务负有义务,总统已经授权并准备在适当情况下使用美国武装力量以保卫台湾和澎湖;

  四、因此,存在着一个威胁和平与安全的国际争端,这一争端应该以放弃使用武力的办法加以解决。〔17〕

  一九五八年十月五日,周恩来在同苏联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安东诺夫谈话时,对杜勒斯提案的实质予以深刻揭露。揭露美国正在搞“两个中国”九月三十日美国提案的中心意思是把中国和苏联列在一边,把蒋介石和美国列在另一边,抛出“两个中国”的阴谋,要求我们在事实上承认。我们坚决反对,并且将继续反对。”〔18〕在中美大使第七十八次会议上,王炳南当时就拒绝了这个提案。这样,杜勒斯想把中国人拉入均衡谈判的具体计划破产。同一天,杜勒斯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讲,如果中国人作出某种响应,美国的政策可能要作一些重大修改。由于中国方面已看透了美国的用心,所以对此不予理睬。十月三日至四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局势问题。周恩来对形势做了透辟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政策性意见。周恩来认为,以杜勒斯九月三十日讲话为标志,形势已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政策要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而必须加以调整。在讨论九月三十日杜勒.斯的对记者谈话时,周恩来发言指出:“杜勒斯的谈话,表明美国想趁目前这个机会制造两个中国,要我们承担不使用武力解放台湾的义务。以此为条件,美国可能要台湾放弃所谓反攻大陆的计划,并从金门、马祖撤退。杜勒斯的这个政策,一句话就是以金、马换台、澎,这同我们最近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侦察美方底牌的情况是一致的。美方在会谈中说的甚至比杜勒斯更露骨。”〔19〕周恩来发言后,毛泽东说:“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可以设想,让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个建议得到与会者一致同意。

  接着,周恩来估计了美国人可能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提出的三个方案:第一方案,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关方声明金、马在美蒋共同防御范围之内;第二方案,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美方声明共同防御限于台、澎;第三方案,要我方停止打炮,蒋方从金、马撤退,双方承担互相不使用武力的义务;〔20〕周恩来强调:“这三个方案都不能同意。因为三者的实质都是制造两个中国,使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但中美会谈以继续下去为有利,可以拖住美国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它西方国家将台湾海峡问题提到联合国去。对亚非朋友也要把问题说清楚,免得他们不明真相,给我们帮倒忙。”〔20〕周恩来对中美谈判前景的估计及未来形势发展的预测,对中美会谈基本态度,开展对亚非国家外交游说的建议,都是周到和判断准确、措置得当的。因此,毛泽东概括了中国政府的最新方针:“方针已定,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我们和蒋介石通过谈判解决金、马以至台、澎问题”〔20〕。会后,周恩来立刻接见苏联代办安东诺夫,通报中国政府对台海危机政策的调整。同日(十月四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外交部增派西欧司司长黄华出席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21〕这是第七十九次会谈,历时二小时三十分。王炳南大使再次拒绝美国上次会议(第七十八次)的提案,认为该提案掩盖了美国的侵略行为,企图使美国对台湾的占领合法化,并容许美国制造“两个中国”〔22〕这完全是根据中国政府十月四日后新的政策进行的外交斗争。从这次中国政府对台海危机政策调整的过程来看,基本上是以毛周体制为核心运行的,是迅速、正确而有效率的。整个台海危机的全过程,周恩来与苏联方面保持着密切磋商和合作,保持着高水平的中苏外交合作是中国处理第二次台海危机的需要。十月六日,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文均出自毛泽东之手。该文告是呼吁国共和谈,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联手共同对付美国。文告指出:“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杜勒斯九月三十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文告呼吁:“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文告宣布:“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23〕发布这个文告是根据美蒋关系出现裂痕。周恩来指出:“(杜勒斯)九月三十日讲话后,蒋介石十分生气。蒋介石事先知道杜勒斯讲话内容。因此,他在九月二十九日就讲了话,后来又在十月一日讲了话,再三地骂美国对不住他。”〔24〕周恩来对中国政府发布此文告的动机,概括为:“是要加深美蒋之间的矛盾。”〔24〕从美国方面来说,在台湾海峡及其周围岛屿问题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反对美国政府卷进中国内部事务,要求美国政府让步的呼声很高。这些压力来自美国的盟国,来自美国国会,尤其来自有影响的美国东部地区的新闻界。九月二十九日,美参议员格林在给艾森豪威尔的信中说,美国如果卷入金门、马祖岛的军事冲突,不仅得不到盟国的支持,也将失去美国人民的支持。〔25〕一个想拼命从金、马脱身,一个强硬地赖在那儿不走,这就是炮击金、马导致美蒋矛盾加深之由来。而这样一种局面,正是周恩来等中国政府领导人所预见到,并希望其出现的。因此,应不失时机地加大对台湾当局统战工作的力度,同时,在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要对此予以外交配合。在周恩来的统筹安排下,十月十日,王炳南和比姆在华沙又进行了二小时三十五分钟的会谈。王炳南首先宣读了一份准备好了的简短声明,将中国国内国共两党的内政问题与由于美国插手台湾海峡事务而引起的中美争端,进行了严格鲜明的划分,坚持美国必须从台湾海峡全部撤军。〔26〕十月十二日晚,周恩来到毛泽东处开会。会上,与会者对彭德怀文告发表后的反应进行了分析概括,并相应地作出决策,即继续暂停炮击。十月十三日,中国政府国防部再次命令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暂停炮击,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以利其固守。这种停停打打的炮击方针,实际上是给蒋介石坚持金、马以口实,并鼓励其补给军需长期固守,与美国想从金、马脱身方针相抗衡。当日晚,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与曹聚仁谈话。这次谈话,毛泽东和周恩来将中国政府处理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基本原则,如何处理中国——美国——台湾这爆炸性三角关系的基本立场,全盘托出,希曹聚仁及时转告台湾方面。毛泽东说,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就可以同他合作。我们赞成蒋介石保住金门、马祖的方针,如蒋介石撤退金门、马祖,大势已去,人心动摇,很可能垮。只要不同美国搞在一起,台、澎、金、马要整个儿回来,金、马部队不要起义。〔27〕毛泽东支持蒋介石固守金、马继续与美国对抗,并且暗示,政府方面已放弃了先夺金、马后取台、澎的两步走战略。周恩来则对此做了进一步阐述。他强调,中国政府决不会与美国谈以金、马换台、澎的问题,这是当前美国的企图。“台湾抗美就是立功。”〔27〕根据陈诚与蒋氏父子关系紧张的情况,周恩来特别强调:“希望台湾的小三角(蒋介石、陈诚、蒋经国)团结起来,最好是一个当总统,一个当行政院长,一个将来当副院长。”〔27〕中国政府要保住蒋氏父子不被换马,使用的手段是炮击金门―佯攻。大陆和台湾之间心照不宣。当时,在大陆与台湾之间传递信息的渠道很多,最直接的信使有两位,一位是章士钊,另一位是曹聚仁。中国政府调整政策之后,周恩来频频会见章士钊和曹聚仁,时间分别是:十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和十七日。这种情况前所未有。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三日,根据蒋介石的邀请,美国杜勒斯一行访台,双方发表《美台联合公报》。该“公报”说:“双方认识到,在目前的情况下,金门连同马祖的防务是同台湾和澎湖的防务密切相关的。”〔28〕这说明,美已放弃压蒋撤出金、马,这正是中国政府希望的。台湾当局承诺,放弃武力反攻大陆。〔28〕十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再次发表文告―《再告台湾同胞书》。该文告的基调仍是拉台湾当局。内称:“我们完全明白,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甘心做美国人奴隶的只有极少数。同胞们,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大小岛屿上的军民同胞都得到充分的供应,包括粮食、蔬菜、食油、燃料和军事装备在内,以利你们长期固守。如有不足,只要你们开口,我们可以供应。化敌为友,此其时矣。”〔29〕文告特别强调了大陆中国政府与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完全一致的立场,并将中国政府对台政策和立场概括为“我们希望你们加强团结,以便一致对外”。文告口气比较平和。从一九五八年七月美国方面同意恢复大使级会谈后,中国方面未予积极反应,突然转入炮击金、马,使人感觉对美缓和的方针突然趋于强硬,其中的内情有待慢慢披露。可能与台湾局势变化有关。

