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技通中外桥架南北──采用西林管柱钻孔法建长江大桥

  长江自古称为“天堑”。江宽水深,风起浪作。“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中国人民很早就希望在长江上架设桥梁。但是,使长江架桥的理想成为实践,并实现“天堑变通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周恩来具体过问了建设长江大桥的决策,他批准采用苏联专家康·谢·西林的管柱钻孔法,不仅对武汉长江大桥的顺利建成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对后来的南京长江大桥等大桥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五三年周恩来批准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具体负责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一九五四年一月,政务院第二百零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但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是决定采用当时世界习用的“压气沉箱”法施工。在枯水季节也有三四十米深的长江江底用这种方法施工,最健壮的人每天也只能下去工作十五分钟,而且一年只能施工三四个月。

  一九五四年七月,苏联专家康·谢·西林提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采用压气沉箱法,建议用管柱钻孔法。管柱钻孔法有明显的优点,能在距水面三十七米以下施工,不受深水期的限制,而且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周恩来获悉西林的管柱钻礼法后,又仔细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采用管柱基础架设大桥在我国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从稳妥、可靠起见,周恩来要求经过实验才能施工。有关部门对管柱钻孔法的设计方案经过三个月的讨论和半年的试验,证明确实可行,这样,周恩来同意报经中央批准。由于采用西林的管柱钻孔法的新技术,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比原来的预计溉缩短了工期,又节省了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竣工后,为感谢西林创造性地提出并且具体地指导大家共同实现了新的桥梁工程技术,使大桥质量良好地提前建成,周恩来署名授予西林“感谢状”。

  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也采用了管柱钻孔法。

  一九七一年六月,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南京长江大桥。在桥上,他指出,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发展了武汉大桥建设的经验。他说,武汉大桥所用的管柱钻孔法,是苏联专家西林设计的,苏联没有采用,我们在武汉采用了,南京也用了,而且有发展。他认为,对我国的大桥建设西林是有功劳的,武汉大桥给管柱钻孔法立了一个碑,南京大桥可以挂西林的照片。

  在“文化大革命”的氛围下,周恩来公开肯定苏联专家西林对长江大桥建设的功劳,肯定我国采用后并获得成功的管柱钻孔法是外国专家发明的,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对关门建设、盲目排外的极左思潮的否定,是对开门建设、技术引进的肯定。

  2007/09/10

  技通中外桥架南北──采用西林管柱钻孔法建长江大桥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