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势险节短相机而发──掌握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时机

  《孙子兵法·势篇》:“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弩,节如发机。”势险节短的要领是,战前精心准备,时机一旦成熟,即以迅猛的动作、凌厉的动作发起进攻,一举达成战役、战斗企图。周恩来在一九二七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中,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谋略。

  一九二七年春,北伐战争迅猛发展。为配合北伐进军,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武装起义。第一、二次起义,在军阀孙传芳的镇压下失败了。一九二七年三月,中共决定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由周恩来任特别军委书记、武装起义总指挥。

  这时,北伐军已控制了浙、赣两省和安微大部分地区,前锋从南、西两面直逼苏南。直系军阀孙传芳因遭惨败,将军队撤离上海,而奉系军阀张作霖又派鲁军毕庶澄部进驻。毕部有三千人左右,加上当地二千警察,共五千人左右,战斗力不强。上海总工会的会员有二十八万九千多人,工人纠察队有三千人,自卫团有一百人。这些都是进行武装起义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北伐军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已经开始了明目张胆的反共活动,对工人武装起义不仅不会积极呼应,还会予以破坏;已经组织起来的工人武装人数不多,训练不够,武器装备也十分缺乏。这些是起义的不利条件。

  周恩来总结前次起义的经验教训,认为主要问题有两条:一、没有准备;二、领导人在事变中缺乏果断。在组织第三次武装起义时,他对这两点给以了极度的关注。

  关于准备工作,主要是组织队伍,筹集武器和制定计划。工人纠察队扩大到五千,自卫团扩大到五百,同时组织特别队。工人武装按区组织成大队、中队,每天夜里进行训练。周恩来经常到各纠察队去指导训练,并亲自教工人练习射击。为了培养起义骨干,指挥部举办了军事训练班,由具有军事经验的中共党员作教员,讲授枪械使用方法,《暴动须知》和巷战战术,并进行战术运动射击刺杀等军事训练。经过训练一千八百名纠察队员学会了使用武器。周恩来还积极组织筹集武器弹药。他们在租界购买了二百五十支手枪,并用染料制造炸弹。周恩来还化装参加了弹药的运送。当时,上海一些军阀和资本家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而组织了保卫团,周恩来指示工人骨干参加进去,以掌握武器,分化敌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全市和各区都制定了书面作战计划,对进攻目标、力量、方法、时间等作了详尽的规定。

  关于时机掌握,既要与北伐军的军事进展相配合,又要独立行动,不能失去时机。陈独秀的主张是,两个条件具备方可行动。一是上海没有驻兵;二是北伐军到松江后仍继续前进,或者等它到上海南郊的龙华。周恩来不同意。其主张为:“假使松江下,必可动,因毕决不致再守上海。苏州下,也必可动,因他也不能枯守上海,同时他的兵队必有一部分溃散。”会议接受了周恩来的主张,确定:“一、松江下。二、苏州下。三、麦根路与北站兵向苏州退。三条件有一个就决定发动。”三月十八日,北伐军到达松江,与军阀部队激战。三月十九日,上海区委主席团召开紧急会议,周恩来估计说:“毕有败退可能”。他提出:“我意今天都准备好,如果十二点以前,有毕军溃退消息,即一面下令罢工,一面今晚动作。”当天,下达了预备动员令并颁布了行动大纲。第二天,北伐军攻克松江,前锋推进到上海龙华。上海已有二十八万工人罢工。

  三月二十一日,中共最后作出武装起义的决定。十二时,全市各大工厂汽笛长鸣,八十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下午一时,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

  2007/09/10

  势险节短相机而发──掌握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时机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