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巨擘相争缓颊而安──建国后两次保护梁漱溟

  一九五三年,在一次政协会议上,梁漱溟顶撞了毛泽东,两人发生了争执。

  这一争执对于新政府中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重要事件。

  梁漱溟与毛泽东相识已久,当毛泽东还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职员时,梁漱溟已经显露出大学者的傲气。到了一九四六年,蒋介石策划召开伪国大,民盟中的梁漱溟、罗隆基等人竟违反有重要主张和行动要事先共同商讨的协议,提出了一个有利于国民党而不利于人民的“折衷方案”,送给孙科和马歇尔。此事遭到住在南京梅园新村的周恩来的痛斥,他当面斥责粱漱溟是想在共产党背后捅一刀子!建国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出于民主建国的大计,摒弃前嫌,邀请他们加入了政协和政府。这次梁漱溟顶撞了毛泽东,毛泽东可不留情了,他在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六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批判梁漱溟是“反动透顶”、“伪装得最巧妙,杀人不见血的,是用笔杀人”的“杀人犯”。

  问题已经上纲上线了,这使张澜、李济深、何香凝、陈铭枢等民主党派领导人着急了,他们想大事化小,保梁漱溟过关,并且找毛泽东和周恩来谈了梁漱溟的问题。对于梁漱溟的问题,周恩来是最清楚不过了,他从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决定缓颊保梁。但是梁漱溟却固执己见,坚持不改变自己的观点,毫不认输。一连三天,会议空气如同要爆炸一般异常紧张,无人敢为缓颊。怎么办呢?周恩来见事急迫,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给上海打电话,找到沈尹默先生,再托他赶赴杭州邀马一浮先生到北京,一同规劝梁漱溟勉为自我检讨,以搭个梯子,缓解僵局,使梁漱溟能过关。周恩来这个办法一用,果然扭转了僵局,梁漱溟认错以后,毛泽东也就不再追究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梁漱溟一直“闭门思过”,故未惹出大麻烦。

  但到了一九七○年,在政协直属组“宪法草案”讨论会上,梁漱溟又不甘沉默,开始讲话了。他针对林彪、江青飞扬跋扈时制订的“宪法草案”说:“我有两点意见,供当局参考,其一,现代宪法产生于欧洲,目的是限制封建国王个人权利太大,有了宪法后,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可今天我们的宪法不仅写上了个人的名字,而且连林彪为接班人也写在‘序言’里,我不赞成。其二,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元首,不知为什么在宪法草案中偏偏没有国家主席这一条?”这两点意见如同两道电光,个个在场的委员们被吓得瞠目结舌,立即就有人喊:“这是恶毒攻击!”“必须批判!”讨论会上,火药味越来越浓。

  眼见梁漱溟直言相告要大祸临头,主持人当场宣布,将此情况向上级反映,听候处理。

  可是不久,上级的处理意见下达,与人们预想的不同,上级意见大意是:因为是征求“宪法草案”意见的讨论会,所以提意见都是可以的,即便个别人借机放毒也不要纠缠。这样,梁漱溟又一次逃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梁漱溟虽然逃过了此灾,似仍心有余悸。他当时猜不透那个大胆保护自己屡屡犯上言行的上级究竟是谁?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知,是周恩来通过办公室下达了这个指示,有意放梁漱溟过关。周恩来继一九五三年之后,在重大纷争中再次保护了梁漱溟。

  2007/09/10

  巨擘相争缓颊而安──建国后两次保护梁漱溟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