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书屋
周恩来主题阅读

军事篇  吊民伐罪众口铄金──领导两次东征战役的政治工作

  《孟子·滕文公下》曰:“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宋书·索虏传》写道:“吊民伐罪,积后已之情。”《战国策·魏策》曰:“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臣闻繁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其意思为抚慰人民,讨伐有罪,可以争取老百姓的支援:争取舆论,众口一词,所发生的威力足以使金子熔化。这些古代富有哲理性的论述,朴素而又鲜明地说明一个道理:从事军事活动,伸张其正义性,用以统一军心、争取民心,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谋略,也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谋略。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一九二四年五月,创立了黄埔军校。周恩来除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外,又于同年十一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十月,广东革命政府为巩固革命根据地,举行了两次东征。周恩来先后作为军校政治部主任和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政治部主任,随军出征。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周恩来领导了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对推动两次东征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东征作战中的政治工作,主要是按照战前确定的“对本军、对民众、对敌军”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的。

  第一,对本军。东征之初,面对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的陈炯明这一凶恶敌人,东征军将士虽有昂扬的斗志,但对取得胜利,并无绝对把握和信心。蒋先云曾说:“我校开办后,外界很不相信我们能真正去杀贼,未必能杀得贼死。非独外界如此,即我们自己也不敢十分过于自信。”周恩来领导政治工作机关对本军官兵进行了大量政治工作,使官兵更加明确东征是“与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军阀作战,以达民族解放之目的。”第一次东征前,周恩来在军校作了战前动员。第二次东征前,周恩来担任党代表的第一军第一师举行了誓师大会。在周恩来的组织下,东征军部队响亮地提出了“为拯救东江人民而战”、“为保护东江人民而战”的口号。作战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工作。《杀贼歌》中唱道:“同志们前进!杀!杀!杀陈炯明,不杀不甘心!”在追悼阵亡将士大会上,周恩来亲读祭文,使官兵深受感动。经过宣传鼓动,广大官兵同仇敌忾:“卒皆忠忱雷动,不避艰难,不顾生死”。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会战中,黄埔军校教导第一团面对号称劲旅的林虎部主力五六千人,舍生忘死,奋勇搏杀,写下了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淡水战斗中,率领教导队第一团的十名干部,有八名是中共党员。第二次东征攻打“南中国第一天险”惠州时,报名参加奋勇队者争先恐后,均以舍身成仁为光荣。

  第二,对民众。主要是宣传东征的意义和革命军队与军阀军队的区别。

  第一次东征开始前,中共两广区委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檄告广东工农群众、保卫革命、打倒陈炯明》的文告;黄埔军校政治部印发了《告东江人民书》等传单。第二次东征时,总政治部发表了《革命军东征告各界人民书》。行军所至,“传单飘扬空际,俨如雪片之纷纷,村民牧童欢呼而拾”。仅第二次东征宣传总队就散发传单二十万张,标语八万条,孙中山、廖仲恺像片十万张。周恩来在各地发表演讲,呼吁民众团结起来,协助东征军,巩固革命成果。在东莞群众大会上,周恩来发表演说,指出:“本军系解除人民痛苦而来,增加人民幸福而来,愿大家戮力同心,共促革命成功。”东征军建立了严格的群众纪律,并作了广泛的宣传。《爱民歌》中唱道:“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石,莫踏青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砍柴莫砍坟上树,挑水莫挑有鱼塘……”政治部《告百粤父老兄弟姊妹》书说:“有违犯我们所宣告的行为者,请不必客气,具实向我们的官长报告,定必依法惩办。”以往东江人民横遭陈炯明等摧残,往往视兵如匪,军队一来即四散逃亡。东征军鲜明的主义和严明的军纪,使民众交口赞誉。《商报》报道说:“学生军之受人欢迎,初不在战功卓著,而其纪律亦有足令人起敬者……行军行所至,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老妪妇孺,喜而挤观。鸡犬不惊,商市安堵。入夜无公家空房,则扎蓬营露宿,东江人民父老,谓民国以来,仅此次所见,乃是真正革命军,真正卫国保民之革命军。”这样,广大民众,就积极起来支援东征军作战。彭湃在《革命政府应如何对待东江问题》一书记述说,革命军一来,农民群众即“或为党军内应,或作外援,如当冲锋队、充夫役、向导、侦探、及截击逆军等等,无不踊跃去做。”而陈炯明军队一到,则不是逃之一空,便是井中投毒、粥中放桐油,甚而揭竿执锄,歼灭敌人。

  第三,对敌军。主要是声张正义,揭露邪恶,宣传俘虏政策。黄埔军校政治部和东征军总政治部均印制了对敌宣传品,广为散发,还由航空队进行了空投。据东征军《本部东征日记》记载:“由前线解来的俘虏数十名,优待异常,故乐不思返。”《惠州战役日记》载:“闻石龙商团颇具有反革命气质,经总政治部数日宣传之力,一变而为本党信徒。”两次东征的胜利,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也显示了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政治周报》一九二六年三月刊登的《东征纪略》中说:“革命军与别的军队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他军队内面的政治宣传,这是革命军打胜仗的根本原因。这种政治宣传工作在平时要紧,在战时更发要紧。在战时要使人民与军队合作以协力对付敌人,全靠这种工作做得好。此次东征,组织了伟大的政治宣传队,设立东征军总政治部为之统率,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吊民伐罪,众口铄金,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是被普遍重视和运用的军事谋略。事实证明,在军事斗争中,忽视精神力量、舆论力量,便难以取得成功。周恩来在一九二五年领导两次东征战役的政治工作,熟练地运用了吊民伐罪、众口铄金的军事谋略。

  对于周恩来领导的黄埔军校和东征军政治工作,毛泽东曾给以高度的评价:“那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的军队,在开始时候不过两个团,便已团结了许多军队在它的周围,取得第一次战胜陈炯明的胜利。往后扩大成为一个军,影响了更多的军队,于是才有北伐之役。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

  2007/09/10

  军事篇  吊民伐罪众口铄金──领导两次东征战役的政治工作

  子午书屋(www.ziwushuwu.com)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