  【注释】

  〔1〕雅克布·比姆:《出使苏联东欧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81年。

  〔2〕参看美国《国务院公报》,1957年4月1日。

  〔3〕参看《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168.Editorial Note.

  〔4〕参看《美中大使级会谈》,朝日新闻调查研究室报告,社内用121(1966.7.20)日文。在中文材料中,未见美呼吁恢复会谈的记载。

  〔5〕《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2915.Editorial Note.

  〔6〕雅克布·比姆《出使苏联东欧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7页。

  〔7〕《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195:

  〔8〕参看《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191.王立:《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版,第132页,也披露了同样内容,但并未注明出处。

  〔9〕参看王立《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第133页。

  〔10〕参看《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171页。

  〔11〕《毛泽东外交文选》,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53页。

  〔12〕《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231—238.

  〔13〕《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173页。

  〔14〕周恩来:《台湾海峡形势和我们的政策》(1958.10.5),见《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65页。

  〔15〕美国《国务院公报》1958年10月20日。

  〔16〕参看《美台关系大事记》1958年9月30日,见《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时事出版社1998年,第338页。又见美国《国务院公报》1958年10月20日。

  〔17〕《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305.雅各布·比姆:《出使苏联东欧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51年,第95—96页。

  〔18〕周恩来:《台湾海峡形势和我们的政策》(1958.10.5),见《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263页。

  〔19〕《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77—178页。

  〔20〕参看《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178页。

  〔21〕参看近藤龙夫《美中大使级会谈》,第25页。日文。

  〔22〕参看《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328.

  〔23〕《告台湾同胞书》见1958.10.6《人民日报》。

  〔24〕周恩来《台湾海峡形势和我们的政策》1958.10.5。

  〔25〕参看《格林参议员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信》,1958.9.29,见美国《国务院公报》1958.10.20。

  〔26〕参看《Foreign Relo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8—1960)Volume XIX China Washington 1996 P.373.

  〔27〕参看《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卷,第181—182页。

  〔28〕《美台关系重要资料选编》,梅孜主编,时事出版社1997年,第336页。

  〔29〕彭德怀:《再告台湾同胞书》,见1958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传记文学》2000年第1期刊载吴克计对一位参与炮击金、马事件原国民党军中校参谋的专访。其人有如下说法:1958年8月23日的炮击是真打。50天后,已演化成一种象征性的交火,对美国人有牵制作用。

  2007/09/10

  二、第二次台海危机和周恩来与毛泽东的默契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